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 :对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的共同参与式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探索,以期为临床提高母婴健康安全提供参考.方法 :以我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接治的120例分娩产妇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配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组,每组各60例,给予对照组产妇临床常规护理方式,给予观察组产妇共同参与式护理,对比两组分娩产妇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新生儿能力测评分以及母亲角色适应测评分.结果 :根据调查问卷统计解决,观察组母亲角色适应占88.3%,明显优于对照组68.3%的母亲适应性,同时观察组非常满意率达73.3%、不满意率仅为3.4%,护理满意度高达96.6%,明显优于对照组85%的护理满意度,45%的非常满意率,上述差异均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分娩产妇新生儿能力平均得分为(87.3±6.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2.6±5.9)分的平均新生儿能力得分,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母婴同室新生儿护理过程中,共同参与式护理较传统常规护理模式更具有优势,能够显著提高新生儿能力以及母亲角色适应能力,同时提高产妇的护理满意度,在母婴护理实践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罗玉珍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12):1718-1720
目的:探讨产妇在自然分娩时采取自由体位联合分娩球对产妇分娩时疼痛和分娩控制感的影响.方法:将60例符合自然分娩标准的初产妇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分娩时采取仰卧位或半卧位的产妇设为对照组,分娩时采取分娩球配合自由体位的产妇设为观察组,对比2组产妇分娩时的疼痛和分娩控制感.结果:观察组产妇的分娩控制感评分为(172.45±43.1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1.68±30.42)分(P<0.01);观察组产妇的视觉模拟评分[(6.04±1.51)分]、言语反应评分[(19.13±4.79)分]和现实疼痛强度评分[(2.64±0.67)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8.69±2.18)分、(28.57±7.15)分、(3.98±1.00)分](P<0.01).结论:采取分娩球配合自由体位的助产方式,可以减轻产妇在分娩时的疼痛,提高分娩的控制感,促进分娩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3.
文莉  张波  易念华 《医学综述》2015,(5):951-953
目的探讨产褥期合理的营养保健对产妇产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分娩的228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14例。对照组产褥期间给予常规性护理,观察组于产后1~5 d实施产褥期营养保健宣教,干预前后应用自行设计的产妇产褥期知识、信念及行为问卷对两组进行调查。记录两组产妇产后5 d子宫底高度、恶露排出量、泌乳量。两组患者随访至产后42 d,记录两组产褥期疾病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产褥期知识、行为及信念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1.0±3.0)分比(17.1±3.2)分,(53.0±5.8)分比(42.4±6.1)分,(81.0±6.5)分比(69.2±7.0)分,P<0.01]。观察组产后子宫底高度低于对照组[(7.0±1.2)cm比(10.8±1.6)cm,P<0.05],恶露排出量少于对照组[(7.2±1.0)m L/d比(12.0±1.2)m L/d,P<0.01],泌乳量多于对照组[(348±13)m L/d比(273±11)m L/d,P<0.01]。观察组产后抑郁、乳房胀痛、尿潴留、产褥期感染、子宫复旧不全、便秘、产后失眠等产褥期疾病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产褥期营养保健宣教可有助于提高孕妇产褥期知识,帮助其树立正确的观念,改善其不良行为,降低产妇产褥期并发症发生率,促使产妇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产后延续护理对产妇产褥期心境以及母婴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抽选健康产妇120例,根据入院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随访,观察组产妇则给予产后延续护理.对比2组的简明心境量表(BPOM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BPOMS评分(16.2±4.1)分,对照组BPOMS评分(26.3±5.6)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产褥期内母婴并发症发生率10.0%,对照组产褥期内母婴并发症发生率25.0%,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产后延续护理能有效改善产妇产褥期不良情绪,降低母婴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对初产妇分娩的助产效应。方法:选择临产初产妇160例,随机分为整体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所有产妇均采用硬膜外镇痛(0.125%布比卡因间断按需给药),观察两组的麻醉药用药总量、不良反应、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和母婴结局。结果:整体护理干预组自然分娩率为95%,高于对照组(72.5%);整体护理干预组产程时间为(234.5±58.3)分钟,明显短于对照组(318.3±54.9)分钟;整体护理干预组麻醉用药总量为(38.6±16.5)mg,明显少于对照组(58.6±20.2)mg。结论:对镇痛分娩的产妇进行整体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自然分娩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导乐陪伴分娩配合镇痛仪干预对初产妇心理状态及产后乳液分泌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待产分娩初产妇13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5例,两组均实施导乐陪伴分娩,观察组还采取镇痛仪进行分娩干预.观察两组产妇分娩疼痛程度、分娩方式以及产后心理状况、乳液分泌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为9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以及总产程时间分别为(395.34±120.53)min、(43.61±12.90)min、(482.77±133.65)min,较对照组的(531.71±141.25)min、(95.17±30.81)min、(731.54±241.30)min显著缩短,观察组与对照组产妇分娩疼痛VAS评分分别为(2.58±1.23)分、(5.03±1.12)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对照组产妇分娩后SCL-90量表评分中的抑郁症状分、焦虑症分及恐惧分较分娩前显著升高,且明显高于同期观察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初产妇在实施导乐陪伴分娩基础上使用镇痛仪,可减轻分娩疼痛,促进产妇自然分娩,有效改善产妇产后抑郁与焦虑情绪,缩短泌乳时间,且不影响乳液分泌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围生期综合护理干预对农村初产妇母亲角色适应的影响。方法选择600例农村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而干预组在实施围生期综合护理干预,通过自拟调查表对两组初产妇母亲角色的适应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评价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对农村初产妇母亲角色适应的影响。结果干预组初产妇母亲角色的适应评价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产妇对婴儿脐部护理、抚触以及沐浴等护理技能掌握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围生期的农村初产妇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以帮助产妇更好地适应母亲的角色,提高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预防性护理干预对产后尿潴留的效果。方法:选取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164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82例,两组患者均进行产科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通过心理护理、听流水声等诱导方式对产后尿潴留进行针对性的预防护理干预,促其排尿。结果:干预组产后排尿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提前,产后首次排尿时间为(41.4±6.5)min,未发生尿潴留;对照组产后首次排尿时间为(58.9±7.8)min,发生尿潴留4例(4.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有效的产后护理干预能使产妇排尿时间提前,尿潴留发生率降低,利于产妇健康。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产科床旁护理在初产妇母亲角色适应中的作用.方法:将120例初产妇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实施床旁护理,产妇及新生儿各项护理操作及健康教育由专科护士在床旁进行;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模式.调查两组产妇及家属对健康教育知识、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情况从而了解母亲角色适应的程度.结果:观察组产妇及家属健康知识知晓率、新生儿护理技能掌握、母亲角色适应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床旁护理能较好地帮助初产妇进行母亲角色适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对产褥期初产妇采取产褥期护理干预措施的意义。方法随机选取48例自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待产的产妇,将其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4例,给予对照组产妇常规护理方案,给予观察组产妇产褥期护理干预方案,并对两组病患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比较两组病患的产褥期知识掌握程度、满意度及舒适度,观察组产妇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产褥期初产妇采取产褥期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具有重大意义,值得广泛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1.
杨容  胡光曦  谢文义  杨弟芳 《重庆医学》2016,(20):2786-2788
目的:探讨初产妇产母角色认同与抑郁、焦虑的相关关系。方法在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选取213名初产妇,运用自编的产母角色认同问卷、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分别测量初产妇产前、产后1周、产褥期3个阶段角色认同度、抑郁和焦虑程度。结果产妇产后1周的焦虑值显著高于产前和产褥期(均P<0.01);产后1周的抑郁值显著高于产前和产褥期(均P<0.01);产母在产褥期的角色扮演、角色适应、角色认同总分均高于产后1周(P<0.05);产母的焦虑、抑郁与产母角色认同呈负相关(r=-0.03~-0.30)。结论初产妇角色认同程度随分娩事件增进,认同进程与抑郁、焦虑情绪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阿魏酸哌嗪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糖尿病肾病病人180例,根据信封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阿魏酸哌嗪治疗,观察组采用阿魏酸哌嗪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均治疗观察4周。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尿微量白蛋白定量与血肌酐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同时治疗后观察组的尿微量白蛋白与血肌酐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清血清胱抑素C和尿β2微量白蛋白值分别为(1.11±0.42)mg/L和(2.82±0.24)m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2±0.64)mg/L和(3.56±0.38)mg/L(P<0.01),且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2组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未影响到治疗进程。结论:阿魏酸哌嗪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安全性好,能提高治疗疗效,促进尿蛋白的排泄和肾功能稳定。  相似文献   

13.
甘莉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12):1734-1738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自护能力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506例冠心病PCI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延续性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康复知识、自护能力、危险因素控制达标情况、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干预3、6和1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康复知识评分及自护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护理干预3、6和1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运动、低密度脂蛋白、戒烟、空腹血糖及血压控制达标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护理干预3、6和1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护理干预1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护理干预1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及总胆固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延续性护理能够有效提高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自护能力,改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陈燕  牛魏魏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9):1275-1277,1278
目的:评价以罗伊适应模式为指导的护理程序对老年0级糖尿病足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72例0级糖尿病足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治疗方法相同;观察组患者以罗伊适应模式为指导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治疗和护理后的病足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03%,高于对照组的66.28%(P<0.01);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以罗伊适应模式为指导的护理程序能显著提高老年0级糖尿病足患者的适应能力,改善其足部病变,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借鉴。  相似文献   

15.
许娟娟  许力  刘杨  屈洪党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9):1142-1143,1146
目的:研究血清铁蛋白与脑出血后脑水肿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住院患者36例设为观察组,另选取30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检测2组24 h血清铁蛋白,并在第3天对观察组进行头颅复查。结果:观察组发病24 h血清铁蛋白(307.91±48.87)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16.52±46.81)μg/L(P<0.01);血肿体积在入院第3天较入院12 h内有所提高,但绝对水肿体积与相对水肿体积均较入院12 h内有所增加(P<0.05)。血清铁蛋白与入院12 h内相对水肿体积无相关关系(P>0.05),而与入院第3天相对水肿体积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血清铁蛋白可作为诊断脑水肿变化的一个评估项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本科实习护生护患沟通能力现状,分析影响其护患沟通能力的因素。方法:选取505名本科实习护生,采用情绪智力量表、共情能力量表和护患沟通能力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本次调查实习护生情绪智力量表总分为(126.77±13.12)分,共情能力量表总分(112.35±12.96)分,护患沟通能力学生调查表总分(52.55±7.45)分。护生的家庭关系、专业态度、参加活动频率是影响护生护患沟通能力的影响因素(P<0.05~P<0.01),护生的护患沟通能力与其共情能力、情绪智力均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护生家庭关系越和睦、专业态度越积极、参加活动的频率越高,其护患沟通能力越高。护生共情能力和情绪智力越高,其护患沟通能力也越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系统化护理对糖尿病肾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指导、用药指导和运动指导。比较2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治疗依从性、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血压及生存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1),治疗依从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及血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1),生存质量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结论:系统化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治疗效果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带状疱疹患者疼痛及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60例,采用抛掷硬币的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个性化护理干预,观察记录皮损愈合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 )评价疼痛、焦虑自评量表( SAS)及抑郁自评量表( SDS)评价负性情绪。结果:观察组在止疱时间、皮损开始结痂时间及皮损消退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前两组VAS评分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1周及2周,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缓解时间(3.39±0.82)d,早于对照组的(5.12±1.3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2周后,观察组SAS及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干预能促进带状疱疹患者皮疹愈合,快速缓解疼痛,减轻疼痛程度,缓解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时间护理模式对老年肺癌术后病人呼吸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老年肺癌术后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病人术后根据常规护理时间合理开展常规护理工作,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时间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比较2组病人的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呼吸功能、住院情况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的各项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术后血氧饱和度和肺活量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时间护理模式的应用有效减少了老年肺癌病人术后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呼吸功能,加速了病人康复,减少了病人的住院时间,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