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本文报道我科1976~1989年间收治颅咽管瘤22例。均经病理证实。男性16例,女性6例。患者年龄4~45岁。术后放疗18例,术后复发单纯放疗2例,再切除后放疗2例。5、10年生存率分别为59.9%及28.6%。我区本病发生率及发病年龄较国内报道略低。年龄、病程及手术切除范围与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2.
背景与目的:儿童颅咽管瘤是好发于鞍区的良性肿瘤,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肿瘤,选择适当的入路既可将肿瘤完整切除又能避免肿瘤周围重要的神经结构损伤,是减少肿瘤复发及术后并发症的关键。我们选择27例手术治疗儿童颅咽管瘤的临床资料以探讨治疗儿童颅咽管瘤的手术入路选择、手术技巧。方法:回顾分析27例儿童颅咽管瘤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总结治疗过程中的体会。结果:27例中肿瘤镜下全切22例,次全切3例,部分切除2例。手术经额硬膜下入路18例,经翼点入路4例,经蝶入路切除3例,经半球间-纵裂入路2例。24例获随访2个月至5年,效果良好者21例,生活需照顾者2例,死亡1例,最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为垂体功能低下及尿崩。结论:显微外科手术全切颅咽管瘤,效果良好,额下入路能提供鞍上大颅咽管瘤手术切除良好的暴露。  相似文献   

3.
儿童颅咽管瘤术后放射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儿童颅咽管瘤术后放疗的疗效 ,回顾性分析 1976年 1月至 1992年 8月间收治的儿童颅咽管瘤 48例。 5、10年生存率分别为 89.6 %、5 1.7%。术后放疗剂量 45~ 5 5 Gy组与 5 6~ 6 3Gy组比较 5、10年生存率无差别 ,但疗后生存质量 - 级的比例及并发症方面后者明显增加。 Karnofsky≥ 80者疗效优于≤ 70者 (P<0 .0 1) ,肉眼全切及部分切除加放疗的疗效较分流术加放疗为好。我们建议对儿童颅咽管瘤行术后补充放疗剂量以 45~ 5 5 Gy/ 5~ 6周为宜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儿童颅咽管瘤的临床特点及显微手术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儿童颅咽管瘤的临床表现、手术方法和术后并发症。结果肿瘤全切除13例(61.9%),次全切除4例(19.1%),大部分切除4例(19.1%)。术后尿崩症16例(76.1%),其中2例为长期性尿崩;7例(33.3%)出现下丘脑损伤症状;意识障碍10例(47.6%);垂体功能低下15例(71.4%);癫痫2例(9.5%)。全组无死亡病例。随访32.5个月,3例(14.2%)复发。结论显微手术切除肿瘤是儿童颅咽管瘤的有效治疗措施,术前影像学的详细检查,合适手术入路的选择,术后并发症的及时防治有助于患儿预后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童颅咽管瘤显微手术方法,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及复发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儿童颅咽管瘤手术病例56例。分别采用经翼点入路28例(50%)、经额下入路14例(25%)、经前额纵裂入路6例(10.7%),经胼胝体-透明隔间腔-穹隆间入路5例(8.9%),皮层造瘘入路3例(5.3%)。结果:全切除+次全切除38例(67.9%)、大部切除17例(30.4%),围手术期死亡1例(1.7%)。术后并发症主要为尿崩症、血电解质紊乱及癫痫。结论:恰当地选择手术入路、术中娴熟的显微神经外科操作、术后积极防治并发症,是影响颅咽管瘤复发及预后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背景与目的:颅咽管瘤位置深在,毗邻重要的结构,手术全切肿瘤往往比较困难。本研究探讨经纵裂经终板入路切除颅咽管瘤的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经纵裂经终板入路切除的14例颅咽管瘤的手术经过与疗效,重点讨论了手术入路技术、肿瘤切除技术和垂体柄的保护技术。结果:肿瘤全切除13例(92.8%),次全切除1例,无手术死亡,术后视力症状(6例)均较术前好转,术后出现的尿量增多与低钠血症持续3—35天,给予垂体后叶素和常效尿崩停(弥凝)均可控制。结论:经纵裂经终板入路是切除颅咽管瘤的有效手术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提高儿童期颅咽管瘤的诊断水平与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总结 2 5例颅咽管瘤的诊断措施 ,手术技巧和治疗结果。本组均经 CT或 MRI扫描确诊。手术采取经蝶入路行肿瘤切除术。结果  1 3例肿瘤获全切除 ;8例次全切除 ;余 4例为部分切除 ,术后无死亡。2 0例获长期随访 (平均 3.6年 ) ,其中 1 7例 (85.0 % )恢复良好 ,3例 (1 5.0 % )肿瘤复发 ,需行再次手术治疗。结论 对儿童期颅咽管瘤采用 CT或 MRI进行诊断并选择合适病例经蝶入路显微手术切除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童颅咽管瘤显微手术方法,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及复发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儿童颅咽管瘤手术病例56例。分别采用经翼点入路28例(50%)、经额下入路14例(25%)、经前额纵裂入路6例(10.7%),经胼胝体-透明隔间腔-穹隆间入路5例(8.9%),皮层造瘘入路3例(5.3%)。结果:全切除+次全切除38例(67.9%)、大部切除17例(30.4%),围手术期死亡1例(1.7%)。术后并发症主要为尿崩症、血电解质紊乱及癫痫。结论:恰当地选择手术入路、术中娴熟的显微神经外科操作、术后积极防治并发症,是影响颅咽管瘤复发及预后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影响涎腺恶性肿瘤治疗疗效的因素.方法 本文回顾总结收治的涎腺恶性肿瘤17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先行接受手术治疗,术后大部分患者加用60Co、X线外照射28 ~76 Gy.结果 全组总的5a生存率为66.3%,10 a生存率为57.5%,15 a生存率为46.4%,20 a生存率为11.2%.术后放疗、手术完全切除、病变在腮腺和早期患者的预后较好,其5 a生存率高于单纯手术、肿瘤残留、病变在其他涎腺和晚期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涎腺恶性肿瘤以手术加放疗为宜,疗效与手术是否完全切除、病变部位及分期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影响喉鳞癌的预后因素。方法:男176例,女6例,年龄18岁~78岁,声门上型56例,声门型126例;全喉切除109例,部分喉切除61例,近全喉切除12例;未行颈清术51例,行颈清术131例;单纯手术124例,手术加放疗58例。结果:影响患者生存率的因素有:年龄、喉癌分期、转移淋巴结分期、病理淋巴结转移个数、术后放疗,而喉癌分区、术前呼吸困难、颈部肿块时间不影响生存率。5年生存率为67.58%。结论:中晚期以全喉切除为主,喉部分切除为辅;切缘阳性或淋巴结转移者,需行术后放疗;局部淋巴结复发是喉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颅咽管瘤切除的常用手术间隙和下丘脑的保护方法.方法:36例经显微手术切除的颅咽管瘤中,男性12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41.8岁.其中30例经翼点入路,6例经纵裂终板入路切除肿瘤.结果:肿瘤全切除31例(86.1%),次全切除5例(13.9%).术后出现多饮多尿33例,血钠紊乱32例.1例死于肺栓塞.术后随访1年~4年,31例全切除的患者中有3例复发,再次手术后治愈.结论: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熟练运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注意对下丘脑和穿通动脉的保护,能够提高肿瘤的切除率,减少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伽玛刀治疗儿童颅咽管瘤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颅咽管瘤是先天性良性肿瘤,多发于儿童。由于肿瘤位于脑深部、与重要神经结构毗邻,手术切除并发症严重,死亡率高。手术残余肿瘤,术后易于复发,最终导致不良后果。Mckissock(1960)、Kramer(1961)等报告,次全切除手术加放射治疗可延缓肿瘤复发,有利于提高生存率。但放疗缺乏精确定位,儿童对射线耐受性差,更易发生视通路,下丘脑等放射性损伤并发症。伽玛刀这项立体定向放射技术,具有定位精确,创伤小,并发症少的优点。方法:1997年1月至2007年1月,成都空军医院应用伽玛刀治疗15岁以下的颅咽管瘤患者55例。立体定向术、开颅手术 伽玛刀40例;单纯伽玛刀治疗15例。37例行分次(2次)伽玛刀治疗,分次治疗边缘剂量8~10Gy,中心剂量16~22.2Gy,两次治疗间隔时间6~8个月。18例行单次伽玛刀治疗,边缘剂量12~16Gy,中心剂量26~32Gy。结果:55例中,40例获得1~10年随访,平均随访期5.7年。肿瘤消失、缩小33例(82.5%)、无变化4例、增大3例。8例(20.0%)治疗后1.5~8年(平均4.6年)肿瘤复发,接受手术治疗或再次伽玛刀治疗。40例中,生存5年及5年以上的共27例(67.5%)。全组无治疗并发症、无死亡。结论:对于儿童颅咽管瘤患者,无论手术肿瘤全切,或放疗,均具有高并发症,高死亡率的风险。本组结果提示,伽玛刀治疗儿童颅咽管瘤,具有确切的疗效。且创伤小,安全、并发症少。应选择手术残留肿瘤;向鞍上发展的无视力视野障碍者;肿瘤突入三脑室、中脑脚间池的实性肿瘤,梗阻性脑积水已作处理,或囊性肿瘤囊液已抽吸分流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颅咽管瘤手术入路,影响全切除的因素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5年1月至2005年1月颅咽管瘤手术病例46例。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视力视野障碍、下丘脑功能障碍、尿崩症。分别采用经翼点20例(43.5%)、经额下12例(26.1%)、经胼胝体-透明隔间腔-穹隆间入路3例(6.5%),经前额纵裂入路5例(10.9%),经额叶皮层造瘘-侧脑室室间孔入路2例(4.3%)、翼点联合侧脑室室间孔入路4例(8.6%)切除肿瘤。结果:全切除+次全切除31例(67.4%)、大部切除15例(32.6%),围手术期死亡1例(2.2%)。术后并发症主要为尿崩症、血电解质紊乱及癫痫。结论: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术者娴熟的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及术中对下丘脑及重要穿支血管的保护、术后并发症积极防治是影响颅咽管瘤预后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4.
198 2年 1月至 1 993年 2月术后放疗颅咽管瘤 4 4例。 5年生存率为 78 9%。其中 ,成人 1 5例 ,儿童 2 9例。儿童颅咽管瘤与成人的比较 :5年生存率高 ,疗后生存质量差 ,但无统计学差异。儿童颅咽管瘤术后放疗剂量 5 6 1~ 6 0Gy组与 4 5~ 5 6Gy组比较 :5年生存率无差别 ,但疗后闭经 -性功能障碍发生率增加 (P <0 0 5 ) ;疗后生存质量Ⅱ~Ⅲ级的比例明显增加 (P <0 0 1 )。我们建议对儿童颅咽管瘤部分切除术后应给予放疗 ,术后放疗剂量以 4 5~ 5 6Gy/ 5~ 6周为宜。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回顾性分析初治的97例喉咽鳞癌患者应用不同治疗方法后的生存率、喉功能保留率和复发与转移情况等,探索更合理的处理方法。方法: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Kaplan—Meier法和PearsonY。检验/Fisher’s确切概率比较单纯放疗组30例,新辅助化疗+放疗组17例,单纯手术组11例,手术+术后放疗组33例,姑息化疗组6例的治疗效果。结果:97倒喉咽鳞癌总的3、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46.43%和31.88%,中位生存时间是28个月。单纯放疗组、新辅助化疗+放疗组、单纯手术组、手术+术后放疗组5年生存率分则是18.33%、23.53%、36.36%和53.65%,5年复发率分别是70.00%、52.94%、36.36%和27.27%。接受原发灶手术共41例,喉功能部分或全部保留的手术患者与全喉切除术不保留喉功能的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是57.14%、39.16%,P=0.3574;两组的5年局部复发率分剐是21.05%、13.6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4140。结论:喉咽鳞癌患者接受单纯放疗或新辅助化疗+放疗生存率较低,单纯手术治疗也不能明显提高生存率,手术+放疗的治疗模式可使患者生存率有明显提高,部分喉咽鳞癌肿瘤局限,可考虑行保留喉功能的喉部分切除术,并不增加复发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晚期下咽及颈段食管癌的治疗方案,以提高5年生存率及生活质量。方法:29例患者行全喉全食管切除,胃或结肠代食管(保留迷走神经);12例行术前放疗DT 50-70Gy,20例行术前化疗,平阳霉素总量160mg。结果:手术切除率100%,无手术死亡。咽吻合口瘘2例,结肠坏死1例,3年生存率41.3%,5年生存率24.1%。其中>3年的Ⅱ、Ⅲ期占8例,术前放、化疗占11例。结论:下咽及食管癌应以手术为主,术前适当放、化疗的综合治疗,手术应有安全切缘和颈根治为保障,才能提高生存率,以保留迷走神经的结肠代食管修复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颅咽管瘤的临床效果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颅咽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给予伽玛刀放射外科治疗,肿瘤平均体积为2.75 cm3,边缘平均剂量为11.8 Gy。临床效果通过磁共振检查、神经内分泌学和下丘脑症状、并发症和KPS评分评价。结果:49例患者影像学检查,16例完全缓解,20例部分缓解,9例无变化,4例肿瘤进展。肿瘤反应率为69.4%,控制率为87.8%。使用11.8 Gy的边缘剂量治疗较小的颅咽管瘤,有更好的控制率且没有并发症发生。KPS评分100分24例,90分16例,70~80分4例,50~60分2例。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5年生存率为95.9%,10年生存率为87.8%。5年肿瘤无进展生存率为77.6%,10年肿瘤无进展生存率为73.5%。3例患者因肿瘤进展死亡。结论:在显微手术联合放射治疗后,肿瘤体积的减小和有效的放射剂量设定对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颅咽管瘤术后并发症和处理方法及原则。方法分析41例颅咽管瘤患者术后临床资料,术后常规记录24 h尿量,监测血糖、水和电解质的变化。结果颅咽管瘤术后并发症较多,随访20~38个月,死亡1例,不能生活自理3例,能生活自理7例,恢复正常生活30例。全切除30例,次全切除11例。所有并发症中,垂体功能低下29例,钠代谢紊乱32例,高热20例,尿崩症38例,精神障碍5例,意识障碍1例,深静脉血栓1例,癫痫1例。结论颅咽管瘤术后并发症较多,早期监测和及时处理可进一步提高该病的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9.
背景与目的:颅底肿瘤由于位置深在,解剖复杂,手术难度较大。本文总结我们治疗21例颅底肿瘤的体会,以探讨颅底肿瘤的手术路径选择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1~2004年经颅面联合入路手术切除的颅底肿瘤21例,其中累及前颅底17例,中颅底2例,后颅底2例;累及颅底至硬脑膜14例,累及颅底、硬脑膜至脑组织4例。结果:21例中5例为初治患者,16例为综合治疗后局部复发者;其中18例采用颅面联合人路前颅底鼻窦沟通切除术,3例采用耳前颞下窝人路切除术。13例行手术并放疗,其中1例为术前放疗,12例为术后放疗;8例行单纯手术治疗。本组病例均作了术后随访,随访时间最长为11年,最短为5个月。3年生存率为70.0%。5年生存率为42.9%。结论:颅面联合人路手术连续整块切除颅底肿瘤是可行的;术后结合放射治疗可以提高颅底肿瘤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明确骶尾部脊索瘤患者是否能从术后的辅助放疗中获益,并且探索恰当的术后放疗模式。方法:回顾性纳入59例无远处转移且病理诊断明确为骶尾部脊索瘤的患者,分析其术后辅助放疗的生存情况。患者分为3组:22例为单纯手术切除组,24例为手术联合术后图像引导下调强放疗(IG-IMRT)治疗组,13例为手术联合伽马刀(GKS)治疗组。结果:所有患者的5年生存率及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80.1%和44.5%;单纯手术组、IG-IMRT组及GKS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90.9%、87.5%及59.3%,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29.8%、70.9%和35%;术后辅助放疗组对比单纯手术组的5年无复发生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9),IG-IMRT组的5年无复发生存率优于GKS组(P=0.023)。结论:术后辅助放疗有助于提升脊索瘤术后患者的5年无复发生存率,且术后辅助IG-IMRT可能是更为恰当的术后放疗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