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9 毫秒
1.
目的分析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MR检查特点,探讨MR各序列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14年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经临床确诊的10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MR表现,均行MR常规平扫、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弥散加权成像(DWI)和动态增强扫描。结果胰腺弥漫性受累者7例,胰头局限性受累者2例,胰体尾部受累者1例。MR平扫: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MRCP:9例胆总管胰腺段狭窄,8例见胰管弥漫性或局限性狭窄;DWI:呈高信号,ADC呈低信号;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强化不明显,静脉期及延迟期呈均匀或不均匀延迟强化。其中6例患者经激素治疗后复查MR,提示病变体积明显减小,信号基本恢复正常。结论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在MR各序列上具有特征性表现,MR有助于正确诊断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并与其他胰腺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李建胜  高运英  傅晖 《当代医学》2010,16(12):16-18
目的探讨垂体脓肿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垂体脓肿的MRI表现,所有患者术前均行MR平扫和增强。结果6例均表现为垂体腺增大,向鞍上突出;5例MR平扫T1WI呈低信号,1例呈等信号;4例T2WI呈脑脊液样高信号,2例呈稍高信号;MR增强扫描均呈环形强化,且环壁薄而均匀,部分环壁稍厚。结论平扫T1WI呈低或等信号、T2WI呈脑脊液样高信号或稍高信号及增强呈环形强化是垂体脓肿的主要MR表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3.0TMRI在多发性肌炎(PM)和皮肌炎(DM)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17例PM患者和22例DM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3.0T MRI检查,分析其图像,并将其结果与血清肌酶各指标检查结果和肌肉活检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共39例PM和DM患者中,36例出现肌肉炎性水肿,11例表现为肌筋膜增厚(肌筋膜炎),18例出现皮下软组织水肿,8例出现肌肉萎缩伴脂肪浸润。肌筋膜炎、皮下软组织水肿者均出现肌肉炎性水肿。肌肉炎性水肿病变区T1WI呈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STIR呈高信号;肌筋膜炎T1WI呈等信号,T2WI肌间隙呈高信号,STIR肌间隙呈高信号;皮下软组织水肿T1WI上皮下脂肪呈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STIR呈高信号;肌肉萎缩伴脂肪浸润病变区T1WI呈短信号,T2WI呈长信号。3.0TMRI扫描结果与血清肌酶各指标检查结果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0TMRI扫描结果与肌肉活检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0TMRI在PM和DM诊断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肌肉炎性水肿是PM和DM患者在3.0TMRI检查中最常见表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的MR特征及MR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肝细胞癌患者的MR资料,MR扫描包括横轴位T1WI、脂肪抑制T2WI平扫,横轴位三维动态增强T1WI以及脂肪抑制轴位及冠状位T1WI延迟扫描。结果:所有肝细胞癌T2WI均呈稍高或高信号,T1WI呈等、高或低信号;13例在T1WI上见假包膜,2例在T2WI上见假包膜,均呈低信号;增强扫描49例病灶动脉期明显强化,3例动脉期无明显强化,但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均呈不均匀低信号,35例见假包膜强化。43例合并肝硬化结节MR表现为T1WI等或稍高信号,T2WI等低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无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在强化的肝实质对比下显示为低信号结节。结论:MR对肝细胞癌具有极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肌间血管瘤磁共振成像信号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肌肉间血管瘤的MR信号特征。结果:T1WI上2例病灶表现为与肌肉组织呈等信号,15例病灶为稍高信号;17例病灶在T2WI上均显示为不均匀高信号,且在T1WI及T2WI上均可见点状、蚯蚓状低信号影。结论:肌肉间血管瘤其信号基本反映了组织学病理特征,依据其MR信号特点在大多数情况下能作出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RI诊断脊柱结核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检查或穿刺活检证实的11例脊柱结核患者的MRI影像资料,观察脊柱结核的MRI信号改变。结果:单椎体受累2例,2个椎体受累4例,3个及3个以上椎体受累5例。11例均见椎体骨质破坏,表现为“虫蚀状”,其中6例出现跳跃病灶,T1加权像(T1WI)均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椎间盘破坏3例,表现为椎间盘变形,失去正常结构,在T1WI均呈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受累椎间隙狭窄。寒性脓肿4例,T1WI多呈低信号,T2WI均表现为明显高信号,增强扫描为不规则及环形强化。结论:MRI对脊柱结核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尤其利于发现多部位脊柱结核。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婴幼儿颈椎结核的高场MRI表现与临床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临床抗结核治疗确诊的婴幼儿颈椎结核的高场强MRI表现。结果例婴幼儿颈椎结核病变5例累及颈6、7椎体,3例累及颈3-4椎体,2例累及颈4-5椎体,1例累及颈2-3椎体,3例椎管受累,6例椎旁冷脓肿形成。高场强MRI表现为2个相邻椎体T1WI低信号,T2WI高或混杂信号;椎旁冷脓肿边缘清楚,TlWI低信号,T2WI高或混杂信号;受累椎间盘消失或T2WI低信号。结论婴幼儿颈椎结核早期易延误诊断,易导致严重后凸畸形,是截瘫的危险因素,高场强MRI检查能显示病变,有助于其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8.
子宫腺肌症的MRI诊断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的MRI表现及MRI扫描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腺肌症患者行MRI检查并回顾性分析。结果19例中,弥漫性子宫腺肌症11例,子宫壁结合带弥漫性增厚,结合带与肌层分界不清;在T1WI上表现为等信号,在T2WI上表现为等或略低信号,混杂有散在多发点状高信号灶。局限性子宫腺肌症8例,表现为子宫体部或底部局限性增大,相应部位结合带增厚,与肌层分界不清,在T1WI上呈等信号,T2WI上呈略低信号,病灶信号可不均匀,中央部可有多发点状高信号。结论MRI能对子宫腺肌症作出明确诊断,矢状位T2WI是显示病变的最佳扫描序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胸腰椎结核的MRI多序列特征,分析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利用MRI对30例胸腰椎结核患者进行多序列扫描。结果 2个椎体受累18例,占60.0%,而2个椎体以上受累12例,占40.0%,最多受累椎体数目为5个,共累计椎体78个,其中胸椎18个,胸腰椎22个,腰椎32个,腰骶椎6个。78个破坏椎体T1WI大多呈低信号、少部分呈等、低混杂信号,T2WI脂肪抑制序列呈均匀高信号,T2WI上骨质破坏区多呈不均匀较高信号,炎性水肿区T1WI呈片状低信号。25例患者受累椎体邻近55个椎间盘破坏、间隙变窄或消失,5例间隙未改变。受累椎间盘T1WI呈低信号,35个受累椎间盘T2WI呈不均匀混杂信号,20个受累椎间盘T2WI呈均匀高信号。30例患者椎旁均可见寒性脓肿,寒性肿胀多跨越2个以上椎体,在T1WI呈低信号22例,等信号8例,T2WI呈混杂高信号8例,均匀高信号20例,2例低信号。15例患者30个受累椎体水平出现椎管狭窄,其中4例在脊髓受压变形T2WI呈现异常高信号。结论 MRI能够显示胸腰椎结核椎体破坏、椎间盘的形态、信号变化、寒性脓肿及椎管受累程度等多种早期影像学特征,同时多平面成像可以完整显示受累椎体的个数和病变范围,且同时显示脊椎病变在硬膜内、外及椎体脓肿对脊髓的受压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低场MRI对子宫腺肌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腺肌症的低场MRI影像表现.结果 14例中,弥漫性子宫腺肌症2例,表现为子宫体积增大呈类球形,T2WI子宫结合带弥漫性增厚,厚度13.2~35.0 mm,平均16.5 mm,结合带与肌层分界不清;在T1WI上表现为等信号,在T2WI上表现为等或略低信号,混杂有散在多发点状高信号灶;其中1例患者T1WI与T2WI均可见散在点状高信号灶.局限性子宫腺肌症12例,表现为子宫体部或底部局限性增大,相应部位结合带增厚,与肌层分界不清;在T1WI上呈等信号,T2WI上呈略低信号,病灶信号可不均匀,中央部可有多发点状高信号.结论 低场MRI对子宫腺肌症诊断有重要价值,MRI表现具有特征性,能对子宫腺肌症作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颅内软骨瘤的cT、MRI表现特点。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例颅内软骨瘤进行回顾性分析,3例行颅脑CT平扫,1例同时行颅脑CT增强扫描,4例均行颅脑MR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4例颅内软骨瘤中,位于颅底3例(前颅窝底1例,蝶鞍1例,左侧中颅窝底1例),大脑镰区1例。CT平扫示3例肿瘤均边缘清楚,内均见明显钙化灶,其中2例肿瘤的未钙化部分呈不均匀的稍高密度,1例呈“石榴籽”样低密度;CT增强扫描肿瘤呈不均匀强化;MRI平扫肿瘤均表现为混杂信号,其中钙化部分呈长T1短T2信号,未钙化部分呈不均匀的长T1长T2信号,其中1例肿瘤呈“石榴籽”样明显长T1长T2信号:MRI增强扫描肿瘤均呈不均匀强化。结论颅内软骨瘤好发于颅底、大脑镰区,密度/信号欠均匀,内可见到明显的钙化,周围无脑水肿,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大多数情况下CT、MRI诊断较困难,病理仍是主要的确诊手段。  相似文献   

12.
张立军 《河北医学》2007,13(9):1085-1087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的低场MRI表现.方法:对67例颅内血肿患者MRI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性期血肿于T1WI呈低、等信号,T2WI呈高、等信号.GRET2*WI序列均呈低信号.亚急性早期血肿T1WI仍呈等、低信号,T2WI均呈高及略高信号.亚急性中期T1WI出现典型外周环状高信号,中间等、低信号,T2WI仍呈高及略高信号.亚急性晚期T2WI呈明显均匀高信号,T1WI多数为外周环状高信号,中间等低信号或均匀高信号.慢性期血肿逐渐演变成液化灶,呈均匀长T1、长T2信号.结论:颅内血肿急性期、亚急性各期及慢性期在低场MRI上均能较好显示病变特点,具有特征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颅内软骨瘤的CT、MRI表现特点。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例颅内软骨瘤进行回顾性分析,3例行颅脑cT平扫,1例同时行颅脑CT增强扫描,4例均行颅脑MR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4例颅内软骨瘤中,位于颅底3例(前颅窝底1例,蝶鞍1例,左侧中颅窝底1例),大脑镰区l例。CT平扫示3例肿瘤均边缘清楚,内均见明显钙化灶,其中2例肿瘤的未钙化部分呈不均匀的稍高密度,1例呈“石榴籽”样低密度;CT增强扫描肿瘤呈不均匀强化;MRI平扫肿瘤均表现为混杂信号,其中钙化部分呈长T1短T2信号,未钙化部分呈不均匀的长T1长T2信号,其中1例肿瘤呈“石榴籽”样明显长T1长T2信号;MRI增强扫描肿瘤均呈不均匀强化。结论颅内软骨瘤好发于颅底、大脑镰区,密度/信号欠均匀,内可见到明显的钙化,周围无脑水肿,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大多数情况下CT、MRI诊断较困难,病理仍是主要的确诊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T、MRI对婴儿肝脏血管内皮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婴儿肝脏血管内皮瘤的CT、MRI表现,15例行CT检查,6例行MRI检查(其中2例同时行CT和MRI检查),并结合文献加以讨论。结果:19例中单发者9例,多发者3例,弥漫性7例。15例CT平扫为单发或多发肿块呈低密度,边界清楚,增强后小病灶明显均匀强化,大病灶从周边向中心强化,延时后均匀强化,11例见粗大供血动脉进入肿块内。6例MRI平扫肿块T1WI呈低或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部分内见流空血管。结论:婴儿肝脏血管内皮瘤增强后有特征性的CT、MRI表现,多可与肝脏其他实性肿块鉴别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颅内室管膜瘤的MR表现。方法回顾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室管膜瘤的MR表现。结果脑室系统室管膜瘤10例,其中四脑室室管膜瘤3例、侧脑室室管膜瘤7例,其MRI 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瘤周无水肿,增强扫描呈不均质强化。脑实质室管膜瘤3例,幕上2例、幕下1例,肿瘤实质MRI T1WI信号稍低于脑实质,T2WI似灰质信号或稍高于灰质信号,肿瘤周围有轻度水肿,增强扫描肿瘤实质部分呈轻到中度强化。结论MRI表现有助于室管膜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兔VX2肝癌CT、MCRI动态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利用CT、MRI动态监测兔VX2肝癌生长情况。了解不同时期VX2肝癌的CT和MRI表现特点。方法 移植法建立10只兔VX2肝癌模型(共20个病灶),种植后1、2、3周行肝脏螺旋CT平扫,双期增强检查及MRI平扫和增强检查,结果 种植后1周肿瘤CT、MRI检出率低,2周后上升至100%,平扫CT肿瘤表现为均匀低密度灶;注药后动脉期肿瘤显示为边缘环行强化,而肿瘤主体保持为低密度,其中14例(70%)肿瘤可见肿瘤供养肝动脉直达病灶边缘,9例(45%)肿瘤显示瘤内动脉血管;门静脉期病变降为低密度,T1WI和T2WI肿瘤分别表现为低信号和稍高信号,增强后同样呈边缘环行强化,种植后3周平扫CT,MRI显示肿瘤密度或信号变为不均匀。结论 兔 VX2肝癌为少血供肿瘤,CT、MRI检查可有效监测VX2肝癌生长情况。  相似文献   

17.
颅内室管膜瘤13例MRI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颅内室管膜瘤的MR表现。方法 回顾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室管膜瘤的MR表现。结果 脑室系统室管膜瘤10例,其中四脑室室管膜瘤3例、侧脑室室管膜瘤7例,其MRI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瘤周无水肿,增强扫描呈不均质强化。脑实质室管膜瘤3例,幕上2例、幕下1例,肿瘤实质MRIT1WI信号稍低于脑实质,T2WI似灰质信号或稍高于灰质信号,肿瘤周围有轻度水肿,增强扫描肿瘤实质部分呈轻到中度强化。结论 MRI表现有助于室管膜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脊柱转移瘤的低场MRI诊断价值。方法:分析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脊柱转移瘤的MRI表现。结果:38例转移瘤共涉及166个椎体,单发转移5例,多发转移33例,其中呈跳跃式分布22例。134个受累椎体呈长T1长T2信号,27个呈长T1短T2信号,5个椎体T1WI为低信号,T2WI上为混杂信号,STIR上139个受累椎体见高信号。合并压缩性骨折椎体数21个,合并椎旁软组织肿块15例,合并附件转移14例,无一例出现椎间盘受累征像。18例行增强扫描时,受累椎体、附件及相邻的软组织肿块均见轻—中度强化。结论:在低场强磁共振上脊柱转移瘤具有特征性表现,能有助于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9.
报告自制的磁共振成像造影剂维影钆胺首次临床应用情况。观察了iv维影钆胺前后磁共振成像T_1加权扫描的效果,从正常组织和病变组织的MR信号增强效果进行了评价。静脉注射维影钆胺后,正常组织MR信号明显增强的有脑下垂体,鼻粘膜和肾脏,轻度增强的有肝脏。无明显增强的有脑白质。5例中枢神经轴外肿瘤病灶可见明显强化,检出了2个CT扫描和非增强磁共振扫描阴性的微小神经瘤,排除了1例脊髓肿瘤性空洞,确诊了1例海绵状血管瘤 可见自制维影钆胺是一种有效的磁共振成像造影剂。  相似文献   

20.
目的讨论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MRI表现及特点,提高诊断水平。方法搜集我院2例及国外8例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病例,并回顾国外相关文献,讨论其MRI表现。结果肿瘤位于宫腔内6例,其中2例伴有壁结节,子宫壁3例,宫腔外1例。实性肿瘤、囊实性肿瘤、囊性肿瘤分别为5例、3例、2例。肿瘤多数较大,呈浸润性生长,7例直径大于5cm。肿瘤在MRI的TIWI多呈等信号,T2WI多呈高信号,伴有出血或坏死时信号不均呈混杂性。增强扫描实性肿瘤的主体部分强化明显,早期周围性强化,强化呈向心性,壁结节为早期并持续强化。囊实性肿块的实性成分,囊性肿块的边缘和间隔部分多数强化明显,肿块可呈结节样周围强化或网格样强化。其中1例内膜及右侧输卵管壁弥漫受侵,并通过子宫圆韧带和阔韧带扩散至腹膜。伴有多发转移1例,伴有少量盆腔积液1例。结论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多数为宫腔内较大实性肿块,也可发生于肌壁或宫腔外,多呈浸润性生长,伴有出血、坏死、钙化时信号多不均匀呈混杂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强化,MRI能为该病的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