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旋牵推板法纠正颈椎生理曲度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红  付均如 《四川中医》2002,20(10):71-72
颈椎生理曲线的不连贯和椎体错缝,是引起颈椎相关疾病的一个重要原因。准确适度的纠正病变椎体的位置是治疗颈椎疾病的关键。颈椎旋牵推板法是在明确定位的基础上,予颈椎以适当拔伸、侧弯、旋转,并施行推板,以调整颈椎的位置和角度,减小脊柱的被动运动幅度,降低手法操作压力,使脊柱及其附属结构的空间位移量减小,椎体位置及颈椎生理曲度恢复,提高了手法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骨质增生是骨骼在生长发育及其完成功能的过程中,某些部分失去正常形态,出现的异常状态。骨质增生的形式多种多样,因所在的部位不同而各有其各自特点。如膝关节骨质增生常表现为“刺样”,脊椎上的骨质增生主要表现为椎体“唇样”改变。因增生部位表现为“刺样”者居多,且骨质增生多具“刺”的特点,故又称  相似文献   

3.
脊柱滑脱症是指一个椎体在另一个椎体上向前或向后滑动或脱位而出现临床症状和体征的一组综合征。临床表现为下腰部疼痛,一侧或双侧的下肢“酸麻胀痛”,行走不便甚或肌力、皮肤痛触觉改变。经保守治疗无效而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根据颈椎解剖形态学改变特点,探讨椎体错位与颈椎病的关系及治疗。方法:拍摄颈椎张口及正侧位x光片,画线测量各椎体之间的形态学变化,并予以相应的手法矫治。结果:本组188例颈椎病患者中,均存在着颈椎椎体的侧移、倾斜或旋转错位。经过手法矫治,有173例症状立即消失或显著改善;14逐步好转。结论:颈椎椎体间形态位置改变,是导致颈椎病变的主要原因。手法矫治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颈椎生理曲线的不连贯和椎体错缝,是引起颈椎相关疾病的一个重要原因.准确适度的纠正病变椎体的位置是治疗颈椎疾病的关键.颈椎旋牵推扳法是在明确定位的基础上,予颈椎以适当拔伸、侧弯、旋转,并施行推扳,以调整颈椎的位置和角度,减小脊柱的被动运动幅度,降低手法操作阻力,使脊柱及其附属结构的空间位移量减小,椎体位置及颈椎生理曲度恢复,提高了手法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对弥漫性特发性骨质增生症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分析36例被诊断为该病的X线,CT及临床资料,重点分析其椎体骨质增生部位特点,韧带钙化或骨化,椎管改变等。结果:该病多见于第4 ̄7颈椎或下段胸椎及上段腰椎,多表现为椎体前缘多椎体骨桥形成以及前纵韧带,侧韧带钙化。结论:X线平片及CT扫描是诊断该病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7.
经皮椎体成形术在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骨质疏松所致的椎体压缩骨折发生率逐年增多,既往计老年骨质疏松所致的椎体压缩性骨折多行卧床休息及对症处理等保守治疗,病程长、并发症多、生活质量下降,20纪80年代法国学者Galibcrt等首次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成功治疗椎体血管瘤,取得良好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年龄相关的椎体骨赘发生率及其分布的参考值数据库。方法:测量腰椎侧位X线片1240张,男性X线片633张,平均年龄20-87岁;女性607张,平均年龄20-92岁,将T12-L5椎体骨赘分为椎体上缘刺状骨赘及椎体下缘刺状骨赘,均以“有”或“无”记录。结果:椎体骨赘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且男性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发生率;男性骨赘最好发于第4腰椎,女性骨赘最好于第3腰椎。结论:应用年龄相关的椎体骨赘发生率及其分布的参考值数据库。通过对比分析。可对椎体骨赘的发生情况作出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9.
目的:报告CD2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内固定配合椎体前、中柱自体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应用CD2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内固定配合椎体前、中柱自体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21例。均行后路全椎板减压,椎体前、中柱自体骨融合,术后配合补肾,活血中药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48个月,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融合。断钉3例,椎体保持术前的位置,症状明显减轻,有不同程度的腰痛。内固定松动2例,椎体保持术后的位置,无明显症状,无腰痛。结论:本手术损伤小,容易操作,椎体融合率高,固定坚强牢固。  相似文献   

10.
手法整复治疗寰枢关节紊乱8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鹏  焦天才 《河北中医》2010,32(3):407-407
寰枢关节紊乱是指上颈段骨性及其附属结构(韧带、肌肉、血管、神经等组织)发生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所引起的症候群。其病理基础主要为由于颈椎寰枢关节紊乱,造成寰枢椎体相对位置改变,椎动脉在寰枢椎之间可能受到牵扯或发生扭曲,造成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2005-2008年,我们采用手法整复治疗寰枢关节紊乱85例,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1.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杰  任学通  刘保健 《中医正骨》2008,20(10):77-78
退行性腰椎滑脱(Degenerative Spondylolisthesis DS)是指因腰椎退变引起损害节段的上位椎体向前或向后滑动,若伴有神经根压迫症状称为退行性腰椎滑脱症,又称“假性腰椎滑脱症”。多是由于腰椎退行病变、关节突关节紊乱、周围韧带松弛、椎体失稳引起的。近年来,很多学者对该病的诊治进行了大量研究,现就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胸腰段椎体压缩骨折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106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现将 1 995~ 1 997年观察治疗的 1 0 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胸腰段椎体压缩骨折 ,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共 1 95例 ,男性 1 2 3例 ,女性 72例 ,年龄1 8~ 68岁。有明显外伤史者 62例 (3 2 % ) ,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者 1 0 8例 (5 5 % ) ,女性 40岁以上2 5例 (1 3 % )为不明原因患者。腰椎间盘突出及合并椎体压缩骨折部位见表 1 ,1 0 6例合并椎体压缩(5 4% )共 2 40节椎体楔形改变。其中 T12 、L1为最多见的多发性压缩骨折部位 ,骨折多在 °少数 °~ °之间。更年期妇女合并多节段压缩史明显。表 1 腰椎间盘突出部位及合并椎体压缩…  相似文献   

13.
张伟  王臻  石小鹏 《陕西中医》2009,30(10):1433-1434
牵引按摩疗法是治疗颈椎病常用的有效疗法,是一个调整椎体内外平衡的过程,可解除颈部肌肉痉挛、增宽椎间隙,有利于外突组织的复位、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同时可松解神经根与关节囊的粘连,缓解神经根所受刺激压迫,并改善或恢复钩椎关节与神经根以及椎体后关节等的解剖位置而达到治疗的目的颈部拔伸牵引可使椎间隙增宽,椎间孔扩大,改善或矫正颈椎小关节紊乱,调整椎间孔与周围血管的关系,有利于伸展黄韧带、后纵韧带,改变椎间与硬膜囊和脊髓的空间位置,改善脊柱颈段内平衡。棘突、棘上韧带、棘间韧带为颈椎后方韧带复合体,与附于其上的肌肉是维持颈椎静态稳定的主要因素,而以半棘肌为主的颈伸肌群是维持颈椎动态稳定的主要因素。而按摩手法通过对皮肤、深筋膜和肌肉韧带起止附着点的刺激.  相似文献   

14.
小针刀治疗菱形肌损伤4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卫华  袁丽芳 《中国针灸》2007,27(6):471-472
菱形肌损伤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是肩胛缝(肩胛骨脊柱缘与脊柱外侧缘之间的间隙)中疼痛的主要病理改变之一。因为位置关系,常被误诊为颈椎病和肩周炎,给临床治疗带来了一些困难。针刀医学借鉴局部解剖和生物力学的原理,按部位进行诊断,使本病诊断确切,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现将近两年多来,运用小针刀治疗的4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姿势型颈椎病,也是颈椎病的一种,是由于坐姿不正或职业性姿势不良而引起的椎体或其附近软组织退型性改变引起的颈神经根、背髓、血管等受压后产生的一系列症候。我要论述的是以青少年与病理特点。颈椎有七个椎体,六个椎间盘及其所扶力的韧带所构成。除第一、二颈椎之间无椎间盘相连直接构成关节外,其余均已椎间盘相连。  相似文献   

16.
趾压踩腰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应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趾压踩腰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应机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新思路;方法:从形态学与组织学两方面,对突出髓核及椎间盘与神经根的解剖位置、微循环、脊柱后关节及其附属结构的变化进行了阐述;结果:趾压踩腰法可以促进突出物回纳、改变突出物与神经根的位置关系.调整椎体后关节紊乱,改善微循环.结论:趾压踩腰法具有使髓核回纳、产生形变,恢复正常解剖位置,改善神经根营养障碍状况,缓解临床症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弥漫性特发性骨质增生症36例X线及C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对弥漫性特发性骨质增生症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 :分析 3 6例被诊断为该病的 X线、CT及临床资料 ,重点分析其椎体骨质增生部位特点、韧带钙化或骨化、椎管改变等。结果 :该病多见于第 4~ 7颈椎或下段胸椎及上段腰椎 ,多表现为椎体前缘多椎体骨桥形成以及前纵韧带、侧韧带钙化。结论 :X线平片及 CT扫描是诊断该病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8.
脊柱是最常见的骨质疏松性骨折部位[1],在骨伤科中椎体骨折尤以老年最为常见。由于各种不同外力作用,造成胸腰椎的压缩、过度屈曲、侧方屈曲、旋转等,脊柱骨折如不加强治疗和护理,会继发其他并发症,甚至可危及患者生命[2]。现将老年椎体骨折及其并发症的中医外治法治疗和护理进  相似文献   

19.
目地:探讨骨质疏松引起疼痛的原因,寻找骨质疏松疼痛治疗的合理途径.方法:X线平片观察压缩椎体的数量、部位和程度,ECT判断椎体骨折的时间,神经阻滞确定疼痛产生的部位.结果:200例患者843个椎体骨折,286个产生疼痛,疼痛椎体比例占33.93%;骨折椎体225个有核素浓集,199个产生疼痛,疼痛椎体比例占88.44%;疼痛产生于一个椎体的患者137例,占患者总数的68.5O%;52例患者112个椎体既往发生骨折时,患者未感知疼痛;88.10%的无核素浓集患者,对脊神经后支阻滞有显著效果;对脊神经后支阻滞有显著效果的患者,有83.33%的患者疼痛产生于脊柱畸形最严重的部位;经脊神经后支阻滞无显著效果的158例患者,对硬膜外神经阻滞有显著效果.结论:脊椎压缩性骨折必须达到一定的速度和程度才会引起疼痛,脊椎小关节及后柱软组织受损是骨质疏松患者陈旧性压缩性骨折引起疼痛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利用坐位定点旋转复位正骨手法,纠正偏歪的椎体,消除椎体直接或间接对交感神经的压迫;利用针刺增强局部的血液循环,使压迫部位积存的K^ 、H^ 等化学物质代谢出去,从而进一步减轻对神经的刺激,正骨与针刺结合治疗颈源性心悸便捷高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