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腕关节是人体最复杂的一个关节。腕关节的损伤,就其复杂性而言,亦冠诸关节之首。1972年Linscheid等首先提出的创伤后腕关节不稳的概念,对于理介腕关节损伤的病理,改进其治疗有重要意义。一、腕关节韧带的解剖腕关节包括桡腕关节,腕掌关节及腕骨间连结。桡腕关节腔和中间腕关节腔多数不相通,仅有2/5常人因舟月骨间韧带或月三角韧带有缝隙而使上述两关节腔相通;豆骨和三角骨自成关节,但亦有1/5常人此关节和桡腕关节相通。  相似文献   

2.
腕关节造影术田光磊,王澍寰,杨克非腕关节造影术是一种用于诊断腕骨间韧带、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以及腕关节囊等结构损伤的影像学检查。临床上,它与X线平片摄影术互为补充,共同构成了腕关节损伤影像学诊断的基础。指征和禁忌腕关节是一个由挠腕关节、腕中关节、桡尺远...  相似文献   

3.
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 应用解剖 腕骨的结构复杂,八块腕骨分为近、远两排,从桡侧向尺侧远排为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和钩骨,远端与掌骨基底部形成腕掌关节,其近端与近排腕骨形成腕骨间关节。近排依次为舟骨、月骨、三角骨和豌豆骨,前三块腕骨与桡骨远端形成桡腕关节。桡腕关节是典型的椭圆关节,由桡骨腕关节面和关节盘的下面构成关节窝,舟、月、三角骨构成关节头,关节囊松弛,关节腔较宽,其外有韧带增强。  相似文献   

4.
腕关节是连接手与前臂的唯一关节,面积虽小却由5块掌骨、8块腕骨及远端尺桡骨等15块骨组成,包括远端尺桡关节、腕尺关节、腕桡关节、腕中关节、腕骨间关节及腕掌关节等多个关节。由于手的功能至关重要,而支配手的重要神经血管均经过腕关节,选择手术入路的一般原则在腕关节处得以充分体现:1充分暴露;2可适当延长切口;3保护神经、血管及肌腱、韧带等重要组织;4减少附属结构的损伤;5尽可能使伤口一期愈合;6切口美观[1]。  相似文献   

5.
正常腕高率与改良腕高率测量的比较研究张庆宏朱建民陈新刚金宗达标准腕高率临床应用中常会遇到以下问题:常规腕关节X线正位片往往不包括第三掌骨全长及其关节病变,从而造成第三掌骨长度测量困难。1994年Nat-tran等〔1〕提出在腕关节X线正位片上测量腕高...  相似文献   

6.
腕关节神经支配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0,他引:1  
目的观察支配腕关节神经的来源、直径、数目及其行径;为去神经支配治疗腕关节疼痛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对10具20侧福马林固定的上肢标本,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并观察骨间后神经、前臂外侧皮神经、桡神经浅支、尺神经腕背支支配腕关节背侧的腕关节支;骨间前神经、正中神经掌皮支、尺神经深支及其主干支配腕关节掌侧的关节支。结果骨间后神经是支配腕关节背侧神经的主要来源;前臂外侧皮神经、桡神经浅支、尺神经腕背支也发支支配腕关节背侧。骨间前神经、正中神经掌皮支、尺神经深支发支参与支配腕关节的掌侧。结论用去神经支配的方法治疗腕关节顽固性疼痛主要适用于腕背侧的疼痛。  相似文献   

7.
腕关节类风湿关节炎是类风湿关节炎病变中较常见的一种.早期采用药物治疗.但对处在中期和慢性期的患者,因滑膜增生和软骨破坏,采用非手术治疗不能改善症状和畸形.其病变不仅累及桡腕关节,还累及腕尺关节、桡尺远侧关节、腕骨间关节和腕掌关节;炎症还波及到周围腱鞘内滑膜,尤其是桡、尺侧腕伸肌腱及拇长伸肌腱和指总伸肌腱.  相似文献   

8.
创伤性舟月骨分离的腕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生物力学研究,探讨腕创伤性舟月骨分离及临床并发症的生物力学机制和治疗要求。方法 采用7只新鲜冷冻尸体上肢,分别在腕关节完整、舟月骨间韧带切断、中度及重度舟月骨间隙增大四个实验测定腕关节屈伸和尺桡偏运动时,腕主要运动肌腱的滑动距离,并根据滑动距离和关节运动角度与力臂之间的关系计算机肌腱力臂。结果 在舟月骨间韧带切断后腕屈伸运动时桡侧伸腕肌腱的力臂明显增大;在舟月骨间韧带切断及舟月骨间隙增大  相似文献   

9.
腕舟骨骨折关节镜检查的结果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应用腕关节镜研究腕舟骨骨折后腕关节的反应、合并软组织、软骨损伤与腕骨排列的异常。方法 分析了 5 8例次腕舟骨骨折患者的关节镜检查结果 ,镜检中重点观察了腕关节滑膜、关节软骨、掌侧韧带、骨间韧带、三角纤维软骨和骨折线等内容。结果 舟骨骨折后滑膜增生开始于伤后 2周 ,并经历了波浪式的消涨过程 ,其增生与否与骨折移位无相关性 (P >0 .0 5 ) ;关节软骨的破坏最早在伤后 5周即有表现 ,并有较大比例的患者合并韧带和三角纤维软骨损伤。结论 腕关节镜检查能更清楚地观察腕关节的病变 ,并为完善诊断和制定治疗计划提供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治疗进展张抒综述侯春林审校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由于其骨折类型复杂,常合并桡腕关节,下桡尺关节及腕周围软组织损伤,目前仍然是腕部损伤中的难题之一。传统的手法复位及石膏外固定很难维持关节面复位的均匀力量,易导致畸形愈合,进而产生桡腕、桡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分析经舟骨月骨周围脱位手术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 术前通过拍摄标准的患侧腕关节正位、侧位X线片,观察月骨的旋转和倾斜移位来判断腕关节的稳定性。对不稳定的腕关节手术时可采用克氏针贯穿固定头月桡关节,同时修复损伤的腕部韧带,新鲜的腕舟骨骨折选用双克氏针内固定,陈旧性腕舟骨骨折应选用微型螺丝钉加压固定,舟骨断端有骨缺损者给松质骨植骨。结果 腕舟骨骨折均顺利愈合,陈旧性损伤者舟骨骨折的愈合时间明显延长。腕关节僵硬、屈伸受限、头月关节半脱位是常见并发症,与原始损伤重有关。结论 正确的早期诊断,准确的手术复位和坚强的内固定是获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关节活络法结合中药熏洗对创伤后腕指关节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60例创伤后腕、指关节僵硬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自主关节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关节活络法联合中药熏洗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后腕指关节功能、关节功能活动度、疼痛和炎症因子水平。结果 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腕手关节功能和腕关节屈曲、伸展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和炎症因子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使用关节活络法联合中药熏洗治疗可更好地调节创伤后腕、指关节僵硬患者炎症水平,减轻疼痛,改善腕、指关节功能和活动度。  相似文献   

13.
舟骨骨折伴腕关节不稳定的X线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新鲜舟骨骨折正侧位X线片的分析,阐明其合并腕关节不稳定的临床意义。方法对近2年来就诊的38例新鲜舟骨骨折的X线平片进行测量。正位片测量:腕高指数(L2/L1)、尺腕距离比(CUDR)、舟月骨间距。侧位片测量:舟月骨间角(SLA)、桡月骨间角(RLA)、头月骨间角(CLA)。根据测量结果,判断腕不稳定的发生率。结果38例中有14例伴发腕关节不稳定,发生率为36.8%。腕关节背屈不稳最多,共7例,发生率为18.4%,其次为舟月分离、头月骨间不稳及掌屈不稳。伴腕关节不稳定者的腕高指数下降,腕背屈不稳(DISI)病例的SLA明显增大。结论侧位片中舟骨旋转移位明显的病例应警惕腕关节不稳定的存在。SLA>60度则可作为伴发DISI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4.
针对因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结核,或外伤引起的腕关节疼痛畸形及强直,作者设计研制了一种新型全腕人工关节。此关节由316L型不锈钢和高分子聚乙烯构成,属于金属头-塑料臼-金属臼窝结构。本关节因设有特殊的沟槽及突起而具备安装简便、结构稳定、抗脱位性强等特点。经离体腕关节标本安装测试后应用于临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腕关节成角畸形强直3例,经5~8年随诊,腕关节活动范围在30°~40°,功能明显改善,患者满意  相似文献   

15.
肱骨humerus桡骨radius尺骨ulna舟骨scaphoid月骨lunate三角骨triguetral大多角骨multangulum头状骨capitate豌豆骨pisiforme钩骨humatum掌骨metacarpus指骨phalanges前臂forearm手掌palma手指finger拇指thumb示指index中指middlefinger环指ringfinger小指littlefinger臂丛brachialplexus腋神经axillarynerve肌皮神经musculocutaneous桡腕关节radiocarpaljoint腕中关节midcarpaljoint腕掌关节carpometacarpal手外科常用英文词汇(1)…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近排腕骨切除加骨间掌、背侧神经切断术治疗退行性腕关节炎的疗效。方法1996年3月-2002年12月,对30例退行性腕关节炎行近排腕骨切除和腕部骨间掌、背侧神经切断术。术后测量腕关节的活动度、握力和疼痛程度,腕关节功能评定采用Krimmer评分法。术后拍摄腕关节X线正侧位片,了解腕关节骨性改变情况。结果术后随访8~66个月。腕关节屈伸活动度平均为70°(健侧为126°),尺桡偏平均为36°(健侧为66°);握力为25kg(健侧为46kg);疼痛值为32(术前为73);腕关节功能评分为70。腕关节X线片示,术后3例腕关节形成关节炎。结论近排腕骨切除加骨间掌侧及背侧神经切断可保留腕关节部分功能,减轻腕关节疼痛,是治疗退行性腕关节炎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腕掌关节脱位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患者女,27岁。于1998年4月16日骑摩托车与一汽车相撞,相撞时患者右腕关节处于背伸位,手攥摩托车车把,感觉右腕关节被剧烈扭伤,检查:右腕背部凹陷畸形,稍肿胀,无皮肤破裂,手指远端感觉、血运良好,活动手指时腕部疼痛剧烈,X线片示右第1~5腕掌关节掌侧脱位,未合并骨折。伤后2h在臂丛麻醉下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第2d拍片复查,未发现再次脱位,石膏固定4周。拆石膏后功能锻炼。现右手功能良好,无疼痛,腕关节活动良好,双手握力基本相等。讨论 第2~5腕掌关节由近侧列腕骨与2~5掌骨底构成,掌侧及背侧有坚韧的掌骨间及腕掌韧带加强,屈伸肌腱作…  相似文献   

18.
腕关节部分融合治疗退行性腕关节炎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头骨、月骨、三角骨及钩骨四关节融合治疗退行性腕关节炎的效果。方法1997年7月~2002年12月应用腕关节部分融合术创伤性腕关节炎治疗20例,术后随访15个月,随访检查包括术后腕关节疼痛程度、腕关节活动度、握力以及患侧X线检查。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价疼痛程度。腕关节总体功能评价采用Krimmer腕关节评分表。结果腕疼痛值静息时为2.1,用力后为5.3;屈伸活动度为64°(对侧126°);尺桡偏为30°(对侧57°);平均握力为24kg(对侧40kg)。Krimmer腕关节评分值为67。X线检查头、月、三角及钩骨均融合。结论腕关节部分融合后能保存腕关节部分功能,是治疗退行性腕关节炎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尺,桡骨远端解剖变异与月骨缺血性坏死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月骨缺血坏死关节的尺肌负变异率,桡骨远端关节面尺偏角与正常人关节是否有明显的不同。方法;在年龄,性别,手别匹配以及投照体位标准化的条件下,对28例月骨缺血性坏死的31侧患腕,31侧正常人腕关节正位X线平片进行对比观察,另外还观测了25例单侧发病患者患,健腕的正位X线平片。  相似文献   

20.
两种术式对类风湿性下尺桡关节紊乱的中远期疗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滑膜切除术中尺骨头切除 (Darrach, 简称D法 ) 和尺骨头保留(Sauvé Kapandji, 简称S-K法) 手术后, 对腕关节疼痛和功能的改善及腕部畸形的抑制效果。方法: S-K法或D法滑膜切除术的类风湿性关节炎 20例 28腕。术后随访 6. 5~26. 5年, 平均 8. 2年。S-K法的下尺桡关节固定: 8腕为松质骨螺钉, 10腕为自体骨钉 生物可吸收钉。观察项目: 腕关节疼痛、前臂的旋转功能、并发症; X线学检查包括: Steinbrocker病期分类和Larsen修正分类用以评价腕关节的破坏程度; 腕高比值(CHR); 尺侧移位指数 (UTI); 掌侧半脱位比值 (VSR) 和桡尺间距 (RUD)。结果: 随访时 28腕中的 26腕关节疼痛消失。1腕在尺骨截骨近端部有轻微压痛。2例主诉疼痛, 复查确认为滑膜炎复发。术后腕关节平均背伸增加, 而掌屈减少。前臂的旋前和旋后功能得到明显改善。S-K法和D法术后的病期变化、CHR、UTI和VSR与非手术侧比较, 腕骨无明显地塌陷和向掌或尺侧移动。S-K法比D法较好地保持了桡尺骨间的距离。自体骨钉 生物可吸收钉固定的下尺桡关节病例全部达到骨性融合。结论: (1) 滑膜切除术可缓解疼痛, 但不能阻止腕骨关节的破坏; (2) S-K法和D法都可以改善前臂的旋转功能。但S-K法保持了腕关节的稳定和原有的自然外形; (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