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哌卡因硬膜外分娩镇痛适宜浓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学斌  陈千煌 《浙江医学》2003,25(3):137-138,142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合适浓度。方法:180例足月妊娠单胎头位的初产妇,按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A、B、C、D、E、F6组,每组各30名,前5组分别采用0.05%、0.075%、0.1%、0.15%、0.2%罗哌卡因,并辅以1μg/ml芬太尼,按需硬膜外隙泵注混合液4-10ml/h;F组为对照组。镇痛前后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和下肢运动神经阻滞评分(MBS),记录第一产程活跃期时间,第二产程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各镇痛组镇痛后VAS均较镇痛前显著下降,A组产妇镇痛后VAS显著高于B、C、D、E4组;D、E组各有2例和3例产妇MBS为2-3分,其余产妇MBS为0-1分;F组第一产程活跃期时间显著长于A、B、C、D、E5组(P<0.05);6组间第二产程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及分娩方式的差别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0.05%-0.2%罗哌卡因辅以小剂芬太尼硬膜外分娩镇痛均确切有效,可缩短等一产程活跃期,不影响新生儿评分,但0.075%-0.1%罗哌卡因镇痛完善且很少出现运动神经阻滞,更适用于分娩镇痛。  相似文献   

2.
罗哌卡因腰椎-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妇科手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建国 《广东医学》2002,23(2):144-146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腰椎-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妇科手术的安全有效性及合适剂量,方法:择期妇科手术60例,ASA I-Ⅱ级,用一次性腰椎-硬膜外联合穿刺包在L1-2间隙穿刺。随机分成3组,I组,布比卡因11.35mg(n=20),Ⅱ组,罗哌卡因10mg(n=20);Ⅲ组,罗哌卡因15mg(n=20),术中酌情追加2%利多卡因以改善肌松。观察感觉与运动 阻滞时间,镇痛和腹壁肌松质量,Bromage评分及副作用。结果:I,Ⅲ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无差异(P>0.05),Ⅱ组阻滞完善时间较其他两组时间长(P<0.05),运动阻滞时间亦长(P<0.05),I,Ⅲ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无差异(P>0.05),运动恢复时间,Ⅱ,Ⅲ组要知于I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镇痛和腹壁肌松质量I组和Ⅲ组均优于Ⅱ组(P<0.05)。观察中无严重副作用。结论:适量罗哌卡因腰椎-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妇科手术,15mg是安全有效剂量,镇痛,肌松满意,术后运动恢复快。  相似文献   

3.
黄文  罗洁  陶新发  莫永芳  赵亮阳 《广西医学》2002,24(10):1534-1536
目的:对比观察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中应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和单纯硬膜外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5例择期行前列腺电切手术随机分成三组,每组各15例,I组为蛛网膜下腔注入0.75%布比卡国7.5mg(1ml) 硬外腔阻滞组,Ⅱ组为蛛网膜下腔注入0.75%布比卡因15mg(2ml) 硬外腔阻滞组;Ⅲ组来单纯硬外腔阻滞组,观察记录注入局麻药后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平面,麻醉过程中的局麻药,镇痛药,镇痛药的用量,以及麻醉后的不良反应。结果: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明显快于单纯硬外腔阻滞组(P<0.01),麻醉中用药明显少于单纯硬外腔阻滞组(P<0.01),I组的不良反应少于Ⅱ,Ⅲ组(P<0.05)。结论: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具有起效快,阻滞完善的优点,腰麻用药量为0.75%布比卡因7.5mg时不良反应少,尤其适用于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不同药物配方与浓度对剖宫产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效果的观察。方法:剖宫产手术病人645例,同期随机分为3组,I组335例,以LCP模式给药,负荷量吗啡2mg^ 氟哌啶2.5mg 0.9%生理盐水至6ml术毕硬膜外腔推注,持续镇痛药为曲马朵500mg 0.9%生理盐水至140ml。Ⅱ组140例,以CP模式给药,镇痛药为0.75%布比卡因25ml 芬太尼0.2mg 0.9%生理盐水至120ml。Ⅲ组170例,CP模式给药,镇痛药为0.75%布比卡因20ml 芬太尼0.2mg 0.9%生理盐水至150ml。结果:I组1级镇痛率为95.6%,即实际有效进药次数≤4次。明显优于Ⅱ组83%,Ⅱ组优于Ⅲ组81%,不良反应I组恶心呕吐2例;皮肤瘙痒4例,无运动阻滞病例。Ⅱ组发生运动阻滞11例,Ⅲ组4例,二组均无呼吸抑制及其它不良反应发生。结论:Ⅰ组以吗啡2mg为负荷量加曲马朵PCEA,具有用药量少,允运动神经阻滞,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安全性高,副作用少,镇痛效果确切,不影响子宫收缩,有利于早期哺乳及翻身,能明显改善剖宫产术后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喻震  李伟 《中国医刊》2007,42(4):52-54
目的 比较不同低浓度罗哌卡因混合舒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用于产妇可行走式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 6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3组:I组为0.075%罗哌卡因加0.2μg/ml舒芬太尼;Ⅱ组为0.1%罗哌卡因加0.2“s/ml舒芬太尼;Ⅲ组为0.15%罗哌卡因加0.2μg/ml舒芬太尼。观察指标为:起效时间、PEA次数、VAS评分、运动神经阻滞MBS评分、分娩时间和方式产妇满意度和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Ⅱ组与Ⅰ组相比,产妇镇痛效果明显好于Ⅰ组(P〈0.05),而下肢运动神经阻滞、分娩时间与方式差异无显著性。Ⅲ组与Ⅱ组相比,镇痛效果、分娩时间与方式差异无显著性,而出现轻度运动神经阻滞的比例Ⅲ组明显高于Ⅱ组(P〈0.05)。结论 0.1%罗哌卡因复合0.2μg/ml舒芬太尼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且对下肢运动神经影响轻微,是可行走式分娩镇痛较为理想的一种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6.
连续臂丛神经阻滞术后镇痛预充布托啡诺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李伟  冯文华  赖廷波 《广西医学》2011,33(11):1470-1471
目的观察预充布托啡诺在连续臂丛神经阻滞术后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上肢手术患者60例,均采用套管针改良肌间沟法行连续臂丛神经阻滞,保留套管针术后接自控镇痛泵,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镇痛药物均用0.125%罗哌卡因100ml,A组接镇痛泵前先经连续导管预充1mg布托啡诺+生理盐水5ml;B组直接接镇痛泵。两组背景剂量均为4ml/h,自控剂量为3ml,锁定时间为20min。观察两组术后镇痛效果、不良反应。结果A组在术后4h、8h、12h、24h镇痛效果优于B组(P〈0.05);A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不良反应发生率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有呼吸抑制。结论臂丛神经阻滞术后镇痛连续导管内预充布托啡诺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行蛛网膜下隙阻滞在下肢骨科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对患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60例ASAI~Ⅱ级择期行下肢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I组轻比重0.15%罗哌卡因6ml;II组0.15%罗哌卡因6ml内含舒芬太尼5ug;III组重比重0.6%罗哌卡因1.5ml。记录注药前即刻、注药后3、5、10、20、30min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感觉阻滞平面消退时间、感觉阻滞平面固定后双下肢Bromage评分、VAS评分、镇痛时间以及注药后48h内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II、III组镇痛时间显著延长。Ⅲ组患侧Bromage评分1分的为95%,显著高于I、Ⅱ组;健侧I、Ⅱ组Bromage评分3分者均为100%,明显高于Ⅲ组。Ⅲ组血流动力学指标5、10、20min点与I、Ⅱ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下肢骨科手术麻醉效果满意,镇痛时间延长,对患侧肢体运动神经阻滞弱,有利于骨科手术患者术后早期主动进行功能锻炼,促进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布比卡因混合液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剖宫产术后病人6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I组,0.125%布比卡因;Ⅱ组,0.15%布比卡因;Ⅲ组,0.2%布比卡因;每组均联合作用3ug芬太尼/ml 50ug氟哌啶/ml。采用首剂量+持续量+自控量(LCP)给药模式。结果:I组镇痛效果不满意,Ⅱ组镇痛效果好,Ⅲ组部分病人出现双腿麻木、无力。结论:0.15%布比卡因联合用药用于剖宫产术后病人PCEA镇痛效果好,副作用少,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9.
彭文勇  屠文龙  杜光生  王伟 《浙江医学》2018,40(6):603-606,611
目的评估超声引导连续隐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全麻下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分别于术后48h的舒芬太尼静脉注射(I组)、连续股神经阻滞(F组)和连续隐神经阻滞(S组)自控镇痛治疗,每组30例。记录术后2h(T1)、6h(T2)、12h(T3)、24h(T4)、48h(T5)患者下肢静止情况下VAS(RVAS)评分、被动屈膝VAS(MVAS)评分、股四头肌肌力、舒适度评分、镇痛药追加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术后T1~T3RVAS评分F组和S组低于I组(均P<0.05),其他时点R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5时点F组和S组MVAS评分均明显低于I组(均P<0.05);T1~T5时点I组和S组股四头肌肌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明显高于F组(P<0.05)。T1~T5时点舒适度评分S组和F组高于I组(P<0.05)。I组术后追加镇痛药物者比例明显高于F组和S组(P<0.05),I组恶心、呕吐和嗜睡发生率高于F组和S组(P<0.05),其他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隐神经阻滞在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与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效果相当,且对股四头肌肌力影响更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曲马多或吗啡复合哌卡因或布比止因行术后硬膜外持续镇痛(CEA)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方法:ASA-Ⅰ-Ⅱ级的髋关节以下手术病人100例,随机分为A、B、C、D、E五组,每组20例。A对照组:0.9%生理盐水;B组,005%吗啡+0.125%布比卡因;C组:0.005%吗啡+0.2%罗哌卡因;D组:0.5%曲马多+0.125%布比卡因;E组:0.5%曲马多+0.2%罗哌卡因。CEA流速为2ml/h,负荷剂量3ml。记录术后第6、第12、第18及第24h各时间点VAS评分,并观察恶心、呕吐、尿潴留、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VAS评分B、C、D、E组明显低于A组,术后第6hVAS评分D、E组分别低于B、C组(P<0.01),B、C组尿潴留发生率为9/20,显高于A、D、E三组(2/20,3/20,2/20,P<0.05,B、C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9/20和10/20,显高于A、D、E三组(3/20;3/20;4/20,P<0.05),皮肤瘙痒发生率B、C、D、E高于A组。结论:吗啡或曲马多复合布比卡因或罗哌卡因用于术后镇痛均可取得较佳镇痛效果,应用曲马多可减少镇痛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