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图13设定DDD起搏器不同A-V间期值后记录的心电图。A.心室起搏信号夺获心室,B.心室起搏信号后的QRS波群为心室融合波群(包括房室结下传激动心室的成分),C.心室起搏信号消失,心房激动沿房室结下传激动心室。三、DDD起搏器类房室结传导功能的心电图表现如前所述,DDD起搏器具有类房室结的传导功能,植入后可使患者原有的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消失(图5)。DDD起搏器类房室结传导功能具有多方面含义,这些功能特点在其心电图上都有相应的表现。1.DDD起搏器类房室结传导的房室传导间期。起搏器房室传导间期(A-Vinterval,AVI)代表…  相似文献   

2.
何方田  尹小妹 《心电学杂志》2011,30(4):355-356,360
房室结优先功能是指通过程控或起搏器自动调整A-V间期或转换起搏模式,以保证自身窦性激动能通过房室结顺传心室以获得正常的心室除极和收缩顺序的一种起搏器功能.它包括A-V间期自动搜索功能和心室起搏管理功能(MVP)两种.现结合我们所遇到的1例病例来介绍DDD起搏器房室结优先功能的心电图表现.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性,53岁。在某院植入起搏器2年。因活动后偶感心慌、胸闷月余就诊。查体:BP130/85mmHg,心率70次/min,律不整,各瓣膜未闻及杂音,双肺呼吸音清,心电图图1示:双腔起搏心电图节律不整,呈VAT与DDD两种工作方式。开始3次与末尾2次激动的窦性P-P间期900ms,频率67次/min,感知的A-V间期180ms,QRS呈完全性左柬支阻滞伴心电轴左偏型,符合右室心尖部起搏。第4次心室起搏(Vp)提前出现,之后(第5~8次)转为房室顺序起搏连续出现4次,心房逸搏间期或V-A间期860ms,房室延迟时间140ms,自动起搏周期1000ms,即DDD起搏低限频率60次/min,仔细观察第4次Vp之前T波峰至终末有肌电干扰伪差信号,考虑心房电极误感知并启动A-V间期引起心室起搏早搏,其后在程控的V-A间期内无P波出现,DDD起搏器自动转为房室顺序起搏。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实际病例对DDD起搏器的安全期起搏、自主心动的心房及心室波感知不良、起搏器介入性心动过速、房室旁道与DDD起搏器等问题进行探讨。 一、DDD起搏器的安全期起搏和间歇性的感知不良 患者男,46岁。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安置DDD起搏器(设置A-V间期200ms V-A间期800ms)。次日感胸闷不适。监护导联心电图(图1)具有下述特点:(1)第1、2、4、6个心搏为自主的P-QRS-T波群,QRS波群形态正常,P-R间期180ms,在预置的A-V间期内出现。第3、5个亦为自主心搏,但却见心房起搏讯号(AP)及心室起搏讯号(VP)落入。心房起搏讯号不在P波起始处,却分别落入自主的QRS波群之中及其起始处。形成AP与QRS波群的假  相似文献   

5.
潜在性房室旁路是指旁路有前传功能,但常规心电图无预激表现(PR间期、QRS波群正常),而经心房调搏能诱现旁路前传特征的房室旁路。其潜在的原因多为激动经旁路下传心室的时间(窦房结到旁路的房内传导时间 旁路传导时间)长于经房室结下传的时间。心房调搏诱现的特点为:用程控早搏反扫中,在S2进入房室结相对不应期后可出现S2R间期逐渐延长,  相似文献   

6.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房按需起搏后双结功能的转归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诚意 《心电学杂志》1999,18(3):147-148
为了解心房按需起搏术后窦房结和房室传导功能的远期转归,观察22例植入AAI起搏器患者术后30~102个月的双结功能电生理参数,并与术前比较.结果显示:术后SACT、SNRT、CSNRT、房室传导文氏阻滞点、2:1阻滞点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认为AAI起搏器植入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窦房结功能和房室传功能没有显著影响,也无起搏器依赖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房起搏至心房除极波时间延迟患者设置起搏的房室间期(PAV)的方法及远期心房起搏的有效性。方法分析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起搏器植入后发生心房起搏至心房除极波时间延迟≥lOOms的患者10例,病窦综合征(SSS)患者的房室间期设置为最大值,并最大限度开启房室问期滞后功能;对房室传导阻滞(AVB)患者设置PAV的值为:140~180ms+心房起搏至心房除极波延迟时间,不开启AV滞后。结果经1个月至7年随访,5例SSS患者心室起搏比例〈10%,3例SSS患者心室起搏比例30%。50%,Holter显示心室起搏时为假性融合波,l例SSS患者及1例AVB患者为心室起搏心律,起搏比例〉99%,保证了房室问期的生理性。10例患者心房起搏阈值均〈1.5/0.4ms,未发生心房起搏阈值增高及失夺获。结论心房起搏至心房除极波时间延迟患者远期的心房起搏夺获是安全的;设置起搏器PAV间期要将心房起搏至心房除极波延迟时间计算其中,程控随访中应注意观察程控仪中监护图的心房波,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可延长房室间期后观察心房波,部分患者因监护导联显示不清,需要通过12导联心电图进行观察,避免心房起搏至心房除极波延迟病例被遗漏.导致增加心室起搏及非生理性的房室间期。  相似文献   

8.
滕受带 《内科》2011,6(3):264-266
P-R间期是指心电图P波的起始到QRS波开始之间的一个时段,由P波和P-R段共同组成,主要反映激动由窦房结传至心房肌、房室结、希氏束、左右束支及浦肯野纤维而到达心室肌的传导情况,它像一个窗口,为临床提供了各方位的信息,不断受到重视,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1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的基本参数 1.1心脏起搏术语(1)S波:为刺激仪发放的电脉冲形成,在心电图上表现出高尖的钉状波。(2)起搏P波:有效起搏后的心房激动波,与S波密切相关,如S波后无P波表示该次电脉冲起搏无效(心房处于有效不应期时例外)。(3)起搏QRS波群:心房起搏激动沿房室结-希浦系统或房室旁道顺传形成的心室激动波,形态应与窦性激动一致。形态异常时,要根据电生理特性进行分析,注意房室传导关系和QRS形态。(4)S1引起的P波、QRS波群称为P1、R1,S2引起的P波、QRS波群称为P2、R2。余分别以此类推。(5)S-P间期:从S波起始到P波起始,代表电脉冲经食管至心房开始激动时的时距。(6)S-R间期:从S波起始到QRS波群起始,在S波有效起搏心房,但其后P波不清楚时代表房室传导时间。(7) P1-R1(S1-R1)间期:代表基础刺激时的房室传导时间。(8)P2-R2(S2-R2)间期:代表S2期前刺激时的房室传导时间。(9)逆行P波:在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房室交接区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等发生逆传时形成的P波,以P-波表示。(10)逆行心房激动顺序:①中心性激动:心律失常时激动沿房室结或间隔部房室旁道逆传至心房,造成间隔部心房肌先激动,然后分别向两侧心房传导,这种左、右心房几乎同时开始激动的顺序称为中心性激动。心电图表现出V1与食管导联的P-波几乎同时出现;②右侧偏心性激动: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时激动沿右侧壁房室旁道逆传至右心房,然后通过房间隔向左心房传播,这种逆传心房激动顺序称为右侧偏心性激动,心电图表现出V1的P-波早于食管导联出现;③左侧偏心性激动: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时激动沿左侧壁房室旁道逆传至左心房,然后通过房间隔?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66岁。临床诊断:冠心病、房室阻滞、VVI起搏器植入后3年。 窦性P—P周期匀齐,心房率62bpm。P—R间期由0.28s逐搏延长至0.35s以后出现心房回波,即完全性窦性反复搏动。其产生机制如梯形图所示,房室结存在双径路,快径路前向性单向阻滞,窦性激动沿慢径路下传心室时速度逐渐减慢,并在房室结下部折向快径路,快径路一旦度过不应期,便可逆行上传心房,引起心房回波。有人称之为流产型Ⅱ°Ⅰ型房室阻滞,实际上它属于完全性窦性反复搏动。本例窦性反复搏动的QRS波群之中有一心室起搏脉冲信号,可称为假性室性融合波。逆传心房的激动进入窦房结,引起窦性起搏点抑  相似文献   

11.
王凤秀  贾邢倩  马伟 《心电学杂志》2007,26(2):107-109,125
全自动双腔(DDD)起搏器具有起搏、感知和类房室结传导功能。植入DDD起搏器后,就如植入了一个房室结,具有房室传导功能,心房的电活动可以沿起搏器下传心室。房室之间就出现了自然房室径路和起搏器两条传导径路。这两条传导径路有不同的传导特点:自然房室径路受自主神经、疾病和药物的影响,P—R间期可以正常或延长,但不能人为控制。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性,77岁,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植入VITA-TRON C60A3DDDR起搏器。术后随访心电图时发现AS-VP间期不断变化。通过程控仪发现心房单极及感知灵敏度设置太高,使心房电极发生交叉感知致双倍记数而发生逐跳自动起搏模式转换(AMS),出现DDD(AS-VP)与DDI(V-V)交替工作,最终引起AV间期的反复变化。由于交叉感知是间歇性出现的,导致了起搏器反复发生AMS,加之患者自身存在Ⅲ度AVB,产生了这样特殊的AV间期反复变化的起搏心电图现象。另外,Vitaron独有的心房同步起搏的算法也参与了术后起搏心电图多样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双腔起搏器均有房室同步顺序收缩的功能,但工作模式可以不同。DDD起搏器可以设置为VAT、VDD、DVI、DDI、DDD及DDDR模式,各种模式根据需要可自动转换。只有当自身心房率低于起搏器所设置的低限频率,而P—R间期又大于起搏器设置的A—V间期时,才呈现房室顺序起搏。当出现自身心室事件时,除了VAT模式外,双腔起搏器的其它模式均表现为抑制心室脉冲的发放,重整起搏频率。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75岁,5年前因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植入起搏器,常规随访时心电图显示心室跟踪心房1∶1起搏,伪似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测试心房心室感知时发现自主心律为二度房室传导阻滞(2∶1下传),PR间期150ms。降低上限跟踪频率后,心室呈文氏型跟踪心房起搏,可见窦性P波下传时PR间期仍为150ms。提示心室起搏后存在室房隐匿性逆传,使房室结重整不应期,故产生连续的心室起搏。  相似文献   

15.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是指在传统双腔起搏器基础上增加左心室起搏,通过设定适当的房室间期(A-V间期)和室间间期(V-V间期),纠正异常的心房、心室电激动传导,以恢复房室、左右心室间和左心室室内运动的同步性,其工作的核心在于纠正不同步的机械运动[1]。因此,CRT患者想要最大限度地达到再同步化治疗的目的,应在合理的A-V间期和V-V间期基础上尽可能地保证100%双心室起搏,  相似文献   

16.
探讨房室顺传和逆传对窦房结功能障碍时心房电生理特性的影响。选择 6 0只健康新西兰大耳白家兔 ,开胸打开心包膜 ,于上腔静脉与右心耳交界处消融 ,有 5 0只成功建立单纯窦房结功能低下动物模型 ,随机分为心房起搏 (1∶1房室顺传 )组 ,心室起搏组 (又分 1∶1房室逆传组以及非 1∶1房室逆传组 )。观察房室顺传及房室逆传 1,2 ,4h以及 7d后 ,心房有效不应期 (AERP)、心房激动时间 (A2 )和心肌波长指数 (WLI)发生的变化。结果 :心室起搏 ,若存在 1∶1房室逆传 ,AERP缩短 ,A2 延长 ,WLI减小 ;若无 1∶1房室逆传 ,则AERP逐渐延长 ,A2 无明显变化 ,WLI增大。比较 1∶1房室逆传组与非 1∶1房室逆传组发现 ,同时段两组间AERP ,A2 和WLI存在显著性差异。同时发现 ,心房起搏 ,窦房结功能低下模型的AERP延长 ,A2 缩短 ,WLI增大。结论 :房室逆传能增加单纯窦房结功能低下动物模型电不稳定性 ,房室顺传则能抑制单纯窦房结功能低下动物模型心房电紊乱。  相似文献   

17.
例 1 患者女性,60 岁,临床诊断:病态窦房结 综合征,植入AAI 起搏器 3 年.设置的基本起搏周 期1 000ms,频率 60 次 / min,心房不应期350ms.心 电图(图1)示P4波直立,其顺传的 P-R间期 0.38 s, 考虑该搏动为窦性搏动经房室交接区慢径路顺传心 室或房性期前收缩.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性,57岁。临床诊断为冠心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脏安装起搏器2a。近期突感心悸不适就诊。体检:血压130/80mmHg,心率约60次/min,心律不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心电图未见窦性P波,考虑窦性停搏。心室起搏脉冲信号之后紧随一宽大畸形的QRS-T波群,为心室起搏心律,起搏频率60次/min。SS间期1000ms。梯形图示室性激动沿房室结慢径路传至心房,出现两种R-P’间期交替,经中径路传入心房时R-P’间期530ms,P’-波倒置稍浅,  相似文献   

19.
例1 患者男性,81岁。临床诊断: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植入Medtronic DDD型起搏器。术后1周动态心电图检出偶发室性期前收缩。动态心电图(图1)示房室顺序起搏心律,起搏频率60次/min,A-A间期1000ms,A-V间期150ms,R4为舒张期室性期前收缩,在其前有一心房起搏信号,而心室起搏信号则在QRS波群上,AP-VP间期短于正常的A-V间期,仔细测量AP-VP间期是110ms,诊断为心室安全起搏。  相似文献   

20.
双腔起搏器中房室间期的程控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双心腔起搏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它可保持房室的顺序收缩或房室同步,但仅有房室同步尚不能提供最佳的血流动力学效应,还必须有一个最佳的房室延迟(AV delay)或称为房室间期(AV interval),即在心室收缩之前有最佳的时间进行心房收缩,因此双腔起搏的AV间期的长短与起搏的血流动力学效应关系密切。最佳的AV间期对心室充盈,减少房室瓣返流,保持正常的心房压力及防止不良的循环及神经体液反射都是很重要的。不恰当的AV间期所带来的血流动力学负面作用甚至大于一般的心室起搏。起搏器中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