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抗精神病药物联合针刺治疗精神分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我科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采用针刺配合小剂量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足量传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结果: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0,P〉0.05);研究组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P〈0.05)。研究组PANS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t=4.54,5.59;P〈0.01)。结论:抗精神病药物联合针刺治疗精神分裂症效果较好,副作用少,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张玲  谢焱  何芬兰  张进祥  蒋春雷 《广西医学》2009,31(12):1772-1774
目的探讨药物自我处置程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6例住院非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n=33)和对照组(n=33)。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不变的前提下,训练组按照Liberman编写的《药物自我处置程式》进行分组训练8周,8周后两组随访6个月。采用自制的药物依从性评分表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结果第8周及6个月时训练组治疗依从性、GQOLI-74总分高于入组时(P〈0.01),显著高于对照组8周、6个月时(P〈0.05)。训练组6个月时比8周时的治疗依从性稍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6个月时治疗依从性下降,与8周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药物自我处置程式训练能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音乐治疗纠正功能性植物神经紊乱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的效果。方法:选取180例功能性植物神经异常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干预组(运用音乐疗法和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和对照组(单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每组各90例,治疗18个月,观察两组的自主神经症状量表(SCOPA-AUT量表)评分变化、卧立试验测定阳性率变化及PANSS量表评分变化。结果:SCOPA-AUT量表:干预组治疗前后分别为(39.60±11.00)分、(34.90±9.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34,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为(38.70±9.62)分、(36.60±10.40)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26,P〉0.05)。PANSS量表:干预组治疗前后分别为(52.70±17.08)分、(46.10±16.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65,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为(53.80±16.11)分、(49.30±15.7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95,P〉0.05)。卧立试验测定阳性率:干预组治疗后降为63.5%,对照组降为9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70,P〈0.05)。结论:通过音乐疗法纠正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功能性植物神经紊乱,对改善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家属药物管理技能训练对首发抑郁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首发抑郁症患者127例,入院时根据有无家属陪护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研究组增加家属药物管理技能训练。于出院时、出院后半年对2组患者抑郁症相关知识、药疗知识、服药依从性及病情复发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出院后半年,研究组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比对照组好且有显著性差异(χ2=31.72,P〈0.01),对药疗知识的掌握亦比对照组好(χ2=28.18,P〈0.01),而出院时2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出院时2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出院后半年比较,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疾病复发率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开展家属药物管理技能训练,有利于提高服药依从性,巩固治疗效果,减少疾病复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自信心心理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尊的影响。方法:将70例18~55岁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自信心训练联合药物治疗)和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研究组在给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每周进行两次自信心训练,持续5周,共10次;对照组给予单纯药物治疗。干预前后两组分别进行自尊量表(Self-Esteem Scale,SES)评定,了解患者自尊水平改善状况。结果:入组时两组SES评定无差异(t=-0.69,P=0.81),干预前后SES评分研究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0,P=0.00),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5,P=0.67)。两组干预前、后SE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0,P=0.02)。结论:自信心心理训练可以提升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的自尊水平。  相似文献   

6.
孙林渥 《中外医疗》2014,(20):37-38
目的分析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脂水平,分析血脂异常的发生和相关因素。方法选择600例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半年以上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测定其血脂水平并分析结果。结果 137例(22.83%)患者在检测中出现了血脂异常;将患者按照病程15年为界分为两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P〈0.05);氯氮平引起血脂异常明显高于其他药物(与氯丙嗪比较χ2=4.42,P〈0.05),其次为利培酮和氯丙嗪。结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是血脂异常的高危人群,与病程、抗神经病药物的使用情况等有关,在临床上应引起医师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崔建新  刘罕隽 《黑龙江医学》2014,38(10):1143-1145
目的探讨奥氮平、利培酮和喹硫平3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执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奥氮平组(31例)、利培酮组(36例)和喹硫平组(37例)。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测评。结果 3组治疗后PAN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3组间PANSS减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2周后奥氮平组WCST正确反应数和完成分类数较治疗前显著增加(z=-3.404,P〈0.01;z=-3.171,P〈0.01),错误反应数和随机错误数较治疗前显著减少(z=-3.404,P〈0.01;z=-3.164,P〈0.01),利培酮组和喹硫平组仅随机错误数较治疗前显著减少(z=-2.583,P〈0.05;z=-1.988,P〈0.05);3组间随机错误数奥氮平组显著优于利培酮组和喹硫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60,P〈0.05)。结论 3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但奥氮平对执行功能的改善优于利培酮和喹硫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综合技能训练改善精神分裂症儿童认知功能的效果。方法 86例精神分裂症儿童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综合技能训练,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均采用智力测验、事件相关电位P300进行认知功能评定。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言语智商(VIQ)、操作智商(PIQ)、全量表智商(FIQ)、P300潜伏期及波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IQ和FIQ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VIQ、PIQ和FIQ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IQ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2组患者VIQ、FIQ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P300潜伏期及波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P300潜伏期及波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300潜伏期显著短于治疗前(P<0.05),但治疗前后P300波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P300潜伏期及波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联合综合技能训练可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儿童的认知功能,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药物自我处置程式”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6例住院非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n=33)和对照组(n=33)。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不变的前提下,训练组按照Liberman编写的“药物自我处置程式”进行分组训练8周,8周后两组随访6个月。采用自制的药物依从性评分表、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CQOLI-74)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结果8周及随访6个月后训练组治疗依从性、SDSS总分、GQOLI-74总分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1、P〈0.05)。同组不同时点比较,训练组8周及随访6个月患者治疗依从性、SDSS总分、GQOLI-74总分等较入组时有显著提高(P〈0.01或P〈0.05);两组随访6个月的治疗依从性下降,且与8周时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显示,在8周和随访6个月后,患者GQOLI-74总分与SDSS总分、治疗依从性呈负相关,SDSS总分与治疗依从性呈正相关(P〈0.01)。结论“药物自我处置程式”训练能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其社会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析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1例),应用奥氮平(非典型性抗精神病药物)为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应用氯丙嗪(抗精神病药物)为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肝功能的变化情况,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12%,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68%,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均处于正常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略高于正常水平,但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而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肝功能指标均明显高于正常水平,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会使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肝功能出现异常,而非典型性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肝功能的损伤较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健康教育的开展对于结核病治疗及预后的影响,评价其疗效,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从2012年3月-2013年3月于本所就诊的86例初治结核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45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结核病护理措施,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指导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治疗依从性和教育有效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依从性达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3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2,P〈0.05);试验组教育有效率91.1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3.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0,P〈0.05)。结论:健康教育的开展对于结核病治疗及预后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可以有效的控制结核病的继续发生和传播情况,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加味枳术汤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加味枳术汤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治疗效果及停药2周后复发情况。方法:根据罗马兀便秘诊断标准,排除肠道器质性病变,选取功能性便秘患者76例,随机分为加味枳术汤治疗组40例和服用果导片对照组36例。结果:服药2周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3.99/6、9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392,P〈0.05);停药2周后,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复发11,2例,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5968,P〈0.05)。结论:加味枳术汤治疗便秘具有明显疗效和较低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的方法。方法将92例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服用西替利嗪片,B组服用润燥止痒胶囊,C组服用润燥止痒胶囊与西替利嗪片,治疗4周,观察疗效。结果 A、B、C 3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是56.67%、63.33%、90.63%,A、B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P=0.7921,P>0.05),A、C,B、C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4、5.13,P=0.0057、0.0235,P均<0.05)。结论3种方法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中,润燥止痒胶囊联合西替利嗪片治疗效果好、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4.
刘光美  梁传芳 《西部医学》2013,25(7):1009-1011
目的了解美沙酮维持治疗(MMT)门诊患者的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状况,为相应的疾病控制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153名接受MMT治疗的患者采静脉血进行HCV抗体检测。结果 153例接受(MMT)的门诊患者中HCV抗体阳性率69.28%(106/153),明显高于我国普通人群的平均感染率3.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7.64,P<0.001)。MMT门诊患者男、女HC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6.67%(64/96)和73.68%(42/57),男、女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0.83,P>0.05)。经注射给药的海洛因依赖者的HCV抗体阳性率89.01%(81/91),明显高于其他途径给药的海洛因依赖患者40.32%(25/62),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07,P<0.001)。不同给药途径的海洛因依赖人群丙肝HCV感染男、女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沙酮维持治疗(MMT)门诊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率较高,尤其是注射给药的海洛因依赖者。应加强对丙型肝炎的有效防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无痛护理对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围术期疼痛的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6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住院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64例,随机分为无痛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各82例。常规护理组采用常规优质护理,无痛护理组在常规护理上采用无痛护理。两组患者均在术前24 h及术后6、12、24、48 h进行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并在出院时对患者分别进行疼痛治疗方式满意度调查、疼痛照顾满意度调查以及疼痛缓解满意度调查。结果无痛护理组在术前24 h及术后6、12、24 h的VAS评分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治疗方式满意度调查两组比较(89.0%比86.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8.67,P〉0.05);疼痛照顾满意度调查无痛护理组(96.3%)优于常规护理组(8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19,P〈0.05);疼痛缓解满意度调查无痛护理组(95.1%)优于常规护理组(7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26,P〈0.05)。结论采用无痛护理模式对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围术期的疼痛具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16.
宗秀兰  杜爱芬  赵良梅 《海南医学》2014,(19):2822-2824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MI)患者的疗效,并探讨其对患者的心功能等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药(阿司匹林、吗啡、尿激酶、低分子肝素等)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静脉滴注参麦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溶栓效果、心功能、缺血修饰性蛋白(IMA)、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脑钠肽(BN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的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经溶栓治疗后,其胸痛缓解、ST段回降、心肌酶峰值提前、再通率提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心律失常发生率方面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各组内IMA、CK-MB、BNP、SOD、MDA进行比较,观察组的IMA、CK-MB、BNP、SOD、MDA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或者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仅IMA、CK-MB、BNP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BNP、SOD、MDA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左室舒张末内径、射血分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心力衰竭、休克、死亡发生率比较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心绞痛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溶栓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有利于减少溶栓治疗后的并发症,改善心肌酶指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固定方法治疗下颌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2月本科室收治的下颌骨骨折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方法分为对照组75例和观察组75例,对照组采用小钢板固定法,观察组采用钛板坚强内固定术。评价治疗后口腔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各组固定方法的效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6、P〈0.05;t=6.73,P〈0.05);两组延迟愈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4.83,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3.17,P〈0.05)。结论:小型钛板坚强固定术具有对患者的美学效果,口腔恢复功能及生物相容性均较小型钢板固定优良,适合下颌骨骨折固定的应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