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观察洁悠神物理抗菌材料用于口腔癌术后预防感染时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方法:从手术当日开始,在口腔、口咽部、鼻咽部以及颈部术创创面(缘)喷洒洁悠神物理抗菌材料,同时行血液学检测。结果: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痛、痒、过敏等症状,其中有11例患者初次使用时自觉气味欠佳,但仍能够接受并配合治疗。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用药后白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白蛋白、球蛋白,尿素氮、肌酐等检测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洁悠神物理抗菌材料作为辅助用药用于口腔癌术后预防感染尚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口腔癌术创全身应用抗菌药物的同时,局部应用物理抗菌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60例口腔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从手术当日开始,在口腔、口咽、鼻咽部以及颈部术创喷涂洁悠神物理抗菌喷雾敷料,剂量为0.1mL/次,每日3次,直到术创愈合。对照组,常规口腔护理、换药。观察两组术创外观、愈合等级和愈合时间,血常规、肝肾功能等血液学检测。结果:两组术创愈合等级无显著差异(P>0.05),术创愈合时间治疗组较对照组缩短(P<0.05)。60例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用药后血液学检测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口腔癌术后创面局部使用物理抗菌雾敷料在预防感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综合指标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洁悠神物理抗菌喷雾敷料对口腔癌瘤术后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在口腔癌瘤术后创口局部应用物理抗菌喷雾敷料,了解其对患者口腔菌群的影响,为口腔癌瘤术后感染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64例口腔癌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从手术当日开始,术创采用常规的换药和口腔护理方法。治疗组:从手术当日开始,在术创喷涂洁悠神长效抗菌材料,剂量为0.1mL/次,每日3次,直到术创愈合。观察两组术创外观,进行创面细菌培养。结果:术创均顺利愈合,64例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实验组链球菌属、葡萄球菌属、奈瑟菌属检出减少(P<0.05)。结论:口腔癌瘤术创局部使用物理抗菌雾敷料对预防术后感染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口腔癌术后患者气道管理措施。方法对38例口腔癌术后的患者进行正确的吸痰、吸氧、气道湿化、气囊处理、局部感染预防等治疗和护理。结果38例患者无出现呼吸道感染、窒息、呛咳、声嘶等并发症。结论对口腔癌术后患者进行精心、正确的气道管理,可降低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近红外荧光导航技术在口腔癌术中及手术边界确定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4例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就诊并接受手术治疗的口腔鳞癌患者.患者术前6~8 h静脉注射吲哚菁绿注射液0.75 mg/kg.术中、术后使用近红外荧光影像系统进行观测并拍照记录.术后在离体病灶荧光边界内、外侧收取组织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所有患者的病灶均可见肿瘤荧光显影,术后离体病灶的肿瘤背景比值(1.58±0.52)明显高于术中病灶的肿瘤背景比值(1.39±0.39)(P<0.05).在荧光边界处,其区分正常上皮与非正常上皮(不典型增生及癌组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3.3%和57.9%.结论:近红外荧光技术可用于检测口腔癌原发灶切除后是否残存肿瘤组织,可作为确定手术边界的诊疗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围术期体温保护对口腔癌患者术后加速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口腔癌根治术加同期游离皮瓣修复术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分为保温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保温组给予电阻式加温垫和温输液进行体温保护。记录2组患者各时间点核心体温;记录手术室温度,麻醉时间,麻醉用药,术中出血量、输血量、输液量、冲洗液量、尿量,手术时间,复苏时间,术后寒战发生率,术后感染率,非计划二次手术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与麻醉前比较,2组患者麻醉后2、4、6 h,转入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和转出PACU时的核心温度明显降低(P<0.05);保温组麻醉后2、4、6 h,转入PACU和转出PACU时的核心温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保温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小(P<0.05),术后寒战发生率低(P<0.05),复苏时间短(P<0.05),术后总感染发生率低(P<0.05),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2组手术室温度,麻醉时间,麻醉用药,手术时间,术中输液量、冲洗液量、尿量及非计划二次手术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体温保护能够有效预防口腔癌患者围术期低体温的发生,降低术后感染率,缩短住院时间,从而促进患者加速康复。  相似文献   

7.
口腔癌及其治疗会影响患者的口腔健康,使其易罹患龋齿、口腔机会感染、放射性口炎等疾病。因此,口腔癌患者应该注重口腔健康,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治相关疾病。本文就口腔癌患者预防和治疗龋齿、口腔机会感染和放射性口炎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口腔癌术后近距离腔内照射控制复发的疗效及影响因素、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口腔癌术后配合放射治疗患者238例,其中143例单独给予近距离腔内照射,95例同时给予近距离腔内照射和外照射.100例同期仅行手术治疗的病例作疗效对比.计算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结果:手术治疗、术后配合腔内照射或同时配合腔内及外照射患者的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是62%和22%,79%和62%以及71%和43%,3种治疗方法对肿瘤的5年和10年局部控制率分别是54%和52%,78%和76%以及72%和69%.UICC分期、病理分级、组织来源及肿瘤发生部位对生存率和局控率均有重要影响.结论:术后配合放疗可有效地控制口腔癌术后复发,尤以术后配合腔内照射更佳,该方法治疗后并发症少且疗效显著,可望成为新的、常规的口腔癌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口腔癌患者唾液中透明质酸(HA)的含量,探讨HA对口腔癌辅助诊断和治疗效果监测的价值。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口腔癌患者36例,健康人2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测定所有标本唾液中的HA浓度。结果:治疗前口腔癌患者唾液中HA含量显著高于健康人(P<0.05),治疗后口腔癌患者唾液中HA含量低于治疗前,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唾液中HA含量测定对口腔癌可能有辅助诊断价值。唾液中HA的含量变化可作为判断肿瘤预后的参考,但不能用于治疗效果的监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老年口腔癌患者手术前后血糖的变化.方法:对57例70岁以上行口腔癌根治术的患者手术前后空腹血糖进行比较,并与同期其他年龄段行口腔癌根治术患者手术前后空腹血糖进行对比,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口腔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血糖均较术前升高,而老年口腔癌患者术后血糖升高,较其他年龄段患者血糖升高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胰腺功能和肾功能的减退,是老年口腔癌患者术后血糖升高的主要原因;术后严密的血糖监测和合理,适量的应用胰岛素,是避免老年口腔癌患者术后血糖升高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