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消渴肾病(糖尿病。肾病)为消渴病常见并发症之一,属中医“肾消”、“尿浊”、“虚劳”等范畴。对其病机认识多倾向于本虚标实之说,早期阴虚为本、燥热为标,随病程进展多阴损及阳、瘀血浊湿为患。基于长期跟师实践,笔者认为“消渴肾病”不论其病处何阶段,均存在“阴虚为本”格局,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所致的肾脏疾病,中医认为本病多为本虚标实之证,主要病机为阴虚燥热,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日久可致气阴两虚、阴阳两虚并可兼夹血瘀、痰湿、浊毒等标证。中医药治疗早期DN有较好疗效,对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延缓病理进展、提高生存质量有较大潜力和优势,基于张法荣教授对糖尿病肾病病因病机的认识,针对糖尿病肾病肝肾阴虚型,宜滋阴养血、清热疏肝,方予滋水清肝饮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diabetesmelitus,DM)是一组临床常见的以慢性血糖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属于中医消渴病范畴,其基本病机一般被认为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治疗大法为清热润燥、养阴生津。经过大量临床实践,现代医家对糖尿病病机从阴阳气血论、痰湿热毒论、分期病机论等角度提出了新观点。本文将对近年来现代医家对糖尿病中医病机的认识作一综述,为糖尿病的中医临床辨证论治提供更为清晰系统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属中医学"消渴"范畴。临床以口渴、多饮、多尿、高血脂、肥胖、高血糖、尿糖等为特点。在古代,中医从临床症状上分上、中、下三消,对其病机总结为阴虚为本,燥热为标[1]。但现今临床不论是病因病机与发病,还是临床表现,甚至于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病范畴。最早见于《素问·奇病论》。历代医家多认为消渴病的病位在肺、胃、肾三脏。病机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将其分为上、中、下三消或肺消、脾消、肾消,迁延日久则气阴两伤或阴阳俱虚。笔者将从其病理产物火、浊、郁、瘀4个方面阐述消渴病的病因病机。  相似文献   

6.
试论糖尿病气虚为本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周叔平 《新中医》1999,31(2):5-6
通过临床观察和对病因病机的全面分析,认为糖尿病的病机是“气虚为本,阴虚燥热为标”,而非传统理论上的“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糖尿病的阴虚症状只是标象,其本质当为气虚。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别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疗方法三大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中医对于糖尿病的研究进展。总结出糖尿病的病因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基本病机是阴津亏损,燥热偏盛。在辨证的基础上分型论治。在今后对于糖尿病的中医诊治方面,应重视证候的复杂多样,采取多种治疗手段对糖尿病进行诊疗。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肾病在现代中医称之为“消渴肾病”,因其多继发于消渴,存在阴虚燥热,津液耗伤的病机基础,为清热法的应用提供了条件。“风为百病之长”,善行而数变,糖尿病肾病因其燥热、津伤等病机基础,会兼夹产生不同程度风邪,并往往并发症较多。王暴魁教授认为糖尿病肾病病性本虚标实,消渴热盛,热盛生风是本病的病机核心,治疗以清热祛风为大法,自拟消渴肾方治疗,临床证实疗效显著,丰富了本病的辨证论治思路。  相似文献   

9.
任顺通 《光明中医》2012,27(3):548-549
糖尿病属中医之消渴病证.病机特点为阴虚燥热,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本者为肾,标者肺胃.辨证论治上虽有传统的上、中、下三消分治之法,余总感临证局限,故笔者根据多年临床实践,结合前贤经验,把治疗消渴归结为滋阴、补阳、益气、升清、清热、疏肝、化瘀、食疗八大法则以飨同道,冀能得些裨益,以便更好服务于患者.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而引起的糖代谢紊乱为主的一种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以多饮、多食、多尿与机体日益消瘦为主的三多一少症状,属于中医的“消渴”范畴。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文献颇多,现将近2 0年治疗概况述评如下。病因病机中医对糖尿病的病因看法较一致,认为主要是过食肥甘、五志过极、房室不节、热病火燥及先天禀赋不足几个因素。对其病机的认识经历了四个阶段,传统的观点认为其病机是:阴虚为本,燥热为标。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特别是2 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已突破传统“阴虚燥热”之说,提出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论治眩晕的临床体会。方法:总结中医对眩晕病因病机的认识和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结果:眩晕常见的病理因素为风、火、痰、虚、瘀,病位在脑,其病变脏腑与肝、脾、肾三脏相关。本病多属本虚标实,以肝肾阴虚、气血不足为本,风火痰瘀为标,但亦有实中带虚者,临床治疗应在辨病的基础上辨证施治,注重辨脏腑虚实,随证治之。结论:中医辨证论治眩晕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肾病中医病因主要有六淫邪毒、先天禀赋、饮食失宜、情志失调、劳欲过度、药物误用;其总体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指气阴两虚、五脏内虚,终末阴损及阳,阴阳两虚,涉及脏器主要有脾肝肾,其中尤以脾肾两脏亏虚为根本;标实多为燥热、瘀血、痰浊、水湿等。糖尿病肾病从糖尿病发病到终末肾功能衰竭的中医病机演变规律可总结为:阴虚-气阴两虚-偏阴虚者发为肝肾阴虚;偏气虚者发为脾肾气虚-脾肾阳虚-阴损及阳,阴阳两虚。由于DN病因病机复杂,标本虚实错杂,临床辨治本病应把握总体病机,确定病理因素,明确病因,辨证治疗,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从“热瘀虚”辨治小儿难治性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分析小儿难治性肾病的病因病机和临床特点。结果:虚是小儿难治性肾病的根本病因;血瘀是难治性肾病的主要病因;热是难治性肾病的加重因素。临床治疗应虚实并重,采用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的治疗方法。结论:结合临床从“热瘀虚”对该病的病理机制及辨证论治进行探讨,并以此为主线进行辨证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呼吸衰竭中医诊断依据和证治规律。方法:参阅近年来有关中医药诊疗慢性呼吸衰竭文献研究,结合长期的临床实践,探讨了慢性呼吸衰竭临床特点。认为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间杂,本虚多为肺、心、肾虚损,邪实多为痰、热(火)、瘀血。病情发作时,以痰(痰热、痰浊)瘀互阻为关键,时或累及脑窍、大肠;病情缓解稳定时,痰瘀减轻但稽留难除,正虚显露而多表现为肺、心、肾虚损。结果:提出了慢性呼吸衰竭常见证候为虚证类(心肺气虚证、肺肾气虚证)、实证类(痰热壅肺证、痰湿壅肺证、兼血瘀证)、危重变证类(痰蒙神窍证、正虚喘脱)三证类七证候及其临床特征。拟订了有关证候诊断标准,并总结了辨证治疗规律。结论:慢性呼吸衰竭的诊断依据及证候标准的拟定为中医药辨证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cmentia,VD)中医病机理论及证治规律。方法:总结、归纳血管性痴呆发病病源、病机,以及中医辨证治疗的优势。结果:血管性痴呆发病病源、病机应为本虚标实,本虚即肾精亏虚,为发病之源,标实即痰热瘀浊等毒邪,毒损脑络为发病之机。血管性痴呆病情演变规律上呈现出平台、波动、下滑三期交替更迭的过程中以阶梯样进展,每期也都呈现出不同的病机特点。中医药治疗VD的优势在于能改善痴呆的症状及缓解病程进展。结论:中医治疗血管性痴呆应扬长避短,树立预防第一的观念,将药物治疗、行为治疗、康复护理融为一体,进而形成综合防治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析胃食管反流病虚实辨证分型论治经验。方法:查阅胃食管反流病相关文献,结合大量的临床病例资料,总结周斌副主任医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经验。结果:胃食管反流病中医病机为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根据多年临床经验,采用辨证与辨症相结合,将本病分为肝郁脾虚和肝胃不和虚实两种证型,并针对证型辨证论治,取得良好疗效。结论:遵循中医辨证的客观化和简易化原则,将胃食管返流病分为虚实两大类型,不仅使临床诊断治疗简洁方便,使科研病证分型清晰,更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治疗IgA肾病的理想方案,为不同的患者提供最佳治疗方案。方法:通过查看中西医相关资料及临床观察,了解IgA肾病发病机制、治疗方案,并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IgA肾病发病机制仍不明确,西医尚无根治方法,中医药对IgA肾病的疗效肯定,中医多采用辨证论治或专方专药治疗。结论:中西医结合是治疗IgA肾病的理想方案,取中西医治疗该病之长,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西药、中药或中西药合用,为不同的患者提供最佳治疗方案。但是这种方案的实施仍存在不少问题,如中医辨证分型和疗效评定标准不统一,循证医学证据尚显不足,需进一步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儿泄泻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及中医治疗方法。方法:总结、归纳、分析中医治疗小儿泄泻的相关文献。结果:小儿泄泻的病因病机主要包括:外感六淫、饮食所伤、脾肾虚弱、脾胃本虚。中医治疗小儿泄泻主要方法有脐部疗法、中药治疗、推拿治疗、针灸疗法,有效率均在90%以上。结论:中医治疗小儿泄泻的方法多样,不良反应小,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从久病入络理论探讨糖尿病肾病的辨证分型治疗。方法:根据糖尿病肾病的病因病机,辨证分为三期治疗。早期用滋补肝肾,益气养阴,化瘀通络之法;中期用温肾健脾,益气活血之法;晚期用益气养血,化瘀散结,通腑泻浊之法。结果与结论:从络病论治糖尿病肾病疗效确切,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邵晓丽  余江毅 《中医药导报》2008,14(2):83-84,105
阐述了糖尿病肾病的病名,从中医的角度总结了其病因病机,并从辨证论治、单方治疗、中西医结合等方面对糖尿病肾病的中西医临床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