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陕西省新生儿体表先天畸形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通过问卷调查2010-2013年陕西省孕满28周且结局明确的育龄妇女及其生育子女的相关信息,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新生儿体表先天畸形的影响因素。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OR=21.76,95%CI:4.46~106.25)、不良孕产史(OR=11.88,95%CI:9.14~15.45)、家族出生缺陷史(OR=6.15,95%CI:2.66~14.23)、双胎(OR=5.74,95%CI:3.34~9.86)、母亲为工人(与其他职业比,OR=2.47,95%CI:1.30~4.68)或农民(与其他职业比,OR=1.91,95%CI:1.14~3.20)、产检<4次(与产检>7次者比,OR=1.84,95%CI:1.28~2.64)、职业危险暴露(OR=1.74,95%CI:1.26~2.42)、母亲来自关中地区(与陕北地区者比,OR=1.65,95%CI:1.20~2.28)、母亲居住农村(OR=1.75,95%CI:1.13~2.71)、围孕期使用药物(OR=1.64,95%CI:1.26~2.13)是体表先天畸形的危险因素,而母亲围孕期服用铁剂(OR=0.46,95%CI:0.21~0.99)是体表先天畸形的保护因素。结论 母亲来自关中地区、农村、农民或工人、不良孕产史、家族出生缺陷史、双胎、产检<4次、职业危险暴露、使用药物、妊娠期患肝内胆汁淤积症可能增加新生儿体表先天畸形的罹患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孕期体重变化率与足月产新生儿出生体重关联强度的剂量反应关系。方法 选取2006年1月至2013年12月江苏省昆山市围产保健监测系统18 868名孕产妇与足月产新生儿为研究对象。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及限制性立方样条法分析产妇孕期体重变化率[即(末次产检体重-初次产检体重)/(末次产检孕周-初次产检孕周)]与足月产新生儿出生体重关联强度及其剂量反应关系。调整因素包括产妇年龄、教育程度、孕前BMI、户籍状态、经产妇、初次产检孕周与胎儿性别。结果 高水平的孕期体重变化率在孕前低BMI(OR=3.15, 95%CI: 1.40~7.07)、正常BMI(OR=3.64, 95%CI: 2.84~4.66)、超重(OR=2.37, 95%CI: 1.71~3.27)的产妇中与分娩足月巨大儿有统计学关联;孕前低BMI(OR=0.28, 95%CI: 0.13~0.61)及正常BMI(OR=0.37, 95%CI: 0.22~0.64)产妇与分娩足月低体重儿有统计学关联。孕期体重变化率与分娩足月巨大儿的关联强度呈现非线性“S”形剂量反应关系(非线性检验P<0.000 1);与分娩足月低体重儿的关联强度呈“L”形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非线性检验P<0.000 1)。结论 孕期体重变化率与分娩足月低体重儿的关联强度呈现“L”形曲线, 而与分娩足月巨大儿的关联强度呈现“S”形曲线。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河南省艾滋病哨点吸毒人群HCV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11-2015年,在哨点监测期(4-6月)内以重复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河南省吸毒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分析该人群HCV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2011-2015年,河南省吸毒人群HCV感染率从2011年的3.70%上升到2015年的6.54%(趋势χ2=25.93,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较高(OR=1.23,95%CI:1.13~1.35,P=0.00)、外省户籍(OR=3.45,95%CI:2.59~4.60,P=0.00)、传统毒品和混合毒品使用者(OR=1.46,95%CI:1.10~1.93,P=0.01;OR=1.82,95%CI:1.18~2.81,P=0.01)、有注射毒品史(OR=2.88, 95%CI:2.45~3.39,P=0.00)、最近一年有商业性行为史(OR=1.44,95%CI:1.20~1.72,P=0.00)、来自强制戒毒所和美沙酮门诊的吸毒人员(OR=1.79,95%CI:1.28~2.50,P=0.00;OR=1.74, 95%CI:1.17~2.58,P=0.01)是感染HCV的危险因素。结论 河南省吸毒人群HCV抗体阳性率较高,且呈上升趋势,应加强对吸毒人群的监管,制定有效干预措施,控制HCV的传播。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陕西省单胎活产新生儿早产发生率及母亲既往生育史与其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以问卷调查方式收集2010-2013年陕西省怀孕且其结局明确的育龄妇女生育史等相关信息。结果 共调查29 608名育龄妇女及其子女,活产单胎新生儿早产发生率为2.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早产史(OR=7.99,95%CI:5.59~11.43)、末次妊娠年龄≥35岁(OR=2.03,95%CI:1.59~2.59)、出生缺陷史(OR=1.54,95%CI:1.01~2.34)是发生早产的危险因素。妊娠间隔3~4年(与妊娠间隔≤2年者比,OR=0.74,95%CI:0.58~0.93)、妊娠间隔5~6年(与妊娠间隔≤2年者比,OR=0.66,95%CI:0.52~0.82)、妊娠间隔>6年(与妊娠间隔≤2年者比,OR=0.48,95%CI:0.37~0.61)、生产次数1次(与初产者比,OR=0.80,95%CI:0.67~0.95)、生产次数≥2次(与初产者比,OR=0.62,95%CI:0.39~0.97)是早产的保护因素。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孕周长短的主要因素是早产史、高龄妊娠(≥35岁)及妊娠间隔时间。结论 2010-2013年陕西省单胎活产新生儿早产发生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有早产史、高龄妊娠(≥35岁)、出生缺陷史可能增加早产发生风险;妊娠间隔长、分娩次数多可能降低早产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5.
妊娠期并发贫血影响因素的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妊娠期并发贫血的影响因素。方法 将2013年6月至2014年11月在湖南省浏阳市医疗机构接受首次孕期保健,且经体检排除"贫血"的孕妇(怀孕≤ 12周)纳入孕妇人群队列,对观察对象进行基线调查,并随访至孕妇分娩。采用前瞻性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将本次随访期间新发生贫血的380例孕妇作为病例组,按照1:2频数匹配,随机抽取年龄、孕期、常住地基本相同的760例正常孕产妇作为对照组,采用t检验、χ2检验和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妊娠期并发贫血的影响因素。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家庭人均年收入低(OR=2.08,95%CI:1.22~3.59)、文化程度低(OR=2.09,95%CI:1.22~3.59)、孕前烫发/染发(OR=2.23,95%CI:1.63~3.05)、早孕呕吐反应(OR=2.51,95%CI:1.56~4.03)是妊娠期并发贫血的危险因素;摄入维生素、微量元素补充剂(OR=0.69,95%CI:0.50~0.94),肉、鱼、虾、蛋类摄入频率高(OR=0.68,95%CI:0.49~0.92),豆奶、牛奶摄入频率高(OR=0.51,95%CI:0.27~0.95)是妊娠期并发贫血的保护因素。结论 妊娠期并发贫血与孕妇家庭经济、文化程度、有毒有害物质接触、早孕呕吐反应、营养物质的摄入等因素有关,应加强对孕妇妊娠期发生贫血影响因素的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杭州市城区不同特征人群的体力活动相关建成环境主观感知情况。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在杭州市城区抽取25~59岁常住居民开展面对面问卷调查。社区步行环境量表简版(NEWS-A)用于评价居民对社区内住宅密度、场所设施多样性、公共服务可及性、街道连通性、步行道和自行车道适宜性、美观舒适度、交通安全、治安8个建成环境维度的主观感知。采用两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社会人口学特征和BMI等个体因素对居民建成环境主观感知的影响。结果 共纳入1 362例常住居民,性别、婚姻状况、是否有工作与建成环境主观感知各维度得分关联均无统计学意义。调整其他因素影响后,年龄45~59岁与街道连通性感知得分呈正相关(OR=2.02,95%CI:1.30~3.15)。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与人口密度感知得分存在正相关(OR=1.97,95%CI:1.29~3.00),与场所设施多样性感知得分呈负相关(OR=0.65,95%CI:0.43~0.97)。超重肥胖与步行道/自行车道(OR=0.67,95%CI:0.48~0.95)和社区治安得分(OR=0.75,95%CI:0.57~0.99)均呈负相关。相对于Ⅰ类区域,Ⅲ类区域居民对场所设施多样性(OR=0.11,95%CI:0.04~0.30)、公共服务可及性(OR=0.33,95%CI:0.11~0.95)、街道连通性(OR=0.30,95%CI:0.11~0.86)、交通安全(OR=0.39,95%CI:0.17~0.91)的主观感知得分更低。结论 杭州市城区居民对体力活动相关的建成环境主观感知与年龄、文化程度、BMI和居住区域存在相关性,开展人群体力活动的环境干预时需要考虑个体特征。  相似文献   

7.
孕中期血糖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队列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孕中期孕妇75 g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的3项血糖值与出生体重的关系。方法 参与前瞻性队列研究的3 081名孕妇于孕≤14周时收集基础人口统计学信息,在孕24~28周行75 g OGTT,利用多项logistic回归法分析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因素及孕中期FPG和OGTT-1 h、OGTT-2 h值四分位分组的大于胎龄儿(LGA)发生风险,以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血糖值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系。结果 孕前超重(24.0 kg/m2≤BMI <28.0 kg/m2)(OR=1.4,95%CI:1.0~2.0,P=0.029)、妊娠期糖尿病(OR=2.4,95%CI:1.8~3.2,P <0.001)是LGA发生的危险因素;孕前消瘦(BMI <18.5 kg/m2)(OR=1.6,95%CI:1.2~2.2,P=0.003)、子痫前期(OR=4.0,95%CI:1.9~8.4,P <0.001)可增加小于胎龄儿出生的风险。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调整孕前BMI、产次、高血压情况、新生儿性别后,FPG、OGTT-1 h和OGTT-2 h均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呈正相关关系(β 值分别为91.99、33.60、32.00,P值均 <0.001)。随着孕妇3项血糖水平四分位升高各组出生体重呈增大趋势,且LGA发生风险逐渐增大。结论 孕中期血糖水平与子代出生体重呈正相关。随着血糖水平升高,新生儿出生体重增大,LGA发生风险升高,但小于胎龄儿与血糖无关联。FPG值对发生LGA有很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浙江省孕妇对巨大儿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及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孕前、孕期保健指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浙江省20个县(市、区)1 512名孕妇进行面对面调查,分析巨大儿知晓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1 494份,巨大儿诊断标准的知晓率为40.7%(95%CI:38.2%~43.2%);巨大儿发生原因知晓率为55.0%(95%CI:52.4%~57.6%)、预防知识知晓率为62.4%(95%CI:59.9%~64.9%),两者均知晓的比例为49.0%(95%CI:46.4%~51.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晚期(OR=1.906,95%CI:1.128~3.221)、城市户籍(OR=1.335,95%CI:1.014~1.756)、教育程度为大专(OR=2.474,95%CI:1.635~3.744)和本科及以上(OR=2.072,95%CI:1.338~3.209)、参加孕期保健知识培训(OR=1.936,95%CI:1.509~2.484)和自学孕期保健知识(OR=2.065,95%CI:1.338~3.189)能够提高孕妇对巨大儿诊断标准和预防知识的知晓率。高龄孕妇(OR=2.103,95%CI:1.330~3.323)对巨大儿发生原因和预防知识知晓率高于低年龄者。结论 浙江省孕妇对巨大儿诊断标准的知晓率不到50%,应加强对育龄妇女的孕前、孕期宣传教育和保健指导,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多开展孕期保健知识培训。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陕西省活产单胎新生儿低出生体重(LBW)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以问卷调查方式收集2010-2013年陕西省怀孕且怀孕结局明确的育龄妇女及其子女的相关信息。结果 共调查28 164名育龄妇女及其子女,活产单胎新生儿LBW发生率为3.4%。其中2010-2013年LBW发生率分别为4.1%、4.4%、3.1%和2.6%,陕南、陕北和关中地区LBW发生率分别为3.8%、3.4%和3.2%,城乡LBW发生率分别为2.5%和3.6%,早产和足月产中LBW发生率分别为32.0%和2.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婴(OR=1.57,95%CI:1.36~1.81)、早产(OR=18.28,95%CI:15.23~21.96)、母亲文化程度低(OR=1.27,95%CI:1.06~1.52)、产检次数< 4次(与产检4~7次比较,OR=1.36,95%CI:1.14~1.63)、产检次数≥8次(与产检4~7次比较,OR=1.84,95%CI:1.48~2.29)、妊娠高血压综合征(OR=3.07,95%CI:2.12~4.43)、经产妇(OR=1.21,95%CI:1.03~1.41)、围孕期未服用叶酸(OR=1.30,95%CI:1.12~1.52)是发生LBW的危险因素。结论 2010-2013年陕西省活产单胎新生儿LBW发生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呈下降趋势,但农村地区高于城市。女婴、早产、母亲文化程度低、产检次数不规范、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经产妇、围孕期未服用叶酸等有可能增加LBW罹患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广西中部地区中老年嫖客使用西地那非助性药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评估使用此类助性药对中老年嫖客感染HIV的影响。方法 在调查地区低档暗娼场所对≥50岁嫖客进行问卷调查,获取社会人口学、行为学及西地那非助性药使用史等信息,采集血样本检测HIV和梅毒抗体,使用PASW Statistic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获得有效问卷2 056份,23.1%使用过西地那非助性药。<60岁者使用助性药风险低于≥60岁者(OR=0.586,95%CI:0.459~0.749);最近30 d内商业性行为的次数≤1次(OR=0.184,95%CI:0.090~0.378)、2次(OR=0.187,95%CI:0.089~0.378)和3次(OR=0.181,95%CI:0.085~0.384)的嫖客,使用助性药的风险低于≥5次者;未婚(OR=0.608,95%CI:0.396~0.933)、已婚/同居(OR=0.533,95%CI:0.391~0.727)、有临时性伴(OR=0.558,95%CI:0.393~0.792)是中老年嫖客使用助性药的保护因素,商业性行为时从不使用安全套(OR=1.642,95%CI:1.125~2.397)、偶尔使用安全套(OR=1.840,95%CI:1.278~2.648)则是嫖客使用助性药的危险因素。检出HIV抗体阳性的嫖客47人,阳性率为2.29%,<60岁嫖客使用助性药感染HIV的风险高于≥60岁者(OR=12.933,95%CI:4.479~37.347)。结论 ≥60岁、离婚/丧偶/分居和最近30 d内发生商业性行为的次数为≥5次、商业性行为时从不使用安全套和偶尔使用安全套是中老年嫖客使用西地那非助性药的危险因素,西地那非助性药可能是中老年嫖客经商业性途径感染HIV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巨大儿发生与孕前超重、孕期过度增重的直接关联及关联强度。方法 2015年1月起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妇幼保健院建立孕妇队列,创建孕妇健康档案,收集孕期及分娩信息,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孕前体重、孕期增重、分娩体重、孕期健康状况及各种孕期并发症、分娩情况等,计算孕前BMI及孕期增重,收集新生儿出生体重,了解巨大儿发生与孕前超重、孕期过度增重之间的关系。结果 巨大儿发生率为6.6%(149/2 243)。不同孕前BMI组巨大儿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控制了孕妇年龄、孕产史等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孕前BMI适宜的孕妇比,孕前BMI超重以及肥胖的孕妇生产巨大儿的风险均增加(OR=3.12,95%CI:1.35~7.22,P=0.008; OR=2.99,95%CI:1.17~7.63,P=0.022)。不同孕期增重组巨大儿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在控制了孕妇年龄、孕产史、孕期并发症等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孕期增重适宜的孕妇比,孕期增重不足的孕妇生产巨大儿的风险降低(OR=0.52,95%CI:0.30~0.90,P=0.019)。而孕期过度增重在调整了各种孕期指标后,与孕期增重适宜的孕妇比,巨大儿发生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41,95%CI:0.96~2.09,P=0.084)。结论 孕前超重或肥胖是巨大儿发生的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足月低出生体重儿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综合评价足月低出生体重儿的危险因素。方法 检索中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英文数据库(Medline、Embase)中1980年至2016年2月25日期间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并按照事先确定的纳入与排除标准剔除不符合要求的文献,对纳入文献采用Stata 13.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3篇文献,包含278 020例研究对象。胎儿性别为女(合并OR=1.60,95% CI:1.49~1.72)、产前检查次数较少(合并OR=1.81,95% CI:1.54~2.11)、母亲被动吸烟(合并OR=1.49,95% CI:1.08~2.06)、妊娠期高血压(合并OR=2.96,95% CI:1.85~4.74)、羊水过少(合并OR=2.71,95% CI:1.87~3.93)是足月低出生体重儿的危险因素。结论 针对足月低出生体重儿的危险因素,应鼓励孕妇产前检查,及时发现并诊治孕妇妊娠期合并症,并通过相关宣教促使孕妇主动避免被动吸烟,从而提升新生儿出生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孕妇不同孕期膳食摄入对小于胎龄儿(SGA)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2年3月至2016年9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产科住院分娩孕妇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孕早、中、晚期膳食摄入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新生儿基本信息。纳入研究对象8 102例,SGA组961例,适于胎龄儿(AGA)组7 141例。按照中国食物成分表将摄入食物转化为每日膳食营养素摄入量,以AGA组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三分位数划分为高摄入量组、中等摄入量组及低摄入量组。通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孕早、中、晚期膳食摄入营养素对SGA的影响。结果 相对于中等摄入量组,孕早期(<51.60 g/d)、孕中期(<52.69 g/d)及孕晚期蛋白质摄入量低(<52.65 g/d)是SGA的危险因素(OR=1.534,95% CI:1.217~1.934;OR=1.268,95% CI:1.005~1.599;OR=1.310,95% CI:1.036~1.655)。按孕前BMI分层后,孕前BMI<18.5 kg/m2的孕妇早期蛋白质摄入量低(<51.60 g/d)及总能量摄入低(<1 146.22 kcal/d)是SGA的危险因素(OR=1.872,95% CI:1.033~3.395;OR=1.754,95% CI:1.125~2.734);孕前18.5≤BMI<24.0 kg/m2的孕妇,孕早期膳食蛋白质摄入量低(<51.60 g/d)是SGA的危险因素(OR=1.465,95% CI:1.089~1.972);在孕前BMI≥24.0 kg/m2的孕妇中未发现膳食摄入与SGA有关联。结论 孕期膳食摄入影响SGA的发生风险,且不同孕前BMI人群膳食摄入对SGA的影响有差异,孕早期是膳食摄入对SGA作用的关键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农药暴露情况与不良妊娠结局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来自全国的248 501对计划在半年内怀孕的夫妻被纳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了夫妻怀孕前的农药接触情况以及妻子怀孕后的农药接触情况。妊娠结局通过医生填写记录。结果 248 501对参与夫妻中,有243 362对夫妻完成全部随访有妊娠结局且没有因为主观因素或意外导致流产或引产等,其中1 806位(0.74%)妻子在怀孕前有农药接触史,2 653位(1.09%)丈夫在妻子怀孕前有农药接触史,505位(0.21%)妻子在怀孕后接触过农药。母亲孕前农药接触是死胎死产(OR=3.37,95% CI:2.05~5.55)、异位妊娠(OR=3.17,95% CI:1.18~8.55)、低出生体重(OR=7.56, 95% CI:5.36~10.66)的危险因素。父亲单独农药接触与自然流产(OR=1.37,95% CI:1.03~1.80)显著相关,在父亲母亲均接触农药与低出生体重正相关(OR=3.65,95% CI:1.51~8.84),巨大儿负相关(OR=0.64,95% CI:0.44~0.93)。妊娠后农药接触是自然流产(OR=4.65,95% CI:3.47~6.24)的危险因素。其他不良妊娠结局包括早产、巨大儿等。结论 农药接触是死胎死产、异位妊娠、低出生体重、自然流产等不良出生结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肥胖相关(FTO)基因及多态性位点与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病风险的关系,为GDM机制研究提供线索与依据。方法 以2012年3月1日至2014年7月30日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产科分娩的孕妇为研究对象,将诊断为GDM的孕妇作为病例组,并按年龄、妊娠时间及居住地1:1频数匹配非GDM孕妇作为对照组,最终纳入324例病例和318例对照,提取孕妇外周血DNA并进行基因分型,应用min P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FTO基因及多态性位点与GDM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 min P法结果显示,FTO基因与GDM发病风险无关(P>0.05)。在调整糖尿病家族史、孕前BMI且调整多重比较后,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FTO基因的多态性位点中,携带rs11075995位点TT基因型与AA基因型孕妇相比(OR=0.59,95% CI:0.35~0.89),携带rs3826169位点GG基因型与携带AA基因型孕妇相比(OR=0.59, 95% CI:0.35~0.88),携带rs74245270位点GA基因型(OR=0.69,95% CI:0.49~0.98)、GA或AA基因型(OR=0.70,95% CI:0.50~0.97)与GG基因型孕妇相比,均是GDM的保护因素;相反,携带rs74018601位点GA基因型(OR=1.51,95% CI:1.07~2.12)、GA或AA基因型(OR=1.46,95% CI:1.06~2.02)与GG基因型孕妇相比,携带rs7205009位点AA基因型(OR=1.83,95% CI:1.18~2.86)、GA或AA基因型(OR=1.53,95% CI:1.08~2.19)与携带GG基因型孕妇相比,携带rs9888758位点AG基因型与携带AA基因型孕妇相比(OR=1.43,95% CI:1.02~2.00),均是GDM的危险因素。结论 FTO基因rs11075995、rs3826169、rs74245270、rs74018601、rs7205009与rs9888758位点多态性与GDM的发病风险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基于单中心数据构建预测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月某院行剖宫产术的孕妇临床资料,分别使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孕妇行剖宫产术后发生产褥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相关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 妊娠期生殖道炎性感染(OR=3.457,95%CI:1.205~9.917)、妊娠期糖尿病(OR=4.901,95%CI:1.247~19.259)、胎膜早破(OR=8.513,95%CI:3.041~23.830)、产后阴道反复出血(OR=10.000,95%CI:3.404~29.373)、血红蛋白<90 g/L (OR=4.657,95%CI:1.689~12.840)及清蛋白<40 g/L (OR=5.163,95%CI:2.062~12.926)是孕妇行剖宫产术后发生产褥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基于以上6项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测孕妇行剖宫产术后发生产褥感染的列线图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内外部验证,结果显示训练集和验证集的校正曲线与理想曲线拟合均较好,预测值同实测值基本一致,C指数分别为0.774(95%CI:0.739~0.809)、0.765(95%CI:0.734~0.796),该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结论 孕妇行剖宫产术后发生产褥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较多,此研究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和区分度,可为临床筛查高风险孕妇和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小于胎龄儿的影响及潜在交互作用。方法 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小于胎龄儿的影响,评价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其他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及相乘交互作用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共收集单胎活产孕妇6 297例,其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为13.28%(836/6 297),小于胎龄儿发生率为12.53%(789/6 297)。与非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相比,妊娠期高血压孕妇(aOR=2.185,95% CI:1.266~3.770)、子痫前期/子痫孕妇(aOR=5.322,95% CI:4.224~6.707)及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孕妇(aOR=3.794,95% CI:2.190~6.573)发生小于胎龄儿的危险均明显升高。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早产对小于胎龄儿的交互作用超额相对危险度(RERI)、交互作用归因比(AP)和交互作用指数(SI)分别为5.260、0.586和2.941,存在较为明显的相加交互作用及相乘交互作用(OR=2.331,95% CI:1.443~3.767);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胎盘早剥(RERI=5.631,AP=0.522,SI=2.352)、胎儿性别为女(RERI=3.660,AP=0.374,SI=1.714)、羊水偏少(RERI=10.619,AP=0.636,SI=3.093)均存在相加交互作用,未发现存在相乘交互作用。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发生小于胎龄儿的危险因素,且与胎盘早剥、胎儿性别为女、羊水偏少均存在相加交互作用,与早产存在相加及相乘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