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9 毫秒
1.
目的:观察温脾消肿饮治疗特发性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温阳健脾利水为治疗原则。用温脾消肿饮治疗特发性水肿患者39例,对照组服用氨苯喋啶片和谷维素片,均以30天为疗程。结果:治疗组的总体疗效和主要症状的改善显著优于西药对照组。结论:温脾消肿饮治疗特发性水肿具有较好临床应用前景.温阳健脾利水法可以作为中医治疗本病的主要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温脾消肿饮治疗特发性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温阳健脾利水为治疗原则,用温脾消肿饮治疗特发性水肿患者39例,对照组服用氨苯喋啶片和谷维素片,均以30天为疗程。结果:治疗组的总体疗效和主要症状的改善显著优于西药对照组。结论:温脾消肿饮治疗特发性水肿具有较好临床应用前景,温阳健脾利水法可以作为中医治疗本病的主要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医中药治疗特发性水肿的治疗方法及治疗结果。方法:回顾分析了2005年3月~2007年3月所治特发性水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了严格筛选,详细进行了各项检查,排除了其他疾病,采取中医中药治疗。结果:16例患者均在服用第一剂中药后尿量增多,连服6剂后水肿基本消失。12例服满一个疗程后水肿完全消失。体重不同程度减轻,胸闷、腹胀消除,随访一年未复发;连服25~30剂者2例,随访一年未复发者1例,另1例服药9个月后复发;服6~20剂者2例,因服药剂少,未长期随访。结论:特发性水肿目前并无特效疗法,而中医中药治疗特发性水肿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65例特发性水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组35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应用小剂量氯酯醛加维生素B1治疗,对照组应用氨苯喋啶加谷维素治疗。治疗结果基本治愈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经随访观察本疗法无任何不良反应。作者认为小剂量氯酯醛加维生素B1是治疗特发性水肿的一种疗效满意且无副反应的疗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肾内科门诊水肿患者的病因特点。方法:对500例水肿患者行各种检查,监测体重变化,结合病史、症状、体征进行分析总结。结果:500例水肿患者中,其中心源性水肿48例;肾源性水肿89例;肝源性水肿28例;营养不良性水肿13例;黏液性水肿84例;经前期紧张综合征水肿63例;药物性水肿36例;特发性水肿108例;肢体血栓形成致血栓性静脉炎水肿14例:局部炎症性水肿7例;创伤性水肿4例;过敏性水肿6例。结论:肾脏内科就诊的水肿患者前五位为特发性水肿、肾源性水肿、黏液性水肿、经前期紧张综合征水肿、心源性水肿。  相似文献   

6.
行气活血法在特发性水肿的应用孟兆君,王友福(中医学教研室,泰安市中医院)我们自1989年3月~1994年5月,选择特发性水肿病员30例,用自拟健脾益肾汤进行治疗观察,收到满意疗效,报告如下。l临床资料1.1本组30例患者均为女性,其中35岁~45岁1...  相似文献   

7.
病因尚未查明的全身性水肿(排除了已知原因的各种水肿),暂称为特发性水肿[1].好发于妇女,严重者可影响工作,西医治疗无明显疗效,中医药治疗本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行气利水汤治疗特发性水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医中药治疗特发性水肿的治疗方法及治疗结果。方法:回顾分析了2005年3月~2007年3月所治特发性水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了严格筛选,详细进行了各项检查,排除了其他疾病,采取中医中药治疗。结果:16例患者均在服用第一剂中药后尿量增多,连服6剂后水肿基本消失。12例服满一个疗程后水肿完全消失。体重不同程度减轻,胸闷、腹胀消除,随访一年未复发;连服25~30剂者2例,随访一年未复发者1例,另1例服药9个月后复发;服6~20剂者2例,因服药剂少,未长期随访。结论:特发性水肿目前并无特效疗法,而中医中药治疗特发性水肿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特发性水肿患者甲襞微循环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特发性水肿甲襞微循环的变化,从微循环角度初步探讨其发病机理。方法:采用微循环显微镜,常规检查左手第四指甲襞第一排管袢,按田牛加权积分法对16项指标综合定量分析。结果:水肿组均出现甲襞微循环障碍,表现为轻度或中度异常。结论:特发性水肿的发生机制与微循环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讨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诊断,治疗蕊预后。方法:对8倒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特点、治疗度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经度时综合冶疗,大多数患者可完全恢复。结论:尽早应用糖皮质激素是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温脾消肿饮治疗特发性水肿3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发性水肿是一种水纳代谢紊乱综合症,好发于育龄妇女,发病机理尚未明了[‘)。临床一般表现为全身性浮肿,病程较长,浮肿往往经久不消,并与月经和疲劳关系密切,患者多件有肥胖。目前对于本病西医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笔者在临床上运用自拟方温脾消肿饮治疗35例特发性水肿患者,疗效显著,特报道如下。if$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文所收集的35例病案均为门诊病人。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0-55岁,平均年龄为40.63岁。病程为0.5-12年不等,平均年限4.78年。1.2诊断标准[‘]l.有明显体位性水钠储留,晚上睡前体重较早上起床后重1…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从特发性水肿病因病机的认识、辨证施治、经验方及典型案例等方面总结孙老辨治特发性水肿经验,以推广名老中医经验。方法:通过对临床医案的回顾性研究,研究名老中医对特发性水肿病因病机的认识,分析其辩证施治特点,总结经验方及典型案例,从而系统整理保存名老中医经验。结果: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经验方及典型医案几方面,系统总结了孙同郊教授对特发性水肿的辨治经验。结论:孙同郊教授从肝、脾、肾三脏论治特发性水肿,总结其临床常见肝郁脾虚血瘀及脾肾阳虚两证,并通过辨证论治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特发胜水肿由于长期反复发作,久病耗气伤阳,病人水肿未消又见阴虚症,治疗颇为棘手。笔者自1999~2002年以来采用自拟滋阴利水汤治疗阴虚症状的特发性水肿36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36例门诊患者均为女性,年龄17~65岁,平均年龄45岁,病程2个月~20a,临床上排除心、肝、肾营养不良性水肿及粘液性水肿,而以尿常规阴性,立卧位水试验均阳性,即可诊断为特发性水肿。其中  相似文献   

14.
特发性水肿又称"水潴留住肥胖症","周期性浮肿","单纯性水钠潴留症"等.它属中医"水肿"范畴.笔者自2005年09月至2009年09月根据中医辨证治疗理论,采用传统方"芍药甘草汤"治疗特发性水肿40例,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张国骏教授对特发性水肿临床有独到见解,强调心、脾两脏对特发性水肿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尤以心阳、脾阳为重中之重。治疗倡导以心脾同治为原则,主以温阳健脾,辅以活血利水,根据兼证随证治之。  相似文献   

16.
2000年1月-2005年12月,笔者利用自拟中药“健脾补肾利水汤”治疗特发性水肿57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特发性水肿多发生于妇女,水肿往往与月经周期有关。临床表现为全身浮肿,面部及下肢尤甚,常伴有头晕、神疲乏力、食欲减退、心烦失眠、月经不调等症。应用西药利尿剂水肿可减轻或消失,但停药后又常反复,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纵观中医对水肿的认识,历代医家多从肺、脾、肾三脏加以阐释分析,认为肺、脾、肾三脏与水肿发病有关,以肾为本,以肺为标,而以脾为制水之脏,实为水肿病机的关键所在。在唐代以前,治疗水肿主要宗响经》“开鬼门,洁净府,去苑陈”三大法则,其后又增人健脾。补肾、温阳等方法。但在临床上,沿用前人经验,…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化肝煎加味治疗以肝郁气滞为主要病机的特发性水肿的效果。方法治疗组58例用化肝煎加味辨证加减治疗,对照组予以谷维素口服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58例经治疗后总有效者54例(93.1%);对照组58总有效者41例(70.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8,P<0.05)。结论化肝煎加味治疗肝郁气滞型特发性水肿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特发性水肿的有效疗法,观察中药疏肝理气对其的治疗作用.方法:将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以疏肝理气通络治疗并随访半年,与对照组32例以利尿剂治疗患者对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5%,半年复发率15.6%;对照组分别是65.6%,47.4%.两组(P<0.05).结论:表明特发性水肿以肝郁论治疗效显著,尤其在远期疗效方面.  相似文献   

20.
阮冬冬  袁军  孟祥燕  陈凤 《中医学报》2021,36(4):747-750
根据六经传变规律,将肾性水肿分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等证型,分经论治。太阳水肿以恶寒发热、头痛、颜面浮肿、无汗、脉浮等为辨证要点;治疗以调和营卫、宣肺利水为法。阳明水肿以潮热便秘、腹痛拒按、小便不利、口欲饮水、心烦、不眠、舌红少苔等为主症;治疗宜在清阳明里热的同时注意利水养阴。少阳水肿以往来寒热、口苦、咽干、目眩、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等少阳见证为辨证要点;治疗时重在疏利三焦之壅滞。太阴水肿表现为脾阳不足,中虚饮聚而致腹满便溏,胸下结硬;治疗太阴水肿的同时要注重温运脾阳。少阴水肿以"脉微细,但欲寐"为总纲,表现为腹痛、下利、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治疗以温复肾阳、利水消肿为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