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益髓生血灵治疗β—地中海贫下29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中医肾生髓的理论,用中药益髓生血灵在广西高发区治疗β-地中海贫血41例,其中益髓生血灵胶囊治疗29例,28例有效,用益髓生血灵新剂型治疗12例全部有效。并与西药马利兰治疗β-地中海贫血作了比较分析,表明中药治疗的显疗效和优势。并对治疗的患进行了系统的基因分析,从基因突变与疗效关系,基因表达与调控等方面研究了疗效的分子机理,提出了中药治疗β-地中海贫血的可能机制,提出了中医肾生髓的理论是中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于"肾"脏象理论,从肾论治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的证治规律和客观性.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方法,用补肾益髓法的代表方(益髓生血颗粒),在广西高发区治疗地中海贫血(α-,β-型),疗程3个月.结果:对同一中医证侯(肝肾阴虚、精血不足证)的两种地贫(α-,β-型)患者,用补肾益髓法的代表方(益髓生血颗粒)治疗,均取得肯定的疗效,患者临床症状的明显改善与血液指标的提高相一致.研究提出了地中海贫血中医核心病机的假说,验证了它的客观性,并初步揭示了疗效特点和作用环节.结论:基于"肾藏精生髓、髓生血"理论,用补肾填精益髓法从肾论治,辩证治疗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是有效的.高发区临床实践和疗效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进一步验证了"肾藏精生髓、髓生血"理论的客观性.研究结果从一个侧面揭示肾脏象理论的科学内涵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基于"肾"脏象理论,从肾论治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的证治规律和客观性.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方法,用补肾益髓法的代表方(益髓生血颗粒),在广西高发区治疗地中海贫血(α-,β-型),疗程3个月.结果:对同一中医证侯(肝肾阴虚、精血不足证)的两种地贫(α-,β-型)患者,用补肾益髓法的代表方(益髓生血颗粒)治疗,均取得肯定的疗效,患者临床症状的明显改善与血液指标的提高相一致.研究提出了地中海贫血中医核心病机的假说,验证了它的客观性,并初步揭示了疗效特点和作用环节.结论:基于"肾藏精生髓、髓生血"理论,用补肾填精益髓法从肾论治,辩证治疗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是有效的.高发区临床实践和疗效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进一步验证了"肾藏精生髓、髓生血"理论的客观性.研究结果从一个侧面揭示肾脏象理论的科学内涵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益髓生血灵治疗β-地中海贫血症29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中医肾生髓的理论,用中药益髓生血灵在广西高发区治疗β—地中海贫血41例,其中益髓生血灵胶囊治疗29例,28例有效,用益髓生血灵新剂型(冲剂)治疗12例,全部有效。并与西药马利兰治疗β—地中海贫血作了比较分析,表明中药治疗的显著疗效和优势。并对治疗的患者进行了系统的基因分析,从基因突变与疗效关系,基因表达与调控等方面研究了疗效的分子机理,提出了中药治疗β—地中海贫血的可能机制,提出了中医肾生髓的理论是中医药治疗β—地中海贫血的理论核心的假说,并验证了它的客观性,为传统中医药治疗β—地中海贫血理论和实践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肾生髓、髓生血理论与治疗地中海贫血的临床实践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吴志奎 《中医杂志》2008,49(2):170-172
地中海贫血是因先天性基因缺陷致使人体不能正常合成血红蛋白珠蛋白,而引起的一种遗传性溶血性贫血,在世界范围内该病是发病率较高、危害最大的单基因遗传病,至今尚无有效的治疗办法。我国南方是高发区,在我国危害较大的有两种地中海贫血,α-型和β-型。在20世纪80年代初,我们从中医肾生髓理论的现代研究中得到启示,在广西高发区开始用补肾益髓法治疗β-地中海贫血(β-地贫),至今已进行了12批次的临床验证,取得了肯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地中海贫血是单基因遗传病,发病率高、危害性大、致残率高,至今尚无特效疗法.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吴志奎教授根据中医"肾藏精、生髓"及"精血同源"理论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提出"肾藏精"→"精生髓"→"髓生血"理论,并始终坚持运用"补肾益髓生血"法治疗地中海贫血.研究证实益髓生血颗粒可通过改善患者造血功能、减轻红细胞损伤与破坏等发挥治疗作用,可减轻患者贫血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并延长寿命.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地中海贫血的高发区。地中海盆血危及人口与健康,防治研究刻不容缓。由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解放军303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等单位组成的课题组,对中药治疗地中海贫血进行了开创性研究。研究首次提出了地中海贫血中医核心病机假说,揭示了肾生髓、髓生血理论是中医治疗地中海贫血理论核心假说的客观性。对中医治疗地中海贫血从理论基础、治则治法、作用特点及可能机制,提出了较明确的理论认识。  相似文献   

8.
分析β-地中海贫血临床研究现状以及中医中药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近30年来基于“肾藏精生髓理论”从肾论治地中海贫血的临床探索和基础实验研究,阐述中医中药治疗β-地中海贫血的理论依据、核心病机、治则治法以及疗效特点的可能分子机制,展望中医药治疗β-地中海贫血的前景和有待深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补肾益髓法治疗β-地中海贫血临床与基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β-地中海贫血(简称β-地贫),属世界上发病高、危害最大的单基因遗传病。至今尚无有效治疗办法.我国南方是高发区。本课题根据中医肾生髓理论.用补肾益髓法在广西高发区治疗β-地贫,从理论基础、临床实践、调控珠蛋白基因表达机制等方面,对中医药治疗本病进行了开创性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益髓生血灵对不同发育阶段小鼠珠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提取正常成年小鼠骨髓、孕鼠(孕21d)和胎鼠(孕14d)胎肝胎脾有核细胞总RNA,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中药益髓生血灵干预后对不同发育阶段小鼠的βminor基因(类似于人γ-珠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中药干预后,胎鼠(孕14d)的βminor珠蛋白基因的表达没有明显改变;孕鼠(孕21d)和正常成年鼠造血组织βminor珠蛋白基因的表达量明显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益髓生血灵治疗β-地中海贫血的分子机制之一,是可能改变珠蛋白程序性表达,开启在出生前本应关闭的γ-珠蛋白基因,增加HbF的合成而达到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益髓生血颗粒治疗地中海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前瞻性研究方法,对36例地中海贫血患者(HbH病25例、β-地中海贫血11例)给予两个阶段的治疗,第一阶段服用安慰剂,第二阶段服用益髓生血颗粒,两阶段分别服药12周,阶段之间设4周的洗脱期。检测两阶段治疗前后的血液指标[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胎儿血红蛋白(HbF)、血红蛋白H(HbH)]和中医证候评分,并观察两个阶段治疗的有效率。结果 36例地中海贫血患者经益髓生血颗粒治疗后有效率为83.33%,优于安慰剂阶段的19.44%(P0.01),治疗后患者Hb升高水平明显优于安慰剂阶段(P0.05);HbH病患者经益髓生血颗粒治疗后有效率为96.00%,优于安慰剂阶段的24.00%(P0.01);β-地中海贫血患者经益髓生血颗粒治疗后有效率为54.55%与安慰剂阶段的9.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H病患者经益髓生血颗粒治疗后,心悸、气短、眩晕、咽干、潮热盗汗、面色萎黄的中医证候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β-地中海贫血患者经益髓生血颗粒治疗后,气短、眩晕、咽干、潮热盗汗中医证候评分与治疗前比较亦降低(P0.05或P0.01)。结论益髓生血颗粒可有效改善地中海贫血患者的临床症状与血液参数,对HbH病、β-地中海贫血均有效,并且HbH病的临床疗效优于β-地中海贫血。  相似文献   

12.
基于“肾藏精生髓”理论治疗地中海贫血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探讨中药治疗地中海贫血的证治规律,总结近20年的临床实践,提出中医治疗地中海贫血的理论基础、中医的核心病机和治则治法以及针对核心病机辨证治疗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益髓生血颗粒对β-地中海贫血患者SCF及EPOR 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益髓生血颗粒对造血刺激因子SCF及受体EPOR的mRNA表达的影响 ,以阐述益髓生血颗粒的疗效机制及中医肾益髓生血的分子基础。方法 :收集、观察临床资料 ,并于治疗前、给药 4、8、12周分别记录和常规血检 1次。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现场取样 ,采用RT -PCR法检测造血刺激因子SCF及EPORmRNA表达。结果 :治疗后 ,外周血EPOR、SCFmRNA表达明显增强 ,电泳带明显变亮。结论 :益髓生血颗粒可能是通过影响造血刺激因子SCF以及EPORmBNA表达来促进骨髓造血 ,提高Hb、RBC的水平 ,达到治疗 β -地中海贫血的目的 ;造血刺激因子SCF以及EPORmRNA表达的变化 ,为中医肾藏精、主骨、生髓理论提供了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14.
笔者根据祖国医学关于"肾藏精,精生髓,髓化血"的原理,并结合现代医学对肾性贫血的认识,以补血生髓丸为主治疗肾性贫血,取得满意疗效,现将结果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肾生髓理论的现代研究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吴志奎  姜葆华 《中医杂志》1999,40(10):626-628
按中医理论体系、思路对肾生髓的理论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从肾生髓、生血机制;肾生髓与藏精的内在关系;肾生髓通于脑,脑为髓之海;肾生髓与髓养骨;肾生髓与整体效应;肾生髓的分子基础等方面,并从基因表达与调控,基因突变与疗效关系,DNA甲基化,晶体蛋白修饰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在实验研究基础上开展了临床研究,临床实践进一步验证了肾生髓理论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16.
益髓生血灵治疗β-地中海贫血症92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补肾益髓法的代表方益髓生血灵治疗β-地中海贫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92例重型、中间型β-地中海贫血症患者口服益髓生血灵颗粒剂,疗程为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Hb、RBC、Ret、HbF水平的变化,停药后进行疗效随访调查.结果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Hb、RBC、Ret、HnbF水平显著提高,停药后疗效维持平均3-6个月,未见毒副作用.结论益髓生血灵治疗β-地中海贫血症具有显著疗效和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益髓生血颗粒治疗β-地中海贫血15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研究益髓生血颗粒治疗β-地中海贫血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在广西高发区用益髓生血颗粒治疗β-地中海贫血,疗程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Hb、RBC、网织红细胞(Ret)、抗碱血红蛋白(HbF)水平变化并进行停药后3~6个月随访及不良反应的观察。结果治疗组患者自疗程第1个月起至3个月结束,Hb、RBC、Ret、HbF等各项血液学参数均有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中医临床症状改善及动态观察与血液参数提高相一致,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156例中有效145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达92.9%。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停药后随访结果显示,疗效维持时间3~4个月。结论 益髓生血颗粒治疗β-地中海贫血疗效显著,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为中医药辨证治疗β-地中海贫血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肾藏精,精生髓,髓充脑、养骨、生血,"肾、精、髓"物质与功能共同构成了中医"肾髓系统",其中"肾为本,精为要,髓为枢",肾中精气盛衰决定髓的盈亏,是脑为髓海、肾主骨、精化血的生理和病理基础;同时,中医现代研究发现干细胞与肾精关系密切,体现了"肾髓系统"的物质和功能特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益髓生血颗粒对不同发育阶段小鼠α-血红蛋白稳定蛋白(alpha-hemoglobin stabilizing protein,AHSP)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提取正常成年小鼠骨髓、孕鼠(孕21 d)和胎鼠(孕14 d)胎肝胎脾有核细胞总RNA,采用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中药益髓生血颗粒干预后对不同发育阶段小鼠的α-珠蛋白稳定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中药干预后,胎鼠(孕14 d)、孕鼠(孕21 d)的AHSP基因表达无明显改变,而成年鼠骨髓AHSP基因表达明显上调。结论:益髓生血颗粒治疗β-地中海贫血的可能分子机制之一,是通过促进AHSP基因的表达,减少游离 α-珠蛋白的沉积,遏止其对红细胞的毒害作用,减少溶血发生而达到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初步了解益髓生血颗粒加味对肾虚三证地中海贫血患者造血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收集符合西医诊断标准的地中海贫血患者28例,按照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分为肾精不足证组(10例),肾阳虚组(7例),肾阴虚组(11例)。肾精不足证的地中海贫血患者服用益髓生血颗粒,肾阳虚证的地中海贫血患者服用益髓生血颗粒加味淫羊藿,肾阴虚证的地中海贫血患者服用益髓生血颗粒加味女贞子,疗程分别为3个月。检测治疗前后地中海贫血患者血清细胞因子(IL-1、IL-2、γ-INF、TNF-β)水平的变化。结果:肾精不足证、肾阴虚组的地中海贫血患者分别经经益髓生血颗粒及益髓生血颗粒加味女贞子治疗后,患者IL-1水平与疗前相比显著升高(P<0.05);γ-INF的水平显著降低(P<0.05);IL-2、TNF-β水平与疗前相比,有降低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阳虚证的地贫患者经益髓生血颗粒加味淫羊藿治疗后,患者γ-INF、TNF-β、IL-2水平与疗前相比有降低的趋势,IL-1水平与疗前相比有升高的趋势,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益髓法益髓生血颗粒加味改善地中海贫血患者肾虚三证患者的临床症状,可能与上调造血正调控细胞因子IL-1水平,下调造血负调控细胞因子IL-2、TNF-β、γ-INF水平有关,其客观规律仍需要进一步临床试验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