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钱耀忠  钱伟  龚燕萍  孙震  黄芳 《中国公共卫生》2009,25(12):1532-1533
目的 分析1991-2007年上海市奉贤区居民糖尿病死亡率的变化趋势.方法 采用1991-2007年奉贤区居民病伤死亡原因报表资料,对奉贤区1991-2007年糖尿病死亡资料进行分析,并用直线回归方程进行预测糖尿病死亡趋势.结果 2007年上海市奉贤区居民糖尿病死亡率13.41/10万,较1991年(4.42/10万死亡率)上升3倍;其中男性上升3.2倍,女性上升2.9倍,但女性糖尿病死亡率高于男性;糖尿病死亡率占总死亡率构成比上升2.6倍.结论 上海市奉贤区1991-2007年糖尿病患者死亡率上升趋势明显,标化死亡率上升趋势相同.提示应加强防治力度,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1975—2006年武汉市居民糖尿病死亡率的变化并进行趋势预测。方法利用1975—2006年武汉市居民死亡资料,对武汉市1975—2006年糖尿病死亡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并利用灰色动态模型GM(1,1)预测武汉市2007—2012年糖尿病死亡率趋势。结果2006年武汉市居民糖尿病死亡率为19.97/10万,较1975年上升了11.61倍,年平均递增率为8.23%,高于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的死亡率增长速度。女性死亡率明显高于男性,男女死亡率之比为0.63∶1。武汉市糖尿病年均高死亡率的前3位均为经济发达的汉口地区,江汉区最高,为11.56/10万,汉南区最低,为3.23/10万。所建立的灰色模型预测方程为Y(t)=26.43e0.07735(t-1)-24.71,预测到2012年武汉市居民糖尿病死亡率将达到34.42/10万。结论武汉市居民糖尿病死亡率上升趋势明显,提示应加强防治力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2003-2007年山东省青岛市居民糖尿病死亡趋势和特征进行分析,为进一步做好社区糖尿病综合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国际死因分类法-10(ICD-10)进行死因分类,采用Access 2007及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近5年来青岛市糖尿病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从2003年的12.20/10万上升至2007年的15.10/10万,并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50岁~组增加明显,80岁~组达最高;其中女性死亡率是男性的1.35倍,男性年均死亡增长率是女性的5.06倍;城市死亡率高于农村,农村年均死亡增长率高于城市,各区死亡率有较大差别。糖尿病患者根本死因为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的死亡构成逐年增大。结论青岛市糖尿病死亡率逐年上升,成为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慢病之一。中老年女性和城市居民是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1981—1995年哈滨市居民糖尿病死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哈尔滨市15年居民因糖尿死亡资料分析,揭示该市糖尿死亡率 膛年上升趋势,1991年为3.13/10肆,1995年10.10/10万,死亡率以年8%的速度增长,女性糖尿病死亡率为7.24/10万,男性为5.38/10万,村化后女性死亡率明显高于男性。死亡年龄最低为6岁,年龄别死亡随年龄增高而增长,45岁组前死亡率增长速度较缓慢,45岁组各年龄组成2-3倍迅增,5-35岁且死亡率男女之差异无显著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四川省死因监测点2002-2007年居民糖尿病死亡水平及其变化趋势,为糖尿病预防与控制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2-2007年四川省死因监测点死因监测资料,采用卫生部指定的死因登记报告专用软件和EX-CEL软件统计分析监测居民糖尿病死亡水平和变化趋势。结果 2002-2007年,糖尿病死亡率由7.13/10万上升到9.93/10万,女性高于男性(χ2=74.41,P0.01),城市高于农村(χ2=519.83,P0.01),并随着年龄增加而增长。结论四川省死因监测点居民糖尿病死亡率呈波动上升趋势,城乡之间、男女之间死亡水平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1989~2008年江苏省海门市居民糖尿病死亡率的变化趋势。方法:采用1989—2008年江苏省海门市居民死亡原因报表资料,对海门市1989—2008年糖尿病资料进行分析,并用直线回归方程预测糖尿病死亡率趋势。结果:2008年江苏省海门市居民糖尿病死亡率为21.48/10万,较1989年(3.26/10万)上升6.59倍。其中男性为19.74/10万,女性为22.95/10万,分别上升9.97倍和5.08倍,但女性糖尿病死亡率高于男性。1989—2008年60岁以上人口构成与同年龄组糖尿病死亡率构成比统计学相关,差异有显著性。20年糖尿病死亡率随时间上升趋势显著,直线趋势方程为Y=-0.511+0.974x,预测今后海门市糖尿病死亡率每10年增加10/10万。结论江苏省海门市1989—2008年糖尿病死亡率上升趋势明显。为有效控制糖尿病的死亡率,应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控制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积极关注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压、血脂。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盐城市居民1987~2007年食管癌死亡状况,分析居民食管癌死亡的趋势和特征,为制定癌症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收集盐城市死因监测点1987~2007年死因登记资料,用Joinpoint回归模型拟合食管癌死亡趋势。[结果]1987~2007年盐城市死因监测点因食管癌死亡6502人,年均死亡率为41.76/10万,其中男性死亡率为50.33/10万,女性为32.85/10万,男性高于女性(P﹤0.05)。1987年食管癌死亡率为44.22/10万,标化率为47.84/10万,2007年食管癌死亡率下降为37.26/10万,标化率33.04/10万。男性死亡率1987~1998年有所上升,1998~2001年下降,2001~2007年又上升;女性食管癌死亡率1987~1995年上升,1995以后下降。[结论]盐城市死因监测点居民食管癌死亡率较高,21年来总体上有下降趋势,但2007年以来男性粗死亡率又有上升苗头,食管癌仍然是危害居民生命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利用江苏省海门市现有的肺癌死亡资料,分析2001-2010年海门市居民肺癌死亡水平及变化趋势,为制定肺癌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海门市居民生命信息报告系统的资料,计算并分析肺癌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及肺癌死亡率的时间趋势和年龄、地区分布.结果 海门市居民2001-2010年肺癌粗死亡率由42.45/10万上升至67.60/10万,男性死亡率平均比女性高2.17倍;标化死亡率由2001年的27.63/10万上升至2010年的38.13/10万.结论 江苏省海门市居民肺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应采取以控制烟草消费和保护大气环境为主的措施来降低肺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海门市1989~ 2009年糖尿病死亡率并预测死亡趋势.方法 采用ICD-10和ICD-9进行死因分类,对不同性别及年份的糖尿病死亡率及标化死亡率进行流行病学描述,用x2检验进行率的比较,并用灰色系统GM(1,1)模型预测近5年该市糖尿病死亡率.结果 海门市1989 ~ 2009年糖尿病年均死亡率4.35/10万,其中男性3.99/10万,女性4.69/10万,女性年均死亡率是男性1.18倍.20年的糖尿病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粗死亡率由1989年1.19/10万上升到2009年的9.17/10万,上升了4.83倍,年均增长率8.64%.男性年均增长10.49%,女性年均增长7.34%,男性年均死亡增长率是女性的1.43倍.灰色模型预测方程为(Y)(k)=20.914e0.08467(k-1)-19.0144,预测到2014年该市糖尿病患者死亡率将达到14.10/10万.结论 海门市糖尿病患者死亡率增长速度较快,应采取更为有效的防治措施,控制糖尿病死亡率的上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2008-2014年徐州市城乡居民糖尿病死亡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08-2014年所有徐州市户籍居民死亡资料来源于覆盖全市的居民死因登记报告系统。采用U检验、t检验、Spearman等级相关、年估计百分比变化(EAPC)对2008-2014年徐州市城乡居民糖尿病死亡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4年徐州市居民年均糖尿病死亡率为8.84/10万,其中男性为8.35/10万,女性为9.36/10万,男性年均糖尿病死亡率低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区年均糖尿病死亡率为19.00/10万,其中城区男性为18.06/10万,女性为19.97/10万,除2012年城区男女性糖尿病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23,P0.05)外,其余年份男女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农村年均糖尿病死亡率为7.22/10万,其中男性为6.83/10万,女性为7.63/10万,2012年以前农村男女糖尿病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2年及以后,女性糖尿病死亡率高于男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区男女性糖尿病死亡率均高于农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年间,徐州市户籍居民糖尿病死亡率以每年7.02%的速度增长(P0.05),其中,女性糖尿病死亡率以每年8.48%的速度上升,趋势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区、农村女性糖尿病死亡率分别以每年6.54%、9.28%的速度上升,趋势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死亡率无明显差异。不论城区还是农村,7年间,各年龄段以及男性糖尿病死亡率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徐州市男性平均死亡年龄为(71.1±11.8)岁,女性为(72.4±12.3)岁,城市为(74.6±11.6)岁,农村为(70.6±12.0)岁,男性平均死亡年龄低于女性,城市高于农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市男性、女性、农村女性居民因糖尿病死亡的平均年龄均呈逐年增长趋势(P0.01)。结论近年来徐州市糖尿病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应全面开展糖尿病的三级预防,并将女性、农村纳入重点干预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