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运动神经损伤后运动终板退变及肌萎缩的预防方法。方法 SD大鼠40只,随机分成5组。处理组切断右侧腓总神经,修复或不修复神经,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纤维蛋白凝胶载体植入失神经支配的胫前肌神经区周围的肌间隙,设立对照,6周后采用形态学检查进行评价。结果采用aFGF纤维蛋白凝胶载体组,神经修复或未予修复其运动终板结构基本正常,肌肉无明显萎缩;对照组运动终板明显退变或消失,肌肉明显萎缩。结论aFGF纤维蛋白凝胶载体可以有效保护失神经支配肌运动终板,防止肌肉萎缩。  相似文献   

2.
神经生长因子对运动终板变性与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探讨运动终板变性与再生时,神经生长因子(NGF)对终板组织化学及超微结构变化的影响。方法:30只Wistar大白鼠,切断股骨中段的坐骨神经,硅胶管桥接,两神经断端相距6mm。右侧再生室内注入NGF,左侧注入生理盐水为对照侧。结果:终板乙酰胆碱酯酶染色,实验侧比对照侧着色深,末梢神经纤维再生丰富。术后1个月NS侧,终板区可见到雪旺氏细胞吞噬破碎的终板组织,出现典型的终板变性特征,而NGF侧术后1个月突触裂隙内未发现雪旺氏细胞侵入。术后3个月NGF侧再生运动终板结构接近正常,而NS侧终板结构不成熟。结论:当周围神经损伤后,损伤局部应用NGF可减少运动终板变性的程度,促进了运动终板再生  相似文献   

3.
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与运动终板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检测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在运动终板中的变化,同时观察运动终板的变化,以探讨CGRP与运动终板退变的关系。方法:切断大鼠坐骨神经并结扎其近端,建立周围神经损伤模型,分别于损伤后1、2、3、4、6、8、10和12周取胫前肌肌腹标本,分别以免疫组化法检测CGRP,镀银染色法进行运动终板染色。结果:损伤1周后运动终板中CGRP立即完全消失,镀银法显示运动终板1、2周无明显变化,3周开始染色浅淡、不均匀,8周后运动终板完全消失。结论:(1)CGRP与运动终板的退变相关;(2)CGRP检测法能更早显示运动终板的改变,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4.
晚期周围神经损伤治疗临床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在人类,对1年以上晚期神经损伤进行修复,由于丧失了早期处理机会,失神经区域严重退行性改变,运动终板及感觉小体消失等,国内外许多学者持否定态度,在这种观点长期影响下,许多晚期神经伤病人因得不到修复而终身残废。我科经过30余年临床实践,已随访171例晚期神经伤病人,其中四肢主要神经伤115例,取得47%满意疗效,同时,我们又进行大量详尽动物实验研究,系统观察动物失神经后,肌肉、运动终板等不同时期退变及  相似文献   

5.
分期修复拇指毁损伤方小飞*方圣明*1985年以来,在众多手外伤的治疗中,共接诊12例特殊伤型的拇指。采用彻底清创后封闭伤口,克氏针作骨支架,二期植骨的方法保存了拇指的大部分功能。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7例,女5例。左拇指4例,右拇指8例。年龄17...  相似文献   

6.
氨哮素对失神经支配肌运动终板作用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研究氨哮素对失神经运动终板的作用,通过骨骼肌纤维的胆碱酯酶染色,集中较多运动终板行扫描电镜观察,然后用图象分析研究应用氨哮素后失神经肌运动终板的形态学变化。结果发现用药后肌纤维直经、运动终板横轴长度和平台面积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增加(分别为P<0.02、P<0.05和P<0.01)。终板变性后的其它形态学变化如平台高度降低、初级沟变浅等均较对照组减少,运动终板的检出率也增加。结果说明氨哮素对失神经肌运动终板有维护作用,这种作用与神经对肌肉的营养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
腰椎椎体终板后缘骨坏死病理演变过程的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腰椎椎体终板后缘骨坏死的病理演变过程和Schmorl结节的形成机制。方法:对13例腰椎椎体终板后缘骨坏死症患者腰椎后路减压术中切除的完整病灶标本行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不同年龄和不同阶段病变的组织学变化。结果:1例儿童和6例成人患者发病时间较短,其病灶的组织学特征表现为软骨终板明显增厚、变性,软骨终板下的骨组织坏死,部分坏死区为纤维组织替代,局部出现修复性新生骨。另6例成人患者发病时间较长,其病灶的组织学特征表现为软骨终板下的成熟骨组织。结论:腰椎椎体终板后缘先发生软骨终板下的骨组织坏死,然后出现修复性新生骨,新生的骨组织由于硬度较低,在压力的作用下发生塌陷,随着爬行替代的完成及骨骼的成熟,逐渐形成凸向椎管内的骨块,表明病变已发展至晚期,处于相对静止状态。腰椎椎体终板后缘骨坏死的病理演变过程实际上也是发生于腰椎椎体终板后缘Schmorl结节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8.
硅橡胶支架修复耳廓部份缺损一例岑瑛*胡俊勇*林俸刚*烧伤所致耳廓畸形,往往伴有皮肤及软骨的缺损及变形,修复的方法虽很多,但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我们于1995年3月运用硅橡胶支架替代耳软骨修复烧伤后伴有耳软骨缺损的畸形一例,获得成功。报道如下。患者男,...  相似文献   

9.
吻合血管神经的肌肉游离移植后运动终板形态的演变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吻合血管神经的肌肉游离移植后运动终板的形态演变过程及其与肌肉移植后功能降低的关系。方法 建立成年Wistar大鼠股薄肌原位移植模型,用胆碱酯酶染色,连续观察术后30周内运动终板在光镜和电镜下的形态结构变化。结果 在移植肌肉从失神经支配到神经再支配的过程中,运动终板的形态经历了一个动态的重建、重塑的过程,但至术后30周时仍不能恢复至对照组的精细程度。结论 终板处复杂的超微结构不能完全恢复,可能是肌肉游离移植后功能削弱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明胶管修复坐骨神经缺损后运动功能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明胶管(gelatin conduit)桥接外周神经缺损后运动功能的改变。方法用明胶制成长8mm,内径1.0mm的导管,套接修复大鼠右侧坐骨神经缺损4.0mm,以未修复组作阴性对照对照,于术后6、18周进行电生理学、胆碱酯酶染色、胆碱酯酶结合银染等检查。结果术后6周明胶管内出现再生神经纤维,18周时神经纤维变致密。明胶管组18周时胫前肌肌湿重有显著改善,并能记录到动作电位,有肌内神经纤维再支配和运动终板再生。明胶管变薄,无异物反应及炎症反应,无粘连。结论作为一种新材料,明胶管修复神经损伤后能有效改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1.
周围神经端侧吻合后靶肌肉及其运动终板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周同冲纶端侧吻合后靶肌肉及其运动终板的形态,为端侧吻合的应用提供进一步的形态学依据,[方法]wistar大白鼠26只.随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3只.实验组右侧腓总神经切断后.近端反转结扎.远端与胫神经外膜坪窗处行端侧吻合,对照组右侧腓总神经切断后,两端均反转结扎,两组动物左侧作正常对照,不作处理术后3个月.行双侧腓总神经、胫前肌组织学检查,胫前肌湿重测定.运动终板检查。[结果]实验侧胫前肌结构清晰.肌纤维较粗大.运动终板面积大,结构清晰,着色深,接近正常侧。实验侧与对照侧的胫前肌肌湿重比、肌纤维截面积比、运动终板的耐积比和着色比具有极总著件差异(P〈0.01),[结论]神经端侧吻合能保护靶肌肉埂其运动终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神经干细胞(NSC)与原浆型星形胶质细胞(PAS)联合移植对大鼠损伤脊髓轴浆运输功能的修复作用。方法:40只Wistar大鼠,制成L1~L2左侧脊髓半切空洞损伤模型,随机分为损伤组(A组),损伤后移植PAS组(B组)、移植NSC组(C组)、NSC和PAS按2:1比例联合移植组(D组),每组10只。4周及8周后行损伤部位神经丝-200(NF-200)染色观察NSC在体内的分化情况,腓肠肌胆碱酯酶染色观察运动终板的反应和核黄逆行示踪观察轴浆运输的恢复情况。结果:(1)4周时D组和C组移植部位可见少量NF-200阳性标记的神经元.8周时数量明显增多,D组多于C组;4周及8周时A、B组均未见到明显阳性标记的神经元。(2)4周时.A、B组胆碱酯酶染色示运动终板均出现退变,终板染色变浅;8周时A组终板明显退变,出现大片染色空白区,甚至终板消失,只剩下模糊的轮廓;B组终板退变程度轻于A组,着色淡,轮廓欠清晰,周边呈浅棕红色淡染,但未出现大片染色空白区;C、D组4周时终板边缘发生皱缩,呈颗粒样改变,无明显染色缺失;8周时C组较4周时变化不明显,D组受损终板皱缩明显好转,颗粒样改变消失。(3)4周时,B、C、D组核黄染色的神经元散在位于脊髓的前、后、侧角,其中D组阳性标记的神经元的数量及荧光强度大于B、C组,C组又稍强于B;8周时B、C、D组阳性神经元数量均增多.神经元的数量及荧光强度仍是D组〉C组〉B组;A组4周及8周时均未见到明显阳性染色的神经元。结论:联合移植NSC和PAS(2:1)能更好地修复损伤脊髓的轴浆运输功能并能较好地防治其后肢肌肉运动终板的溃变。  相似文献   

13.
坐骨神经切断致脊髓背根神经节损伤的实验研究△庞清江罗永湘*毛宾尧**李保文目前,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显微外科技术已相当精湛,但神经损伤后的恢复效果仍不尽人意。究其原因,虽然与周围神经损伤的部位、程度、修复时间及方法等诸多因素有关,但周围神经损伤后导致该...  相似文献   

14.
肌肉失神经后运动终板早晚期退变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应用90只新西兰种兔,以腓总神经和胫骨前肌为模型,通过失神经后2周、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月、5个月、6个月及9个月,连续观察神经损伤后,肌肉(尤其是运动终板)在不同时期的变化。采用运动终板区乙酰胆碱酯酶量化分析来研究运动终板的退变。实验结果表明,运动终板乙酰胆碱酯酶含量在失神经1个月变化不明显,失神经5个月后已无法染出。超微结构观察与组织化学染色改变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5.
不同部位骨骼肌失神经支配后超微结构变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探讨长期失神经支配后萎缩骨骼肌神经修复手术疗效欠佳的机制。方法:12例臂丛神经损伤后1、2、3、6、12和18个月患者,术中切取小指展肌和肱二头肌的失神经骨骼肌,以相同部位的正常骨骼肌作对照,观察失神经骨骼肌超微结构和计数肌卫星细胞数量变化。结果:失神经支配后2个月,骨骼肌细胞的超微结构基本正常,肌纤维周围无明显增生的胶原纤维,可见到运动终板,肌卫星细胞数量多;6个月,肌丝断裂,排列紊乱现象明显增多,细胞核体积变小,染色加深,细胞核固缩,肌纤维周边出现较多的成纤维细胞和脂肪细胞以及增生的胶原纤维;12个月后,未见类似运动终板的结构,肌卫星细胞体积缩小,数量减少,小指展肌较肱二头肌中肌卫星细胞含量下降速度快。结论:失神经经支配晚期骨骼肌纤维中运动终板消失和胶原增生以及肌卫星细胞含量的迅速下降可能是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腓骨长肌转位修复阵旧性跟腱断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作者报告21例采用自行设计的腓骨长肌转位修复阵旧性跟腱断裂。本手术与传播的Bosworth氏法Lindholm氏法和Abraham氏“V-Y”腱成形术相比手术简单易行。术后跟腱多无粗大的瘢痕粘连,踝关节活动较好。本手 术是一种较好的修复阵旧性跟腱断裂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肌肉游离移植后运动终板乙酰胆碱受体(AChR)分布数量的变化以及肌肉功能的动态恢复情况,并进一步探讨两者之间的可能关系。方法以正常SD大鼠股薄肌为对照,动态观察肌肉移植后收缩功能的恢复以及运动终板区AChR分布和数量的变化。结果肌肉游离移植后4周,个别肌肉样本检测到单收缩,大部分肌肉到5周时恢复不完全的强直收缩,术后10周到20周期间肌肉收缩功能进一步的恢复,但最终到30周时仍不能恢复到术前的水平。终板区AChR的数量从最初的失神经支配期急剧下降,到神经再支配初期短时期内骤然上升,随后平缓上升形成平台,但术后30周时AChR的数量仍低于对照组的水平。正常运动终板区AChR二维和三维图像为连续光滑、精细分支的网络状结构。术后早期终板呈弥散模糊的片状荧光图像;随神经再支配的完善,新生的运动终板图像为不规则的斑点。之后斑点面积逐渐增大、数量逐渐增多,相互衔接形成分支样立体结构,到术后30周时,新生运动终板的图像仍达不到移植前的精细程度。结论运动终板区AChR的分布和数量是影响肌肉功能的一个因素,并且只有在影响神经肌肉兴奋传递后才可能影响到肌肉的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8.
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纤维近远端将发生Waller变性,神经元的细胞体也发生逆行性改变。随着时间的推移,运动终板、皮肤终末感受器及肌纤维发生变性、萎缩。因此早期修复周围神经无疑对提高周围神经损伤治疗效果非常重要[1]。临床工作中应尽可能地对损伤神经行Ⅰ期或延迟Ⅰ期修复[2]。但是有部分病人常因各种原因影响了修复时机,需Ⅱ期修复。我科1981~1997年收治周围神经损伤160例,其中48例受伤至手术修复时间在4周以上,最长5年。下面讨论造成Ⅱ期修复的原因及防治方法。临床资料  本组48例,其中男性…  相似文献   

19.
肌肉游离移植后运动终板区乙酰胆碱能受体分布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吻合血管神经的肌肉移植后运动终板区乙酰胆碱能受体(acetylcholine receptor,AChR)分布的变化。方法 建立Wistar大鼠股薄肌原位移植模型,以荧光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和放射性碘标记了记数器测定γ放射线强度,对吻合血管神经的肌肉移植前和移植后的不同时间运动终板区AChR分布的变化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结果 ①正常运动终板区AChR二维和三维图像为连续光滑、精细分支的网络状结构。移植术后早期终板区呈弥散模糊的片状荧光图像;随失神经时间延长,呈现不规则间断的图像,亮度减弱。术后5周时,新生的运动终板图像为不规则的斑点,以后,斑点逐渐面积增大、数量增多,相互间衔接形成分支样立体结构。到术后30周时,新生运动终板的图像仍达不到移植前的精细程度。②AChR数量从最初的失神经支配期急剧下降,到神经再支配初期短时间内骤然上升,随后平缓上升形成平台。但术后30周时,AChR的数量仍低于对照组的水平。相反,终板外区AChR量由失神经支配初期的明显增多到神经再支配早期的快速降低直至基本消失。结论 吻合血管神经的肌肉移植后运动终板区AChR受体分布和数量不能恢复到移植前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腓骨长肌转位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报告21例采用自行设计的腓骨长肌转位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本手术与传统的Bosworth氏法Lindholm氏法和Abraham氏VY"腱成形术相比手术简单易行。术后跟腱多无粗大的瘢痕粘连,踝关节活动较好。随访6个月~10年,优:11例,良:6例,可:4例。随访结果表明,本手术是一种较好的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