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椎间孔镜联合中药烫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本院收治的64例患者,随机分成A(治疗组)和B(对照组)两组,试验组予椎间孔镜手术联合中药熨烫治疗,对照组则仅予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将两组术前、术后1 d、术后7 d、术后3个月VAS评分和ODI指数进行统计学分析,并术后终末期随访按改良Macnab标准来评价优良率。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以及术前VAS评分、ODI指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 05);两组组内术后1 d、术后7 d、术后3个月与术前VAS评分、ODI指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 05);两组间术后1 d、术后7 d、术后3个月VAS评分、ODI指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 05);终末期随访使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优良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疗效疗效确切,并发症少,联合中药烫熨治疗能提高临床疗效,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适合推广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经侧后路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与传统后路椎间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效果。方法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观察组采用侧路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对照组采用后路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观察2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手术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Macnab标准评分。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均0.05),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术前、术后3 d、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2组间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24 h VAS评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24 h VAS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前及术后6个月ODI评分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个月ODI评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与术前OD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良率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侧路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和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均能有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但是侧路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具有术中出血少、手术切口小、术后卧床及住院时间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侧路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的临床疗效与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差别不大,其远期疗效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陕西中医》2019,(12):1676-1679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联合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且中医辨证属于气滞血瘀型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使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桃红四物汤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进行VAS、ODI比较,术后3个月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术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ODI指数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术后1周VAS评分、ODI指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VAS评分、及ODI指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采用改良MacNab评比,观察组、对照组优良率分别为93.3%、90.0%,两组优良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联合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气滞血瘀型)能够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联合补肾活血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8例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治疗组38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补肾活血汤治疗。统计2组患者临床疗效、VAS评分及ODI指数。结果:优良率治疗组为89.5%,对照组为73.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及ODI指数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联合补肾活血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椎间孔镜下行髓核摘除术联合中药内服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以60例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化原则,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内服联合椎间孔镜下行髓核摘除术治疗;对照组单纯椎间孔镜下行髓核摘除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及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VAS疼痛评分、JOA评分及Macnab评分,而后将数据导入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从而评估其疗效。结果 2组术前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术后VAS疼痛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 0.05);2组术前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2组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 0.05);2组术前Macnab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2组患者优良率分别为83.33%(治疗组)和60.00%(对照组),经统计学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说明治疗组的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椎间孔镜下行髓核摘除术治疗可明显改善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症状,联合中药内服治疗能使患者后期疗效更加显著。椎间孔镜下行髓核摘除术联合中药内服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有效、可行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补肾活血方对经皮椎间孔镜术后疼痛及功能障碍改善情况以及对复发及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就诊于我院行经皮椎间孔镜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治疗组予以补肾活血方联合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予以单纯经皮椎间孔镜治疗。分别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随访,采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估患者疼痛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同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定患者术后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各随访时间点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术后1周及1个月时VAS评分下降较对照组更显著(P0.01);两组患者各随访时间点ODI指数均较术前降低,治疗组术后1个月及3个月时ODI指数下降均较对照组更显著(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后6个月总优良率分别为96.7%、93.3%。两组总优良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未发现复发病例,对照组中1例患者出现术后复发,半年后行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手术治疗。结论:运用补肾活血方联合经皮椎间孔镜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切除术联合通督活血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6 例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3 例。对照组行经皮椎间孔镜髓核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第2 天给予通督活血汤治疗。比较2 组术前及术后3 个月、术后12 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量表评分(ODI) 的变化,比较2 组临床疗效,观察2 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 个月及术后12 个月,2 组VAS 评分均较术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个月及术后12 个月,观察组VAS 评分均低于同一时间段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个月及术后12 个月,2 组ODI 评分均较术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个月及术后12 个月,观察组ODI 评分均低于同一时间段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临床疗效优良率为81.4%,观察组为95.35%,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切除术联合通督活血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有效促进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减缓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PELD)和经椎间孔入路腰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神经根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3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并神经根管狭窄患者分为2组:17例行PELD术治疗者作为PELD组,21例行TLIF术治疗者作为TLIF组,2组均随访12个月。比较2组手术完成情况,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前后VAS评分、ODI评分变化,随访12个月手术疗效。结果 PELD组手术切口小于TLIF组(P0.05),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TLIF组(P均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LD组术后1 d VAS评分明显低于TLIF组(P0.05),2组术后1,6,12个月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术后12个月ODI评分及改良Macnab疗效评价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ELD与TLIF均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神经根管狭窄的有效手段。尽管前者学习曲线更陡峭,但其相对于后者更具微创性,对邻近节段的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应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评估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应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椎间孔入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16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疗效。结果:本组168例病例随访时间6~12个月,术前VAS评分(7.06±2.2)分,术后3d(2.65±0.88)分,术后1个月(1.45±0.69)分,术后6个月(1.35±0.44)分。术前ODI(40.2±5.5)%,术后3d(21.2±11.5)%,术后1个月(15.1±6.4)%,术后6个月(10.1±6.4)%。术后3d与术前比较,VAS评分与OD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个月与术后3d比较,VAS评分与OD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与术后1个月比较,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D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孔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恢复快、临床疗效确切、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可有效缓解腰腿部疼痛症状,促进腰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低温等离子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不同MRIPfirrmann分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早期疗效。方法将4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MRIPfirrmann分级不同分为PfirrmannⅢ、PfirrmannⅣ2组,均采用经皮低温等离子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术后7 d、3个月及末次随访评价2组腰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改良Macnab疗效。结果术后随访12~26(18.6±3.1)个月。2组术前与术后VAS、ODI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firrmanⅢ组术后7 d、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优良率分别为83%,83%和78%;PfirrmanⅣ组分别为72%,64%和44%。2组间术后7 d、术后3个月VAS、ODI及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末次随访2组VAS、ODI及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复发率PfirrmannⅣ组较PfirrmannⅢ显著增多(P0.05)。结论经皮低温等离子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其疗效与椎间盘退化程度有关,Pfirrmann分级对该手术适应证有参考价值,PfirrmannⅢ患者较PfirrmannⅣ能取得更好疗效,且复发率更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枳壳甘草汤联合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联合组20例行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后口服枳壳甘草汤1个月,经皮椎间孔镜组20例仅行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椎体间融合组20例仅行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比较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卧床时间;观察3组术前、术后72 h、术后3个月腰腿痛VAS评分,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术前及术后1年手术节段的椎间隙高度、动力位片椎间隙成角及椎体平移距离。结果与椎体间融合组比较,联合组与经皮椎间孔镜组手术时间及术后卧床时间短(P均0.05),术中出血量少(P均0.05);联合组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术中出血量与经皮椎间孔镜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术后VAS评分、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均0.05);联合组术后不同时点VAS评分、ODI评分均明显低于同时点经皮椎间孔镜组和椎体间融合组(P均0.05),经皮椎间孔镜组术后不同时点VAS评分、ODI评分均明显低于同时点椎体间融合组(P均0.05)。联合组、经皮椎间孔镜组术前及术后1年手术节段的椎间隙高度、椎间隙成角及椎体平移距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椎体间融合组术后1年手术节段的椎间隙高度高于术前及联合组和经皮椎间孔镜组(P均0.05),椎间隙成角小于术前及联合组和经皮椎间孔镜组(P均0.05),椎体平移距离与术前及联合组和经皮椎间孔镜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与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相比较,术中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后加服枳壳甘草汤能有效改善患者腰腿痛及腰椎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并评估枳壳甘草汤在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96例,依据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MSU)分型分为1型30例、2型34例、3型32例。对患者术前第1天及术后第1天、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前第1天及术后1个月、12个月行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和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定。术前及术后12个月摄腰椎正侧位、动力位X线片,评价椎间隙高度及椎体稳定情况。结果:优良率1型为90.0%(27/30),2型为88.2%(30/34),3型为87.5%(28/32),各型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腰、腿痛VAS、JOA评分及ODI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1)。1型、2型、3型术后1个月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1个月后停用中药,术后3、6、12个月,各型腰、腿痛VAS、JOA评分及ODI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行腰椎X线片显示,虽然术后1年椎间隙高度3型较1、2型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枳壳甘草汤对经皮椎间孔镜患者术后近期减轻疼痛、改善功能有效。椎间盘突出不一、MSU分型有别、中药治疗不一,但术后中期的症状及功能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联合核心肌群训练治疗老年复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GCLDH)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联合核心肌群训练治疗GCLDH,对照组只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每组50例。结果:两组间的VAS和ODI评分比较,术后3 d时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3、6、12个月时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且差异越来越显著(P0.05、P0.01);比较两组间Macnab疗效,术后3 d时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6个月和12个月时观察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核心肌群训练能够提高经皮椎间孔镜手术后GCLDH患者的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电针腰椎华佗夹脊穴与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临床疗效。方法:收集187例LDH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分为电针组(n=95)和椎间孔镜组(n=92)。电针组在病变节段患侧选取华佗夹脊穴施以电针治疗,椎间孔镜组则在椎间孔镜系统下行病变节段突出髓核摘除术。比较两组患者VAS、ODI、SF-36量表评分及直腿抬高角度、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ODI、SF-36评分和直腿抬高角度较治疗前改善(均P<0.05)。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椎间孔镜组VAS、ODI、SF-36评分及直腿抬高角度改善优于电针组(均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VAS、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椎间孔镜组直腿抬高角度、SF-36评分改善优于电针组(均P<0.05)。治疗后12个月,两组患者VAS、ODI、SF-36评分及直腿抬高试验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1个月,椎间孔镜组优良率高于电针组(P<0.05); 治疗后12个月,椎间孔镜组优良率与电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腰椎华佗夹脊穴与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有效,可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椎间孔镜组近期疗效优于电针治疗组,两组远期疗效相近。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终板炎(Modic改变)对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在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97例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或不伴Modic改变的患者,根据腰椎核磁共振成像(MRI)分析有无终板Modic改变,分为Modic改变组和无Modic改变组,其中Modic改变组(A组)54例,无Modic改变组(B组)53例。两组病例数、男女构成比、平均年龄、病变节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记录两组术前及随访时的视觉疼痛模拟量表(VAS)和改良Macnab的疗效评估。结果:两组术后1 d及术后6,12个月腰痛、腿痛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两组腰痛的VAS评分比较,A组的腰痛VAS评分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B组的优良率均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odic改变与经皮椎间孔镜术后复发没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治疗合并Modic改变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技术手段,Modic改变可能会影响术后腰痛的缓解,但Modic改变不是经皮椎间孔镜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经椎间孔选择性神经根封闭(TSNRI)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近期临床疗效,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本科室接受经椎间孔选择性神经根封闭术治疗LDH患者72例,术前及术后手术效果按照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评定,术后优良率采用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估。结果:术后随访6~10个月,平均8.2个月。4例后期行经椎间孔镜微创手术,6例患者后期行开放融合手术,术后3个月、6个月及末次随访的VAS,ODI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6个月及末次随访的优良率分别为88.9%,81.9%及76.3%,三者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SNRI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取得较为满意的近期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TESSYS)下选择性靶向减压术对腰椎管狭窄症老年患者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腰椎管狭窄症老年患者94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经皮椎间孔镜组(简称TESSYS组)和传统手术组(简称TS组),各47例,TS组47例患者给予传统手术治疗,TESSYS组47例患者给予经皮椎间孔镜下选择性靶向减压术治疗,治疗结束后评价两组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并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12月的随访,随访结束时评价临床治疗效果,并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术后24 h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明显降低,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TESSYS组术后24 h VAS评分更低,与TS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S组和TESSYS组术后12月改良Mac Nab疗效评价优良率分别为78.72%和95.74%,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均明显降低,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TESSYS组术后12月ODI评分更低,与TS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选择性靶向减压术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疼痛情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椎间孔镜联合独活寄生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陕西省咸阳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1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93例患者行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观察组93例患者行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后第2天给予独活寄生汤加减口服,连服6周。记录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1年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量表评分(ODI评分)、改良JOA腰痛疾患评分(改良JOA评分),统计2组患者治疗6周后中医证候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1年内复发情况。结果 2组患者术后1周、3个月、1年时VAS、ODI评分均较术前显著下降(P均<0.05),改良JO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各时间VAS、ODI评分更低(P均<0.05),改良JOA评分更高(P均<0.05)。术后6周时,观察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91.40%(85/93),对照组为83.87%(78/9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脑脊液漏、椎间隙感染;随访发现观察组1例(1.08%)、对照组8例(8.60%)复发,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椎间孔镜联合独活寄生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有效促进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可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祛瘀通痹丸联合椎间孔镜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LDH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行椎间孔镜手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祛瘀通痹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腰椎功能(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治疗后同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JOA评分、ODI评分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治疗后同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95.12%,对照组有效率为87.81%,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瘀通痹丸联合椎间孔镜治疗寒湿型LDH,有利于恢复患者腰椎功能,缓解疼痛,改善术后腰腿痛、麻木等症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药封包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术后感觉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椎间孔镜治疗后出现感觉异常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封包治疗,对照组采用术后常规推拿治疗。结果:优良率治疗组为73.3%,对照组为43.3%,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ODI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封包疗法治疗椎间孔镜术后感觉异常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