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林  屠文娟  李红新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6):5157-5158
目的:进一步做好并推广危重新生儿转运工作。方法:对2005年5月~2006年9月成功转运的危重新生儿142例进行总结。结果:142例无1例在转运途中死亡;入NICU后经进一步抢救治疗,117例痊愈出院;4例转外科手术治疗;8例放弃治疗;13例自动出院;4例死亡。结论:新生儿转运系统的建立和完善能有效降低危重新生儿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提高危重新生儿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危重新生儿院前网络转运的意义。方法建立危重新生儿院前转运网络,将危重新生儿转运至网络中心新生儿监护中心(NICU)治疗,使危重新生几得到及时救护。结果3年间共转运新生儿911例,转运新生儿逐年增加,病死率逐年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完善的网络转运系统,对提高危重新生儿转运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建立高危新生儿转运系统(NETS)的临床意义。方法建立NETS并与市、县、镇30多家医院形成转运网络,包括现场抢救、途中监护,将高危新生儿转运至笔者所在医院NICU治疗。结果1999年5月至2008年5月转运高危新生儿1951例,途中无1例死亡,治愈好转出院1890例,放弃26例,死亡35例。结论建立高危新生儿转运系统,尽早转运、及时救治是降低城市及周边地区新生儿病死率、致残率及改善患儿预后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陆路长途转运258例危重症新生儿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进一步做好并推广危重症新生儿转运工作.方法 对2008年8月~2009年2月经长途成功转运的258例危重症新生儿病例进行总结.结果 258例危重症新生儿转运过程中无一死亡,入住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进一步抢救治疗.其中221例(85.66%)痊愈出院,8例放弃治疗,15例签字自动出院,14例病情危重死亡.结论 危重症新生儿长途转运系统的建立和完善能有效地降低危重症新生儿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提高危重症新生儿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是针对已发生或可能发生危重疾病而需要监护的新生儿修建和设置的专门区域,是集中治疗危重新生儿的病室。它由高水平的急救医护人员,先进的监护和治疗设备组成,并备有新生儿急救转运系统。NICU合理的病房环境及设置、科学的流程(人流、物流、气流)及配置等是保证危重新生儿救治成功、控制院内感染、防止医疗不安全因素发生、加强医患沟通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北京市医疗机构危重新生儿救治能力现状,为新生儿救治转诊网络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调查表形式对2012年北京市108所医疗机构新生儿救治情况进行调查,并对调查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08所医院新生儿病床总数为1 175张,2012年共收治新生儿37 509名,其中早产儿9 198名。70所(64.81%)医疗机构实际救治新生儿数不能满足其自身救治需求。医疗机构中,24所(22.22%)医疗机构设有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24所(22.22%)医疗机构配备转运暖箱,12所(11.11%)医疗机构配备新生儿转运车,12所(11.11%)医疗机构配备专用的转运呼吸机。结论:北京市危重新生儿救治和转运需求较高,但NICU、新生儿病床和转运设备等明显不足,急需加强新生儿救治转诊网络建设。  相似文献   

7.
李薇  王新立 《中国校医》2008,22(5):553-554
目的探讨急救转运网络对提高危重新生儿抢救成功率、降低围产新生儿死亡率的影响。方法对2005年11月~2008年7月由徐州市急救医疗中心新生儿转运系统转运至徐州市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2 195例危重新生儿的病种、转运指征和时机、危重评分以及转归进行分析。3、6个月龄时随访,进行婴幼儿神经系统检查评估分析。结果转运病例中主要疾病依次为新生儿窒息、早产儿、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肺炎、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后抢救成功率94.12%,病死率2.64%,放弃治疗率3.24%。结论新生儿急救转运网络的运作,能有效改善转运危重新生儿的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的致残率。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生儿急救(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技术水平的日趋成熟,我院至2003年9月开展危重新生儿转运工作以来,极大地提高危重新生儿的抢救成功率。降低围生新生儿死亡率。并且与市内多家基层医院产科建立转运网络关系,一年多来已转运危重新生儿116例,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区域性危重新生儿转运系统的效果,完善规范转运流程。方法:对成功转运的195例危重新生儿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95例危重新生儿实施转运期间无1例死亡,转运途中需要吸氧98例,气管插管12例。195例中治愈好转184例,放弃治疗8例,住院死亡3例。结论:建立区域性危重新生儿转运系统非常必要,成功转运应有先进的设备、训练有素的转运队伍和畅通的转运流程。  相似文献   

10.
建立危重新生儿转运网络的重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科学验证新生儿转运网络对降低危重新生儿及婴儿病死率、提高存活率所起的积极作用,从而体现我市卫生系统建立转运网络的重要性及有效性。方法:对济南市危重新生儿转运网络1年来转运的270例新生儿(转运组)与同期来诊未经转运的365名危重新生儿(对照组)在疾病的痊愈率、好转率、未愈率、病死率、住院天数方面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在好转率、未愈率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转运组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病死率、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建立危重新生儿转运网络对降低新生儿病死率和致残率意义重大,对协调本地区各医疗保健单位NICU及PICU资源的利用有积极作用,可提高基层医院医疗水平。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是早产儿、危重新生儿的抢救治疗场所,新生儿病情危重,住院时间较长,侵入性操作多,易造成医院感染,严重时可造成医院感染病例的爆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二级NICU在危重新生儿转运系统(neonatal emergency transport system, NETS)中的桥梁作用。 【方法】 以随州市妇幼保健院二级NICU为中心收集2005年5月-2010年4月主动转运危重新生儿和同期被动接诊的新生儿信息,对NETS作用效果的有关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主动转运逐年增加,被动接诊逐年减少;主动转运的病残率低于被动转运;主动转运疾病的转归好于被动接诊。 【结论】 在中部地区地市设置二级NICU,对保证危重新生儿转运救治成功以及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和神经系统病残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转运危重新生儿45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危重新生儿转运工作的运行结果,进一步完善危重新生儿转运网络. [方法]对陕西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NICU转运457例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转运危重新生儿主要疾病依次为: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窒息、呼吸系统疾病,转运时间与疾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存在一定的关系.转运时间越早其治愈率越高. [结论]规范的危重新生儿转运系统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减少伤残及改善患儿预后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转运网络管理在危重新生儿抢救中的作用,为建立降低区域内新生儿病死率、减少致残率及改善预后的危重新生儿转诊网络化管理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建立区域内危重新生儿的转会诊救治网络,选择朝阳区2016年10月-2017年9月危重新生儿救治网络转运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7年妇幼年朝阳区共分娩59 071例活产,共转运2 769例新生儿,占活产总数的46. 9‰。危重新生儿共1 570例,占活产数的26. 5‰。其中转至区级指定抢救医院新生儿776例,危重新生儿346例;转至市级指定抢救医院新生儿149例,危重新生儿121例。转运途中无1例死亡,转运成功率为100%。区级及市级救治医院的新生儿疾病顺位前3的分别是新生儿感染、早产、新生儿黄疸及早产、肠道疾病、新生儿窒息。结论提高各级助产机构救治水平及转运体系信息化程度,形成"助产机构—妇幼保健院—社区服务中心"为管理模式的全方位、全过程的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5.
危重新生儿转运系统(NETS)是院前急救的重要环节。我院NICU于2002-11省内首家正式启动NETS,至2003-04共转运危重新生儿46例,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上海市宝山区危重新生儿转运现况,探索危重新生儿转运网络建立的意义,为进一步提高区域新生儿疾病诊疗水平,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探索路径。方法建立上海市宝山区危重新生儿转运网络,制定转运标准,构建转运模式。对实施转运2009-2015年7年间的新生儿出生数、转运例数、死亡例数进行统计,分析转运率以及死亡率变化情况。对历年转运的新生儿疾病种类进行统计,分析疾病谱以及顺位变化。结果 7年间出生新生儿76 664人,转运新生儿3 821例,转运率4.98%。死亡111例,死亡率为1.45‰,2009-2015年新生儿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8.56,P0.05)。转运新生儿疾病谱主要是吸入性肺炎、早产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黄疸、新生儿窒息及其他疾病。转运疾病顺位发生明显变化,其中新生儿窒息构成比逐年下降,2009-2015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54,P0.05)。结论建立完善的新生儿转运网络,有助于提高区域新生儿疾病抢救水平,规范新生儿窒息复苏,降低新生儿窒息比例,但对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影响,尚需继续观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建立地区性主动型新生儿转运系统(NETS)及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在提高新生儿救治水平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实施NETS,将2004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入住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NICU的新生儿分为通过NETS转运至NICU、院外非NETS收住NICU、本院产科转入NICU共3组,分析新生儿死亡率、死亡原因及其差异.结果 2004-2011年共住院新生儿8 168例,死亡138例,新生儿死亡率为1.69%,按时间段分为转运前期(2004-2007年)和转运后期(2008-2011年),前、后4年死亡率分别为1.76%和1.64%,经比较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NETS转运至NICU的新生儿死亡率为4.90%,比院外非NETS收住NICU新生儿的死亡率(9.64%)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460,P=0.000);与本院产科转入NICU新生儿死亡率(4.7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4年通过NETS转运至NICU的新生儿死亡率(4.26%)比前4年死亡率(9.88%)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69,P=0.027).转运后期院外非NETS收住NICU的新生儿死亡率为9.84%、本院产科转入NICU新生儿死亡率为3.87%,与转运前期的9.46%和5.96%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死亡原因主要为早产,各组间无差异.结论 NICU提高了新生儿急救管理水平,NETS能够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顺德市新生儿急救转运网络实施剖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分析新生儿急救转运网络对区域内新生儿死亡率的影响。方法 :参照国外的经验 ,结合本地区情况建立完善新生儿急救转运网络 ,改革传统的新生儿抢救模式为分区、分级的急救转运制。结果 :转运 4 2 3例危重新生儿 ,新生儿死亡率由 1998年 10 .3‰降到 6 .1‰ ,婴儿死亡率由 13.8‰降到 8.5‰ ,全市新生儿死亡评审中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由 4 0 .7%降到 2 3.8% ,新生儿急救中心业务素质明显提高。结论 :新生儿急救转运网络的模式可降低婴儿、新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危重新生儿转运是新生儿急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功的转运对降低整个区域的新生儿死亡率致关重要.通过完善转运前期人员和急救设备的准备,转运中严密监护,及转运后期与院内急救的紧密衔接,才能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危重新生儿病死率与致残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讨论建立区域性新生儿急救转运系统的方法和意义。方法 2003年4月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先后与湖北省内100余家医疗保健机构建立了危重新生儿转运协作关系,并配置整套新生儿急救转运系统,负责接收和转运危重新生儿,通过临床指导、信息交流、结果反馈等手段与基层医疗保健机构保持良好的协作关系。结果 2003年4月至2009年4月,6年共转运新生儿4136例,占同期总住院病人的26.3%,转运病人中占前3位的病种分别为早产、新生儿窒息、呼吸系统疾病,共占67.8%,转运途中无死亡。转运系统逐步完善,辐射地区不断扩大,救治能力快速提高,转运数量迅猛增加。结论在区域内建立危重新生儿转运系统,大大提高了区域内危重新生儿诊治水平及抢救成功率,降低了湖北省新生儿病死率及伤残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