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郭正纲  郝建华  吕续磊  贾晓鹏  祈喆 《重庆医学》2012,41(33):3528-3530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对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靶控输注麻醉下脊柱手术患者围术期镇痛作用的影响。方法骨科脊柱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盐水对照组和利多卡因治疗组(n=40)。以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诱导和维持,给予利多卡因(33.0μg.kg-1.min-1,利多卡因治疗组)或等量的生理盐水(盐水对照组)。分别记录患者术中瑞芬太尼平均效应室浓度(Ce)和丙泊酚平均血浆浓度(Cp)以及各临床指标。结果与盐水对照组患者相比,利多卡因治疗组患者围麻醉期在较低的丙泊酚平均血浆浓度下即可维持稳定的麻醉深度;并在较低的瑞芬太尼平均效应室浓度下即可维持满意的镇痛(P<0.01);利多卡因治疗组在术后恢复室(PACU)以及术后2、6h的时间点其视觉模拟评分(VAS)有明显降低(P<0.01);舒芬太尼用量也有明显减少(术后6h内)(P<0.01);利多卡因在血浆浓度不低于(0.45±0.09)μg/mL时具有镇痛效应。结论利多卡因能显著减少舒芬太尼用量;术后疼痛以及靶控输注麻醉下的丙泊酚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比宫颈注射利多卡因、丙泊酚和丙泊酚联合芬太尼静脉注射用于人工流产(人流)术的临床观察.方法 选择2146例自愿要求行无痛人流术的宫内早孕妇女作为A组,采用丙泊酚联合小剂量芬太尼静脉注射.选择2453例自愿要求行无痛人流术的宫内早孕妇女作为B组,采用丙泊酚静脉注射.选择同期2048例宫内早孕要求行人流术的妇女作为C组,进行宫颈注射利多卡因.分别观察和比较三组的镇痛效果,宫颈松弛情况,人流综合征发生率,麻醉复苏时间及血压、呼吸情况,自行离床时间,平均手术时间,术后宫缩痛情况.结果 三种方法均有镇痛效果,但丙泊酚和丙泊酚联合小剂量芬太尼用于人流术镇痛效果更好,宫颈松弛程度、人流综合征、抑制术后宫缩痛均优于利多卡因组.但呼吸抑制丙泊酚联合芬太尼比丙泊酚组和利多卡因组严重,苏醒时间、离床时间比丙泊酚组和利多卡因组长.结论 丙泊酚用于人流术镇痛效果好,更简便、安全、经济、可靠.  相似文献   

3.
全姬善  李新宇 《吉林医学》2013,(31):6538-6538
目的:研究人工流产中最佳镇痛方法。方法:对400例早期妊娠育龄妇女分别采用利多卡因宫颈局部注射,还有丙泊酚静脉注射两种镇痛方法。结果:用利多卡因局部镇痛作用行负压吸引术,对子宫肌壁刺激减轻,而丙泊酚静脉注射对子宫肌壁刺激痛良好效果。结论:丙泊酚行人工流产手术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和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预先注射瑞芬太尼和混合注射利多卡因预防丙泊酚注射痛的效果.方法 150例拟行全身麻醉的手术患儿,ASAⅠ~Ⅱ级,年龄3~10岁,随机分为利多卡因、瑞芬太尼Ⅰ组(R0.25)和瑞芬太尼Ⅱ组(R0.5),每组50例.利多卡因组患儿注射丙泊酚(AstraZeneca)2.5 mg/kg,混合利多卡因浓度为丙泊酚100 mg混合利多卡因10 mg,瑞芬太尼组Ⅰ(R0.25)缓慢静注瑞芬太尼0.25 靏/kg,瑞芬太尼组Ⅱ(R0.5)缓慢静注瑞芬太尼0.5 靏/kg.60 s后静脉注射丙泊酚2.5 mg/kg.用Cameron 的疼痛评分方法 进行注射疼痛的评分.结果 利多卡因组、瑞芬太尼组Ⅰ、瑞芬太尼组Ⅱ分别有1例(2%)、5例(10%)、2例(4%)患儿重度疼痛.利多卡因组和瑞芬太尼组Ⅱ(R0.5)之间的疼痛评分无显著性差异.瑞芬太尼组Ⅰ(R0.25)的疼痛程度比利多卡因组和瑞芬太尼组Ⅱ(R0.5)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注0.5 靏/kg的瑞芬太尼与丙泊酚混合利多卡因注射对预防小儿丙泊酚注射痛的效果较好,两者疗效相当,而预注0.25 靏/kg瑞芬太尼的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5.
丙泊酚是目前临床使用最为广泛的静脉全身麻醉药,但其常常发生注射痛.在令患者惧怕的33项临床问题的调查中,丙泊酚注射痛占第7位[1],其门诊手术时发生率为28% ~ 90%[2],名列第3.临床最常用的防治丙泊酚注射痛的方法是应用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多以预注和混合使用两种用药方式.Jalota等[3]综述两种方式的研究文献,其中25篇报道认为混用最为有效,24篇认为两种方式效果相当,国内曹云飞等[4]的研究认为混用效果优于预注.此外,由于破乳或乳剂微粒直径大于0.5 μm有引起肺栓塞的危险[5],利多卡因与丙泊酚混合后药物性状的变化是否能安全使用,也是临床十分关注的问题.为此,本研究对利多卡因与丙泊酚混合后6h内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丙泊酚、利多卡因联合用药及用量在无痛人流术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ASAⅠ~Ⅱ级人工流产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利多卡因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使用丙泊酚、芬太尼,利多卡因组用丙泊酚联合芬太尼、利多卡因。观察两组病人的平均动脉压(NAP)、心率(HR)、呼吸(R),脉博血氧饱和度(SpO2、丙泊酚总量、体动、呼唤应答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发生情况。结果两组MAP、FIR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利多卡因组诱导期丙泊酚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诱导后2minBP)下降,HR减慢SpO2降低(P〈0.01)。利多卡因组麻醉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组照。结论丙泊酚配伍利多卡因用于人工流产手术,可以减少丙泊酚的用量,麻醉安全有效镇痛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碳酸利多卡因联合丙泊酚应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6例行无痛人流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研究组采用丙泊酚联合碳酸利多卡因麻醉,对照组采用丙泊酚联合盐酸利多卡因麻醉.观察两组患者扩宫、止痛效果及人流综合征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扩宫及止痛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患者人流综合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碳酸利多卡因联合丙泊酚应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前麻醉,具有较好的麻醉和镇痛效果,且患者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灵敏可靠的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进行丙泊酚血浆浓度的测定,考察丙泊酚静脉给药后母婴血浆浓度差异。方法:静脉注射丙泊酚注射液5min后,立即取母血、脐动脉血和脐静脉血,3500rpm离心10min,分离血浆。血浆样本用甲醇沉淀蛋白、高速离心后,取上清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析,以甲醇-水(80:20,V/V)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荧光检测激发波长276nm,发射波长310nm。采用SPSS13.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丙泊酚血浆浓度在0.1—5.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75);低、中、高三个浓度日内变异RSD为4.49%--10.61%。脐静脉血、脐动脉血和母血中丙泊酚血浆浓度分别为(0.83±025)、(0.78±0.24)和(2.28±0.70)μg/ml。经统计学分析母血和脐血中丙泊酚血浆浓度差异显著(P〈0.01),而脐动脉血和脐静脉血中丙泊酚血浆浓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0.05)。结论:本测定方法准确简便,灵敏可靠,适用于丙泊酚血浆浓度的分析测定。丙泊酚静脉滴注5min后,新生儿的血浆浓度明显低于母体血浆浓度。  相似文献   

9.
硬膜外阻滞下择期手术13例.分两组,Ⅰ组8例,按常规硬膜外注入2%利多卡因15ml,注药后5、15、和30min抽静脉血测定血浆利多卡因浓度,结果分别为14.001±4.628μmol/L、15.413±5.236μmol/L和14.039±4.082μmol/L;Ⅱ组5例,均为硬膜外阻滞中发生寒战者,于出现寒战后3、10、20min抽静脉血测定血浆利多卡因浓度,结果分别为10.606±7.123μmol/L、9.720±4.260μmol/L和7.846±2.182μmol/L.结果表明两组病例血浆利多卡因浓度均低于中毒血药浓度,提示硬膜外阻滞下寒战反应主要不是利多卡因中毒所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用2%利多卡因防治丙泊酚注射痛的最适剂量。方法:把择期手术的患者150例用随机、双盲法分为Ⅲ组。分别在丙泊酚注射液中添加利多卡因1ml者为Ⅰ组,添加2ml者为Ⅱ组,添加3ml者为Ⅲ组。然后记录注射丙泊酚时的疼痛情况和清醒后的VAS评分。结果:Ⅰ组注射痛的发生率和VAS评分显著高于Ⅱ、Ⅲ组(P<0.01),而Ⅱ组与Ⅲ组间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丙泊酚注射液中添加2%利多卡因2 ml即可完全消除其注射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