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帕金森病(PD)患者围术期生活质量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6月1日~2019年6月30日收治的60例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采用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运动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评定,采用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ADL评分高于对照组,且高于同组干预后(P 0. 05);干预后观察组UPDRS评分低于对照组,且低于同组干预后(P 0. 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PD患者围术期,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联合康复训练在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1日~2019年12月31日行手术治疗的脑外伤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住院号奇偶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联合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营养状况,生活质量、神经功能、运动功能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消瘦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生活质量、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联合康复训练可改善脑外伤营养状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减少神经功能损伤,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联合早期康复对脑梗死患者负性情绪、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1日~2020年7月1日治疗的8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住院号奇偶数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联合早期康复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负性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肢体运动功能[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生活质量[采用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Barthel指数)]。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P0.01),FMA评分、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优质护理联合早期康复能有效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和语言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及心理护理在帕金森病患者肢体功能改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90例帕金森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神经内科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康复训练及心理干预的综合护理措施,比较护理干预前后两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结果:观察组抑郁疗效、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实施康复训练及心理干预的综合护理,可有效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抑郁状况,提高ADL评分和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对Ⅲ~Ⅳ期帕金森病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按照Hoehn-Yahr分期,将46例Ⅲ~Ⅳ期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3例、对照组2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康复训练。两组患者分别于入院时、干预后2周及一个月进行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及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运动功能部分(UPDRS-motor)评定,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前,对照组与观察组比较,MBI评分和UPDRS-motor评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与观察组MBI评分和UPDRS-motor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训练可改善Ⅲ~Ⅳ期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减缓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卧床体位管理联合踝泵运动在原发性肝癌患者经肝动脉灌注治疗(TAI)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10月1日~2020年9月30日收治的962例接受TAI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卧床体位管理联合踝泵运动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舒适度、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情况、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舒适度状况量表(GCQ)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面部表情疼痛评分量表(FPS-R)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卧床体位管理联合踝泵运动应用于原发性肝癌患者TAI术后护理中,可以改善患者舒适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芪芍益肾平肝方联合帕金森病健康操对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20年6月收入医院治疗的100例帕金森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基于口服治疗并给予常规运动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芪芍益肾平肝方联合帕金森病健康操锻炼干预。实施3个月后,采用帕金森病评分量表-Ⅲ(U帕金森病RS-Ⅲ)、Berg平衡量表(BBS)以及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对患者干预前后的运动功能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运动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U帕金森病RS-Ⅲ、BBS以及FIM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帕金森病患者给予芪芍益肾平肝方联合帕金森病健康操干预可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情感宣泄结合音乐疗法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1日~2019年6月30日收治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精神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精神科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情感宣泄及音乐疗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躁狂评分量表(BMRS)、抑郁自评量表(SDS)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焦虑、躁狂、抑郁状况,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服药依从性、冲动行为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社会功能缺陷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SAS、BMRS、SD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观察组服药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冲动行为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SDSS评分较干预前降低(P<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情感宣泄结合音乐疗法可明显改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焦虑、躁狂及抑郁情绪,提高患者依从性及生活质量,减少冲动行为发生率,减轻社会功能缺陷。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帕金森病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2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患者分别予以综合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干预时间为12周。对两组患者干预后的负性情绪、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干预1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中躯体功能、心理健康、社会功能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合并抑郁患者负性情绪、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49例脑梗死合并抑郁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将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49例脑梗死合并抑郁患者作为观察组,给予心理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健康调查简表(SF-36)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负性情绪、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后1个月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生理、心理、独立性、社会关系、环境、精神支柱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积极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脑梗死合并抑郁患者可有效改善其负性情绪及认知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卒中后轻中度抑郁患者情绪、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卒中后轻中度抑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氟西汀治疗及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团体心理辅导干预,观察8周。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抑郁自评量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洛文斯顿认知功能评定测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评分。结果 干预后两组抑郁自评量表及自我感受负担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1),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洛文斯顿认知功能评定测验的定向力、知觉、视运动组织、思维运作、注意力与集中维度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P<0.01),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干预后两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和物质生活状态维度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P<0.01),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团体心理辅导干预能有效改善卒中后轻中度抑郁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认知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医情志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影响。方法:将76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中医情志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抑郁程度、改良Bathel指数、Fugl-Meyer运动功能和HAMD评分。结果:观察组抑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改良Bathel指数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HAMD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改良Bathel指数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HAMD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实施中医情志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提高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模式对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不良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收治的70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两组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优质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模式,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认知功能、不良心理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护理后两组认知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护理前(P0.01),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护理后两组焦虑和抑郁不良心理评分低于护理前(P0.01),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循证护理模式对帕金森病患者具有较好的护理效果,可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不良心理,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围术期预见性护理对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6年8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住院尾号奇偶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围术期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认知功能[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表(MoCA)和简明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负性情绪[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护理不良事件总发生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MoCA评分、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HAMA评分、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护理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DBS治疗帕金森病患者配合有效围术期预见性护理,可有效增强患者认知功能,缓解负性情绪,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黄爱华  卢柳艺  何静  任平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6):1479-1480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电刺激能否改善脑卒中恢复期抑郁患者的抑郁状态,旨在探讨一种简单、安全的非药物脑卒中后抑郁的理疗方法。方法将符合条件的82例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1例常规治疗,汉密尔顿抑郁评分>18分者给于盐酸多塞平抗抑郁治疗,观察组41例采用相同的护理和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两组干预前和干预后1个月分别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1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改善心理状态、独立生活能力评定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能提高独立生活能力、改善脑卒中恢复期抑郁患者的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帕金森健康操对帕金森病患者运动功能的干预效果。方法 本研究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5月在贵阳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帕金森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康复护理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帕金森健康操,干预频率1次/d,每周6次,共干预4周。分别于干预前、干预4周末,对2组患者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3部分、Berg平衡量表、10 m步行时间及Barthel指数量表进行评估。结果 干预4周末,2组患者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3部分评分、10 m步行时间及Barthel指数评分与干预前相比,均得到改善(P<0.01),观察组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与干预前相比升高(P<0.01),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帕金森健康操可改善帕金森病患者肢体运功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联合健康教育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配合度、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实施一般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联合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治疗配合度、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简易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配合率、生活质量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SDS、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干预联合健康教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治疗配合度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进食训练管理联合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1日~2019年6月30日收治的108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实施进食训练管理联合心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吞咽功能(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心理状况[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及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1级病例数多于对照组(P<0.05),4、5级病例数少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HAMA、HAMD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SF-36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对护理技术、护理态度、进食指导方面的评分和总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实施进食训练联合心理干预,能明显改善其吞咽功能和心理状态,并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对护理服务与质量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月1日~2019年9月30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68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抑郁[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焦虑[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状态及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结果:治疗4个月后,观察组HAMA、HAMD评分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对照组HAMA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8个月后,两组HAMD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SF-36中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方法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家属参与式护理干预对老年帕金森患者社会支持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老年帕金森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家属参与式护理干预,观察3个月.干预后评定两组遵医行为,干预前后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定认知功能,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定焦虑情绪、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抑郁情绪,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评定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评定社会支持程度,简明健康状况量表评定生活质量.结果(1)干预后研究组遵医嘱用药、控制情绪、按时作息、合理饮食、坚持适量运动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干预后两组汉密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1),研究组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3)干预后两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各维度评分较干预前显著升高(P<0.01),研究组各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4)干预后两组简明健康状况量表评分较干预前持续升高(P<0.01),研究组干预后各时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家属参与式护理干预能显著缓解老年帕金森患者的负性情绪,增强自我效能感及社会支持程度,改善遵医行为、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