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0 毫秒
1.
本文着重讨论慢性胃炎和十二指肠球炎与上消化道出血的关系。我院1986年8月至1989年8月收治上消化道出血456例,其中慢性胃炎和十二指肠球炎86例,占18.9%。临床资料:本组86例,男63例,女23例。年龄  相似文献   

2.
我科1975~1981年3月,共作纤维内窥镜(Olym-pusGIF—K)检查3,460例,诊断为十二指肠炎631例,占18.2%。其中单纯十二指肠炎49例,占7.8%。合并慢性胃炎、胃溃疡、胃粘膜脱垂等疾病(除外球溃疡)582例,占92.2%。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结节型十二指肠炎内镜下表现与其组织学特征的关系及其发病机制。方法 观察内镜下136例结节型十二指肠炎的表现,对其活检标本均行H-E染色,观察病理改变,Giemsa染色及快速尿素酶试验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十二指肠黏膜兼作AB/PAS染色,观察十二指肠胃上皮化生。结果 136例结节型十二指肠炎内镜下表现为直径0.2~1.0cm大小不等的结节,伴有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其中伴糜烂21例,出血点及(或)瘀斑30例。检出率占同期15820例内镜检查的0.9%,十二指肠炎的3.8%。病理诊断为十二指肠炎107例,其中慢性十二指肠炎53例,表现为间质内可见慢性炎性细胞浸润,肠绒毛缩短或萎缩、变平.肠腺不同程度减少;活动性十二指肠炎54例,除慢性炎性细胞外,黏膜层及固有层内还有不同程度的中性粒细胞浸润,伴Brunner腺增生51例,胃型上皮化生59例。136例中检出胃黏膜异位增生7例以及血吸虫虫卵所致的炎性病变4例,107例结节型十二指肠炎中,幽门螺杆阳性(Hp^+)者为45.8%(49/107)。其中,53例慢性十二指肠炎患者中HP^+者为32.1%(17/53),54例活动性十二指肠炎中Hp^+检出率为59.3%(32/54),后者的Hp^+检出率显著高于前者(P〈0.01)。结论 结节型十二指肠炎是一类特殊的非特异性十二指肠炎,内镜下表现与组织学改变存在不一致性。其发生可能与Hp感染及胃上皮化生、Brunner腺增生有关。  相似文献   

4.
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on-uleer DyspepsiaNUD)是国外学者习用的诊断术语,国内学者一直避免使用,而诊断为“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炎”,“胃神经官能症”等。近年来纤维内镜的发展与普及,更使得“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炎”的诊断越来越多,事实上已包括了NUD的全部内涵,这显然不妥,也不利于与国外交流。我们复习了近年来有关NUD研究的文献并综述如下,以期引起大家对这方面研究的注意。  相似文献   

5.
胃十二指肠炎:组织病理学表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介绍胃十二指肠炎的主要病理变化,并根据我们新近对幽门螺杆菌(HP)的认识重新解释这些变化。 HP感染后在胃内首先引起急性胃炎,数周后变为慢性胃炎。HP相关性慢性胃炎的主要组织学改变是急性和慢性炎住细胞浸润、萎缩、肠化和表面上皮  相似文献   

6.
纤维胃镜检查10年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0年来我院开展纤维胃镜检查已逾万例,大大提高了上消化道疾病的诊治水平。本文目的为总结经验,评价这项技术的诊断价值与限度。10,000例检查中,炎(包括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炎、食管炎)占58.4%,消化性溃疡占23.7%,肿瘤占8.0%,手术后胃占7.5%,其它少见病例占1.2%,无异常发现占1.2%。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太原市晋源区部分社区常住居民上消化系统疾病流行情况。[方法]对18~64岁所选对象进行随机抽样调查,行幽门螺杆菌(Hp)IgG、胃镜检查,分析常见上消化系统疾病患病率、性别、年龄分布,研究常见上消化系统疾病的患病与Hp感染的关系。[结果]行HpIgG检查的864例中HpIgG(+)率49.54%,男、女HpIgG(+)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胃镜检查者603例中反流性食管炎患病率11.28%,男性多见,以A级最多;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患病率、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胆汁反流患病率、慢性萎缩性胃炎患病率分别为20.56%、8.96%、1.00%。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慢性萎缩性胃炎随年龄增加患病率逐渐升高,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胆汁反流则相反,男、女慢性胃炎患病率无明显差异;胃溃疡患病率为1.16%,以胃窦部多见,男、女患病率无明显差异,十二指肠溃疡患病率6.80%,男性多见;十二指肠球炎患病率12.44%,男性患病多见;胃息肉患病率为6.63%,女性多见;十二指肠息肉患病率为2.65%,男、女患病率无明显差异,胃息肉以单发息肉多见,胃体为常见发生部位,息肉形态以山田Ⅱ型多见,十二指肠息肉以多发息肉为主,息肉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增加。反流性食管炎、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球炎、胃息肉、十二指肠息肉的患病与HpIgG(+)无明显关系。十二指肠溃疡的患病与HpIgG(+)关系密切;反流性食管炎伴HpIgG(+)以男性多见。胃息肉的发病虽与HpIgG(+)无明显关系,但胃窦部的息肉多伴HpIgG(+)。[结论]①太原市晋源区部分社区18~64岁人群中HpIgG(+)率低于全国HpIgG(+)率,成人常见上消化道疾病谱为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反流性食管炎、十二指肠溃疡、胃息肉、十二指肠息肉、胃溃疡,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低于全国患病率;②建议十二指肠溃疡、胃窦息肉者作进一步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Hp现症感染。  相似文献   

8.
迄今尚无尿毒症病人胃螺旋样菌检出率的报道。作者调查研究了一大组持续接受透析治疗的晚期尿毒症病人组织学的胃十二指肠炎与螺旋样菌的关系。 1984年至1988年作者收治422例晚期肾衰病人(血清肌酐(Cr)≥884 μmol/L或Cr清除率<5 ml/min)作透析治疗,其中322例病人作内镜检查,260例病人肉眼见有炎症而作活检,标本取自胃体(249)、胃窦(252)和十二指肠球部(247)。内镜检查结果,158例(49%)病人有胃或十二指肠炎。组织学检查(根据MeNulth标准)结果,134例(53%)病人的胃体或窦有胃炎,其中胃体炎93例(慢性23,慢性胃炎急性期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胃电图变化的特点并探讨胃电图变化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经胃镜确诊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慢性胃炎组各56例.无症状志愿者56例分别设球部溃疡组和慢性胃炎组、正常对照组。进行常规胃电图监测,对各组胃电参数进行综合分析。并探讨胃电图变化的特点与症状之间的关系。结果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餐前、餐后胃电节律紊乱,平均频率增高,餐后主功率明显降低,与慢性胃炎组、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67.85%(38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胃电图出现了餐前、餐后平均频率增高,尤以餐前明显,其中21例患者有明显的空腹痛,占55.26%。在以腹胀不适、早饱等症状明显的患者中91.07%(51例)出现了餐前、餐后胃电节律紊乱。餐后主功率明显降低多见于以腹胀不适、早饱等症状明显的患者中.空腹痛及午夜痛等症状较典型的患者中餐后主功率变化不明显。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电图高频高幅波及分叉波、向下棘波较常见,较易出现在胃窦导联。结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因其炎性浸润和变质增生可以使胃电基础节律的产生和传播发生障碍,导致节律失常和异位节律.胃电图变化有一定特点且与部分症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胃十二指肠疾病幽门螺杆菌检出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与消化性溃疡及慢性胃炎致病的关系。方法:因胃十二指肠疾病而做胃镜的患者,采取胃粘膜进行组织快速检菌,一分钟尿素酶(1min UT)试验和血清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检菌分析。结果:对5000例胃及十二指肠疾病Hp的组织检出率为88.1%。1min UT阳性率为62.9%,两种检菌法有显著差异(P<0.01)。十二指肠溃疡Hp检出为96.0%,胃癌和萎缩性胃炎Hp感染率为50.0%和59.2%,而1min UT只有41.5%阳性率。结论:胃癌和萎缩性胃炎均有粘膜层萎缩,腺体减少、粘液分泌功能降低,Hp茵不能适应强酸环境下生存。十二指肠溃疡和慢性胃炎多伴引起幽门口水肿和幽门变型,胃排空减缓。是导致Hp茵高检出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幽门螺杆菌和上消化道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幽门螺杆菌和上消化道疾病的关系巫协宁近年来的研究已探明幽门螺杆菌(HP)是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活动性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炎、巨大粘膜襞皱症,胃恶性肿瘤如腺癌、粘膜相关性淋巴组织淋巴瘤的重要致病因素,胃内局部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也参与了它们的发病。一、H...  相似文献   

12.
1000例上消化道疾病的辨证分型初探郭森仁,陈峻伟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及食道、胃癌是上消化道常见的三类疾病。近年来,笔者采用了中医辨证与胃镜检查结果相结合的方法对1000例患有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食道、胃癌等疾病的患者进行了观察,以期找...  相似文献   

13.
出血性十二指肠炎是上消化道出血原因之一。我院6年来经胃镜确诊的225例中,有出血性十二指肠炎44例,占17.3%。现报导如下。临床资料男36例,女8例,年龄20~67岁,40岁以下占65.9%。呕血7例,黑便23例,两者兼有9例,粪便隐血试验强阳性5例.其它表现有上腹痛(32例)、反酸(25例)、恶心呕吐(12例),仅表现为上消化道出血者6例。有明显诱因可寻者仅7例,包括服解热止痛药、饮酒、饮食不节和严重外伤。纤维胃镜检查前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溃疡,胃瘤,慢性胃炎及肝硬化或原因不明.以上病例均经纤维胃镜检查确诊,其中38例于出血48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14C-尿素呼气试验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及临床实用性.方法慢性胃炎40例、胃溃疡30例。十二指肠球溃疡50例、胃癌20例、胃息肉8例、门脉高压性胃病2例,上述病例均经纤维内镜检查、活检病理证实.其中有15例十二指肠溃疡、5例胃溃疡,用PPI四联除菌治疗1mo后进行对比,14C-尿素采用r-闪烁仪记数计算结果.结果①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球溃疡、胃溃疡、胃癌各组14C-UBT检测Hp感染率无统计学差异;②慢性胃炎与十二指肠球溃疡14C-UBT放射性活度值无差异;③慢性胃炎伴糜烂、萎缩、肠化生的HP感染放射性活度值差异显著,明显高于无上述病变组,t检验P<0.05;④20例治疗前胃、十二指肠球溃疡患者经1moPPI除菌治疗后14C-UBT检测阳转阴率为100%结论14G-UBT是一种灵敏性高、特异性强的检测HP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on ulcer dyspepsia,NUD)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症状群,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包括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炎及胃神经官能症等多种疾病。文献上对本症曾用过多种名词,如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病理改变与淋巴组织增生关系及Hp根治后淋巴滤泡消失情况。方法:光镜观察124例Hp阳性的慢性胃炎三联药物治疗前后和胃溃疡64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98例、残胃胃炎24例及Hp阴性正常胃粘膜25例的淋巴滤泡发生率和聚集强度。结果:Hp阳性胃病淋巴滤泡发生率为,胃溃疡90.6%,十二指肠球部溃疡84%,慢性胃炎72.5%,残胃胃炎54.2%,而正常胃粘膜为4%。抗菌治疗后,慢性胃炎的淋巴滤泡明显减少。淋巴滤泡发生率与炎症程度和活动性明显相关。结论:胃粘膜淋巴组织消长与Hp感染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
血浆胃动素水平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发生与愈合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放免法测定了33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及35例慢性胃炎患者血浆胃动素水平,同时检测胃粘膜HP感染情况及胃液pH值,并对其中19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进行抗HP二联治疗(得乐冲剂+甲硝唑片)共6周,观察HP转阴后胃动素变化,结果表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血浆胃动素显著高于慢性胃炎患者,分别为447.23±98.4ng/L及353.5±100.2ng/L(P<0.01),17例溃疡愈合者血浆胃动素显著下降,与慢性胃炎愈合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2例溃疡未愈者血浆胃动素仍持续升高,相关分析显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血浆胃动素升高与HP感染及胃液pH值无关。本文认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血浆胃动素升高可能是一种继发性改变,其临床意义尚有待进一步阐明。  相似文献   

18.
41例原发性十二指肠炎的随访观察李国虹十二指肠炎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为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炎的临床转归及组织学改变,1985年以来对41例原发性十二指肠炎进行追踪随访,结果如下。对象:男34例,女7例。年龄18~43岁,平均32.4岁。30例因中上腹...  相似文献   

19.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一种人群中发病率很高的消化系统症候群,包括慢性胃炎和慢性十二指肠炎、胃运动功能障碍、精神障碍及应激等,其发病机理未完全阐明。幽门螺杆菌(HP)是否与FD症状有关尚需进一步研究。本文对92年以来经胃镜等检查结合临床表现确诊的274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HP感染情况作一分析,旨在了解HP感染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作者对72例胃十二指肠粘膜活检患者进行幽门螺杆菌(Helicobecter Pylori,HP)及组织学检查发现,胃窦HP感染与十二指肠炎密切相关(P<0.01);十二指肠HP感染与十二指肠炎分级密切相关。De-Nol在HP阴转、内镜、病理恢复正常方面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