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总结肢体成软骨细胞瘤的手术治疗及疗效。方法总结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骨科1991年2月至2008年2月经手术治疗的肢体成软骨细胞瘤患者11例,其中男9例,女2例;年龄12-38岁,平均20.14岁。肿瘤部位:股骨远端5例,胫骨近端5例,肱骨近端1例。手术方法均采用病损局部开窗切刮术,术后腔内用石炭酸、75%酒精灭活。病损切刮术后骨缺损填充采用自体骨6例,异体骨1例,人工骨1例,骨水泥3例。未作内固定。结果1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至16年,平均8.6年。8例患者病损区植骨均愈合,患肢功能恢复良好,3例复发,其中1例恶变。结论成软骨细胞瘤有一定的复发率和恶变率,初次手术的彻底性影响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不典型骨纤维结构不良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不典型骨纤维结构不良的临床特点和可能导致误诊的原因。方法总结1991--2007年经我院手术治疗的不典型骨纤维结构不良患者24例,其中男13例,女11例;年龄4~65岁,平均26岁。单发19例,多发5例。并发病理性骨折6例。本组手术治疗方法有行单纯病灶切除术2例;病灶切除带血管腓骨重建胫骨术1例;单纯病灶切刮术4例;病灶切刮骨水泥填塞术6例;病灶切刮髂骨植骨术2例;切刮同种异体骨移植术4例;病灶切刮人工骨植骨术2例。使用气磨钻行病灶切刮术的2例,接受植骨术的15例中3例采用内固定治疗。结果24例患者均未出现感染或皮缘坏死等手术并发症。其中20例获随访,随访时间16个月~17年,平均9.5年。20例患者病损区均无复发、恶变及术后病理性骨折,植骨处均愈合,患肢功能恢复良好。结论不典型骨纤维结构不良临床表现多样,常规影像学检查(包括MRI)仍缺乏特异性表现,采用病损局部C臂透视下配合高速磨钻切刮术对瘤灶彻底清除,可降低局部复发率。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4例继发于骨巨细胞瘤的动脉瘤样骨囊肿.患者年龄28~46岁(平均40岁).病变位于干骺端和骨端,X线表现为膨胀性、溶骨性破坏.1例见骨膜反应,1例有软组织肿块.组织学上,除动脉瘤样骨囊肿外,尚有典型的骨巨细胞成分,两者间有移行关系.4例囊腔内血压均显著升高,术中失血量大.2例载肢.另2例行搔刮和植骨术,2.5—3年后X线复查见植骨片已被溶解吸收.此启示单纯搔刮和植骨不适用于治疗继发性动脉瘤样骨囊肿.  相似文献   

4.
小儿骨囊肿是常见的良性骨肿瘤样病变,占良性骨肿瘤的22.68%。用传统手术病灶搔刮植骨术治疗,其复发率高达30%∽50%。笔者1980∽1999年对30例骨囊肿采用囊肿腔内注射激素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瘤样骨囊肿(aneurysmal bone cyst,ABC)为原因不明的肿瘤样病变,常规手术方案为外侧入路病灶刮除+植骨术,但存在许多弊端。本文报道了关节镜下右跟骨骨囊肿刮除+左髂骨取骨植骨术+同种异体骨植骨术治疗跟骨动脉瘤样骨囊肿1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跟骨动脉瘤样骨囊肿提供了一种新方案。  相似文献   

6.
动脉瘤样骨囊肿是一种少见的、病因不明的囊肿样病变,多见于长管状骨和脊柱,有多样的X线表现。跟骨发病较少见.我院遇到一例左侧跟骨动脉瘤样骨囊肿经手术,病理证实,现报道如下。患者男性,8岁,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跟骨疼痛来院就诊,局部稍有压痛,未及肿块等异常。X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速磨切联合骨水泥充填治疗四肢骨巨细胞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2例骨巨细胞瘤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18例,采取高速磨切联合骨水泥充填手术治疗;对照组14例,采取病灶刮除植骨手术治疗,术后根据Mankin疗效判断标准评价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肢体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X2=4.23,P〈0.05)。结论高速磨切联合骨水泥充填术治疗四肢骨巨细胞瘤是安全的,并可有效恢复骨巨细胞瘤术后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8.
<正> 临床资料男2例,女7例,年龄5至26岁。病变部位:股骨3例,胫骨6例。9例中有5例曾行刮除植骨,4例术后复发一次,1例复发2次。方法:1.切刮、液氮冷冻、植骨骨水泥充填、梯形钢板内固定,3例采用此方法。术中将皮质受侵明显侧开窗,开窗范围一般为病骨周经的1/3,甚至1/2,上、下两端超过病灶范围约2cm。彻底切刮所有病灶,纱布垫保护软组织,液氮灌注于切刮病灶后的骨髓腔内。冷冻3分钟,40°~60℃生理盐水复温,反复三次。然后用大块自体髂骨植骨,梯形钢板将病灶两端骨质固定,用骨水泥充植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复应用微波高温灭活治疗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6年6月-2012年6月采用重复应用微波高温灭活方法治疗股骨远端骨巨细胞瘤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19~42岁,中位年龄27岁,术后自体髂骨、骨水泥修复骨缺损从手术技术、肿瘤复发情况、膝关节功能等方面全面综合评价此方法临床应用效果。结果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6个月,11例均获得骨性愈合,无骨折及内固定断裂发生,1例在术后18个月局部复发;无伤口并发症及深部感染发生,无远处转移。肢体关节功能优8例、良3例。结论微波原位灭活后再行微波辅助残腔灭活,可以有效灭活术后残腔和周围肿瘤卫星灶。术后行自体髂骨、骨水泥修复骨缺损,可以早期负重活动,获得良好的关节功能锻炼,缩短疗程,从而获得优良的疗效及肢体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骨膜下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病理学特点及相关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笔者医院于2013~2017年期间收住治疗6例经骨科、影像科及病理科共同诊断治疗的骨膜下动脉瘤样骨囊肿患者。男性5例,女性1例,患者年龄18~35岁,平均年龄23.3岁;左侧股骨远端4例,右侧股骨远端2例。1例患者因病变瘤体巨大采用双切口,余患者均采用病变部位正中切口,均采用延病变瘤体基底部完整切除肿瘤、瘤腔灭活术。6例患者均未值骨或用钢板固定。结果 患者X线及CT检查均可见囊状溶骨性改变,病变位于皮质或骨膜下未侵及髓腔,病变部位呈"蜂窝状"改变。MRI可见混杂信号的囊性改变,可见液液平面。本组病例中5例患者术中出血约100ml,1例患者肿瘤巨大术中出血约2000ml,术中无死亡病例,手术时间60~120min,平均90min。患者术后回访均未见复发。结论 骨膜下动脉瘤样骨囊肿是ABC的一种少见类型,临床上罕见。因其未侵及髓腔,故手术时可充分暴露病变部位后,沿瘤体基底部完整剥除病变组织,且术中出血较少,术后复发率较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高速磨钻及石炭酸在侵袭性良性骨肿瘤手术安全切缘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38例侵袭性良性骨肿瘤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两组均首先行肿瘤刮除术,瘤腔分不同方向取第一次活检。A组20例在直视下高速磨钻磨除瘤腔壁表面骨嵴深及2~4mm,取第二次活检;B组18例瘤腔石炭酸烧灼,分不同方向取第二次活检。两组骨缺损填充材料包括自体骨、同种异体骨或骨水泥等。术后观察植骨融合、关节功能、并发症及局部复发、转移等。所有标本病理学观察手术切缘瘤组织的残存。统计学处理分析两种方法的优劣。结果辅助处理前两组70%的骨栓中存在肿瘤组织。经石炭酸处理后,20%病例的切缘中仍可见肿瘤组织,经磨钻处理后切缘中未发现肿瘤组织。术后随访12~38个月(平均26个月),A组无复发和远处转移,B组有4例局部复发,无远处转移。术后关节功能均无受限。A组无切口感染,B组切口早期炎性反应2例。A组病理骨折1例,B组病理骨折2例。最后随访时两组植骨病例均获融合。结论高速磨钻可扩大手术切除范围,达到边缘切除的效果,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2.
13.
吴小涛  刘茂良 《现代医学》1989,17(6):335-337
报道了自1961年4月至1987年5月收治的33例骨囊肿。孤立性骨囊肿好发于儿童、青少年的长管状骨,本组16例在11~20岁之间。骨囊肿首选手术治疗,以囊肿刮除加植骨为优。手术关键在于彻底刮除囊肿,冲洗囊腔,紧密植骨。本组30例行囊肿刮除加植骨术,3例行单纯刮除术。29例得访,随访时间最长26年,最1(1/2)年。25例囊肿全部消失,占86.2%;2例有残留缺损,2例复发,总复发率13.8%。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旋转铰链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在膝部骨肿瘤中应用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7月~2012年6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襄阳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膝部良恶性骨肿瘤患者32例,其中股骨远端18例,胫骨近端14例,分别是骨肉瘤17例,骨巨细胞瘤12例,骨巨细胞瘤合并动脉瘤样骨囊肿3例。骨肉瘤患者术前均接受1~2个疗程新辅助化疗,术后继续3-4个疗程正规化疗。观察术后Enneking肢体功能评分、影像学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12~36个月(平均24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假体松动;1例术后出现肢端麻木:1例术后出现感染;股骨下端组Enneking肢体功能评分平均24.7分;胫骨上端组平均24.1分。结论旋转铰链型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膝部良恶性骨肿瘤较理想的保肢方法。  相似文献   

15.
Osteoblastoma occurring in the region of the hip is very rare, and vague symptoms with uncharacteristic radiographic features often lead to misdiagnosis. Because of radiographic and histological similarities, it must be carefully distinguished from osteoid osteoma, aneurysmal bone cyst, giant cell tumor, and osteosarcoma. Computed tomography is the preferred imaging modality as it is able to detect the nidus and images will not exhibit the flare phenomenon caused by surrounding inflammation seen with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or hip joint lesions in weight-bearing areas, intralesional curettage may achieve satisfactory outcomes as compared with wide resection. We herein report two cases of osteoblastoma in the hip region in which diagnosis was delayed that were successfully treated with curettage and followed by high-speed burring.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弹性钢针加囊腔彻底刮除后混合植骨治疗儿童骨囊肿的疗效.方法:2005~2007年用弹性钢针加囊腔彻底刮除后混合植骨治疗儿童骨囊肿26例,随诊1~3年,平均1.5年,其中肱骨近端15例,股骨近端9例,胫骨2例.结果:囊腔完全愈合21例,占81%,基本愈合5例,占19%,无1例复发.结论:弹性钢针加囊腔彻底刮除后混合植骨治疗儿童骨囊肿效果显著,值得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氩氦刀联合肿瘤病灶刮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胫骨近段骨巨细胞瘤对于术后膝关节功能 改善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 年1 月-2016 年12 月的23 例胫骨近段骨巨细胞瘤患者。其中,男性11 例,女12 例; 年龄16 ~ 39 岁,平均(25.8±9.1 岁)。依照不同治疗水平分为两组:单纯手术组11 例,男性5 例,女6 例; 年龄17 ~ 36 岁,平均26.5 岁;行肿瘤病灶刮除植骨内固定术。氩氦刀联合手术组12 例,男性6 例,女6 例; 年龄16 ~ 39 岁,平均28.1 岁;行氩氦刀联合肿瘤病灶刮除植骨内固定术。行标准化术后处理,记录各组并 发症情况,在第3、6 和12 个月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 12 个月观察,两组患者间性别、年龄、体重、肿瘤Enneking 分级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单纯手术组术后下肢水肿1 例,小腿外侧皮神经损伤3 例,术后 第12 个月原位复发1 例。氩氦刀联合手术组术后1 例发生肺部感染,2 例发生小腿外侧皮神经损伤。不同时 间的HSS 膝关节功能评分有差异(F =91.264,P =0.000);两组的术后HSS 膝关节功能评分有差异(F =41.411, P =0.000),氩氦刀联合手术组术后HSS 膝关节功能评分较高,相对恢复效果较好;两组的HSS 膝关节功能评分 变化趋势有差异(F =4.972,P =0.037)。结论 氩氦刀联合肿瘤病灶刮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胫骨近段骨巨细胞 瘤肿瘤可改善术后第3、6 和12 个月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6):77-79
目的探讨对上颌骨牙源性囊肿患者进行囊肿彻底刮除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科在2010年1月~2017年9月收治的73例上颌骨牙源性囊肿患者行囊肿彻底刮除手术治疗,对患者术区肿胀消退、术后伤口感染、伤口愈合、牙龈再附着、术后复发、骨质改建、骨质修复等情况随访观察。结果 73例患者术后肿胀消退时间为1~4 d。73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伤口感染,伤口均一期愈合。所有患者牙龈再附着情况好,术后均未见复发。术后未见并发症。骨质改建效果好,骨质修复的效果因影像学资料过少,缺乏客观依据,暂不下有效结论。结论对上颌骨牙源性囊肿患者进行囊肿彻底刮除手术,术后患者的恢复情况良好,值得在临床治疗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