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8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7 毫秒
1.
目的探讨S100、survivin和Ki-67作为肿瘤生物学标记在星形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采用HE染色和SP法对65例星形胶质瘤中S100、survivin和Ki-67的表达情况进行研究,探寻其与肿瘤恶性程度的关系,及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在正常脑组织中,S100多显全细胞型阳性,survivin蛋白和Ki-67不表达。随着星形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增高,S100表达强度减弱;survivin蛋白的表达和Ki-67指数增高。S100、survivin和Ki-67的表达与星形胶质瘤的恶性程度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S100和survivin在恶性胶质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以作为星形胶质瘤恶性程度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CT机在地震灾害中受损的情况下,观察超声波在术前定位、术中探查颅内多发血肿及术后对危重患者床旁监测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超声显像仪对180例颅脑损伤患者行术前A超筛查,对疑有颅内多发血肿、急性脑膨出实时术中B超多角度多层面扫查。术后经骨缺损区进行水平、矢状、冠状滑行扫查。结果术中扫查24例,不同部位的颅内血肿16例;血肿清除后,减压不充分,同侧脑内血肿4例,脑挫裂伤、脑水肿4例,术后B超复查,出现迟发性血肿5例,B超发现与手术发现基本一致。结论术中B超扫查对多发性颅内血肿的准确定位,对术中急性脑膨出明确原因有重要意义,术后经骨缺损对迟发性血肿也能准确诊断,在大型灾害后72h,CT机未维修好的情况下,超声波在术前、术中、术后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地震灾害中颅脑损伤的特点及救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在2008年5月12日地震灾害中收治的281例颅脑损伤伤员。结果281例颅脑损伤伤员中,重型46例,中型132例,轻型103例。开颅手术58例,其中开放性颅脑损伤11例,闭合性损伤47例,死亡4例,重残6例,中残18例,轻残36例,痊愈201例,转送上级医院16例。结论地震灾害中大量的颅脑损伤伤员,经快速合理的组织协调,准确掌握病情,合理的治疗,及时手术,可以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残废率。  相似文献   
4.
一、材料: (一) 消毒输尿管导管一根。 (二) 消毒三通孟菲氏滴管一个。 (三) 消毒30ml注射器一具。 (四) 12.5%碘化钠溶液或15%胆影葡胺50ml。二、方法: (一) 患者于开放T型管24小时后平卧于摄片台上。 (二) 将孟菲氏滴管下端接T型管,侧管接胆汁引流瓶,将其直立(附图)。 (三) 经孟菲氏滴管上端向下置入输尿管导管,使其入T型管内27cm,此与T型管  相似文献   
5.
杨黎  唐运涛 《四川医学》1999,20(5):523-524
促进颅内病理性腔隙的闭合,负压引流已广泛的用于颅内孤立囊腔术后引流。我院从1995年2月至今将此方法用于102例不同类型的颅内引流,其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我院从1995年2月至1999年2月采用适度负压引流用于巨大硬膜外血肿25例,巨大颅骨缺损修补8例,颅骨凹陷骨折整复术后5例;硬脑膜下积液19例,慢性硬膜下血肿38例,脑脓肿2例,脑溢血血肿腔引流5例。分别占同期硬膜外引流的29%,硬膜下引流的56%,颅内孤立囊腔引流的3889%。12 方法121 硬膜外负压引流是将压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机在地震灾害中受损的情况下,术前A超定位,术中B超探查颅内多发血肿并导向手术,术后对危重患者床旁监测。方法应用超声显像仪,术前A超筛查,对疑有颅内多发血肿,急性脑膨出实时术中B超扫查,进行多角度多层面扫查。术后经骨缺损区进行水平、矢状、冠状滑行扫查。结果术中扫查24例,不同部位的颅内血肿16例,同侧脑内血肿4例,脑挫裂伤、脑水肿4例,术后B超复查,出现迟发性血肿5例,B超发现与手术发现基本一致。结论术中B超扫查对多发性颅内血肿的准确定位,对术中急性脑膨出原因明确有重要意义,术后经骨缺损对迟发性血肿也能准确检查,在大型灾害后72 h,CT机未维修好的情况下,超声波在术前、术中、术后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额叶挫裂伤急性期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 . 方法 对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01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收治的69例额叶脑挫裂伤患者进行资料总结,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症状、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方法 .结果 本组患者经手术或保守治疗后均痊愈出院,遗留记忆力、认知等功能缺陷6例,部分运动性失语3例.均在后期随访中得到改善或者恢复.治疗期间患者精神症状多见.尤其是双侧额叶脑挫裂伤患者中最为常见,易与病情变化相互混淆. 结论 额叶挫裂伤患者病情变化快,早期精神症状容易造成I临床误判,应加以重视.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状况,动态复查CT,慎用镇静剂,提高对额叶挫裂伤的认识,均有助于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脑CT检查为阴性的轻型颅脑损伤的脑电图(EEG)、脑电地形图(BEAM)变化特点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对108例轻型颅脑损伤(脑震荡)早期进行动态EEG和BEAM监测。结果无CT影像学改变的轻型脑损伤监测EEG、BEAM有异常改变达88.89%,其中79.17%为异常的0波和8波,伤后3d内测得的阳性显著高于3d后(P〈0.01)。并发现脑生物电异常变化沿受力轴线分布。结论早期反复测定EEG、BEAM变化是反映轻型脑损伤早期脑功能变化定位和伤情分析以及临床诊断治疗效果评判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9.
我院于1987年5月至1994年10月,为153例颅脑损伤手术病例进行术中或术后B超检查,并与CT扫描结果对比或经手术证实。以探讨B超在颅脑损伤术中及术后的应用价值,临床意义和影像学特征。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均为我院住院病员153侧,男116例,女37例。年龄最大76岁,最小50d,平均37.41岁。其中与经CT检查对比113例,与手术发现对比45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脑CT检查为阴性的轻型颅脑损伤的脑电图(EEG),脑电地形图(BEAM)变化特点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对近两年108例无CT影像学改变的轻型颅脑损伤进行早期动态EEG和BEAM监测。结果:异常发迹者达88.89%,其中79.17%为异常的θ波和δ波,伤后三天内测得的阳性率显著高于三三后;并发现脑生物电异常变化沿受力轴线分布,结论:早期反复测定EEG、BEAM的变化是反映轻型脑损伤早期脑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