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 分析了解妇幼保健机构卫生技术人员在职教育现状及需求,提出提升妇幼保健机构人员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改进措施。方法 对辽宁、山西、山东、宁夏4省份,省、市、县三级共11所妇幼保健机构卫生技术人员在职教育需求开展问卷调查和定性访谈。用Epidata 3.1录入建立数据库,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次调查共1 678份问卷纳入分析。接受培训1 313人,占78.2%;未接受培训主要原因是单位没安排有180人,占49.3%(180/365);培训的时间在3天以上有779人,占59.3%;培训形式为上级综合医院进修有384人,占29.2%;上级妇幼保健机构进修有268人,占20.4%;培训内容为专业新进展的人数有837人,占50.8%(837/1 648)。访谈发现,妇幼保健机构人员在专题培训、外出进修、在线学习、继教、规培等方面还存在一定需求。结论 妇幼保健机构应加快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培训力度,深入实施卫生人才培训项目;建立长效机制,增加经费投入,完善培训内容,保证培训质量;做好分层分级培训,满足各层级人员学习需求。这对于配强妇幼技术人员、提升妇幼保健机构服务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利用对接方法对黄酮苷类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 结合模式和能力进行理论研究。方法 从 RCSB Protein 数据库检索 EGFR 晶体结构为受体,收集黄酮苷类配体,用 Schrodinger 8.0 软件对受体和配体进行对接计算,分析其作用模式和对接分数。结果 EGFR 和黄酮苷类配体能够较好对接,其作用模式大致分为Ⅰ、Ⅱ和Ⅲ3种,3位和2′位的取代对结合模式的影响较大,3、5、7、4′位取代的变化对结合能力影响较大。结论 黄酮苷类化合物存在与 EGFR 较好的结合,其中可能有选择性和多靶标的 EGFR 抑制剂存在,其取代位置和方式可以影响结合模式和能力,对于研究黄酮苷类抗肿瘤药物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文献计量法和文本分析法,对比国内外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研究热点,分析研究趋势,为国内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建言献策。方法 检索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建库以来至2023年4月1日的文献,利用Citespace和VOSviewer 软件分别从发文量、期刊、作者、国家、合作网络、关键词共现和聚类、关键词突现等角度可视化对比国内外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研究热点和趋势。结果 国内外研究均关注科技飞速发展和后疫情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现实意义和发展模式。国际上偏重从内涵、实践逻辑、理论框架等方面探讨转型的优势和劣势,国内研究集中于厘清数字化转型相关原理、总结他国经验、探究发展路径等。教育技术应用、师生数字化素养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结论 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研究逐步从理论体系转向实践效果,未来在理论研究不断深入下,如何提高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实效是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金花茶叶皂苷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金花茶Camellia euphlebia叶皂苷类成分。方法 利用超声提取、大孔树脂富集以及制备色谱对金花茶叶水溶性部分进行分离纯化,运用NMR、MS、IR等光谱手段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得到3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人参皂苷Rg1(1)、人参皂苷F1(2)和人参皂苷F5(3)。结论 化合物13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的人参皂苷,其中人参皂苷Rg1、F5为首次从山茶属中分离得到。金花茶为国家一级保护的珍稀药用植物,这些成分的分离鉴定对其进一步的活性研究、开发利用和推广种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二至丸处方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位和水饱和正丁醇萃取部位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采用柱色谱法进行分离和纯化,经过波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二至丸处方提取物的醋酸乙酯和水饱和正丁醇部位共分离得到11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齐墩果酸(1)、熊果酸(2)、木犀草素(3)、芹菜素(4)、槲皮素(5)、特女贞苷(6)、蟛蜞菊内酯(7)、去甲蟛蜞菊内酯(8)、甘露醇(9)、女贞苷G13(10)和木犀榄苷二甲酯(oleoside dimethyl ester,11)。结论 化合物111均为首次从该复方中得到。  相似文献   

6.
研究黄绿蜜环菌(Armillaria luteo-virens)子实体水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采用反向/亲水二维制备液相色谱法对黄绿蜜环菌子实体水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单体化合物,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从黄绿蜜环菌子实体水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焦谷氨酸(1)、尿苷(2)、2′-脱氧尿苷(3)、尿嘧啶(4)、鸟苷(5)、肌苷(6)、腺苷(7)。化合物1~7均为首次从黄绿蜜环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目的 进一步研究乌韭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多种柱色谱手段,对乌韭全草的70%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等确定单体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得到7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牡荆素鼠李糖苷(Ⅰ)、牡荆素吡喃葡萄糖苷(Ⅱ)、6,7-二羟基香豆素(Ⅲ)、十五烷醇(Ⅳ)、十六烷酸(Ⅴ)、β-谷甾醇(Ⅵ)和胡萝卜苷(Ⅶ)。结论 化合物Ⅰ~Ⅶ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热原检查标准制订时开展适用性研究的必要性进行探讨。方法 选用参麦注射液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ⅩⅧ B“中药注射剂安全性检查法应用指导原则”进行热原检查适用性研究。结果 参麦注射液热原检查不干扰给药剂量为3 mL/kg;参麦注射液给药剂量为5 mL/kg时,对细菌内毒素致家兔体温升高有干扰。结论 中药注射剂的热原检查有必要进行适用性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 追踪分离鸡矢藤Paederia scandens的化学成分,并对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抗肿瘤活性测试。方法 以95%乙醇回流提取,采用各种色谱技术对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确定所得单体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鸡矢藤中分离并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β,13β-二羟基-乌索-11-烯-28-油酸(1)、2α,3β,13β-三羟基-乌索-11-烯-28-油酸(2)、乌索酸(3)、2α-羟基乌索酸(4)、α-亚麻酸(5)、二十三碳酸(6)、棕榈酸(7)、β-胡萝卜苷(8)、β-谷甾醇(9)。结论 化合物1246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桂枝茯苓胶囊内容物氯仿萃取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利用理化性质及波谱方法对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桂枝茯苓胶囊内容物中共得到15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丹皮酚(1)、苯甲酸(2)、β-谷甾醇(3)、反式桂皮酸(4)、白桦脂酸(5)、2,5-二羟基-4-甲基苯乙酮(6)、齐墩果酸(7)、茯苓酸(8)、花旗松素(9)、苦杏仁苷(10)、甘露醇(11)、3,3′-二甲氧基鞣花酸(12)、常春藤皂苷元(13)、没食子酸(14)、胡萝卜苷(15结论 化合物115均为首次从该复方中得到。  相似文献   

11.
目的针对多院区医院建设中一体化管理、同质医护质量控制和物流成本控制对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需求,提出多院区医院信息系统建设模式。方法分析多院区医院管理的难点,并转化为对信息系统建设的需求,对照多院区医院医疗业务与单一院区的差异,结合医院信息互联互通的要求,找出现有医院信息系统在数据、功能和应用上的差距,提出以主数据管理和患者主索引管理为基础,临床数据中心、运营数据中心建设为重点,改造、重构单一院区医院信息系统成为多院区医院信息系统,建设药品物资配送系统和商务智能系统。结果将多院区医院信息系统建设模式应用于我院“一院四区”的信息建设中,信息系统支撑了新院区门诊和住院按时开业,满足医院一体化管理、同质医护质量控制和物流成本控制对信息系统的要求。结论多院区医院信息系统建设模式有效地支撑医院一体化同质管理,复用了原院区医院的患者医疗信息,集成了原院区医院的遗留系统,节约了成本。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掌握桂林市各级妇幼保健机构基本情况和发展的现状,找出存在问题,为全市妇幼保健机构今后的发展规划和卫生行政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国家与自治区机构调查要求,组织辖区13家妇幼保健院进行本机构的机构调查,并及时录入到国家妇幼中心的全国妇幼保健机构监测信息网络直报系统,经各级数据审核通过后导出数据,对辖区妇幼保健机构的基本情况、人力资源、设备配置、服务运营情况等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桂林市辖区13家妇幼保健院存在人员缺编1100人,人员素质偏低,群体保健人员严重不足,服务提供能力有限,县级妇幼保健院设备不足,妇幼保健机构工作经费紧张。结论:有关部门应根据市、县两级妇幼保健机构的功能定位,重新修订人员编制、加强妇幼保健人才队伍建设,建立稳定的妇幼保健机构补偿机制,落实妇幼保健机构人员经费、公共卫生服务经费,逐年增加投入,改善设备条件,保证妇幼保健机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公立医院改革如何推进、从何处着手等重要问题,从妇幼保健院的工作实践出发,阐述了公立医院改革与社会责任履行之间的关系:①对公立医院社会责任的认识。②对妇幼保健院社会责任的认识,包括着力"品牌建设"、在"两个数据"上下功夫、不断满足新需求。③介绍了妇幼保健院社会责任体现的创新性实践。④对如何更好地履行妇幼保健院的社会责任提出了重点建设好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纠正妇幼保健机构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必须坚持保健与临床相结合的妇幼卫生工作方针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县级妇幼保健院牵头在基层农村地区开展普遍性新生儿听力筛查模式及方法。方法建立以妇幼保健院为中心,县、镇产科医疗保健机构为重点,县、镇(社区卫生中心)、村为支持的三级筛查网络;依靠网络完成全地区新生儿普遍性听力筛查、追访和质量控制管理模式;筛查设备、人员、流程均执行卫生部《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规范》《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结果三级网络模式的建立和有效运行,全县新生儿听力筛查率为2007年10.62%、2008年62.57%、2009年96.71%;已查出听力损失患儿58例。结论由妇幼保健院牵头,利用妇幼保健三级网络对属地县、镇产科医疗保健机构进行规范化管理,在县级农村地区进行普遍性地新生儿听力筛查是有效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构建合理的区妇幼保健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妇幼保健工作分工合作方案,不断完善形成长效机制,对明确两级机构的妇幼保健工作职责,充分发挥妇幼保健职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妇幼保健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文献资料分析、问卷调查和相关人员访谈,对武汉市区妇幼保健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妇幼保健工作分工合作的薄弱环节进行系统分析,并提出完善两者分工合作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妇幼保健院信息化建设滞后,不适应妇幼保健院发展建设的需要。通过信息化改造升级实践经验,提出妇幼保健院信息系统建设存在的问题、面临的困难以及妇幼保健院信息化建设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利用妇幼卫生项目发展妇幼卫生事业的问题。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分析的方法对2000—2010年百色市实施5个妇幼项目的项目管理、资金投入、基础建设、业务人员培训、健康教育宣传、项目资金监管等指标进行调查分析。结果(1)全市的主要指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新生儿破伤风发生率、低出生体重发生率、孕产妇死亡率、5岁以下中重低体儿发生率、出生缺陷发生率等7个指标达到全国、广西和百色的“两纲”指标要求。(2)基础指标:农村儿童保健覆盖率、城市孕产妇保健覆盖率、农村孕产妇保健覆盖率、农村住院分娩率、农村高危住院分娩率、6个月内母乳喂养率、婴儿家长科学喂养知识普及率等7个指标达到全国、广西和百色的指标要求;住院分娩率达到广西、百色的“两纲”指标要求;住院分娩率、农村住院分娩率2个指标双双首次突破90%,达到历史新高。结论综合妇幼卫生项目在贫困地区的实施是成功的,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妇幼卫生工作模式,可推动贫困地区妇幼卫生事业整体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8.
刘春华 《中国病案》2010,11(6):60-61
目的了解茂名市5所妇幼保健机构2008年综合绩效情况。方法采用综合指数法对茂名市5所妇幼保健机构的医疗保健服务效率、医疗保健服务质量、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5所妇幼保健机构绩效情况存在差异,B妇幼保健院综合指数最高(4.81),A妇幼保健机构的综合指数最低(3.13)。结论综合指数法较科学地反映出5所妇幼保健机构绩效情况,为妇幼保健机构建设与发展提供依据及建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北京市上门医疗服务的开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上门医疗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议。方法 2017年1—2月,采用目的抽样法,在北京市6个城区中抽取12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其中在东城、西城、石景山区各抽取1家,在海淀、朝阳、丰台区各抽取3家),在4个郊区中抽取10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其中在昌平区抽取4家,在通州、顺义、房山区各抽取2家)。从以上22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各抽取1名全科医生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市区组(12名)和郊区组(10名)分别进行访谈。采用专题小组访谈法进行资料收集,采用内容分析法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 上门医疗服务在家庭病床、家庭护理、家庭访视和家庭健康咨询4个方面均有涉及。作为上门医疗服务的主体,全科医生的服务水平和业务能力直接影响上门医疗服务质量;因居民对家庭护理需求量大,上门医疗服务中社区护士工作量最大。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后,共提炼出5个主题:(1)上门医疗服务能够满足老年人尤其是失能老年人对居家医疗与护理的迫切需求;(2)上门医疗服务存在潜在的医患纠纷和医疗风险;(3)上门医疗服务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操作规范;(4)医护人员上门医疗服务的积极性不高;(5)目前上门医疗服务能力有限,服务水平城乡之间存在差别。结论 北京市上门医疗服务满足了失能老年人的卫生服务需求,但需要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完善配套管理体系和保障机制,进一步提升上门医疗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利用及满意度的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典型抽样的方法,对蚌山区15岁及以上的社区居民进行现场问卷调查,收集相关资料,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知晓率为83.60%(311/372),近1年内有156人(41.94%)利用过社区卫生服务.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保护个人隐私方面评价最高.相对而言,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就诊程序繁简程度、基本药品供应、药品价格、收费情况、基本设备配置、随访或健康检查、健康教育服务、妇幼保健工作方面的满意度较低,特别是对妇幼保健工作评价最低.影响居民社区卫生服务利用度的因素主要有月收入、医疗支付方式及其占家庭收入的比例(P<0.05~P<0.01 );影响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的主要因素为年龄和职业(P<0.05~P<0.01).结论:尽管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知晓率较高,但由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软硬件的不足及居民不正确的就诊观念,利用率及满意度还相对较低.因此,相关部门应从主要影响因素入手,采取针对性措施,不断发挥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