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对预防胆囊切除术感染的效果。方法将130例接受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5例。观察组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对照组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对比2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2例(3.08%)发生感染,其中切口感染1例、肝下感染1例,对照组有4例(6.15%)发生感染,其中切口感染2例、肝下感染2例。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发生肺部感染及泌尿系感染。结论对胆囊切除术患者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可有效预防术后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头孢呋辛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切口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10月本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患者1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使用抗生素79例(观察组),未使用抗生素81例(对照组)。观察组术前给予头孢呋辛预防切口感染发生率,对照组不做预处理。结果观察组切口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27%vs 8.64%)(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相关指标恢复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两组手术时间未见明显差异(P0.05);术后2天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WBC)、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rophilicgranulocyte,NE)水平较术前均有所升高(P0.05),观察组WBC、NE、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任何不良反应发生(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前给予头孢呋辛,可以有效预防切口感染,缩短恢复时间,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单纯胆囊结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胆囊意外破裂后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临床指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02—2022-04于杞县人民医院行LC术中胆囊意外破裂的74例单纯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观察组(术后使用抗菌药物)和对照组(术后不使用抗菌药物),各37例。记录胆囊粘连部位、LC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第2天检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率。统计术后切口感染率及其病原菌分布情况。结果 2组患者的胆囊粘连部位、LC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部位均在主操作孔。共分离出18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11株(61.11%),以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菌7株(38.89%),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结论 单纯胆囊结石LC术中胆囊意外破裂后,需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是否使用抗菌药物,对于有高危险因素的患者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在药敏试验结果未出来之前,可首选头孢西丁类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抗生素应用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围手术期抗生素应用的价值。方法:随机将择期行LC的1 009例患者分为3组:A组,手术前后均不使用抗生素;B组,手术当天使用1次抗生素;C组,术后连续3d使用抗生素。结果:LC术后切口、腹部、肺部感染发生率,A、B、C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中切口、腹腔污染及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择期LC围手术期使用抗生素不能进一步降低术后切口、腹腔、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但可减少切口和腹腔的污染,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低危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围手术期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 选择符合纳入标准2014年10月至2015年3月期间的低危择期LC患者117例,采用随机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和B两组,A组59例,B组58例。A组术前2 h建立静脉通道,静脉滴注头孢曲松钠2 g,术中不使用抗生素,术后连续3 d静脉滴注头孢曲松钠2 g/d;B组术前、术中、术后均不使用抗生素。全面观察术后切口感染、腹腔感染、肺部感染和泌尿系感染;通过临床观察、门诊或电话随访,观察每例患者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的病例,两组手术时间[(35.09±9.39)min vs(33.77±9.65)min,t =0.50,P >0.05)和出血量[(8.00±3.51)mL vs (7.82±3.59)mL,t =0.06,P >0.05)]均无统计学差异。其中A组发生感染3例(5.1%),其中戳孔感染1例,泌尿系感染1例,肺部感染1例;B组发生感染2例(3.4 ﹪),其中戳孔感染1例,肺部感染1例,两组感染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 在 择期LC中,围手术期不预防性的使用抗生素并不会增加患者术后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单纯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应用预防性抗生素的作用。方法 对我院普外一科 1998年 1月至 1999年12月 2年间所施行的 6 42例择期单纯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抗生素的使用、细菌培养结果和切口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 42例根据其抗生素应用情况分为未用抗生素组 (n=2 2 0 )、术前 30分钟一次性给药组 (n=2 0 0 )和术后 3天持续用药组(n=2 2 2 ) 3组 ,3组患者之性别、年龄构成情况、全身状况及发生术后切口感染情况间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对6 42例中随机选择 5 2例行术中胆囊胆汁培养 ,结果 47例无细菌生长。结论 对单纯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前无感染前提下 ,不用或仅术前 30分钟一次性使用抗生素是安全可行的 ,这对缩短患者住院日 ,减少其医疗费用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不常规使用抗生素情况下,择期低危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术中胆囊破裂是否对术后切口感染等造成影响。方法对我院2014年1~12月226例择期LC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胆囊破裂组与非破裂组手术时间、术后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比例、切口感染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等。结果胆囊破裂组手术时间(54.4±3.8)min,明显长于非破裂组(45.1±2.8)min(t=-19.046,P=0.000);胆囊破裂组胆囊与周边粘连、胆囊三角粘连比例较非破裂组明显增多(χ~2=72.756,P=0.000;χ~2=48.836,P=0.000);术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高于非破裂组[(13.37±3.12)×10~9/L vs.(9.50±2.43)×10~9/L,t=10.502,P=0.000;(82.91±5.29)%vs.(76.32±7.18),t=6.037,P=0.000];术后切口感染胆囊破裂组1例,非破裂组2例,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检验,P=0.529);术后住院时间2组均为(4.5±0.7)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00,P=1.000)。结论择期低危LC术中胆囊破裂患者无须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术后切口感染、住院时间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不存在基础疾病、手术时间<3h的甲状腺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是否需要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进行探讨.方法 2047例行甲状腺切除术患者分为未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组(no-prophylactic antibiotic therapy,no-pABX) 1030例,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组(prophylactic antibiotic therapy,pABX) 1017例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分别为20 ~ 390 min和30 ~320 min,两组术后的SSI发生率均为0.1%;两组的手术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状腺切除术为清洁类切口,同时也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和术后并发SSI极低等特点.如术中严格遵守无菌原则和采用精细的操作技术,围手术期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仍然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实验研究,探讨腹腔镜Ⅱ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生素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4-02—2016-02间在开封市中心医院择期行腹腔镜Ⅱ类切口手术患者231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117例,术前及术后48 h内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照组114例,术前及术后24 h内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比较2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体温、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住院时间及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结果 2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住院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长腹腔镜Ⅱ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生素应用时间,不能降低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腹腔镜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疗效。方法将120例胆囊结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比较2组手术效果。结果 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而住院费用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发生切口感染6例(10%),治疗组发生并发症5例(8.3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较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小、身体恢复快等优点,但住院费用高、适应证局限。2种手术方式各有优缺点,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免钛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结石的效果。方法随机将110例接受LC治疗的胆囊结石患者分为2组,各55例。观察组应用传统钛夹夹闭夹闭胆囊动脉和胆囊管,对照组则使用线圈套扎处理,比较2组手术效果、术后切口疼痛情况和住院费用。结果 2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切口疼痛程度及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钛夹LC可降低钛夹对切口的刺激,减轻患者术后切口疼痛程度和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系统评价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后切口感染的作用.方法 检索1975年12月至2012年10月公开发表的所有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对腹股沟无张力疝修术切口感染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荟萃分析及系统评价.结果 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11项,共4159例患者;共有130例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为3.13%.其中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组1845例,有例45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为1.94%;对照组2314例,有85例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为3.67%.与对照组相比,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组可以减少手术部位感染(OR0.55,95% CI0.38~0.80,P=0.002).结论 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患者,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能有效降低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结石的效果。方法将96例胆囊结石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6例)应用LC,对照组(50例)应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2组患者均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或延长切口病例。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MC相比,LC治疗胆囊结石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化脓穿孔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期间我院普外科手术治疗的化脓穿孔性阑尾炎16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61例患者中35例(21.7%)发生了切口感染。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肥胖(体质指数>30 kg/m2)、手术时间超过1 h、术前未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及术后首次切口换药时间>3 d者切口感染发生率高(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手术时间超过1 h及术前未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是急性化脓穿孔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早期诊治、降低手术时间、术前合理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有助于减少切口感染机会。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腹腔镜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结石的效果。方法随机将78例胆囊结石患者分为2组,各39例。观察组行LC,对照组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等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相比,LC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患者康复较快、并发症少。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经济条件、医院设备和医生技术水平等因素综合分析,合理选择术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常规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0例胆囊疾病需行胆囊切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实施LC,对照组行常规开腹手术。观察2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顺利完场手术57例,3例中转开腹手术,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并发症4例(6.67%),对照组15例(2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属微创手术,切口小、愈合快、住院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围手术期常规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合理性。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1月~2007年1月择期行腹股沟疝无张力手术的120例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评价预防性抗生素应用的合理性。结果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组(A组)和围手术期不应用抗生素组(B组)两组均无外科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发生。两组术后体温正常天数无显著性差异,B组的平均药费、住院天数明显下降(P<0.01)。结论择期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围手术期没有必要使用抗生素预防术后SSI,并且可以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切口并发症的发生原因、治疗、预防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4月至2010年6月965例LC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38例发生切口并发症,其中切口感染36例,切口出血1例,切口疝2例(1例为剑突下切口感染后发生腹壁切口疝)。结果:36例切口感染患者予以换药、扩创引流、全身或局部应用抗生素、二期缝合、调整血糖等治疗,1例感染后出现切口疝的患者再次手术。1例切口出血患者,行床边缝合。切口疝患者再次手术。患者均顺利康复。结论:严格的无菌技术、恰当的切口选择、细致与规范的技术操作、良好的麻醉配合、合理的术后处理,可有效减少LC术后切口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小切口开腹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结石的效果。方法随机将138例胆囊结石患者分为2组,各69例。对照组实施小切口开腹胆囊切除术;观察组行LC。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2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小切口开腹胆囊切除术比较,LC的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脐缘三孔法和常规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01—2018-12间在睢县人民医院接受LC治疗的100例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三孔法手术,观察组行脐缘三孔法手术。结果全部患者均成功完成LC。观察组中3例因胆囊三角严重粘连改为常规三孔法施术。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切口疼痛评分、需要镇痛例数、住院时间及对腹壁切口的满意度评分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脐缘三孔法LC的手术时间长于常规三孔法LC。但其术后切口疼痛评分、需要镇痛例数、术后住院时间及对腹壁切口的满意度评分等指标均优于常规三孔法L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