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对某院6117例住院死亡病例构成进行帕累托图分析,探讨死因疾病谱构成特点,为医院管理层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按照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对死因病种进行分类统计,利用EXCEL绘制某院2008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6117例住院病例死因的帕累托图;利用SPSS16.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2008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总病死率为2.44%,死亡患者年龄多集中在60岁以上;其中男性为2.59%,女性为2.27%,男性显著高于女性,男性与女性住院患者病死率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51,P<0.05);死因顺位前3位为肿瘤(占比43.89%)、呼吸系统疾病(占比19.11%)和循环系统疾病(占比18.80%)。通过帕累托图分析显示住院患者死因疾病谱主要因素为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累计构成比为63%。结论 通过帕累托图分析显示住院患者死因疾病谱前3位是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和循环系统疾病,男性患者病死率高于女性患者。60岁及以上患者是死亡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分析住院患者疾病构成及变化趋势,明确常见病和多发病,探寻医院的工作重点和医疗技术发展方向,为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根据ICD-10对某院2009年-2013年5年间住院患者疾病分类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和损伤中毒等前十位系统性疾病共70393例,占92.56%;自然分娩、缺血性心肌病、慢支和慢性阻塞性肺病、高血压、肺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等前十位疾病共32704例,占43%.结论 妊娠分娩类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在住院患者疾病构成中所占比重显著,提高对这些常见病、多发病及慢性病的诊疗水平,将是今后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某院老年住院患者病历资料的分析,了解老年患者疾病构成,为老年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院44864例60岁以上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 老年住院患者年龄多集中在60岁~69岁,平均住院日9.48天,病死率1.85%;疾病顺位前五位分别是循环系统疾病、影响健康状态和与保健机构接触的因素、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死亡患者疾病顺位前五位分别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结论 积极防治威胁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与习惯,建立合理完善的老年医疗保障制度,提高老年人的生存质量,以降低老年住院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某三甲医院妇科住院患者非计划出院后31天内再住院情况,寻找影响患者31天内再入院的相关因素。方法检索2017年1月1日-2018年9月30日北京某三甲医院妇科住院患者中非计划出院后31天内再住院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再入院的原因与导致患者再入院的相关因素。结果非计划出院患者31天内再住院比率最高的原因是月经相关问题及呼吸系统疾病。单因素分析中呼吸系统疾病、个人原因、手术条件不足、月经相关问题具有统计学意义,住院天数、呼吸系统疾病、手术条件不足、月经相关问题是导致非计划出院患者31天内再住院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呼吸系统疾病和月经相关问题是非计划出院患者31天内再住院的主要影响因素,应加强再入院管理。  相似文献   

5.
陈文  段葵 《中国病案》2014,(7):53-55
目的 掌握住院患者疾病构成及病种分布,为提升医院管理水平,加强疾病防治工作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根据我院2008年-2012年疾病分类年报表,按ICD-10进行疾病分类,完成对我院住院患者疾病构成按年龄段、按性别进行顺位统计分析.结果 2008年-2012年住院患者前十位疾病占疾病总数的90.97%,其中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和损伤和中毒为主要病种,位于住院患者前5位,且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久居前三位,分别占疾病总数的26.1%、20.9%、16.8%,循环系统疾病及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有上升趋势.结论 及时掌握住院患者疾病构成及形成原因,加强常见病及慢性病的防治,制定切实防治方案,进一步保障广大师生员工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某院2003年-2007年住院死亡患者的统计分析,旨在探讨该院住院死亡患者的特点。方法将该院2003年-2007年期间住院死亡患者的病案资料,用Excel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男性患者死亡多于女性;65岁以上的年龄段患者死亡人数最多;前5位死因顺位分别是: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损伤中毒和呼吸系统疾病。结论该院住院死亡患者的死亡顺位主要是: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损伤中毒和呼吸系统疾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乌鲁木齐市某院2010年呼吸系统疾病住院病例构成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乌鲁木齐市某院2010年呼吸系统疾病5339例住院病例进行分析。对疾病谱进行分布描述。结果 2010年某院累计住院22802例。其中呼吸系统疾病患者5339例,占总体的23.41%;男女之比1.75:1。呼吸系统疾病男性显著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8.5,P0.05);呼吸系统疾病主要病种有支气管肺炎、慢性支气管炎、矽肺、肺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此构成该系统疾病前五位,占呼吸系统疾病的70.31%。本资料各年龄段呼吸系统疾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26.94,P0.001)。结论提示乌鲁木齐市某院2010年呼吸系统疾病住院病例,重点年龄段在0~5岁儿童和71~80岁老年。应关注儿童与老年人的健康预防、保健和治疗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005年-2011年老年住院病例死亡特征,为疾病防治和降低死亡率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死亡病例资料中的主要诊断作为死亡原因,对死因的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结果某院老年住院患者死亡率逐年下降,前三位主要死因分别为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肿瘤。结论针对高危人群和危险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筛查和防治,以降低老年人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某院2008年住院病人疾病结构统计及年龄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乌鲁木齐市某院住院病人疾病构成。方法对某院2008年住院病人疾病分类报表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累计住院病人疾病按系统排序,位于前10位依次是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妊娠分娩和产褥期情况、消化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影响健康状态和与保健机构接触的因素、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肿瘤、传染病和寄生虫疾病。前10位系统疾病合计15,261人,占出院总数的89.61%。男性8,328例(48.90%),女性8,703例(51.11%),男女之比为1:1.04,性别比有统计学意义(Х^2=46.94,P〈0.01)。15—44岁、45—59岁、60岁及以上3个年龄段的住院患者居多,共占住院病人疾病分类总数的85.87%。结论通过对某院住院病人疾病的构成分析,可为更有效地开展疾病的研究和防治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死亡患者的疾病特征,为疾病预防、医疗、科研提供依据。方法对某院2003年-2011年住院死亡病人疾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构成主要死亡疾病,占死亡总数的80.61%。结论死因特征多样,对开展疾病防控,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周敏  吴超  邓洪涛 《重庆医学》2007,36(22):2310-2312
目的 通过对本院住院患儿疾病谱及死亡原因变化趋势分析,为进一步做好儿童疾病的医疗和预防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 1996~2006年本院儿科住院患儿的17 773份病历资料进行疾病分类和死亡原因的变化趋势的统计分析.结果 呼吸、消化系统疾病占疾病排名第1、2位,传染性疾病逐年下降,新生儿疾病增长最快.2000年前肺炎居死亡病例第1位,2000年后新生儿窒息和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成为死亡主要病因,肺炎降为第2位.结论 从1996~2006年儿童疾病谱和死亡率分析,发生了明显变化,传染性疾病逐年下降,新生儿疾病成为住院及死亡的重要原因,肺炎、腹泻、上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为单病种疾病中主要疾病.因此,目前本院及本地区工作重点为继续加强儿童呼吸道疾病及腹泻等常见病的防治工作,加强产儿科合作和围产儿管理,继续强化儿童疾病的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儿童住院疾病谱特点.方法 对2015年重庆市二级及以上医院0~14岁儿童住院病案首页数据中的主要诊断、性别、年龄等项目进行疾病谱顺位及构成比分析,深入挖掘疾病谱变化趋势与年龄、性别的关系.结果 影响儿童健康的前5位系统疾病分别是呼吸系统疾病(男43.84%,女45.74%)、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情况(男12.01%,女13.87%)、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男9.48%,女9.88%)、消化系统疾病(男9.09%,女6.95%)、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男6.86%,女5.27%),呼吸系统疾病始终排在第1位,各系统疾病性别差异不明显,随着年龄的增长,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构成及顺位上升;呼吸系统疾病排名中,肺炎(38.73%)、急性支气管炎(17.29%)、急性扁桃体炎(13.83%)是影响儿童健康的前3位类目疾病.结论 呼吸系统疾病是儿童健康促进关注的重点,卫生防疫部门应针对儿童提供预防呼吸系统疾病的有效方法和措施,并对于儿童不同年龄组疾病顺位的差异,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定量研究广州市大气细颗粒污染物(PM2.5)对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环境流行病学方法,收集2015年1月1日-12月31日大气PM2.5等污染物资料、气象资料以及广州市1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呼吸系统疾病日门诊量资料,采用广义相加模型研究广州市大气PM2.5与呼吸系统疾病日门诊量的关系(同时控制长期趋势、星期几效应和气象因素等混杂因素的影响).结果 2015年广州市大气PM2s平均浓度为38.6.μg/m3,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呼吸系统疾病日门诊量与SO2、NO2、CO、气压均成正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AM模型分析结果显示,PM2.5对呼吸系统疾病日门诊量呈现出0~3 d的明显的滞后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PM2.5滞后1d效应最大,滞后1d时,模型结果预测ER(%)为2.847(1.310,4.408),PM2.5每增加10 μg/m3,呼吸系统疾病门诊量增加2.847%.结论 广州市大气PM2.5与呼吸系统疾病日门诊量成正相关关系,且存在滞后效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感染目标性监测及干预在神经内科医院感染预防中的效果,为预防及降低医院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入住平泉县医院神经内科的1561例住院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观察神经内科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结果:入住神经内科的1561例患者中,其中82例发生医院感染,例次医院感染率为5.25%,其中呼吸系统感染率构成比最高为75.61%,其次为泌尿系统感染、腹部消化系统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其感染率构成比分别为14.63%、6.10%、3.66%.患者年龄≥65岁、合并基础疾病、不合理应用抗生素、住院时间≥14d、存在侵入性操作等因素与医院感染发生相关,且差异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神经内科以呼吸系统感染为主,为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应重点关注:年龄≥65岁、合并基础疾病、不合理应用抗生素、住院时间≥14d且存在侵入性操作的住院患者,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分析该院2007-2015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为制订相应的干预措施,降低儿童病死率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7-2015年在该院死亡的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病案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7-2015年5岁以下儿童病死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各年度病死率、男女病死率(1.90%和0.99%)、农村与非农村户籍病死率(3.44%和2.0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病死率最高(50.45%);死因顺位前5位分别是:早产或低出生体质量、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先天性疾病和意外事故.结论 降低儿童病死率关键是加强围生期保健、加强孕前、孕期的各种检查,防止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重视各种因素对儿童健康的影响,重视意外伤害的防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描述与分析云南省60岁以上老年患者疾病谱及变化。  方法  通过国家卫生统计信息网络直报系统,对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全省政府办医院出院老年患者的病案首页信息进行系统的整理、分析,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系统进行分类统计。   结果  2017~2019年平均出院4375 768人次,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平均每年1330 437人次,占比为30.40%。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以及泌尿生殖系统位居疾病系统前5位,占到全部疾病的66.30%;脑血管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胆石病和胆囊炎、椎间盘疾病和肾衰竭分别位列上述系统疾病的首位;慢性下呼吸道疾病、缺血性心脏病、脑梗死、高血压、恶性肿瘤是老年人住院主要疾病;肺结核居于传染病首位;   结论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危害云南省老年人健康的主要原因,这将对云南省本身薄弱的老年人健康管理系统提出挑战。  相似文献   

17.
石宝星  范忠才 《重庆医学》2016,(33):4691-4694
目的 通过分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00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8 670例死亡病案,了解疾病分布及死因变化规律.方法 疾病分类2000年及2001年以ICD-9为标准,其他年份以ICD-10为标准,应用Excel2007、SPSS17.0软件系统对该院2000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间住院死亡患者病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年来男女死亡性别比例约为1.92∶1,心脏病死亡男女性别比例为1.3∶1.15年来住院患者人数在迅速增加,而病死率逐年下降.死亡高发年龄段为60岁及以上(4 281例,占49.38%),尤其是60岁以上的心脏病患者死亡人数占心脏病总死亡人数的61.9%.其次是45~59岁年龄段(占20.30%),前三位死因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前三位死因依次为冠心病、脑出血、脑梗死;心血管系统前三位死因依次为冠心痛、高血压和先天性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前三位死因依次为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呼吸衰竭;恶性肿瘤死因的前三位依次为肺癌、白血病及肝癌.按季节分布来看,冬季死亡人数最多(2 362例,占27.24%).从住院天数来看,以住院时间小于或等于1d的住院患者死亡人数最多,为2 625例,占30.28%.结论 分析住院患者死因、疾病分布情况及变化趋势有利于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医院管理方案改革,提高该地区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18.
王蔚  王耀丽  周健 《重庆医学》2018,(1):29-31,34
目的 探讨术后患者并发急性肺栓塞(APE)的诊疗方法.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7月至2016年11月重症监护室(ICU)的10例术后合并APE患者,对其临床特点、年龄、基础疾病及诊治过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0例患者平均在术后第(2.4±1.1)天发生,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呼吸衰竭、循环衰竭、肾衰竭、胸痛、咯血、咳嗽.5例(50%)使用阿替普酶溶栓,2例(20%)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3例(30%)使用肝素抗凝.治疗后死亡1例(10%),出院1例(10%),好转转出ICU 8例(80%).结论 术后并发APE的概率高,应评估风险、及早预防,若发生APE,采用溶栓或抗凝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