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危机指向性家庭干预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6例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维持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危机指向性家庭干预,观察12个月。于干预前后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评定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结果危机指向性家庭干预后两组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1),同期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总分及4个维度分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P<0.01),研究组总分及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功能维度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危机指向性家庭干预能显著改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书画训练对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7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6例,均常规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常规护理干预及集体性心理干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书画训练,观察3个月。于训练前后采用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评定康复效果,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评定生活质量。结果书画训练3个月后,两组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总分、工疗情况、生活能力、社交能力、讲究卫生和兴趣性因子分均较训练前显著下降(P<0.01),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或0.01);两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评分除物质生活维度分与训练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外(P>0.05),总分及其他维度分均较训练前显著升高(P<0.01),研究组较对照组升高更显著(P<0.01)。结论书画训练对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增强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对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6例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3例,研究组口服齐拉西酮治疗,对照组口服利培酮治疗,观察10周。于治疗前后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评定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两组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两组间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不良反应较轻微,研究组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锥体外系反应、体质量增加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0周末研究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总分及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维度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或0.01)。结论齐拉西酮治疗男性精神分裂症疗效显著且与利培酮相当,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治疗依从性好,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团体家庭宣教对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80例恢复期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予以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及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团体家庭宣教,观察10周,随访6个月。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定精神症状,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评定自知力与治疗态度、家庭亲密度。结果宣教10周末研究组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1),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的实际亲密度、实际适应性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亲密度不满意度、适应性不满意度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随访6个月,研究组再住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团体家庭宣教能巩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自知力及治疗态度,提高家庭功能,降低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精神科常规治疗,均实施精神科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早期综合护理干预,观察6mo。于综合护理干预前及干预6mo末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评定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两组测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阳性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评分,综合护理干预后两组阴性症状、阳性症状、一般病理及总分均较干预前有显著下降(P〈0.01),但研究组均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0.05)。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评分,综合护理干预后两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3个维度及总体生活质量因子评分均较干预前有显著提高(P〈0.01~0.05),但研究组较对照组提高更显著(P〈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综合性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8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4例,研究组完成51例,对照组完成49例,脱落病例不计人研究结果。两组均常规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综合性干预,观察1a。于干预前及干预1a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评定临床疗效。结果干预1a末,研究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和对照组总分、阳性症状及阴性症状因子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或0.01),且研究组总分、阳性症状及阴性症状因子分均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研究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总分、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维度分和对照组总分、社会功能维度分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P〈0.05或0.01),研究组总分、心理功能及社会功能维度分均较对照组升高更显著(P〈0.05)。结论药物治疗联合综合性干预能有效改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提高患者的自知力、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优于单用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家庭干预对精神分裂症病人家庭支持和生活质量改善作用的可行性、有效性。方法:将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研究组实施家庭干预,为期1年,采用家庭关怀指数问卷(FamilyAPGARindex)和生活质量评定量表(LancashireQualityofLifeProfile,LQOL),对病人进行评定。结果:1年后,研究组精神分裂症病人得到较多的家庭支持,生活质量有明显的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支持程度和总体生活质量间存在正相关(P<0.05)。结论:家庭干预有利于指导家属向病人提供有效的家庭支持,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疗效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两组均予以抗精神病药物常规治疗及护理,研究组予以综合性康复训练,观察8周。于康复训练前后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结果康复训练8周末,两组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评分较训练前显著降低(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评分较训练前显著升高(P<0.01),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药物治疗联合康复训练能显著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药物联合康复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92例康复期精神分裂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予以氯氮平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康复干预.观察1 a.于治疗前后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或0.01),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总分及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药物联合康复干预能显著提高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优于单用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应付方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已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6个月后采用应付方式问卷(CSQ )对两组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前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应付方式的各因子分无明显差异,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自责、幻想、退避因子分低于对照组(P<0.01),求助、解决问题因子分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家庭护理干预能培养患者使用积极的应付方式,减弱或消除患者的不良应付方式,校正患者的认知模式,改善不良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家庭化管理模式对住院慢性精神病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2组患者均按常规使用精神科药物治疗。家庭组给予家庭化生活模式训练,对照组只开展日常康复训练,采用传统封闭式管理方式。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6、12月末分别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生活技能训练评估表(SST)、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评定。结果:治疗3个月后,家庭组PANSS评分中阴性症状、精神病理症状和总分及ADL各项评分和总分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下降(均P〈0.05),且治疗6及12个月时呈持续下降趋势(均P〈0.01);家庭组PANSS评分中阳性症状评分及对照组PANSS各项评分及总分治疗后各时间点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个月后,家庭组SST评分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明显提高(均P〈0.05),且治疗6及12个月时呈持续上升趋势(均P〈0.01);对照组治疗后各时间点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家庭化管理模式能有效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减轻衰退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团体心理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疗效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3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研究组联合团体心理治疗.观察8周.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及生存质量.结果 治疗8周末,两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总分较治疗前有显著性下降(P<0.01),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生存质量总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独立性领域及社会关系领域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提高(P<0.05或0.01),研究组生存质量总评、心理领域、独立性领域及社会关系领域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 团体心理治疗能有效地改善精神分裂症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及治疗依从性,促进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对住院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114例住院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予以精神科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予以人性化护理干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8周.于干预前后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评定临床效果.结果 干预后两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1),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P<0.01),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更显著(P<0.01).结论 人性化护理干预对改善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齐拉西酮与氟哌啶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的长期影响.方法 将120例精神分裂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研究组口服齐拉西酮治疗,对照组口服氟哌啶醇治疗.出院后随访12个月.于治疗前及出院后随访3个月、6个月、12个月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副反应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评定生活质量,社会功能缺陷量表评定社会功能缺陷状况.结果 随访3个月末、6个月末、12个月末,两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同期研究组阴性症状因子分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研究组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独立性、社会关系、生活质量总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对照组仅独立性因子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同期研究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关系、生活质量总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社会功能缺陷量表的婚姻职能、社会性退缩、家庭外的社会活动、家庭内活动过少、家庭职能、个人生活自理、对外界的兴趣和关心7个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对照组为41.1%,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χ2=11.381,P<0.01).结论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长期疗效显著,与氟哌啶醇相当,对阴性症状效果更好,改善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效果更显著,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两组均口服利培酮治疗,并予以精神科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个性化护理干预,观察6个月。于干预前及干预第1个月、3个月、6个月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及自制服药依从性调查表对两组进行测评分析。结果治疗1个月末起,两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阳性症状因子分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或0.01),治疗3个月末起,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因子分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总分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或0.01);同期两组问比较,研究组治疗1个月末起,阳性症状因子分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治疗3个月末起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因子分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总分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或0.01)。干预前两组服药依从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干预1个月末起研究组主动服药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1个月、6个月末拒绝服药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3个月末起研究组被动配合服药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有助于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改善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乳腺癌癌性疲乏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00例,将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方法,对照组则实施常规护理,如体位护理、饮食干预、一般护理、心理干预等,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Piper疲乏量表结合应对量表得分情况、生活质量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行为及严重程度、情感、感觉、认知及情绪应对量表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活动能力、健康感受、日常生活、生活感受及家庭支持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对护理服务、护理技术、心理关怀、住院环境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促使患者以更为积极的态度面对乳腺癌的发生,同时改善发病后的生活质量,增进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8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两组均接受冠心病临床常规药物治疗及健康教育,观察组联合综合干预。观察2周。于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定焦虑抑郁情绪。结果综合干预后两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1),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 P<0.01)。结论综合干预能显著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PDCA循环对天疱疮患者实施家庭护理干预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指导,观察组应用PDCA循环(即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实施家庭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和生命质量。结果出院后6个月、12个月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12个月观察组患者生命质量总分及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PDCA循环对天疱疮患者实施家庭护理干预可以巩固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其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 80例。随机分为2组各40例。观察组用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作为指导,针对患者不同阶段的不同需要采取护 理措施,满足其躯体和心理各层次的需要;对照组按精神科常规护理。分别在人院时、治疗6周后及出院 时,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30)及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 表(SDSS)进行评定。结果:治疗6周后和出院时2组PANSS总分、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评分 及SDSS评分均低于人院时(P〈0.05,0.01),均呈持续下降趋势,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治 疗6周后和出院时2组NOSIE-30评分均高于入院时(P〈0.05,0.01),均呈持续上升趋势,且观察组更高于 对照组(P〈0.05)。结论: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过程中,应用马斯洛需要层次论指导临床护理,能 提高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作用。方法将12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利培酮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干预,治疗3个月,随访6个月。两组患者在入组时及治疗后对治疗依从性进行对比,以及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及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分别于入组时及随访结束时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依从性好于对照组(P0.01);随访结束时观察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总分、阴性症状、阳性症状和生活功能缺陷筛选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中生活质量总评、独立性领域以及社会关系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认知行为干预可提高治疗依从性,有助于缓解其精神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