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4 毫秒
1.
为了提高玻纤增强聚丙烯(PP)的界面粘结,分别用B301或硅烷偶联剂对玻纤表面进行了处理,用过氧化物和顺丁烯二酸酐对PP进行了改性。经处理和改性后,PP/GF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有明显提高,对玻纤增强聚丙烯的界面结构也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用力学性能测试,DMA、SEM等方法研究了离聚物Surlyn对PBT/PP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及形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BT/PP共混体系中引入少量Surlyn可以改善界面的粘接性,从而改善其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3.
用橡胶木粉填充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研究了酸、碱溶液预处理木粉的效果和硅烷偶联荆(KH-570)、MMA接枝的天然橡胶胶乳(MGL-30)两种改性剂对橡胶木粉表面改性的效果,以及未粉粒径和填充量等对木粉/LLDPE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用SEM对复合材料拉伸断面的形态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木粉的拉径、木粉填充量和改性荆用量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有较大的影响,经碱溶液预处理再用改性荆改性后的木粉能有效地改善木粉与LLDPE的界面粘结强度,提高橡胶木粉/LLDPE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4.
用力学性能测试、DMA、SEM等方法研究了离聚物Surlyn对PBT/PP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及形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BT/PP共混体系中引入少量Surlyn可以改善界面的粘接性,从而改善其力学性能。当共混体系中PBT/PP的组份比不变(90/10)且Surlyn的含量为6phr左右时,共混物的冲击强度出现极大值;而弯曲强度在Surlyn含量为1-2phr左右时有最大值。当共混体系中Surlyn的含量不变(6phr)时,其力学性能随PP含量的增加而下降。用玻璃纤维增强共混体系,可显著提高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注射成型中模腔压力随注射压力,保压压力变化的特征,以及这种变化对聚丙烯(PP)制件结晶度和力学性能所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注射压力和保压压力对PP性能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对于多级保压系统,平缓过渡的压力梯度有利于PP的结晶及改善其性能。  相似文献   

6.
在无溶剂条件下合成了一系列氨基硅油改性聚氨酯,并对材料的力学性能、耐热性、疏水性及微观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改性后的聚氨酯具有更优良的力学性能、耐热性及表面疏水性,且材料呈微观相分离形态。  相似文献   

7.
采用纳米级SiO2改性氯化聚乙烯(CPE),探讨了SiO2用量、表面处理方法、加工工艺等因素对改性CPE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机械共混制备了CPE/SiO2共混材料,性能测试表明:改性后CPE的硬度、300%定伸应力、断裂伸长率、拉伸强度等力学性能均有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以DCPO为引发剂,将PP粉末通过固相法与马为酸锌发生接枝反应,合成不同接枝率的PP-g-MAZn离聚物。考察反应温度,引发剂浓度,单体的用量对接枝率的影响,研究表明,(1)PP-g-MAZn离聚物的FTIR图中,1540cm^-1-1643cm^-1之间出现宽的峰,说明MAZn与PP发生了接枝反应;(2)PP-g-MAZn的WAXD谱中在2θ=10.6°,31.2°,33.2°,处有衍射峰,表明  相似文献   

9.
以端羟基聚丁二烯、液化改性MDI为原料,季戊四醇为扩链剂与交联剂制备季戊四醇型聚氨酯,并用IR、TG、DSC和SEM对其进行表征;研究了影响季戊四醇型聚氨酯的力学性能和热性能的因素。结果表明:随扩链剂用量的增大,季戊四醇型聚氨酯的拉伸强度和硬度增大,而断裂伸长率减小,同时热稳定性得到提高。SEM显示此弹性体中存在明显的相分离。  相似文献   

10.
我们从1995~1998年共收治AOPP患者298例,采用东莨菪碱伍用阿托品的方法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并显著减少了阿托品用量及其过量或中毒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病例;以1992~1994年所收治202例AOPP患者为对照组,其中男40例,女172例;年龄15~73岁,平均28.1岁。治疗组则为1995~1998年所收治298例AOPP患者,男58例,女240例;年龄16~80岁,平均28.3岁。两组病例所服农药基本相同,多为对硫磷(1605)、敌敌畏、氧化乐果、乐果等。AOPP诊断及分级按…  相似文献   

11.
用旋转粘度计研究了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三元共聚物水性交联体系的流变性,考察了树脂含量、金属鳌合物含量和氨水水化对其流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元共聚物水性交联体系呈非牛顿流体流变行为,具有剪切变稀特性;随树脂含量或鳌合物含量增加,体系的增稠能力得以增强;水化不仅可改善体系的增稠性能,而且可增强体系的非牛顿流变性。  相似文献   

12.
采用溶液法制备了离聚物聚丙烯蜡接枝丙烯酸钠,对其热稳定性和结晶性能进行了表征。将聚丙烯蜡接枝丙烯酸钠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熔融共混,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扫描电镜(SEM)研究了该类离聚物对PET的结晶性能和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聚丙烯蜡接枝丙烯酸钠的加入促进了PET的成核,使PET的熔融结晶温度由196.9 ℃升高到210.6 ℃,而冷结晶温度由135.5 ℃降低到124.2 ℃。与PET/聚丙烯蜡相比,聚丙烯蜡接枝丙烯酸钠与PET有更好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13.
通过丙烯酸和丙烯酸正丁酯溶液共聚合,得到丙烯酸-丙烯酸正丁酯共聚物,该树脂与环氧氯丙烷反应后再与PET树脂切片继续反应,可使PET树脂切片表面形成聚丙烯酸酯自膨润型吸油网络结构,将表面具有聚丙烯酸酯自身膨润型吸油网络结构的PET树脂切片(简称为留香剂)在油溶性香精中浸泡,香精就被吸附在留香剂表面,即得到芳香PET树脂母粒。用SEM观察了母粒的表面结构形态。  相似文献   

14.
采用732#树脂负载三氯化铝固体超强酸为催化剂合成丙烯酸十二醇酯,考察了影响产率的各种因素及催化剂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酯产率可达95%~97%,催化剂的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5.
以丙烯酸烯丙酯为交联剂合成了丙烯酸和丙烯酰胺共聚类吸水树脂,并对该吸水树脂的综合稳定性(耐热性、耐寒性、耐光性)进行了研究.对树脂凝胶溶胶含量、土壤保水性、树脂对去离子水、生理盐水、人工血、人工尿的吸收能力及树脂的膨胀动力学和热分解动力学作了较为全面的研究.确定了膨胀动力学参数及热分解反应动力学参数, 结果表明:所合成树脂吸水膨胀过程中膨胀指数0.5〈n〈1,属于non-Fikian扩散,吸水树脂的热解过程分为两个阶段,都属于一级反应,以丙烯酸烯丙酯作为交联剂合成的丙烯酸和丙烯酰胺共聚类吸水树脂具有良好的综合应用性能.  相似文献   

16.
钛网数字化多点成形技术在颅骨缺损修补中的应用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目的:选择性能优良且安全的颅骨修补材料,探讨数字化多点成形技术在颅骨修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颅骨缺损患者161例,采用钛网数字化多点成形技术进行颅骨修补43例,传统钛网人工塑形修补19例,骨水泥塑形修补99例;对比不同颅骨修补术的塑形工作量、手术时间、术后患者对塑形的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结果:钛网数字化多点成形颅骨修补术平均手术时间[(30±6)min],与骨水泥组[(70 ±18)min]和传统钛网人工塑形组[(50±11)min]比较明显缩短(P<0.01);平均术中塑形工作量[(5±1)min]少于骨水泥组[(30±5)min]和传统钛网人工塑形组[(20±3)min](P<0.05);塑形满意度(100%)优于骨水泥组(91%)和传统钛网人工塑形组(95%)(P<0.05)。结论:钛网的性能明显优于骨水泥,钛网数字化多点成形技术修复颅骨缺损效果优于传统钛网人工塑形技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制备外形圆整光滑、分布均匀、不粘连纳米载体.方法 选择聚氰基丙烯酸酯为载体材料,用乳化聚合法制备柔红霉素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DAM-PBCA-NP,通过单因素试验初选、均匀设计试验、并以柔红霉素纳米粒的载药量、包封率及平均球径等多个指标进行综合评分,优化柔红霉素纳米粒的制备工艺.结果 在优化条件下制备的DAM-PBCA-NP为乳红色胶体溶液,毫微粒外形圆整光滑、分布均匀、不粘连,平均粒径(82±3)nm,包封率为(92.65±1.87)%,载药量为(68.52±1.56)%.结论 通过优选工艺所制得的柔红霉素纳米粒可以满足该实验研究的需要,该优化条件可作为DAM-PBCA-NP的最佳制备工艺.  相似文献   

18.
目的:优选盐酸克班宁毫微粒的制备最佳工艺。方法:以氰基丙烯酸正丁酯为聚合材料,采用乳化聚合法制备盐酸克班宁毫微粒Cre-PBCA-NP;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均匀设计法,优化制备工艺。结果:按优化工艺条件,制得载药毫微粒,包封率80%.结论:经过优化筛选出的工艺,为盐酸克班宁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毫微粒的最佳制备工艺。  相似文献   

19.
以丙烯酸和丙烯酸酯为单体,多官能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安息香醚为光引发剂,利用光聚合手段研制成一种新型压敏导电胶电极。探讨了影响压敏导电胶性能的因素。发现光引发剂的最佳用量为质量为0.5%;轻度交联和采用极性单体共聚,可有效改善压敏胶粘性能;共物中的烯酸的中和度增大,可提高电性能。  相似文献   

20.
以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封端的水性聚氨酯作为大分子单体,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及甲基丙烯酸全氟烷基乙基酯在乳液中进行自由基共聚合,制得具有核壳结构的水性含氟聚氨酯丙烯酸酯乳液。通过激光粒度分析、FTIR、DSC、TGA、表面性能测试、力学性能测试等表征手段,对乳液及其乳胶膜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检测,另外,还着重探讨了甲基丙烯酸全氟烷基乙基酯的含量对乳胶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得的材料具有预期结构,并且表面能及吸水率低,力学性能优异。氟单体的引入使乳胶膜的表面能大大降低,而力学性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