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脑地形图(BEAM)、脑电图(EEG)检查了846例脑外伤后综合征的患者,BEAM异常率为95%,EEG为55%。其中对受伤后有昏迷或一过性意识障碍病史的164例进行了CT检查,异常率为23.29%。BEAM主要表现为δ、θ波带量化级别增高,α波带量化级别减少,而且经治疗前后对比分析,作者认为BEAM对脑外伤后综合征的脑功能状态、预后判断,优于EEG及CT,建议在法医鉴定上可作为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70例闭合型脑外伤病人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在闭合型脑外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70例闭合型脑外伤病人进行BAEP检查。结果70例中异常48例(68.57%),异常表现为各主波潜伏期和波间期延长。与CT检查对比,BAEP异常率明显高于CT异常率(7%)。结论闭合型脑外伤病人大脑虽然无明显结构变化,但确有生理功能改变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3.
报道脑电地形图和脑电图及CT扫描对10种神经科疾病168例患检查结果作一对比分析。结果:BVEAM异常率为88.1%,EEG异常率75.6%,CT扫描异常率47.6%,BEAM异常率显高EEG和CT。脑溢血,脑肿瘤,脑囊虫患的BEAM异常结果略高于同步EEG,但与CT扫描相一致。  相似文献   

4.
脑电图对诊断无CT影像改变的轻型脑伤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运涛  吴革 《四川医学》1998,19(4):300-301
为研究脑CT检查为阴性的轻型颅脑损伤的脑电图(EEG)、脑电地形图(BEAM)变化特点及其临床价值。对近两年108例轻型颅脑损伤(脑震荡)早期进行动态EEG和BEAM监测。结果显示:无CT影像学改变的轻型脑损伤监测EEG、BEAM有异常改变达88.89%,其中79.17%为异常的θ波和δ波,伤后3天内测得的阳性显著高于3天后,P〈0.01。并发现脑生物电异常变化沿受力轴线分布。结论:早期反复测定的  相似文献   

5.
报告120例脑外伤多形式诱发电位(MEP)检查分析,并与CT对照。本组MEP与CT总异常率分别为62.5%和55.8%,其中中、重型分别为64.7%和76.5%,轻型分别为57.1%和5.7%。轻型病人的MEP与CT异常率之间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表明MEP可反映轻型脑外伤的病理生理变化,且MEP异常率变化与临床表现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故早期MEP检查和动态监测,结合CT和GCS分级有利  相似文献   

6.
通过61例急性颅脑损患者的研究,发现脑外伤后,BAEP的异常率与GCS负相关,损伤超重,颅内压起高,BAEP异常超明显。同时表明,CT显示中线移位超重,侧室、环池受压越显著,BAEP异常率越高。提示颅脑损伤时,颅内压、CT及BAEP呈同步变化。  相似文献   

7.
46例缺血性脑梗塞的脑电图与脑电地形图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6例脑梗塞的BEAM与EEG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无论异常率还是定位定侧的诊断符合率,BEAM均高于EEG(阳性率分别为89%和65%),δ和θ活动的局限性改变也明显高于EEG而且定位直观,准确。对脑梗塞的早期诊断,BEAM与CT有互补作用,两者结合能提高临床早期诊断阳性率。  相似文献   

8.
脑外伤后综合征患者脑血流显像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50例脑外伤综合征患者进行TCD及SPECT脑血流断层显像,结果TCD异常率为74%,MCA/ICA≥3为脑血病痉挛所致的,SPECT脑显像异常率为84%,为大脑皮质内放射性分布不均匀或有1~2个以上独立的放射性缺损区。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采用脑电地形图(BEAM)和CT检查143例患者的结果。患者平均年龄60.3岁;BEAM定位、定侧诊断率72.7%,CT阳性率74.8%,两者无显著性差异。其中TiA37例BEAM阳性率62.2%,CT为2.7%;脑梗塞83例,BEAM阳性率80.7%,CT定位率100%;腔隙性梗塞21例,BEAM阳性率为66.6%,与CT定位符合率42.9%。  相似文献   

10.
作者对新疆地区7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同时作脑电地形图(BEAM)、CT、MRI检查并进行对照分析,发现闭塞性脑血管疾病早期,BEAM检查阳性发现优于CT及MRI。对短暂性脑缺血(TIA)患者过去一直认为24h内可恢复,不留异常体征。本组BEAM检查阳性率64%,而CT与MRI阳性率分别为36%与29%,明显低于BEAM,对脑动脉硬化及高粘血症阳性率也高于CT及MRI。  相似文献   

11.
多发性硬化患者MRI,CT和诱发电位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告32例多发性硬化(MS)患者MRI、CT和诱发电位的对比结果。各项检查中以MRI异常率最高(84.3%),3项诱发电位(VEP、BAEP、SEP)检查的异常率虽低于MRI,但3项检查中至少1项异常的异常率为81.25%,CT仅为42.3%,认为MRI与诱发电位结合应用可有效地为MS提供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2.
栗玉彬  付颖 《吉林医学》1998,19(2):76-77
本文报道68例一氧化碳(CO)中毒脑电地形图检查结果:治疗前首次检查正常8例,异常60例,异常率88.2%;治疗后(出院前)复检正常36例,异常32例,异常率47.1%,两者差异非常显著(P<0.001)。CO中毒BEAM检查的临床意义:①BEAM改变与临床状态呈正相关性;②平均(δ+θ)/(α+β)比值能反映CO中毒后脑组织的功能状态;③BEAM持续异常,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者易引起急性CO中毒迟发性脑病;④BEAM阳性率大于EEG。  相似文献   

13.
潘少莉  吕叶 《河北医学》1999,5(1):55-57
目的:探讨以头痛为主诉的鼻窦炎患者,EEG、BEAM改变;方法:使用EEG ̄7414K型和DYD ̄300型BEAM仪。按国际10 ̄20系统法放置电极。EEG以单、双极导联组合法描绘。BEAM在荧光屏监视下单导连续描记120s为差后进行分析处理;结果:EEG正常6例,界限性3便,轻度以上异常14例,异常率为60%。BEAM正常4例,异常19例,异常率为85%;结论:鼻窦炎是临床常见疾病,大多以不同部  相似文献   

14.
对27例确诊及3例近于确诊的多发性硬化(MS)的实验室和辅助检查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视觉诱发电位(VEP)为该病最敏感的检查方法,异常率为65.4%,体感诱发电位(SEP)次之为54.6%,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为52.0%,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为51.7%,脑电图(EEG)为42.1%,CT扫描为39.1%。多项诱发电位异常率为89.7%,较单项诱发电位异常率高(均P<0.05);血清MBP含量与MS病程有关。临床上可将多项诱发电位检查及血清MBP含量测定作为MS早期诊断、病情监测、指导治疗的可行手段  相似文献   

15.
46例病毒性脑炎患儿CSF异常率58.7%,EEG异常率86.4%,CT异常率30.8,MRI异常率66.7%。主要改变为:CSF可见免疫细胞;EEG各导联见弥散形式出现异常θ波,异常δ波及复形慢波;  相似文献   

16.
精神分裂症服氯氮平后脑电图与地形图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94例患者服用氯氮平治疗前后自身脑电图与脑电地形图改变进行对比分析。服用氯氧平后2-4周,剂量达200-350mg/d,EEG异常率为82.98%,EBAM异常率为92.55%,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其中EEG中以度异常为主(62.77%),BEAM以重度异常为主(61.70%);药量增大(450mg/d以下),则EEG、BEAM变化不大。提示BEAM更能准确地反映氯氮平引起分裂症  相似文献   

17.
急性 CO 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的发病机理、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本病患者的多项免疫和生化指标进行检测,观察患者的脑电图(EEG)、脑电地形图(BEAM)、诱发电位(VP)和脑CT改变及高压氧(HPO)和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疗法(U BIO)对本病的疗效。结果:本病患者的多项免疫和生化指标有不同程度改变,EEG、BEAM、VP和CT检查有不同程度异常,两种疗法的近期显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免疫功能紊乱、神经递质和自由基代谢异常在DEACMP的发生和病理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EEG、BEAM、VP和CT检查对诊断和预后判断均有一定价值,HPO和UBIO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对38例多发性硬化患者进行头颅磁共振成像、诱发电位和IgG指数进行对比检查。结果发现,MR异常率为74.0%;BAEP47.4%;VEP58.3%;IgG指数45.5%。以上检查中2项以上阳怀者阳性率92.3%。作者认为,MRI、EP及IgG index同时检查对MS诊断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刘国盈 《中原医刊》1995,22(3):98-99
本文分析了我院自1989年至1992年12月临床应用脑电地形375例,其中男232例,女143例,年龄10-75岁。脑电图正常例,界限性68例,异常226例,异常率(60.27%)。BEAm正常55例,异常320例。26例CT:正常6例,异常20例,异常率。BEAm的异常率明显高于EEG和CT。  相似文献   

20.
SPECT对脑外伤后综合征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99mT-ECD对68例脑外伤后综合征患者进行SPECT(单光子发射计量机断层扫描)脑血流断层显像,并加以统计分析,其中,62例显像获得阳性结果,24例为多发性放射性核素减低或缺损区,而X-CT或MR检查均未见颅内异常,本文统计结果显示,脑外伤后综合征的SPECT的表现与时间长短无明显关系,与受伤机理有很大联系,说明SPECT对探明脑外伤后综合片发病机理和诊断方面,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