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 分析首诊误诊的急性主动脉夹层12例,找出误诊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诊误诊的急性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误诊病名和误诊时间.结果 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2例,心绞痛2例,急性胰腺炎2例,脊柱肿瘤疼痛1例,拟诊晕厥待查2例,休克待查1例,疑诊主动脉夹层2例.结论 急性主动脉夹层临床表现变化多端,尤其临床表现不典型者易误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首诊误诊的急性主动脉夹层12例,找出误诊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诊误诊的急性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误诊病名和误诊时间。结果 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2例,心绞痛2例,急性胰腺炎2例,脊柱肿瘤疼痛1例,拟诊晕厥待查2例,休克待查1例,疑诊主动脉夹层2例。结论 急性主动脉夹层临床表现变化多端,尤其临床表现不典型者易误诊。  相似文献   

3.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主动脉腔内的血液从主动脉内膜撕裂口进入主动脉壁内,使主动脉壁中层形成夹层血肿,并沿主动脉轴扩展的一种严重心血管急症。由于本病受累部位与范围不同,临床表现多变,易导致误诊。我院2003年8月~2007年8月共收治主动脉夹层患者15例,现将其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急性主动脉夹层误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通过对17例被误诊急性主动脉夹层的分析,找出误诊的原因。方法:对17 例主动脉夹层的误诊病名及其例数、误诊天数、误诊医院的级别进行分析。结果:误诊为心绞痛5 例,急性心肌梗死2例,其他昏厥待诊2例,纵隔肿瘤2例,急性胰腺炎2例,脑血管病2例,胆囊炎、胆结石1例,泌尿系统结石1例,误诊医院从县级到省级医院均有。结论:误诊原因主要为①认识不足,②思路狭窄,③本症临床表现特异性差。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水平,加强诊断学基本功训练是减少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主动脉夹层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D)的临床表现,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降低死亡率。方法:对26例AD患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误诊原因、死亡原因及死亡与就诊时间、确诊时间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好转出院14例(53.85%),死亡12例(46.15%);误诊7例(26.92%)。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急腹症各2例,心脏瓣膜病、肾结石各1例,发热待查1例。急性期(2周内)死亡率42.30%。慢性期死亡率较低。就诊时间、确诊时间越早,死亡率越低。死亡原因为AD解离并发症,如主动脉破裂、心衰、肾衰、休克、脑卒中等。结论:减少误诊,早期诊断和治疗为降低AD死亡率的关键。CT、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提供可靠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6.
急性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为一少见心血管急危重症,起病急,变化快,病情凶险,病死率高,易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等疾病而延误治疗,甚至危及生命。本文回顾1998年2月~2006年5月确诊为急性主动脉夹层的15例病例,分析其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以神经系统损害为主要表现的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 ,探讨主动脉夹层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减少主动脉夹层误诊及漏诊 ,提高主动脉夹层的早期确诊率。 方法 回顾分析 1 1 4例主动脉夹层中以神经系统损害为主的 4 0例患者的临床特点。 结果 主动脉夹层并有神经系统损害患者占总主动脉夹层患者的35 1 %;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症状前有胸背疼痛占 90 %。 2 3例被误诊 2 4天± 1 6天 ,其中 1 7例被误诊为缺血脑卒中 ,3例误诊为脑出血 ,2例误诊为急性脊髓炎 ,1例误诊为脊髓出血。MR、CT、UCG等影像学诊断方法对主动脉夹层的早期诊断有极大临床价值。 结论 神经系统损害是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常见表现 ,并可同时伴有其它系统损害 ;MR、CT、UCG等影像学检查对早期确诊主动脉夹层有极大临床价值 ,可减少误诊 ,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主动脉夹层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征,提高急性主动脉夹层分离的临床诊治水平,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首诊及外院转诊入院治疗的21例急性主动脉夹层分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幄床特征以及诊疗手段。结果21倒患者中入院时诊断为急性主动脉夹层分离4例,疑诊4例。因有冠心病史及心电图异常诊断急性心肌梗死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不稳定型心绞痛4例,因有胸憋、气短夜间不能平卧诊断左心衰竭1例,因意识障碍诊断为脑梗死1例。因心脏杂音诊断瓣膜病1例,因咯血、胸痛诊断肺梗死1例,因腹痛、血液检验异常诊断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或结石各1例。结论主动脉夹层临床表现复杂,易误诊,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主动脉夹层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1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动脉夹层(aorticdissection,AD)为一少见心血管急、危、重症,起病急、变化快、病情凶险,死亡率高[1],易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等疾病[2]而延误治疗甚至危及生命[3]。本文回顾1998-09-2006-03误诊为AMI的AD14例,分析其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认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诊主动脉夹层(AD)诊断策略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就诊的AD患者48例,对误诊例数、实验室检查结果、症状体征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首诊确诊30例,误诊为心肌梗死4例,胰腺炎4例,胆囊炎3例,肠梗阻3例,泌尿系统结石3例,检查过程中死亡1例,入院后经相关科室检查确诊17例。结论 AD误诊率高,急诊医生对无明确原因的胸痛、腹痛应提高警惕;拓宽诊断思路,分析疼痛程度与诊断是否相符,借助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提高AD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1.
主动脉夹层22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D)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A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AD多以剧烈疼痛为首发症状,胸痛最为常见,并伴随多种非特异性临床表现。本组首诊误诊率高达36.4%(8/22例),其中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4例,误诊为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胸膜炎、肾结石各1例。经药物治疗,16例(72.7%)病情逐渐稳定,其中5例随后行手术或介入治疗而治愈;6例(27.3%)死亡,5例死于于夹层破裂,1例死于急诊手术中。结论AD临床表现复杂,误诊率高,死亡率高,而早期的识别、及时的影像学检查和有效的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表现、临床诊断及误诊情况。方法收集诊断为AD的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影像学诊断及误诊情况。结果①突发胸、腹部剧烈、持续疼痛是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②影像学MSCTA检查是确诊本病的最佳方法。③误诊疾病复杂多样,以冠心病和急腹症居多,首诊误诊率为12.5%。结论主动脉夹层首发症状主要为持续剧烈胸腹疼痛,早期诊断是治疗关键,MSCTA检查有助于确诊,同时AD的误诊率高,误诊的疾病种类繁多,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COPD合并自发性气胸12例临床误诊分析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谢昕  李宁 《临床肺科杂志》2008,13(3):301-302
目的提高基层医院医护人员对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的诊断水平,以减少误诊率。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2000年1月~2007年1月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病例,并分析误诊的原因。结果本组误诊12例,误诊为COPD急性发作、哮喘急性发作、肺性脑病、急性左心衰等。误诊时间4~48h。结论对出现病情变化的COPD患者应认真进行体检,常规行胸部X线检查。从而降低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的误诊、漏诊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川南地区狸殖吸虫病的临床表现及误诊原因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03-2007年笔者所在教研室确诊的狸殖吸虫病患者44例,对其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史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临床表现因虫体侵害部位不同而异,如腹部不适、食欲减退、乏力、皮下包块,胸痛、咳嗽、头痛、呕吐、肢体麻木、瘫痪、呼吸困难、腹痛、腹泻等.44例患者初诊时仅5例怀疑为狸殖吸虫感染,38例患者在院外多次误诊,误诊率达86.3%.被误诊为结核性胸膜炎者9例,肺炎2例,肺结核3例,脑占位性病变7例,癫痫、败血症各2例,结核性心包炎2例,化脓性心包炎1例,肝脓肿、支气管扩张各1例,皮下肿瘤7例,睾丸肿瘤1例.结论川南狸殖吸虫病的临床表现复杂,无特异性症状,极易误诊,误诊原因与本省及外省的报道相似.  相似文献   

15.
老年冠心病漏诊和误诊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燕琴  刘宏  王媛 《实用老年医学》2011,25(3):236-238,242
目的分析老年冠心病误诊的原因,以减少误诊。方法采用回顾方法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17例发生冠心病漏诊和误诊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7例患者中冠心病误诊为消化道疾病5例,咽炎1例,心神经官能症1例,颈椎病1例;其他疾病误诊为冠心病的有带状疱疹3例,胆囊炎2例,心尖部肥厚性心肌病1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例,早期复极综合征2例。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同时身患多种疾病,需全面分析、仔细鉴别,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6.
张方璟  陈燕萍  林志春 《肝脏》2007,12(4):251-253,260
目的 探讨"肝脓肿样"肝内病变的影像表现及误诊原因,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术前被误诊的12例"肝脓肿样"肝内病变的病例资料,结合其影像表现,分析误诊原因.结果 12例"肝脓肿样"肝内病变中,6例为胆管细胞癌;3例为转移瘤,其中1例为肺癌肝转移,2例为胃肠道肿瘤肝转移;1例为肝未分化肉瘤;1例为肝炎性假瘤;1例为嗜酸性肉芽肿.12例"肝脓肿样"肝内病变从影像表现上易与肝脓肿相混淆.结论 影像诊断肝脓肿时,MR反映病灶成分较CT有优势,平扫时病变内CT值较水样密度高时应特别注意鉴别诊断,结合临床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放线菌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及误诊原因.方法 报道1例胸型放线菌病,并结合文献,总结放线菌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对误诊原因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胸型放线菌病发病率低,临床医师认知较少,极容易误诊,主要引起误诊的原因为临床表现普通,影像学表现多样,放线菌标本取材困难,疗效判断周期长.为此,应该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同医技科室多交流,进行厌氧菌培养及特殊染色,提高诊断正确率,减少误诊.结论 放线菌病是一种少见病,临床上容易误诊,如果能够做到早诊断并提高综合治疗方案,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局灶性机化性肺炎(FOP)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和影像学特点,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8年江苏省人民医院住院手术切除的40例误诊为肺癌的FOP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影像学特点、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分析。结果(1)40例FOP患者中,男34例,女6例,年龄范围为26~82岁,平均年龄(55.55±10.52)岁。(2)临床表现中,咳嗽咳痰21例,发热6例,咯血8例,胸痛12例,体检发现14例。(3)病变在肺野外、中、内带及各肺叶均有发生。CT表现多样,除结节影和实变影外,合并有分叶状、边缘毛刺征、支气管充气征、空泡征、密度不均、胸膜牵拉等。病灶范围≥3 cm的26例,<3 cm的14例。(4)共有8例患者行PET-CT检查,其中6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氟代脱氧葡萄糖代谢增高,提示恶性病变可能;2例未见氟代脱氧葡萄糖代谢增高,考虑炎症后改变。(5)40例患者中,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99均正常,仅有1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轻度增高,D-二聚体均正常。(6)病理提示间质纤维组织增生,肺泡腔扩张,腔内见纤维素样黏液栓形成,间质多量淋巴细胞浸润伴淋巴滤泡形成。(7)40例手术患者中,1例患者半年后复查手术缝线周围复发;余复查均正常。结论FOP临床相对少见,因其特殊影像表现极易误诊。临床医师需不断加强对FOP的认识,通过基本信息、临床特征、影像、实验室检查、病理特征等综合诊断,以减少临床误漏诊。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的误诊、漏诊原因,降低临床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选择总参保健处在2011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18例老年急性右室心肌梗死的误诊、漏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例误诊、漏诊患者中误诊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2例,心功能不全2例,急性上腹痛2例,脑血管病2例,肺源性心脏病2例,感染性休克1例,急性咽痛1例,急性肠炎1例;仅诊断其他部位心肌梗死而漏诊急性右室心肌梗死者5例。结论老年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临床表现不典型,易发生误诊、漏诊,临床工作中应提高警惕,仔细辨认尽力减少误漏诊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