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1 毫秒
1.
目的分析2000-2009年红安县甲、乙类传染病疫情动态及流行特征,为制定和完善传染病防制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红安县2000-2009年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发病病种变化以及发病顺位。结果 2000-2009年红安县甲、乙类传染病年平均发病率为188.82/10万;死亡31例,年平均死亡率为0.47/10万;甲、乙类传染病总发病率呈前升后降趋势,其中呼吸道传染病和性传播传染病上升幅度较快。发病以呼吸道传染病和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为主,二者占发病总数的91.03%。结论 2000~2009年红安县甲、乙类传染病总发病率呈前升后降趋势。肺结核、乙型肝炎、痢疾、肝炎(甲型肝炎、戊型肝炎和未分型肝炎)、麻疹、淋病是红安县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的主要病种,应重点做好相应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赣州市近年来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传染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赣州市2000—2006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常规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37种法定传染病中,该市报告了27种,共报告病例137911例,死亡86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45.10/10万,死亡率为1.53/10万,病死率为0.63%。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报告数占甲、乙类传染病报告数的73.47%,发病数居前五位的是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痢疾、淋病、麻疹。结论:在法定传染病中,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是该市的防控重点,其中以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痢疾和麻疹为先,但性传播疾病中淋病需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1996-2007年松桃县法定传染病疫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传染病防制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分析松桃县12年间传染病发病率、发病病种变化和发病顺位。结果12年间松桃县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18种20515例,传染病年平均发病率为274.94/10万;死亡212例,年平均死亡率为2.84/10万;传染病总发病率呈"波浪式"下降趋势,肺结核、痢疾、麻疹、伤寒、乙肝(丙肝)和肝炎(甲肝、未分型)6种传染病占传染病总数的93.35%;狂犬病死亡居传染病死亡的第一位。结论1996-2007年松桃县传染病总发病率呈"波浪式"下降趋势,肺结核、痢疾、麻疹、伤寒、乙肝(丙肝)和肝炎(甲肝、未分型)是传染病发病的主要病种,狂犬病死亡是传染病死亡的主要病种,应积极做好相应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4.
王艳霞 《中国医药导报》2010,7(14):129-129,131
目的:了解东河区2009年法定传染病疫情动态,为政府部门制订传染病防治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对2009年东河区网络直报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9年东河区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1种,发病2582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505.68/10万。死亡1例,年平均报告死亡率为0.20/10万。与2008年相比,发病率升高14.10%,死亡率下降0.97%。全年未报告甲类传染病,其中乙类传染病9种1639例,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为320.99/10万,乙类传染病占总发病数的58.83%;丙类传染病7种1085例,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为212.49/10万,丙类传染病占总发病数的41.17%。发病顺位在前5位的分别为手足口病、肺结核、乙型肝炎、淋病和其他感染性腹泻。结论:预防控制手足口病、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是今后防控工作的重点,同时应加大对性病、布病的监控力度。  相似文献   

5.
卫生保健     
2004年传染病发病状况全国报告甲、乙、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为3906566例,死亡7248人,发病率为289.71/10万,死亡率为0.54/10万,病死率为0.19%。发病数居前五位的病种为:肺结核、乙型肝炎、痢疾、淋病、甲型肝炎,占发病总数的85.01%。死亡数居前五位的病种为:狂犬病、肺结核、乙型肝炎、艾滋病、新生儿破伤风,占死亡总数的82.65%。2004年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为3180327例,死亡7151人,发病率为235.85/10万,比2003年上升22,72%,其原因是传染病的发现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2011年南宁市法定报告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变化规律,为制定有效的传染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南宁市2011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整理,采用率、构成比等指标对法定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11年南宁市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4种73007例,死亡232例,发病率为1095.94/10万,死亡率为3.48/10万。报告发病人数中乙、丙类传染病分别占32.00%、68.00%,死亡病例中乙类传染病所占构成比为99.14%。乙类传染病以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最多,报告发病数在前5位的病种分别是病毒性肝炎(37.1%)、肺结核(25.45%)、梅毒(23.26%)、淋病(6.06%)和痢疾(4.16%)。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数居前3位的病种分别是手足151病(72.31%)、流行性腮腺炎(13.97%)和其它感染性腹泻(9.62%)。结论南宁市2011年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较高,乙类传染病和丙类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不同,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疾病进行防控。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濠江区1994-2005年甲、乙类传染病的流行情况,为制定传染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对濠江区1994-2005年各医疗卫生机构报告的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濠江区12年间法定报告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发病率最高达259.0/10万(1994年),最低至109.2/10万(2003年),年平均发病率为153.2/10万。12年间,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病率(主要是肺结核)呈缓慢上升趋势,从2001年开始,位居濠江区甲、乙类传染病的首位,但肠道传染病、虫媒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痛的发病率则呈下降趋势。主要传染病以病毒性肝炎、肺结核、伤寒为主。结论 濠江区夸后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点是要加大对呼吸道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的防治力度,同时加强对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的防治和监测。  相似文献   

8.
游小红 《医学动物防制》2012,(11):1269-1271
目的了解传染病流行情况,为制订防制对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南昌县2011年法定报告的传染病疫情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1年南昌县报告甲乙丙类传染病16种3 563例,死亡4例,报告发病率为349.77/10万,报告死亡率为0.39/10万,报告病死率为0.11%;甲乙类传染病以血液及性传播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为主。以单病种计:肺结核为乙类传病种第1位,报告发病率为84.4/10万;乙肝为乙类传病种第2位,报告发病率为60.86/10万;手足口病为丙类传染病第1位,报告发病率为74.61/10万。结论甲乙类传染病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和呼吸道传染病是南昌县的防控重点,其中以肺结核、乙肝为主;丙类传染病手足口病为防控重点。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唐山十二年来法定报告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死亡情况及流行趋势 ,为预防、控制传染病提供科学依据 ,现将我市 1990— 2 0 0 1年法定传染病疫情动态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疫情资料来源于唐山市卫生防疫站历年来法定传染病疫情年报资料 ,人口资料来源于唐山市统计局。2 结果与分析2 .1. 发病情况  1990— 2 0 0 1年唐山市共报告甲、乙类法定传染病 2 0种 ,共 10 8915例。年发病率波动于 (92 .16~2 10 .90 ) /10万之间 ,最高为 1991年 ,最低为 1995年 ,年平均发病率为 133.4 3/10万。其中甲类传染病 1种 ,共 6 5例 ,乙类 19种 ,共 …  相似文献   

10.
牛国永  张功员 《中国热带医学》2010,10(11):1330-1332
目的分析2004~2009年宝丰县法定传染病流行趋势,为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09年宝丰县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4~2009年宝丰县累计报告法定传染病22种(甲类O种,乙类16种,丙类6种)8971例,年均发病率为300.44/10万。2004~2009年宝丰县法定传染病发病率居前5位的病种是肺结核、乙肝、痢疾、其它感染性腹泻和手足口病。结论肺结核、乙肝、痢疾、其它感染性腹泻和手足口病等是宝丰县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岳池县近5年影响人群健康的主要法定传染病中的流行规律及变化趋势,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岳池县2004~2008年疫情信息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岳池县2004~2008年共报告乙丙类传染病23种15140例,其中常见、高发的主要传染病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感染性腹泻、流行性腮腺炎、麻疹,分别占各类传染病发病数的29.68%、26.78%、15.75%、8.91%、4.09%。结论影响岳池县人群健康的法定传染病主要是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感染性腹泻、流行性腮腺炎、麻疹,应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控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宁夏银川市2004-2009年法定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传染病防控工作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银川市2004-2009年传染病疫情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银川市6年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5种82846例,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传染病18种,丙类传染病7种,年均报告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分别为909.98/10万、0.21/10万、0.03%。结论影响本地区人群健康的主要传染病是其他感染性腹泻、乙肝、痢疾、肺结核和流行性腮腺炎,重点加强辖区内常见高发病防控的同时,应密切关注新发传染病的发病趋势,防控关口前移,加大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揭示乙类传染病的分布、演变规律,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80-2006年武鸣县各年的疫情报表进行统计,归类与分析。结果武鸣县1980-2006年乙类传染病总发病率明显下降,尤其有免疫手段的传染病下降最为明显,90年代后白喉、脊髓灰质炎百日?己无病例发生。麻疹、乙脑、流脑发病率分别下降至0.57/10万、0.07/10万和0.02/10万。新传染病防治法颁布后,传染病种类的分类以性接触为主要传播的淋病发病率居首位,传染性肝炎、肺结核居第2、3位,艾滋病发病率出现上升趋势。结论武鸣县经性接触传播的传染病如淋病、梅毒、艾滋病;肠道传染病如传染性肝炎、痢疾;呼吸道传染病如肺结核等是当前影响居民身体健康不可忽视的病种,应引起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揭阳市区2006年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揭阳市区2006年法定传染病的流行情况,为制定传染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揭阳市区2006年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6年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乙类传染病9种834例,死亡5例,报告发病率为119.8217/10万;报告丙类传染病3种540例,无死亡病例,报告发病率为77.5824/10万。报告乙类传染病前三位分别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和麻疹,分别占传染病报告总数的40.83%、10.92%和4.73%,丙类传染病中以其他感染性腹泻报告发病数最高,占传染病报告总数的37.12%。结论应加强对肺结核、乙肝、麻疹、其他感染性腹泻的监测及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与评估海南省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运转情况,进一步提高自动预警系统响应管理水平,科学指导传染病防控工作。方法系统采用移动百分位数法和单病例预警方法进行预警,利用流行病学统计方法对预警信息的响应情况进行分析评价。结果2009~2010年自动预警系统共发出预警信息4 075次,24h处理率为81.35%,平均响应时间为63.56h;各地区预警响应处理情况参差不一,24h处理率达80%以上的地区有15个,其余地区24h处理率在28.24%~79.88%之间。平均响应时间在24h内的地区有8个,其余地区平均响应时间在32.21~546.73h之间;各类传染病24h处理率依次是丙类〉乙类〉甲类,平均响应时间依次是丙类〈乙类〈甲类。结论海南省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整体运转良好,响应处理和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我院传染病科出院患者的疾病谱变化,进一步做好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方法按照ICD-10国际标准对疾病进行分类,并对其构成、变化趋势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我院传染病科4年间共收治2756例次患者,结核病始终占传染病科出院患者数的第一位,死亡病例主要为结核病、乙型肝炎。结论东莞地区基层医院主要感染性疾病是结核病、乙型肝炎、细菌性痢疾等;需要预防突发传染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王莉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6):13-14
目的了解和掌握山西省左云县传染病疫情发病流行趋势,为传染病疫情监测、管理和制定防控对策提供有益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山西省左云县2005-2008年甲、乙类传染病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共统计乙类传染病13种169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52.70/10万。2005。2008年传染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发病居前几位的是肺结核、病毒性肝炎、布病、麻疹。结论继续加强呼吸道传染病、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及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监测防控工作,加强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海南农垦近20年法定传染病的增长态势及变化规律,为防病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收集1990~2011年海南农垦甲乙丙类法定传染病年发病率和当年人口数、分析其发病率、构成比、平均增长速度等,比较乙类不同传播途径传染病及主要传染病种增长速度的差别。结果 1990~2011年垦区法定传染病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753.70/10万,年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发病率最高为1996年1817.64/10万,最低为2009年96.70/10万;地区分布显示,前10年平均发病率以北部地区为主(2512.23/10万)、近10年以东部地区为主(306.38/10万)。对乙类传染病发病构成比进行分析,自然疫源性及虫媒传染病从1990-2007年位居首位,2008年后发病例数迅速减少,2000年呼吸道传染病所占比例从1990年的第四位越居第二,肠道传染病从第二退居第四,至2008年及以后呼吸道传染病所占比例居首位,2011年所占比例达到60.04%;重点病种分析,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中淋病和病毒性肝炎呈下降均势,平均下降速度为10%和9.6 0%,梅毒呈上升均势,增长速度为12%,呼吸道传染病中除肺结核外,麻疹、百日咳均呈下降趋势。结论从农垦传染病疾病谱及变化趋势看,应加强呼吸道传染病特别是肺结核的控制工作,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病虽然呈下降趋势,但离最终的目标还很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