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了解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分析规律和特点,以期提高ADR监测水平,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13年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的205例ADR报告,从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累及器官或系统、临床表现及上报人群的职业等方面,进行回顾性统计与分析。结果我院ADR报告中60岁以上患者较多,共88例(占42.93%),女性患者(154例,占75.12%)明显多于男性(51例,占24.88%);静脉给药引发ADR最多,共188例(占91.71%);引发ADR的药品共涉及12类、65个品种,其中,抗感染药物包括13个品种,居首位(20.00%),抗感染药物同时居ADR上报例数首位,共计80例(39.02%);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包含10类,主要是皮肤及附件损害,共57例(27.81%)。ADR上报人群的职业主要是医师,占86.83%。结论医护人员应重视ADR监测工作,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使用药品,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方法 对我院2008-2010年收集到的121例ADR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物剂型、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静脉给药最易引发ADR(59.29%); 抗感染药的ADR发生率居首位 (46.90%),其次为中药剂制 (23.01%)等;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37.17%).结论医院应加强和重视ADR监测工作,以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分析医院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与规律,探讨ADR的防治对策,为患者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脑科医院2012-2014年上报的ADR 579例,从患者的性别、年龄、药物品种、给药途径、不良反应累及器官、 临床表现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579 例 ADR 中男性 271 例, 女性 308 例. 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最多为 313 例(50.73%),其次为口服254例(41.17%).静脉给药与非静脉给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DR药品种类中以精神障碍类药物最多为165例(28.25%),其次是抗感染药物和中药制剂,分别为87例(14.89%)和77例(13.18%). 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系统器官损害以皮肤及其附件最多为189例(32.6%),其次为消化系统113例(19.5%). 结论 用药前应充分了解药物及患者的ADR情况,减少联合用药,谨慎使用静脉给药. 选择合适的药物及给药方式,注意监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 收集陕西省肿瘤医院医院2015年上报的376例ADR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涉及药物、给药途径、ADR涉及的器官或系统及转归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抗肿瘤药物所致ADR居首位(55.59%);以静脉给药(92.81%)引起的ADR最常见;ADR涉及的器官或系统主要为消化系统、皮肤/附件、全身系统,绝大多数ADR转归良好。结论 应进一步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的培训和监测工作,发挥好临床药师的作用,提高医院不良反应上报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某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某院2015-2017年上报的20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和归纳。结果 200例ADR中,男性比例高于女性(1.15:1),静脉滴注给药占所有ADR例数的85.5%,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ADR涉及药物品种主要为抗感染药物、中成药制剂等,其中抗感染药物导致的ADR占29%,位居首位,其次是心血管类药物,导致ADR占22%,中药制剂导致的ADR占15%,位居第三;从ADR累及的器官或系统观察,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43.5%,胃肠道反应占15%。结论 ADR的发生与患者性别、年龄、应用药物品种、给药途径等多种因素有关,合理选择药物以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和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340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和性别、给药途径、ADR涉及的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引发ADR的抗菌药物品种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40例ADR报告中女性稍多于男性,年龄大于60岁者,共111例(32.65%);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共316例(92.94%);ADR主要涉及的器官或系统是皮肤及附属器官,共197例(57.94%),其次是消化系统,共83例(24.41%);ADR涉及的抗菌药物中青霉素及头孢类药物居首位,共47例(45.63%),其次是喹诺酮类,共19例(18.45%)。结论加强临床ADR上报和监测工作,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相关临床表现及其特点, 为预防ADR及促进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4年8~10月上报的161例ADR报告进行分析, 分别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累及器官及临床表现、基本信息缺失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161例中, <18岁及>60岁患者均有较高的ADR发生率, 分别为26例(16.1%)和63例(39.1%);静脉滴注给药途径引发的ADR较多(89例, 55.3%);中成药发生ADR最多(37例, 23.0%);ADR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49例, 30.4%);药师ADR的上报率(95例, 59.0%)高于临床医师和护士。结论: ADR报告监测工作对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我院10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我院2009年~2011年收集的106例ADR报告,按患者疾病信息、药物制剂、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累积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 106例ADR报告共涉及药品70个品种,以抗感染药物为首,占43.40%;静脉滴注给药引发ADR比例最高,为69.81%;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主要为皮肤系统,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潮红、红斑为主。结论应重视ADR,加强相关培训,提高医务人员上报意识,进一步推动我院ADR监测与上报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发生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8年4月抗菌药物ADR报告232例,对报告中患者的基本情况、给药途径、药物种类、累及器官或系统、ADR临床表现及愈后、转归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32例ADR报告中,上报数量最高为急诊科;青壮年及大于60岁老年患者ADR发生率高;静脉给药较口服给药易导致ADR的发生;引起ADR的抗菌药物中,头孢菌素类(52.16%)占比最高,依次为喹诺酮类(19.83%)与青霉素类(13.36%);累及器官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所有患者经停药或对因对症治疗,基本痊愈或好转。结论:抗菌药物应用广泛,引发ADR因素复杂,治疗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优化给药方案,加强ADR监测,确保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及一般规律。方法:对大庆市第四医院2008年1月~2011年12月上报的203例ADR报告,按患者的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品类别、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3例ADR报告中涉及的药品共12类62种,其中抗微生物药引发的ADR最多,有87例(占42.9%);其次是中药注射剂35例(占17.2%);静脉给药引发的ADR例数最多,有168例(占82.76%);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有57例(占28.1%)。结论:临床应重视和加强ADR监测和上报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1.
谭业蕙 《广州医药》2011,42(6):58-61
目的 掌握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特点、规律和临床表现,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院2010年181例不良反应报表进行归纳分析.结果 静脉滴注给药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占65.75%;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报告例数最高,占46.97%,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的是头孢他定,占6.08%,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老年人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的主要表现,为用药安全提供指导。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2009年12月诊治的老年人严重药品不良反应(ADR)300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ADR涉及的药品居首位的是抗感染药,病例数83例(27.67%)。注射给药共263例(87.67%),其中静脉滴注发生严重ADR最多,为238例(79.33%)。由中药制剂引起的严重ADR有49例,占总例数的16.33%,其中涉及中药注射制剂达22种之多。281例(93.67%)存在联合用药的情况,其中4种及4种以上药物联用的有188例(62.67%)。结论:加强老年人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并根据老年人的特点合理选择药物,简化用药品种,合理治疗剂量,提高对用药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3.
俞冰  刘志承  童光东 《中国医药导报》2012,9(8):120-121,124
目的了解我院抗菌药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9~2010年收集并上报的抗菌药致ADR报告23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237例ADR报告共涉及27种抗菌药,其中,喹诺酮类引起的ADR最多(占33.76%),其次为头孢菌素类(占29.96%);给药途径以静脉注射引起ADR最常见(占86.92%);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占50.21%),消化系统损害次之(占13.92%);新的严重ADR报告共6例(2.53%),其余231例ADR中,好转69例(29.11%),治愈162例(68.35%),无死亡病例。结论临床应加强抗菌药ADR的监测工作,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分析某院ADR/ADE发生的规律和特点,探讨医院药品风险管理的重点。方法对某院188例ADR/ADE报告从发生ADR/ADE的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布、引起ADR/ADE的药品种类、ADR/ADE的类型及主要的临床表现及给药途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88例ADR/ADE报告中,21~30岁患者50例,占26.60%;涉及的药品为50种,抗菌药物引起的ADR/ADE最为多见,占76.60%,其次是中药制剂,占9.04%;静脉用药引起的ADR/ADE184例,占97.87%;主要的ADR/ADE类型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44.44%。结论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和监测是医院进行药品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必要参考,降低用药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和特点。方法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引起ADR的药品、给药途径以及临床具体表现等方面对我院2005~2007年上报的128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8例ADR报告中,老年患者65例,占总例数的50.78%;抗微生物药物引起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40.63%(52例);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75%(96例);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伤最为常见,占总例数的47.13%(71例);严重的ADR报告1例,占总例数的0.78%。结论医护药人员应正确理解ADR,加强ADR监测和报告工作,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李悦  陈波 《中国医药导报》2010,7(1):135-137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月~2009年4月上报的251例ADR报表,按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品种、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ADR程度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DR发生率中,50岁以上患者较高,占49.01%; 抗感染药物引起的最高,占50.55%。ADR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共122例,占48.61%。结论:医院应重视并做好ADR的监测、分析、评价工作,以保证药物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安徽省县级公立医院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对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的影响。方法:选取安徽省5家县级公立医院,对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前后抗菌药物的采购品种、配送金额、用药频度(DDDs)和日均治疗费用(DDC)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招标后抗菌药物的品种数、配送金额和DDDs,除单环类药物的配送金额大幅下降外,均呈增长趋势且排名前三位的药品类别与招标前相同,分别为头孢菌素类、复方制剂和喹诺酮类。注射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的DDDs排序在招标前后始终位居第一位。DDDs排序前十位抗菌药物中有8种药物招标后DDC呈下降趋势。结论:药品集中招标降低了医院多数抗菌药物的DDC,使合理用药趋势较招标前有所提高,但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使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真正做到为促进医疗机构合理用药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背景 我国糖尿病患病率逐年剧增,防治工作异常严峻,做好糖尿病防治管理是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重点任务。但是,基层医院以基本药物使用占绝对主导地位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能否与其转诊的上级医院糖尿病用药对接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其直接影响基层糖尿病防治能力和同质化水平的提高。目的 研究分级诊疗制度下不同级别医院间糖尿病治疗药物衔接状况,探索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对慢性病防治药物保障体系的影响。方法 选择浙江、安徽、陕西省不同级别样本医院共9家,基于中国药学会全国医药经济信息网2016-2018年药品采购数据,通过对糖尿病治疗药物及基本药物使用品种结构、用药频度、金额等情况比较,分析变化趋势,研究不同级别医院间用药衔接状况。结果 3个省份基本药物品规数占糖尿病治疗药物总品规的25.58%(33/129),不同级别医院2018年用药频度占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基本药物进入用药频度前10位的品规数,以安徽省最多(占7种)、陕西省最少(占3种),用药频度和金额占比最高的分别是安徽省的三级医院(64.08%和41.49%)和基层医院(38.11%和28.77%)、浙江省的二级医院(40.63%和35.00%)。不同级别医院基本药物与非基本药物用药频度、用药金额3年增长率比较,除陕西省用药频度增长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浙江省和安徽省其余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糖尿病治疗药物利用情况在不同地区、不同级别医院存在较大差异,药物衔接状况较差,基本药物难以满足分级诊疗基层医院慢性病用药需求,亟须完善。  相似文献   

19.
252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的相关因素,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2006年1-12月间收集252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52例ADR报告中,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70.2%(177例);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61.5%(155例);ADR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伤最为常见,占总例数的52.3%(132例).结论 应慎用注射剂,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