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分析2006-2009年西藏自治区伤害监测哨点医院报告伤害病例伤害发生原因,为西藏自治区开展伤害干预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在3家哨点医院急、门诊,采用统一制作的报告卡对前来就诊的首诊伤害病例进行登记.结果 报告病例中男性青壮年占大多数,学生、商业服务、农林牧业是主要职业.0~15岁及>65岁跌倒/坠落引起的伤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2016-2019年荆门市老年人伤害发生基本情况进行分析,为制定老年人伤害预防控制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6-2019年荆门市3家伤害监测哨点医院的首次就诊60岁及以上伤害患者报告卡信息,分析60岁及以上老年人伤害病例分布特征.结果 2016-2019年3家哨点医院共登记60岁及以上老年人伤害病例6271...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浙江省金华市流感监测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ILI)门诊就诊负担变化特征,估计其流感疾病负担。 方法 通过国家流感监测网络,收集2009-2012年金华市2所哨点医院ILI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监测资料,分成3个年度进行分析。 结果 Ⅰ年度(2009年5月1日至2010年4月30日)2所哨点监测医院的ILI%为3.67%, ILI标本流感病毒核酸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阳性率为23.89%,ILI流感估计感染率为22.59%,流感病例门诊就诊负担相对比估计值为8.29‰;Ⅱ年度(2010年5月1日至2011年4月30日)2所哨点监测医院的ILI%为1.90%, ILI标本流感病毒核酸RT-PCR检测阳性率为8.42%,ILI流感估计感染率为6.27%,流感病例门诊就诊负担相对比估计值为1.19‰;Ⅲ 年度(2011年5月1日至2012年4月30日)2所哨点监测医院的ILI%为2.79%, ILI标本流感病毒核酸RT-PCR检测阳性率为23.14%,ILI流感估计感染率为25.40%,流感病例门诊就诊负担相对比估计值为7.09‰。在Ⅰ~Ⅲ 年度中,流感病毒核酸RT-PCR检测阳性率曲线主高峰与ILI就诊高峰一致,多发生在"冬-春"季。除Ⅱ年度外,Ⅰ、Ⅲ年度流感"流行月"期间的月ILI%均数均高于流感"非流行月"期间的月ILI%均数(P结论 "冬-春"季为金华市ILI疾病的就诊高峰。为了降低ILI疾病负担,努力提高市级流感监测工作水平,开展ILI疾病病原谱监测是今后的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浙江省慈溪市门诊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和规律,为伤害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层随机抽取慈溪市县级医院、中心镇卫生院和乡卫生院各一家,以2004年7月1日至2005年6月30日到医院门诊就诊并被诊断为伤害的首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果 共报告伤害病例15 808例,男女性别比为1.92:1,平均年龄为(33.7317.06)岁,15~59岁占79.8%.前4位职业依次为农民、工人、学生、待业/下岗者.伤害多发生于公路/街道、工作场所、家中和学校,主要发生于旅行、工作、体育活动时,发生时间多在9:20-20:00.导致伤害发生的原因依次为交通事故、动物咬伤、钝器伤、跌落,以非故意伤害为主.门诊伤害死亡66例,53.0%死于是交通事故.结论 交通伤害、犬伤、职业伤害及儿童伤害应是本地区伤害干预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对四川省城市与农村伤害监测哨点监测资料进行比较分析,了解当地伤害发生的特征和变化规律.方法 将2006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到监测医院就诊且被诊断为伤害的首诊患者作为监测对象进行调查,分析伤害发生的分布和规律.结果 不同性别人群各年龄段都有伤害发生,最危险的人群为25~44岁的男性,城市与农村伤害...  相似文献   

6.
上海市松江区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伤害病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丽  严卫军  徐春泽 《疾病监测》2009,24(7):531-533
目的了解上海市松江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急诊伤害发生状况。方法以上海市松江区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伤害监测哨点医院,对2007年7月1日至2008年6月30 日首次就诊于哨点医院的伤害病例进行调查。结果共调查伤害病例11 162例。其中男、女性别比为2.44∶1,伤害高发年龄组为25~44岁(40.92%);夏季发生的伤害人数最多(30.11%),6月伤害病例占全年的10.82%;非故意伤害占伤害总人数的96.72%,以轻度伤害最多(96.28%)。前4位伤害发生原因为物体/器具的机械性作用、跌倒/坠落、非机动车交通事故和机动车交通事故。 结论中青年是伤害威胁的重点人群,物体/器具的机械性作用、跌倒/坠落、交通事故为优先防治的伤害种类。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2009-2010年浙江省哨点医院急诊室伤害监测资料进行分析,了解伤害病例分布的主要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干预策略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统一格式的伤害报卡在全省28家哨点医院收集初诊伤害病例的一般情况及相关信息,按要求对报卡信息进行审核后完成网络在线填报。 结果 2年共收集144 039例伤害病例。男女性别比为1.66 ∶ 1,年龄构成以15~44岁为主(51.46%),常见职业有农/渔业劳动者(31.19%)、农民工(21.93%)和工人(19.56%);伤害发生地点以家(30.34%)、街道/城区(28.17%)和工作场所(26.45%)为主;主要受伤原因有跌伤/坠落(26.49%)、交通伤(22.71%)、钝器伤(18.46%)、刺割伤(12.58%)和动物伤(9.95%);伤害发生时的主要活动构成以空闲(43.79%)和工作(32.68%)多见;伤害病例严重程度以轻微的浅表伤(49.85%)和中等程度伤害(46.04%)为主;伤害意图方面,超过90%的病例均为非故意伤害,男性他伤的比例高于女性,而女性自伤的比例高于男性。 结论 本次研究揭示了2009-2010年浙江省哨点医院急诊室伤害监测病例的主要特征。体力劳动者是发生各类伤害的高危人群,而在儿童、青少年和老年人中,跌伤问题尤为突出。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实施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降低伤害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浙江某农村地区伤害流行特征,探索农村伤害哨点医院测模式.方法 选择某典型农村的1家县级医院、1家中心乡卫生院和1家普通乡卫生院建立医院急诊伤害监测系统,对2004年1月1日至2005年12月31日到上述3家医院所有科室就诊的首诊伤害患者进行例查.结果 2年有效伤害监测病例15 033例,其中男性占69.09%,女性占30.91%;前3位伤害原因是跌伤(31.44%)、交通伤(20.32%)和钝器伤(17.43%).结论 需根据不同的人群性别、年龄、职业制定不同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9.
2011年江苏省张家港市伤害监测病例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2011年江苏省张家港市伤害监测病例分布特征,为制定伤害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张家港市3家伤害监测哨点医院2011年填报的全国伤害监测报告卡资料,按照世界卫生组织伤害监测指南分类标准进行归类和统计分析。 结果 2011年共收集伤害病例28 807例,男女性别比为1.6:1,其中25~44岁组病例数所占比例最高(37.62%);伤害发生原因前3位依次为道路交通伤害(22.53%)、跌倒/坠落(22.21%)和钝器伤(18.67%);伤害发生地点主要为工业建筑场所(29.65%)、公路/街道(27.79%)和家中(25.29%);伤害病例以非故意伤害(94.95%)和轻度伤害(71.55%)为主。 结论 医院伤害监测是获得伤害信息的重要来源,对确定伤害干预重点、有针对性地运用预防干预措施减少伤害的发生有积极作用,同时应针对道路交通伤害、跌倒/坠落和钝器伤等伤害积极开展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0.
王亚丽 《疾病监测》2011,26(10):788-789,796
目的 对河南省开封市2010年流行性感冒(流感)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流感的流行趋势、病原学变化特点,为今后流感防治工作提供科学指导。 方法 哨点医院对流感样病例(ILI)进行监测,并按要求采集ILI咽拭子标本运送至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在24小时内采用real-time RT-PCR法进行核酸检测,并完成流感病毒的分离鉴定。 结果 2010年开封市流感监测哨点医院共监测门、急诊就诊病例91 661例,ILI 853例。病例以25岁~年龄组为主(占35.99%),60岁~年龄组最少。第1周(1月4-10日)至第18周(5月3-9日),25岁~和15岁~年龄组所占比例较大,但自第43周(10月25-31日)开始,以0岁~年龄组为主。全年共采集ILI咽拭子标本571例,经实验室检测,新甲H1N1流感病毒18例(占3%),A未分型57例(占10%),B型9例(占2%),季H1和季H3均未检出,全年无流感及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发生。 结论 流感发病有季节性,2010年第3周ILI数达高峰,随后呈明显下降趋势,ILI构成以25岁~年龄组为主,流感病毒以A未分型为优势流行株。  相似文献   

11.
2007年浙江省医院伤害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浙江省2007年医院急诊伤害监测资料进行分析,了解伤害的流行病学特征,更加有效地预防控制伤害的发生。方法在全省选取9个监测点,每个监测点选择3家监测哨点医院,采用统一制定的伤害监测登记表对前来就诊的首诊伤害病例进行登记。结果全年累计收集伤害卡片44 460张。伤害监测病例男女性别比为1.80∶1,年龄构成以15~44岁为主(57.77%),职业以工人、农/渔业劳动者和农民工为主。伤害发生地点构成比居前4位的有工作场所(28.25%)、街道/城区(25.73%)、家中(26.35%)和城际间公路(10.37%);受伤原因前4位分别为交通伤(25.76%)、跌伤/坠落(25.40%)、钝器伤(硬物击伤)(18.48%)和刺割伤(11.41%);伤害发生时的活动居前2位的是工作时(36.75%)和空闲时(36.11%);在伤害的严重程度上,监测病例以轻微的浅表伤和中等程度的伤害为主,占所有监测病例数的93%以上;从伤害的意图来看,绝大多数对象均以非故意伤害为主(89.85%)。结论目前,伤害仍是浙江省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应根据监测结果制定切实可行的防制措施,减少各种类型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周毅恒  陈杨  梅丹 《疾病监测》2014,29(9):744-747
目的了解2011-2012年辽宁省大连市伤害监测病例流行特征,为制定有针对性的伤害综合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大连市3家伤害监测哨点医院2011-2012年填报的全国伤害监测报告卡资料,按照世界卫生组织伤害监测指南分类标准进行归类和统计分析。结果 2011-2012年,共收集伤害病例43 472例,男女性别比为1.83∶1,其中25~44岁年龄组病例所占比例最高(42.68%);伤害发生原因主要为钝器伤(33.50%)、跌倒/坠落(28.26%)、刀/锐器伤(18.57%)和机动车车祸(14.02%);伤害发生地点主要集中在公路/街道(25.92%)、公共居住场所(23.15%)、工业和建筑场所(17.25%);伤害病例以非故意伤害(81.30%)为主,大部分为轻度伤害(75.92%)。结论针对不同人群、伤害发生时间和地点进行干预是必要的,特别要对0~14岁和65岁以上年龄组跌倒伤害以及全人群交通伤害开展积极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浙江省新昌县伤害流行特征,为制定伤害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新昌县3家伤害监测哨点医院,采用统一的登记表对201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前来就诊的伤害首诊病例进行登记,主要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结果 2012年浙江省新昌县共收集伤害病例10 971例。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1.61∶1。年龄构成以15~44岁年龄组为主,占40.99%。职业以农/渔业劳动者、农民工和工人为主,分别占26.01%、24.55%和24.41%。伤害发生地点以家中(包括院子等)最多,占35.90%。受伤原因以跌伤/坠落、交通伤、钝器伤、刺/割伤和动物伤为主,分别占26.58%、23.93%、22.11%、15.68%和7.79%。受伤部位以上肢比例最高,占29.59%。严重程度以轻微的浅表伤和中等程度的伤害为主,占98.20%。伤害意图以非故意伤害为主,占96.43%。结论新昌县伤害发生情况不容乐观,应针对不同人群有针对性地制定防制措施,切实减少各类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西藏自治区(西藏)意外伤害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为伤害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16 — 2017年西藏各哨点监测机构监测的意外伤害病例数据,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和统计分析,构成比资料采用 χ2检验。结果2016 — 2017年西藏共监测7 807例意外伤害病例,男性多于女性,年龄以15 ~ 44岁为主。 意外伤害发生原因前5位依次是跌倒/坠落(30.84%)、机动车车祸(22.47%)、动物伤(20.01%)、非机动车车祸(7.52%)和钝器伤(7.28%)。 机动车车祸( χ2=5.374,P=0.020)和动物伤(χ2=13.453,P<0.001)女性构成比高于男性,钝器伤(χ2 =19.499,P<0.001)和刀/锐器伤(χ2=23.043, P<0.001)男性构成比高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0 ~ 岁”组病例前3位伤害发生原因依次是跌倒/坠落、动物伤和机动车车祸,其他年龄组病例前3位伤害发生原因依次是跌倒/坠落、机动车车祸和动物伤。 伤害发生地点前5位依次是公路/街道(36.44%)、家中(19.41%)、公共居住场所(14.05%)、工业和建筑场所(9.47%)和学校与公共场所(6.57%),工业和建筑场所男性伤害病例高发,贸易和服务场所女性伤害病例高发。 “0 ~ 岁”和“60 ~ 岁”年龄组病例伤害发生地点主要是家中,其他年龄组病例伤害发生地点主要是公路/街道。 伤害发生时的活动主要为工作(1 755例,22.48%)、休闲活动(1 446例,18.52%)、驾乘交通工具(1 256例,16.09%)和步行(1 105例,14.15%)等。结论2016 — 2017年西藏意外伤害事件发生较多,高危人群为15 ~ 44岁年龄组男性,高危原因为跌倒/坠落、机动车车祸等,高危地点为公路/街道。 应针对不同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伤害干预,有效降低意外伤害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分析新疆疏附县户籍居民伤害死亡状况,为开展伤害预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整理2017 年1 月1 日至12 月31 日期间疏附县户籍居民死亡情况,计算伤害死亡率。 抽样进行死因回顾调查,通过死因构成比、潜在寿命损失年(PYLL)等指标分析疏附县维吾尔族伤害死亡和减寿的主要原因。结果共调查死亡个案866例。 伤害死亡率为78.13/10万,占全死亡人数的13.74%,标化死亡率为79.20/10万。 男性和女性伤害死亡率分别为107.13/10万和48.10/10万,标化死亡率分别为112.99/10万和44.19/10万。 伤害死亡潜在寿命损失年数(PYLL)为3 978人年,占全死因PYLL的40.00%。 伤害前3位死因依次是道路交通事故、意外跌落和溺亡。 1 ~ 岁组主要伤害死因为意外溺亡、意图不明的溺亡和道路交通事故;5 ~ 岁组为意外溺亡;15 ~ 岁组为道路交通事故、自杀和意外跌倒;45 ~ 岁组为道路交通事故和跌倒;65 ~ 岁组为跌倒、道路交通事故和砸死。结论疏附县户籍居民伤害死亡率高于国内其他地区,且主要影响儿童和青壮年,伤害PYLL构成比较高,伤害已成为疏附县居民早死和劳动力损失的主要因素,不同年龄组的主要伤害死因各异,应对不同年龄组人群开展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6.
张军  周林  刘守钦 《疾病监测》2015,30(3):233-235
目的 分析济南市2013年伤害监测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针对性干预提供技术依据。方法 通过山东省伤害监测系统,收集2013年度哨点监测医院住院的伤害病例(含急诊观察病例)。结果 2013年共报告伤害病例4021例,男女性别比1.84:1。15~64岁人群占81.20%,其次为65岁以上老年人12.66%。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学生分别占73.36%、8.73%和4.77%。08:00-11:00和15:00-17:00共报告2093例,占53.42%。公路街道、住宅、工业或建设场所为伤害发生地点前3位,分别占39.59%、30.96%和13.16%;钝器伤、刺伤/锐器伤、身体用力过度居伤害前3位,分别占73.39%、8.16%和5.99%。伤害部位前3位的是头面部、上肢、下肢,分别占30.99%、22.23%和21.84%。结论 2013年济南市伤害监测病例男性多于女性,主要伤害原因为钝器伤、意外事故、非故意伤害为主,伤害部位以头面部和四肢为主,骨折与浅表损伤居前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