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镍(Ni)既是人体的必需微量元素,参与人体的许多正常代谢过程,又是常见的环境污染物之一。属于一种多器官、多系统毒物,并且对生殖系统具有一定的损伤,但其详细机制不清。本研究拟通过雄性动物整体染毒硫酸镍(NiSO4),探讨Ni对男性生殖系统睾丸的损伤及其机制,为Ni毒性的防治提供实验室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扶正解毒汤防治镍对心肌线粒体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硫酸镍对心脏的毒作用与接镍人群的接镍时间和接镍剂量成正相关 ,镍对小鼠心电图影响亦有报道。但对镍引起心脏毒性的中医药防治未见报道 ,本课题采用扶正解毒汤防治镍引起的心脏毒性 ,并对其防治机制作了初步的探讨。 1 材料与方法1 1 实验材料1 1 1 Wistar大鼠 选用健康大鼠 ,体重 (2 5 0± 2 0 )g ,雌雄各半 ,由兰州医学院动物房提供。1 1 2 扶正解毒汤 :由红芪、当归等中药组成 ,按原方比例制成水煎剂 ,过滤 ,浓缩成含生药 4g mL ,高温高压消毒灭菌 ,密封 ,4℃以下储存备用。1 1 3 硫酸镍 (NiSO4) :西安化学试剂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扶正解毒颗粒(FJK)对镍致大鼠睾丸生殖细胞毒作用的拮抗作用。方法选择健康成年Wistar雄性大鼠,硫酸镍(NiSO4)2.5mg/kg腹腔注射染毒,FJK2.5、5.0和10.0灌胃处理。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大鼠睾丸组织中各倍体细胞所占的比率及其细胞周期的变化;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睾丸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结果NiSO4可使睾丸组织G0/G1期细胞数减少,G2/M期细胞数增加(P<0.05);各倍体细胞比率的分析发现,1C∶2C、4C∶2C和4C∶S比值升高(P<0.05);用FJK处理后,FJK5.0、10.0g/kg组睾丸G0/G1期细胞数回升,G2/M期细胞数减少,各倍体细胞比率趋于正常,与NiSO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NiSO4可引起大鼠生殖细胞核固缩、核质间隙增宽,核膜皱缩、染色质聚集、胞浆可见空泡、线粒体肿胀等不同程度的形态学改变;用FJK处理后,FJK5.0、10.0g/kg组上述表现明显改善,尤其FJK10.0g/kg组超微结构基本恢复正常。结论FJK对NiSO4所致大鼠睾丸各倍体细胞比率、细胞周期和超微结构的异常改变均具有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4.
扶正解毒颗粒对硫酸镍染毒大鼠镍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扶正解毒颗粒(FJK)对硫酸镍染毒大鼠镍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择健康成年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NS)组,NiSO42.5mg/kg组,NiSO42.5mg/kg FJK 10g/kg处理组,NiSO42.5mg/kg 5g/kg处理组.NiSO4组:每天NiSO42.5mg/kg腹腔注射染毒,连续30d,于第10天生理盐水10ml/kg灌胃,连续21d.FJK处理组:染毒方法及剂量同NiSO4组,于第10天以FJK 10、5g/kg灌胃处理,1次/d,连续21d.对照组用生理盐水等容积腹腔注射和灌胃.于第9天和第30天分别收集各组血、尿、粪样,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检测其镍含量.结果 与硫酸镍组比较,FJK可使染镍大鼠血清中镍含量降低(P<0.01),尿液、粪便中镍含量升高(P<0.05);FJK处理前后比较,FJK处理后大鼠尿液和粪便中镍排出量均明显增加(P<0.05).结论 FJK可降低大鼠体内镍含量,并促使体内镍的排泄.  相似文献   

5.
以前研究中我们得知,腹腔注射硫酸镍(NiSO4)致雌性小鼠卵巢损伤作用与NiSO4调控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有关[1].本研究用免疫组化法测定NiSO4.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大鼠大脑皮层突触膜,研究了致痫剂马桑内酯对膜Ca~(2+)、Mg~(2+)-ATP酶作用的量效、时效关系。结果表明。在6×10~(-9)mol/L-6×10~(-7)mol/L剂量范围内,酶活性明显降低,且与剂量呈明显的负相关(r=-0.992,P<0.01)。随温育时间的延长,同浓度马桑内酯降低酶活性的作用逐渐增强。本文对Ca~(2+)、Mg~(2+)-ATP酶在维持细胞钙稳态中的作用及马桑内酯致痫的可能途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线粒体及内质网对铅引起的[Ca2+]i升高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线粒体、内质网Ca^2 -ATP酶以及Na^ 和K^ -ATP酶活力的改变对铅引起的[Ca^2 ]i升高的调节作用,探讨铅引起的[Ca^2 ]i增高对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神经肉瘤C6细胞培养于含醋酸铅的培养液中,于不同时间终止染铅,检测[ca2’];及线粒体、内质网Ca^2 -ATP酶、Na^ 和K^ -ATP酶活力。结果 (1)0.2μmol/L染铅组:[Ca^2 ]i轻度升高,线粒体Ca^2 -ATP酶、Na^ 和K^ -ATP酶活力升高,内质网酶活力略增高;(2)1.0μmol/L染铅组:[Ca^2 ];于染铅后0.5h升至最高,以后逐渐降低,波动于iL60~190nmol/L之间;线粒体、内质网Ca^2 -ATP酶、Na^ 和K^ -ATP酶于染铅后0.5h升至最高(分别为未染铅前酶活力的29.1、39.2、10.8和19.8倍),2d后降至接近正常水平。结论 (1)铅可使Wistar大鼠神经肉瘤C6细胞Ca^2 浓度及线粒体、内质网Ca^2 -ATP酶、Na^ 和K^ -ATP酶活力增高;(2)当[Ca^2 ]i增高不显著时以线粒体Ca^2 -ATP酶、Na^ 和K^ -ATP酶活力增高为主;当[Ca^2 ]i急剧升高时,线粒体、内质网Ca^2 -ATP酶、Na^ 和K^ -ATP酶活力均明显增高,尤其是线粒体Ca^2 -ATP酶、Na^ 和K^ -ATP酶活力增高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硫酸镍(NiSO4)对大鼠睾丸生精细胞c-Fos和HSP70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性成熟Wistar雄性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NS组)、NiSO41.25、2.5、5.0mg/kg组。腹腔注射染毒,1次/d,连续30d。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大鼠睾丸生精细胞c-Fos和HSP70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NiSO42.5、5.0mg/kg组睾丸精原细胞c-Fos mRNA阳性表达细胞数减少,主要见于生精周期Ⅰ~Ⅵ期、Ⅻ~ⅩⅢ期和ⅩⅣ期;精母细胞HSP70mRNA阳性表达细胞数明显增多,主要见于生精周期Ⅰ~Ⅵ期和Ⅻ~ⅩⅢ期。结论NiSO4引起大鼠睾丸生精过程障碍可能与其所致的精原细胞c-Fos mRNA表达下调和精母细胞HSP70mRNA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9.
体外实验发现,人参茎叶总皂甙(GNS)、人参茎叶三醇组皂甙(PTS)均能显著抑制兔大脑Ca~(2+)-ATP酶和Mg~(2+)-ATP酶的活力;而人参茎叶二醇组皂式(PDS)在10和100mg/L时,显著兴奋Ca~(2+)—ATP酶的活力,在1000mg/L时,则显著抑制Ca~(2+)—ATP酶活力,对Mg~(2+)-ATP酶的活力也具有抑制作用;氯丙嗪(CPZ,0.35和0.70mmol/L)对Ca~(2+)-ATP酶和Mg~(2+)—ATP酶的活力均呈现非常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硫酸镍(NiSO4)致原代培养大鼠睾丸间质细胞DNA氧化损伤的作用。方法选择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采用胶原酶消化以及Percoll分离液梯度密度离心法,经贴壁培养获得高纯度大鼠睾丸间质细胞,采用3β-HSD法鉴定细胞纯度。取对数生长期的间质细胞,分别用浓度为0、250、500和1000μmol/L硫酸镍处理6、12和24 h。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分光光度法检测间质细胞抑制羟自由基能力(Anti-OH·),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细胞内8-羟基脱氧鸟苷(8-OHdG)含量。结果经3β-HSD法鉴定,睾丸间质细胞纯度达95%以上。与对照组比较,250μmol/L硫酸镍处理12 h组和500、1000μmol/L硫酸镍各处理组,ROS水平均增高(P<0.05);250μmol/L硫酸镍处理12和24 h组,以及500、1000μmol/L硫酸镍各处理组,Anti-OH·均降低(P<0.05);500、1000μmol/L硫酸镍处理12和24 h组,8-OHdG含量均增加(P<0.05)。结论硫酸镍致大鼠睾丸间质细胞DNA氧化损伤可能与其导致间质细胞Anti-OH·降低和ROS水平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1.
联苯胺对大鼠肝脏线粒体同工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浓度联苯胺(50mg/kg,100mg/kg,200mg/kg)对大鼠进行腹腔注射,研究了大鼠肝脏线粒体Ca^2 -ATP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其同工酶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联苯胺作用下这2种酶的活性表现为低浓度被激活,高浓度被抑制;在同工酶谱中出现了ATPl、SOD3和SOD4这3种酶的特异性表达。分析认为,联苯胺对大鼠肝脏线粒体的毒性作用可能为一种混合机制。  相似文献   

12.
黄黎芳 《中国药业》2011,20(19):11-12
目的 研究纳洛酮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利用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纳洛酮对肾脏缺血-再灌注后血液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肾组织中Na+-K+-ATP,Ca2+-ATP酶的影响,并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肾脏缺血-再灌注后,MDA含量明显升高,SOD活力明显降低;肾组织Na+-K+-ATP酶和Ca2+-ATP酶活力均显著降低.肌肉注射纳洛酮后,MDA显著下降,SOD和Na+-K+-ATP酶、Ca2+-ATP酶活力均明显升高,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损伤明显减轻.结论 纳洛酮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镍化合物是一类多器官毒物 ,可累及肝、肾、肺、心血管和血液等多种组织器官 ,并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1,2 ] 。据报道可溶性镍盐动物急性毒性可致震颤、舞蹈症、瘫痪等神经系统症状及中枢神经系统水肿[3 ]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 :某些二价金属离子的毒效应与细胞内钙稳态失调有关[4] 。但镍化合物的中枢神经系统毒性的研究 ,国内外少见报道。因此 ,我们采用膜毒理学方法检测脑突触体膜ATPase活力及钙调素(CaM)含量 ,以探讨镍致神经系统损伤的机制。1 材料与方法1 1 实验动物与分组 健康昆明种小鼠 4 0只 ,雌雄各半 ,体重 1…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Na+,K+-ATP酶在抑郁症发病中的作用及其和单胺类神经递质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SD大鼠进行慢性随机刺激建立抑郁症模型,检测大鼠心肌Na+,K+-ATP酶的活性及mRNA表达,海马组织及血液中去甲肾上腺素(NA)和5-羟色胺代谢物5-羟吲哚乙酸(5-HIAA)水平.结果 抑郁症大鼠心肌Na+,K+-ATP酶的转录水平下调(P<0.01);酶的活性明显降低(P<0.01);海马及血浆中的NA及5-HIAA水平显著下降(P<0.01).结论 推测抑郁症时神经体液因素的变化可能是引起心肌细胞Na+,K+-ATP酶分子变化的原因之一,该酶在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中有一定的生理和病理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夏枯草提取物对碳水化合物水解和葡萄糖吸收影响的作用机制。方法以Caco-2细胞为研究对象,分设对照组、阳性药阿卡波糖组(25μg/mL)、夏枯草水提物组(0.75μg/mL)、浸膏(0.25μg/mL)组、多糖(0.5μg/mL)组。采用RT-PCR法测定Caco-2细胞的α-葡萄糖苷酶、SGLT-1、GLUT-2、Na+-K+-ATP酶mRNA表达。结果夏枯草提取物对Caco-2细胞α-葡萄糖苷酶、SGLT-1、GLUT-2、Na+-K+-ATP酶mRNA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阿卡波糖也有类似的抑制作用。结论夏枯草提取物通过抑制Caco-2细胞α-葡萄糖苷酶、SGLT-1、GLUT-2、Na+-K+-ATP酶mRNA表达作用,来延缓对碳水化合物水解和影响葡萄糖吸收,可能与降低餐后血糖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6.
氯胺酮抗惊厥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氯胺酮对惊厥小鼠不同脑区Na+,K+-ATP酶、Ca2+-ATP酶以及NOS酶活性的影响,探讨氯胺酮抗惊厥作用的中枢机制。方法昆明种小鼠随机分成空白组、生理盐水(NS)组、氯胺酮25mg·kg-1(KetⅠ)和50mg·kg-1(KetⅡ)组。空白组直接断头取脑。其余各组分别ip相应药物,5min后ip士的宁1.5mg·kg-1诱发惊厥,观察惊厥小鼠行为学变化,并于给士的宁30min后断头,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皮层额、顶、枕脑区的Na+,K+-ATP酶、Ca2+-ATP酶和NOS酶活性。结果氯胺酮组明显降低动物死亡率,KetⅡ组惊厥持续期较KetⅠ组明显缩短。与空白组相比,NS组和KetⅠ组Na+,K+-ATP酶、Ca2+-ATP酶活性均有降低,KetⅡ组顶、枕区Na+,K+-ATP和Ca2+-ATP酶活性维持在正常水平;KetⅡ组TNOS酶活性降低约1/3(P<0.05),各组对iNOS活性均无影响。结论氯胺酮抗惊厥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大脑皮层顶枕区的Na+,K+-ATP和Ca2+-ATP酶活性、降低cNOS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虎杖解毒颗粒(无糖型)改制前后的药效、毒性展开研究,科学、客观地评价颗粒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通过最大给药量实验评价其急性毒性,并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模型和干酵母致大鼠发热模型,分别观察颗粒改制前后的抗炎、解热作用。结果虎杖解毒颗粒(无糖型)、虎杖解毒颗粒对小鼠的最大给药量分别相当于成人日剂量的218倍和200倍,小鼠均未死亡,生存状况无异常;颗粒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以及干酵母引起的大鼠发热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强度与剂量相关。结论虎杖解毒颗粒(无糖型)改制前后毒性及药效无明显改变,制剂毒性低,具有一定抗炎、解热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人参二醇皂甙和三醇皂甙对兔纹状体ATP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宗瑞义  胡刚  陈声武 《药学学报》1988,23(7):494-497
本文报道用体外给药法,观察了PDS和PTS对纹状体ATP酶(Na+、K+-ATP酶,Ca2+-ATP酶及M2+-ATP酶)的影响。结果发现PDS和PTS对Na+,K+-ATP酶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随PDS和PTS浓度的高低,其抑制作用增强或减弱;对Ca2+-ATP酶,PDS在10-5g/ml时有激活作用,当浓度增高到10-3g/mL时则转为抑制,而PTS仅为抑制效应;对于Mg2+-ATP酶能被PDS所兴奋,而被PTS所抑制。此结果表明PDS和PTS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可能与其影响脑内ATP酶有密切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Na+,K+-ATP酶是否参与慢性心衰(CHF)豚鼠心肌细胞钙瞬变的减小。方法采用降主动脉缩窄(CDA)法和异丙肾(ISO)法建立豚鼠慢性心衰模型;酶解法急性分离左室心肌细胞;采用无机磷法测定心肌细胞膜Na+,K+-ATP酶活性,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CHF心肌Na+,K+-ATP酶α1、α2亚单位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CDA法致心衰后Na+,K+-ATPα1、α2亚单位在mRNA水平均明显减少,ISO法α1明显减少,α2无变化;但两种方法致豚鼠CHF后,心肌细胞Na+,K+-ATP酶α1亚单位在蛋白水平的表达及酶活性均无改变。结论豚鼠CHF后钙瞬变的减小,没有Na+,K+-ATP酶的参与。  相似文献   

20.
张珂 《毒理学杂志》2001,15(4):242-242
生物膜是镍细胞毒性作用的靶位之一。镍与细胞膜的相互作用可以抑制细胞膜 (包括红细胞膜、心肌细胞膜 )上的Na K ATP酶和Ca ATP酶的生物活性[1 ] 。但镍对细胞膜脆性及其对有机分子跨膜转运的影响尚未见文献报道。本研究以大鼠红细胞、猪红细胞为生物材料 ,观察了硫酸镍对红细胞膜脆性及甘油通透性的影响。以期为阐明镍的膜毒性作用及机制提供实验依据。1 材料与方法1 1 生物材料试验及仪器 大鼠血红细胞来源于成年Wist ar雄性大鼠 (由兰州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 ;猪血红细胞收集于兰州市肉联厂 ;所用试剂均为国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