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心安灵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血小板聚集及凝血时间的影响。方法用冰水刺激制备"血瘀"模型,检测主要流变学指标;以ADP为诱导剂,观察其对体外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结果①心安灵能降低血瘀大鼠血小板最大聚集率;②心安灵可以延长血瘀大鼠的凝血时间;③心安灵能降低血瘀大鼠的血液黏度;④心安灵能抑制血瘀大鼠红细胞的聚集能力,并增强红细胞的变形能力。结论心安灵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延长血瘀大鼠的凝血时间和改善血液流变学异常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赤芍总苷抗血栓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赤芍总苷(TPG)静脉给药抗血栓作用以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动静脉旁路血栓形成实验,观察TPG对血栓形成的抑制作用;建立电刺激致大鼠血栓模型,观察TPG抗血栓作用以及对血液流变学指标、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TPG静脉注射给药5d后,测定其对小鼠凝血时间的影响;以体外法观察TPG对ADP诱导家兔血小板聚集的影响。结果TPG25、50、100mg/kg能明显抑制大鼠动-静脉旁路血栓的形成,抑制率分别为32.59%、34.33%、24.88%;TPG25、50、100mg/kg能明显延长电刺激大鼠动脉血栓形成所需的时间,所需时间分别为648.2s、651.1s、746.4s,与对照组(540.2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降低血粘度,延长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降低血纤维蛋白原浓度;有效延长小鼠的凝血时间;显著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分别为23.4%、37.2%、44.9%)。结论TPG具有较好的抗血栓作用,其作用机制与其能降低血粘度,延长大鼠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以及降低血纤维蛋白原浓度,抑制血小板聚集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丹参金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丹参金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小板聚集、凝血时间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用冰水刺激制备“血瘀”模型。检测主要流变学指标;以ADP为诱导剂,观察其对体外血小板聚集率的作用。结果①丹参金能显著降低血瘀大鼠血小板最大聚集率;②丹参金可以延长血瘀大鼠的凝血时间;③丹参金能降低血瘀大鼠的全血黏度以及血浆黏度。结论丹参金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延长血瘀大鼠的凝血时间和改善血液流变学异常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荭草苷对缺血缺氧心肌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荭草苷对缺血缺氧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小鼠常压耐缺氧实验、夹闭气管小鼠心电消失时间、豚鼠离体心脏的冠脉流量、花生四烯酸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和垂体后叶素所致大鼠心肌缺血模型,观察荭草苷对缺血缺氧心肌的保护作用.结果 荭草苷(1,2,4 mg/kg)均能显著延长小鼠常压耐缺氧条件下的存活时间,延长夹闭气管小鼠心电消失时间,荭草苷(3,10,30 μmol/L)明显抑制花生四烯酸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并能增加豚鼠离体心脏的冠脉流量.荭草苷(0.75,1.5,3.0 mg/kg)能拮抗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心电图变化.结论 荭草苷对缺血缺氧心肌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其效应与剂量呈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眼络通冲剂(YLTG)对抗血小板聚集和抗凝血作用。方法实验用体外ADP诱导法,测定大鼠血小板聚集作用;大鼠或小鼠poYLTG5g/kg、10g/kg、20g/kg,连续10天,观察其对凝血时间和出血时间的影响。结果YLTG能抑制ADP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并能延长大鼠凝血时间和小鼠断尾出血时间。结论YLTG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和抗凝血作用,从而起到改善视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白芍总苷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白芍总苷 (TGP)对体外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 :比浊法测量家兔血小板聚集功能 ;断尾法测量小鼠出血时间。结果 :TGP分别抑制ADP、PagVR引起的血小板聚集 (P <0 0 1) ,且延长小鼠尾动脉出血时间 (P <0 .0 1)。结论 :TGP可抑制血小板功能  相似文献   

7.
杜仲红景天胶囊抗血栓形成与溶栓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杜仲红景天胶囊抗血栓、溶栓作用,并从该药对血小板聚集、凝血因子的影响,初步分析其作用机理,为本品用于治疗缺血性脑中风提供药理实验依据。方法运用动静脉环路法测定杜仲红景天胶囊对大鼠旁路血栓的榕栓作用,以颈总动脉温度测定法测定杜仲红景天胶囊对大鼠总动脉血栓形成后的溶栓作用,以ADP和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来测定(Born比浊法)杜仲红景天胶囊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同时还测定了该药对凝血因子的影响、对高龄小鼠凝血时间的影响。结果杜仲红景天胶囊可使血栓重量明显下降,电刺激颈总动脉血栓形成后连续灌胃给药3天,杜仲红景天胶囊有明确的溶栓作用。同时,杜仲红景天胶囊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延长凝血酶、凝血酶原和凝血活酶时间及高龄小鼠凝血时间。结论杜仲红景天具有较好的抗血栓与溶栓作用,此种抗栓、溶栓作用与其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影响凝血功能有关。上述药理作用与杜仲红景天胶囊主治缺血性脑中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蒲黄-五灵脂药对不同提取物活血化瘀效应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蒲黄-五灵脂药对水提物及醋煮后水提物对大鼠急性血瘀模型的血液流变性的影响及体外对家兔血小板聚集及凝血酶时间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急性血瘀模型评价蒲黄一五灵脂药时2种不同提取物对其血液流变性的影响;采用体外实验观察药对不同提取物对由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以及凝血酶时间(TT)法抗凝血作用的影响.结果 蒲黄-五灵脂药对能够明显改善急性血瘀SD大鼠全血黏度、血沉、红细胞压积;且醋煮后水提物疗效更优;体外实验研究表明:蒲黄-五灵脂药对能显著抑制ADP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P<0.01)和延长家兔血浆凝血时间(P<0.01),醋煮后水提物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明显优于水提物,两提取物对血浆凝血延长时间的作用相当.结论 蒲黄-五灵脂药对水提物和醋煮水提物对大鼠急性血瘀模型的血液流变性及体外对家兔血小板聚集及凝血酶时间的影响均有显著作用,醋煮后水提物效应优于直接水提物.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该药对活血化瘀作用机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竹叶提取物的抗血栓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竹叶提取物的抗血栓作用。方法采用小白鼠体外凝血时间及家兔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家兔血浆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家兔血浆凝血酶时间(ThrombinTime)和ADP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实验来观察竹叶提取物的抗血栓作用。结果竹叶提取物22.5mg/kg、45mg/kg和90mg/kg能显著延长小鼠体外凝血时间;7.5mg·mL~1、15.0mg·mL-1和30.0mg/kg能明显延长血浆凝血酶原时间、白陶土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凝血酶时间,并能显著抑制ADP引起的血小板聚集。结论竹叶提取物具有明显的抗血栓形成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通络舒胶囊的工艺制备及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的药理学效应实验研究。方法:采用寒冷刺激加肾上腺素造成血瘀模型等方法,观察通络舒胶囊的药理作用。结果: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有延长小鼠凝血及出血时间的趋势(P0.05或P0.01);模型组血液中TT、PT、APTT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功能明显缩短,血小板聚集率显著增高;均能明显降低血瘀高凝大鼠模型Ⅱ因子活性,降低血小板聚集率,抑制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系统,降低血液高凝状态;能延长小鼠存活率(P0.05或P0.01)。结论:通络舒胶囊制备工艺简便,质量易于控制,药理疗效明显,能明显延长小鼠凝血时间、显著降低血瘀大鼠的血小板聚集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及血小板最大聚集率(PAGm)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16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及恢复期)及4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PLT、MPV及PAGm,并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MPV及PAGm显著高于其恢复期(P<0.01)及对照组(P<0.01),恢复期MPV及PAGm仍高于对照组(P<0.01)。缺血性脑卒中组急性期患者按牛津郡社区卒中计划(OCSP)分为4个亚型,MPV及PAGm在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组明显高于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组(P<0.01)、后循环梗死(POCI)组(P<0.01)及腔隙性梗死(LACI)组(P<0.01),PACI组及POCI组明显高于LACI组(P<0.01),而PACI组与POCI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MPV及PAGm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呈正相关(r=0.684、0.698,均P<0.01)。缺血性脑卒中患者PLT在急性期、恢复期与对照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TACI组、PACI组、POCI组及LACI组之间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PLT不存在相关性(r=0.32,P>0.05)。结论 与PLT相比,MPV及PAGm更能反映缺血性脑卒中的严重程度,可以判断预后,是外周血中较好的血小板参数指标。  相似文献   

12.
红花黄色素B抗凝作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红花黄色素B(SYB)对ADP诱导的大鼠体外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及抗凝作用。方法:大鼠腹主动脉取血,制备富血小板血浆(PRP)和贫血小板血浆(PPP),在PRP中加入SYB溶液及ADP,记录血小板聚集曲线,计算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在PPP中加入SYB和PT试剂,记录大鼠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在PPP中加入SYB、删试剂和CaCl2,记录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在PPP中加入SYB、TT试剂,记录凝血酶时间(TT)。结果:SYB可抑制ADP诱导的体外大鼠最大血小板聚集率,可延长大鼠离体血浆PT、APTT和TT。且呈明显的量效关系。结论:SYB可阻断多种途径诱发的血栓形成反应,为红花活血化瘀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  相似文献   

13.
水蛭注射液对大白鼠血小板粘附和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水蛭注射液对大白鼠血小板粘附性和聚集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白鼠 2 4只 ,随机分成两组 ,实验组给药 ,对照组以实验组同样的方法和剂量给予生理盐水 ,5d后由颈总动脉取血 ,做血小板粘附性和聚集性试验。结果 水蛭注射液对大鼠血小板粘附性和聚集性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实验组与对照组抑制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P <0 0 0 1)。结论 水蛭注射液能够抑制大白鼠血小板的粘附和聚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抗血小板治疗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小板活化及聚集状态的影响?方法:97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入组不同的抗血小板治疗组(阿司匹林治疗组?氯吡格雷治疗组?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组),在入院第1天(治疗前)和第10天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CD62P?比浊法检测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AA)和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ADP)?结果:3组患者入院第1天CD62P?MARAA?MARADP无显著差异,治疗10 d后3组的CD62P?MARAA?MARADP值均下降,与入院第1天的CD62P?MARAA?MARADP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组脑梗死患者血小板MARADP下降程度组间比较有差异,氯吡咯雷治组MARADP下降明显,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组下降更明显?血小板MARAA?血小板CD62P下降程度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3种抗血小板治疗方法均能有效减少脑梗死急性期的血小板活化,降低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提示临床治疗均有效;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更能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抗血小板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5.
罗勒水提取物对ADP、凝血酶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罗勒水提取物对二磷酸腺苷(ADP)、凝血酶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生理盐水组、8.8mg/kg阿司匹林组、4.7mg/kg丹参滴丸组及200、300、500mg/kg罗勒水提取物3个剂量组,采用比浊法测定各组大鼠ADP、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和抑制率。结果:与生理盐水组相比,罗勒水提取物3个剂量对ADP和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均<0.05),作用强度与阿司匹林相似,与丹参滴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200、300、500mg/kg罗勒水提取物对ADP、凝血酶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42.93%、53.81%、60.16%、60.43%和55.34%、59.41%。结论:罗勒水提取物对ADP、凝水酶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异丙酚麻醉下烧伤手术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杰  陶国才  毕敏 《重庆医学》2006,35(11):1010-1012
目的观察异丙酚静脉麻醉对大面积烧伤手术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方法 55例大面积烧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异丙酚组(P组)和氯胺酮组(K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手术开始30min、1、2h以及手术结束停药后1h采血,比浊法测量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双波长荧光比值法测量血小板内游离Ca2+浓度([Ca^2+]i).结果 (1)两组烧伤患者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血小板静息[Ca2+]i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C组).与C组相比,P组和K组的血液明显处于高凝状态.(2)与术前相比,P组术中及术后血小板最大聚集率、血小板静息[Ca^2+]i显著降低.(3)与术前相比,K组术中及术后血小板最大聚集率、血小板静息[Ca^2+]i均进一步升高,明显高于诱导前.结论 (1)烧伤后血小板被激活,血小板内游离钙浓度([Ca2+]i)和聚集性均升高,血液处于高凝状态;(2)异丙酚通过降低血小板内游离钙水平,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可稳定凝血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13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服用氯吡格雷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血小板聚集测试仪、流式细胞仪测定服用氯吡格雷前和服用7 d后患者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P选择素、活化GPⅡb/Ⅲa的变化。结果连续服用氯吡格雷7 d后,血小板聚集率明显减少(P<0.01);血小板表面表达的P选择素、活化GPⅡb/Ⅲa明显减少(P<0.01)。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服用氯吡格雷治疗后能显著降低血小板聚集,起到抵抗血小板聚集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的临床预后、安全性、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ximum aggregation rate,MAR)及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的影响。方法 :109例STEMI患者被随机分入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组,替格瑞洛组给予180 mg替格瑞洛顿服、90 mg bid维持,氯吡格雷组给予600 mg氯吡格雷顿服、75 mg qd维持,两组患者均成功接受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比较两组30 d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及出血事件的发生率。检测服药前、服药后7 d及30 d的MAR和hsCRP水平。结果:服药后30 d,两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3%vs 1.9%,P=0.363),两组均只发生轻微出血事件,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3%vs 14.8%,P=0.208)。在以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检测中,替格瑞洛组服药7 d及30 d的MAR均显著低于氯吡格雷组[7 d:(22.80±6.37)%vs(30.96±8.90)%,P<0.001;30 d:(22.26±5.85)%vs(30.87±8.54)%,P<0.001]。在服药后7 d和30 d,氯吡格雷组分别有6例(10.9%)和5例(9.1%)患者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低于30%,而替格瑞洛组无论在7 d还是30 d,均无一例血小板聚集抑制率低于30%。两组患者在服药前、服药7 d及服药30 d的hs-CRP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氯吡格雷比较,替格瑞洛可以更强地抑制血小板聚集,且两者安全性相似。但未发现替格瑞洛可显著改善STEMI患者的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阿斯匹林与尼莫地平合用对兔体外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比浊法。结果:两药合用后均可显著提高对三种诱导剂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合用后q值均大于1。结论:两药合用后可协同抑制体外血小板聚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阿魏酸钠对糖尿病血小板活化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108例2型糖尿病患者观察其治疗前后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CD63、TSD、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最大变形指数、最大聚集指数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CD63、TSD、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阿魏酸钠治疗能减少糖尿病患者的血小板活化,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对糖尿病血管病变的治疗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