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大剂量弥可保联合克林澳治疗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6例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弥可保1000μg肌肉注射,每日1次;克林澳(国产马来酸桂哌齐特)300m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周期为2周,观察本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126例中显效39例,有效73例,无效14例,显效率为30.9%,总有效率为88.9%。本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比较均明显改善(P均<0.01)。本组出现头痛发热2例,经改用小剂量后消失;出现腹泻1例、失眠1例,经调整用量后症状得到改善。无其他不良反应症状出现。结论大剂量弥可保联合克林澳治疗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效果理想,可以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及神经传导速度,但同时应注意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祛痰活血通络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观察组,对照组52例,治疗组50例。2组均采取常规降糖及口服甲钴胺片营养神经,治疗组加用自拟祛痰活血通络方。2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治疗前后神经症状、体征评分,检测治疗前后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胫前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结果:2组治疗前正中神经、腓总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治疗组治疗后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临床疗效经Ridit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痰活血通络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葛芪降糖方药联合甲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肾虚毒滞型)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且证属肾虚毒滞型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葛芪降糖方药联合甲钴胺)、西药组(甲钴胺),每组30例,8周为1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密西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评分变化情况,并检测肌电图的变化。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较对照组更能明显降低中医证候积分和密西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评分,临床总有效率优于西药组,神经传导速度明显优于西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芪降糖方药联合甲钴胺能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肾虚毒滞中医证候相关的症状和体征、密西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评分及神经传导速度,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药组。  相似文献   

4.
桃红四物汤加味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文澜 《河北中医》2003,25(9):652-653
目的 探讨桃红四物汤加味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  1 0 7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炎患者随机分为 2组。对照组 5 1例用维生素B1 、维生素B1 2 、三磷酸腺苷 (ATP)、脑多肽治疗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桃红四物汤加味治疗。 2组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疗效评定和检测正中神经、胫后神经的感染神经传导速度、运动末端潜伏期及其波幅。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5 ) ,治疗后的感觉传导速度均明显增快 ,运动末端潜伏期均缩短 ,其波幅均提高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或P <0 .0 5 )。结论 桃红四物汤加味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炎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5.
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Jin Z  Zhang BF  Shang LX  Wang LN  Wang YL  Chen J  Jiang SS 《中国针灸》2011,31(7):613-616
目的:比较电针配合穴位注射与单纯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疗效差异.方法:在血糖控制理想情况下将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随机分为电针加穴注组与穴注组,每组30例.电针加穴注组采用电针加穴位注射弥可保,电针穴取公孙透泉中、涌泉透太冲为主,穴位注射取三阴交;穴注组采用单纯三阴交穴位注射弥可保.治疗2个疗程后,检测患者尺神经、胫神经神经传导速度,记录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积分,并评定疗效.结果:电针加穴注组与穴注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27/30)和63.3%(1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电针加穴注组尺神经和胫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均高于穴注组(P<0.05,P<0.01);治疗后电针加穴注组中医症候积分低于穴注组(14.36±1.88 vs 26.58±3.52,P<0.01),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积分亦低于穴注组(12.86±4.28 vs 17.89±4.35,P<0.01).结论:电针加穴位注射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临床疗效显著,疗效优于单纯穴位注射弥可保,能够有效提高神经传导速度,控制和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分析桂枝加芍药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方法用桂枝加芍药汤加减治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2例,并与依帕司他组对照观察患者神经病症状、体征以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方法均能改善患者周围神经病的症状、体征以及感觉、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但桂枝加芍药汤加减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桂枝加芍药汤加减能显著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肢体麻木、刺痛、乏力等临床症状,改善其神经传导,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糖痹通膏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璐 《辽宁中医杂志》2007,34(7):925-927
目的:观察糖痹通膏穴位贴敷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病例64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予糖痹通膏取穴双侧足三里、三阴交,隔日贴敷1次。对照组:弥可保注射液0.5mg肌注,隔日1次。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症状、体征)、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并做出疗效判定。结果:治疗后穴贴组的中医证候疗效及综合疗效均有显著改善,经统计学分析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与对照组比较疗效相当(P>0.05)。结论:糖痹通膏具有活血化瘀、温经通络的功效,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瘀血阻络证)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使用安全、有效,价格低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自拟降糖通络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自拟降糖通络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65例DPN患者分成治疗组33例(糖尿病基础治疗+降糖通络方)和对照组(糖尿病基础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之前前后的临床疗效、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传导速度(SNCV)。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空腹血糖与餐后2h血糖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治疗组空腹血糖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MNCV和SNCV均有明显上升,其中治疗组MNCV上升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降糖通络方可以降低血糖、改善DPN的临床症状,提高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值得临床推广运用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分析隔姜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方法用隔姜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6例,并与依帕司他、甲钴胺组对照观察患者神经病症状、体征以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方法均能改善患者周围神经病的症状、体征以及感觉、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但隔姜灸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隔姜灸能显著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肢体麻木、刺痛、乏力等临床症状,改善其神经传导,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温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胫神经和腓总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把5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两组均在基础治疗上,治疗组采用温针疗法。每日1次,每星期治疗6次,共治疗4星期。对照组肌注弥可保(甲钴胺针)500μg,每日1次,共治疗4星期。检查并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胫神经、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4星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5%,对照组为61.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神经传导速度比较两组治疗后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5Z.(P〈0.05);治疗后比较治疗组胫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及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疗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可以改善神经传导速度,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温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温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胫神经和腓总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把5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两组均在基础治疗上,治疗组采用温针疗法,每日1次,每星期治疗6次,共治疗4星期。对照组肌注弥可保(甲钴胺针)500μg,每日1次,共治疗4星期。检查并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胫神经、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4星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46%,对照组为61.53%,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神经传导速度比较两组治疗后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比较治疗组胫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及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疗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可以改善神经传导速度,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碟脉灵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住院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予碟脉灵注射液静滴,对照组予丹参注射液常规内科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血、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安全性检查,临床疗效评估采用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实验室评估采用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3周后,治疗组MNCV、SNCV数值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改善,2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2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碟脉灵对神经功能的恢复有促进作用,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3.
复方芪鹰颗粒对DPN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复方芪鹰颗粒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作用机理。方法:将6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33例)加服复方芪鹰颗粒治疗,对照组加服糖脉康颗粒治疗,疗程4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神经传导速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症状及餐后2h血糖均有改善,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用药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方芪鹰颗粒可升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并可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临床症状,加快感觉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改善糖代谢异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交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蒋小春 《新中医》2015,47(5):129-13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性神经病变气虚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糖尿病周围性神经病变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甲钴胺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础上采用中药通脉活血方治疗,2组均以4周为1疗程,共治疗2疗程。观察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检测主侧肢体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NCV)与感觉传导速度(SNCV)值。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45%,对照组为70.4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4项神经传导速度值均高于治疗前(P<0.05,P<0.01),对照组腓总神经MNCV、SNCV值均高于治疗前(P<0.05,P<0.01)。观察组正中神经MNCV与腓神经MNCV、SNCV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评分与Toronto临床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性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纯西药治疗,能减轻症状,改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疗效。方法:64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有效率,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0.6%,对照组有效率为68.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疗效显著,可明显提高神经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盘消Ⅳ号片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神经电生理测试法用肌电图仪测定盘消Ⅳ号片治疗具有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的大鼠用药前、后神经传导速度,潜伏期的变化,由此反映药物疗效。结果 给药后50d、70d周围神经损伤的大鼠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由19.8±2.5m/s恢复到27.1±4.2m/s和26.6±4.1m/s;运动神经潜伏期70d后由1.74±0.22m/s恢复到1.54±0.03m/s与对照组比较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证明盘消Ⅳ号片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有显著疗效,具有提高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恢复髓鞘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糖痹通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糖痹通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11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 2组 ,在常规控制血糖基础上 ,治疗组 5 5例予糖痹通胶囊 ,每次 3粒 ,每日 3次口服 ;对照组5 5例予弥可保 ,每次 5 0 0 μg ,每日 3次口服。 2组均 2个月为 1个疗程。观察 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肌电图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为 5 8.18% ,总有效率 92 .72 %。对照组显效率 38.18% ,总有效率 70 .90 %。 2组比较 ,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P <0 .0 1) ;治疗后 ,治疗组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MNCV)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SNCV)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P <0 .0 1) ,与对照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糖痹通能明显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NP)的临床症状 ,提高神经传导速度 ,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临床疗效显著 ,且无任何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3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曌 《江苏中医药》2004,25(6):25-27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将 6 7例糖尿病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2组均以严格控制血糖为基础治疗 ,试验组治以四妙勇安汤联合弥可保 ,对照组单用弥可保 ,比较症状积分、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和运动传导速度 (MCV)、腓神经感觉传导速度 (SCV)和运动传导速度 (MCV)的变化。结果 :试验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 91 18%、6 9 70 %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试验组右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运动传导速度、右腓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 (P <0 0 1) ;治疗前后差值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P <0 0 5 )。结论 :在严格控制血糖的基础上 ,联合应用四妙勇安汤加减与弥可保疗效优于单纯采用西医治疗的病例。  相似文献   

19.
观察"中药内服+皮肤针扣刺+背部走罐"的中医综合方案治疗2型糖尿病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DSPN)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内服+皮肤针扣刺+背部走罐"治疗,对照组采用"硫辛酸+前列地尔+甲钴胺"治疗。以神经传导速度(Nerve Conduciton Velocity,NCV)、密歇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评分(Michigan Diabetic Neuropathy Score,MDNS)、中医症状评分及SF-36为观察指标,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在SF-36评分及中医症候评分上有统计学差异,且治疗后疗效优于对照组;对照组在MDNS评分及SF-36评分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改善MDNS评分及NCV评分方面疗效相当(P0.05)。结论:中医综合干预能够有效改善DSPN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该方法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正己烷中毒导致周围神经病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治疗的60例正己烷中毒导致周围神经病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鼠源性神经生长因子(m NGF)治疗,观察组采用针灸联合m NGF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神经传导速度、症状积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观察组治疗后尺神经、正中神经、胫后神经、腓浅神经的MCV、SCV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加快(P0.05);观察组治疗后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正己烷中毒导致周围神经病的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症状,促进受损神经的运动和感觉传导速度,改善患侧肢体功能,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