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就<傅青主女科>补肾相关内容进行一粗浅分析,认为其通过补肾阴、肾阳、肾气以治肾虚或调节肾中阴阳,并利用五脏互相生克关系,通过补肾而补他脏之不足.  相似文献   

2.
肾为五脏之根本,阴阳之根,与心阴阳互资,水火既济,肾脏阴阳失调,全身脏腑受累,终致心阳不足,发为慢性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从肾论治,注重心肾相交,滋养肾中精气,温补肾阳,切合心肾阳虚的基础病机,补肾活血是治疗心衰的一个高层次基础,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结合中医学对生殖的认识和围绝经期综合征(M PS)的表现,探讨其证治特点,认为肾虚阴阳失衡、肝血不足是M PS之本;肝失疏泄,心肾不交是其标。补肾以复肾之阴阳平衡、养血疏肝调肝以复肝体阴用阳之常是其主要治法,并强调心身同治。  相似文献   

4.
肾与缺血性中风关系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认为,肾为精、气、神之本,亦主髓海,故与病位在脑之缺血性中风关系密切;其病机为肾元不足,阴阳失调,虚、风、热、痰、瘀、毒互结;治疗当注重补肾,以复脑之神机.  相似文献   

5.
<正> 临床上一切虚损不足的证候,最后一般都转归为气虚、血虚、阴虚或阳虚。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所以气虚、血虚应着重补脾;肾为先天之本,乃真阴、真阳之所寄,故阴虚、阳虚应着重补肾。危重证候由于其处于“阴阳离决”的危急状态,所以补肾法对于治疗某些危重病证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补肾法的基本规律祖国医学认为,肾是“水火之府,阴阳之宅”,内藏元阴和元阳。元阴即元精、肾阴,是生命的根本物质;元阳即命门火、肾  相似文献   

6.
袁秋全  代喜平  李琤  梁冰  李达 《中医药导报》2019,25(20):137-138,141
总结梁冰治疗儿童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经验。梁冰认为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系因外感邪毒、喂养不当、先天禀赋不足等导致脏腑阴阳受损之虚劳病,以虚劳血虚概括诊断,并从肾之阴阳辨证,以补肾固本为则,同时注意儿童特殊性,临床上以参芪仙补汤加减治疗儿童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取得较佳疗效。  相似文献   

7.
冷文娟  何贵翔 《光明中医》2011,26(5):904-905
胎漏、胎动不安即现代医学之先兆流产,是妇产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大量的古代文献表明脾肾不足是胎漏、胎动不安的主要病因,健脾补肾之法颇为常用,与临床所见相符。江苏省妇科名医夏桂成认为,子宫是心肾交合的场所,本病的重点在于心肾失交,心肾相交实际上意味着水火阴阳的交合,只有水火阴阳交合,才能推动阴阳消长转动的发展。但查阅近20余年来文献发现,关于此类型先兆流产的报道甚少,多为健脾补肾的研究。诚然胞脉系于肾,补肾健脾乃安胎之基本治法,但临床上仍应辨证论治,不能拘泥一法。  相似文献   

8.
总结周仲瑜教授运用阴阳调理灸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经验。周仲瑜教授认为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基本病机为肾虚血瘀,肾中阴阳失衡。肾虚包括肾阴肾阳的亏虚,血瘀为胞宫气血瘀滞,治疗当以补肾祛瘀为基本治则。补肾重在滋补肾中真阴,温补肾中元阳,祛瘀意在温阳行气、活血化瘀。临床治疗上运用具有温通温补作用的灸疗,辨证选取腹部、背部施灸,自创阴阳调理灸,选取其中的温阳益肾灸、培元固本灸阴阳相配以温补肾气,调和肾中阴阳,达到治病求本之目的。  相似文献   

9.
总结周仲瑜教授运用阴阳调理灸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经验。周仲瑜教授认为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基本病机为肾虚血瘀,肾中阴阳失衡。肾虚包括肾阴肾阳的亏虚,血瘀为胞宫气血瘀滞,治疗当以补肾祛瘀为基本治则。补肾重在滋补肾中真阴,温补肾中元阳,祛瘀意在温阳行气、活血化瘀。临床治疗上运用具有温通温补作用的灸疗,辨证选取腹部、背部施灸,自创阴阳调理灸,选取其中的温阳益肾灸、培元固本灸阴阳相配以温补肾气,调和肾中阴阳,达到治病求本之目的。  相似文献   

10.
温肾滋阴疏肝法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征6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欣荣 《陕西中医》2010,31(7):807-808
目的:观察温肾、滋阴、疏肝法治疗更年期综合症的疗效。方法:肾阳虚型采用右归丸加味治疗;肾阴虚型采用左归丸加味治疗;肝郁型采用逍遥散加味治疗。结果:总有效率为92.2%。结论:本病肾虚阴阳失衡、肝血不足是本病之本,肝失疏泄,心肾不交是其标。以补肾复肾中阴阳平衡;以复肝体阴用阳之常为主要治法,同时兼顾心脾,标本同治。  相似文献   

11.
总结赵珂运用补肾调轴法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经验。临床上多以调理月经以及调轴为先,补肾之时结合月经不同时期肾中阴阳的消长转化规律以及胞宫藏泻的特点,适时调整用药,以补肾调轴为治疗大法,兼重养精血,同时佐以补肾活血之品,促进气血调畅。  相似文献   

12.
中医所谓之肾,有肾阴、肾阳两方面功能,而肾病则为肾之阴阳平衡失调所致。一般肾病为虚证,即肾之寒为阳虚之变,肾之热为阴虚内热。所以,治疗上应以补为先,或补其阴,或补其阳,或阴阳双补,临床上治疗肾病对,只要认证准确,滋补得法,便能收到较好的效果,笔者就几种病症应用补肾疗法治疗谈谈体会。一、补肾治疗产后大便难本病,祖国医学认为,是津亏血少所致。常用滋阴  相似文献   

13.
全国妇科名老中医夏桂成教授创制了"重阴"理论,并据重阴不足患者的临床特点,将其分为肝肾不足、心肾失交、脾肾气虚3型论治。其中肾虚是主要证候,故夏老主张以补肾为根本,并注重心肝脾肾各脏腑间的联系,临床辨证结合辨病,灵活用药,通过补肾平衡肾中阴阳水火,以助调节卵巢功能,奠定物质基础,使得阴长达到高水平,完成重阴至阳的顺利转化。  相似文献   

14.
潘立群运用补肾调周法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经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潘立群教授总结中西医理论 ,认为月经周期中激素水平的变化与阴阳的消长密切相关 ,乳腺增生病的发生为阴阳消长转化不利所致 ,与肾、肝两脏关系密切。治疗以补肾调周为大法 ,以恢复患者激素生理水平。具体分为 4期 :经前期以补肾助阳为主 ,兼以活血散结化瘀 ;经后期以补肾养阴为主 ;月经间期在调补肾阴的同时兼加补阳之品 ;行经期常用活血通脉之法  相似文献   

15.
仇朝晖 《山西中医》2006,22(4):38-39
1补肾通督治眩晕 眩晕是临床常见的病症之一。高恒丰老师认为,眩晕的根本病因是肾虚。因为肾藏元阴元阳,为一身阴阳之根本。若肾阴不足,一则髓海空虚,脑髓失养出现眩晕;二则水不涵木,肝阳上亢,气血上逆,也出现眩晕。若肾阳不足,则脾阳也衰,这样必然水谷运化无力,其结果一则气血乏源,不能上荣于脑,形成眩晕;二则湿聚痰生,阻遏中州,清阳不升,也可形成眩晕。本病多迁延难愈,因此治疗本病当以治本为主,治标为辅。督脉络脑,属肾,脑为髓海,故督脉与脑、髓、肾的功能有关。在治疗眩晕时重用甘温滋润之品,调补肾之阴阳,使肾精得充,精血充盈脑髓,同时佐以升散之品,通达督脉,引精髓充脑髓,使脑髓充而眩晕除。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胸痹心痛)主要病机为"阳微阴弦",吾师以为心肾阳虚为初,血瘀、痰浊凑之,肾为先天之源,五脏阴阳之本,与心关系密切,心肾不交,水火失济,则表现为心病。治则应补肾益气为本,以充先天之不足,从根本治病苛,源头活则五脏皆荣,兼顾活血化痰去标实,标本兼治,寓通于补。并附以临床典型验案,不拘于一方一证,灵活辨证用药。  相似文献   

17.
陈晓慧  纪云西 《新中医》2021,53(18):193-195
郑钦安之学术思想重视人身阴阳,并形成了以先天坎离为主的阴阳观。辨析围绝经期疾病可单从肾论,也可从心肾关系调。而从郑钦安之阴阳观分析,则当抓住阳衰阴不足、虚阳上浮、心肾不交的特点,以扶阳抑阴为大法,兼潜摄浮阳、交通心肾。  相似文献   

18.
冠心病病因很多,然而总属本虚标实之病症,本虚指心、肝、脾、肺、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亏虚,然脏腑亏虚,其根本在于肾虚,肾为先天之本,水火之宅,内藏真阴,心血依赖肾之阴精而补充,;肾又内寄元阳,为一身阳气之源,肾气隆盛,则心阳振奋,脾得温煦。若肾气虚不能蒸腾,致心阳虚,鼓动无力,血行滞涩,内结血瘀。亦可致脾土失温,气血化源不足,营亏血少,脉道不充,血行不畅或肾阳虚失于温煦,寒凝经脉,胸阳不振或肾阳虚水泛或肾阴虚火旺,灼津成痰,痰瘀交阻,上犯心胸清旷之区,痹阻心脉,发为冠心病。冠心病的发生与肾虚有着必然的内在关系。故治疗当予补肾活血法以扶正祛邪,使肾元得固,然阴阳互根互长,治疗上可治以“阴中求阳,阳中求阴”之法。注意肾的阴阳偏盛偏衰,寒湿痰瘀之兼挟,分别予以温肾阳,补肾气,滋肾阴,并伍以散寒燥湿,化痰活血之法,才可切中证情。  相似文献   

19.
罗陆一 《中医药学刊》2005,23(4):588-589
冠心病病因很多,然而总属本虚标实之病症,本虚指心、肝、脾、肺、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亏虚,然脏腑亏虚,其根本在于肾虚,肾为先天之本,水火之宅,内藏真阴,心血依赖肾之阴精而补充,;肾又内寄元阳,为一身阳气之源,肾气隆盛,则心阳振奋,脾得温煦。若肾气虚不能蒸腾,致心阳虚,鼓动无力,血行滞涩,内结血瘀。亦可致脾土失温,气血化源不足,营亏血少,脉道不充,血行不畅或肾阳虚失于温煦,寒凝经脉,胸阳不振或肾阳虚水泛或肾阴虚火旺,灼津成痰,痰瘀交阻,上犯心胸清旷之区,痹阻心脉,发为冠心病。冠心病的发生与肾虚有着必然的内在关系。故治疗当予补肾活血法以扶正祛邪,使肾元得固,然阴阳互根互长,治疗上可治以“阴中求阳,阳中求阴”之法。注意肾的阴阳偏盛偏衰,寒湿痰瘀之兼挟,分别予以温肾阳,补肾气,滋肾阴,并伍以散寒燥湿,化痰活血之法,才可切中证情。  相似文献   

20.
介绍张晓东教授治疗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FS)所致不孕症的经验。张教授崇尚"女子以肾为要"之理,治疗本病所致不孕首辨肾虚之证,又认为"女子以肝为先天",故多夹肝郁之象,认为LUFS首要病机为肾虚肝郁,治以补肾疏肝之法。且根据女子月经周期阴阳转化规律调摄气血阴阳,使氤氲之候如期而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