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白细胞介素-2(IL-2)及白细胞介素-8(IL-8)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医院2016年1月-12月胃癌患者370例作为胃癌组,选择同期胃黏膜正常患者37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两组幽门螺杆菌阳性及阴性患者血清和胃液IL-2和IL-8水平。结果胃癌组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血清IL-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IL-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胃癌组幽门螺杆菌阴性患者血清IL-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IL-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胃癌组: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血清IL-2水平低于幽门螺杆菌阴性患者(P<0.05),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血清IL-8水平高于幽门螺杆菌阴性患者(P<0.05);对照组: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血清IL-2和血清IL-8水平与幽门螺杆菌阴性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幽门螺杆菌阳性:胃癌组胃液IL-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胃癌组胃液IL-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幽门螺杆菌阴性:胃癌组胃液IL-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胃癌组胃液IL-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胃癌组: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胃液IL-2水平低于幽门螺杆菌阴性患者(P<0.05),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胃液IL-8水平高于幽门螺杆菌阴性患者(P<0.05);对照组: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胃液IL-2和IL-8水平和幽门螺杆菌阴性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胃癌组治疗后幽门螺杆菌清除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癌患者血清和胃液中IL-2水平下降、IL-8水平升高,胃癌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IL-2水平下降和IL-8水平升高更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白细胞介素-2(IL-2)及白细胞介素-8(IL-8)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医院2016年1月-12月胃癌患者370例作为胃癌组,选择同期胃黏膜正常患者37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两组幽门螺杆菌阳性及阴性患者血清和胃液IL-2和IL-8水平。结果胃癌组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血清IL-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IL-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胃癌组幽门螺杆菌阴性患者血清IL-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IL-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胃癌组: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血清IL-2水平低于幽门螺杆菌阴性患者(P<0.05),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血清IL-8水平高于幽门螺杆菌阴性患者(P<0.05);对照组: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血清IL-2和血清IL-8水平与幽门螺杆菌阴性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幽门螺杆菌阳性:胃癌组胃液IL-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胃癌组胃液IL-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幽门螺杆菌阴性:胃癌组胃液IL-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胃癌组胃液IL-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胃癌组: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胃液IL-2水平低于幽门螺杆菌阴性患者(P<0.05),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胃液IL-8水平高于幽门螺杆菌阴性患者(P<0.05);对照组: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胃液IL-2和IL-8水平和幽门螺杆菌阴性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胃癌组治疗后幽门螺杆菌清除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癌患者血清和胃液中IL-2水平下降、IL-8水平升高,胃癌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IL-2水平下降和IL-8水平升高更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12月本院收治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189例,分为呼吸衰竭组51例和非呼吸衰竭组138例,收集同期COPD缓解期患者39例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血清IL-6、IL-8、C反应蛋白、TNF-α水平;使用肺功能检测仪和动脉血气分析仪测定1秒率(FEV1%)、第1秒钟用力呼吸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水平。结果呼吸衰竭组和非呼吸衰竭组患者血清IL-6、IL-8、C反应蛋白、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呼吸衰竭组明显高于非呼吸衰竭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呼吸衰竭组和非呼吸衰竭组患者FEV1%、FEV1/FVC、PO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CO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呼吸衰竭组患者FEV1%、FEV1/FVC、PO2水平明显低于非呼吸衰竭组,PCO2水平明显高于非呼吸衰竭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IL-6、IL-8、C反应蛋白、TNF-α水平与FEV1%、FEV1/FVC、PO2呈负相关(均P<0.05),与PCO2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IL-6、IL-8、C反应蛋白、TNF-α水平变化能够评估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呼吸衰竭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3(IL-13)水平,探讨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98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93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血清IL-8、IL-10、IL-13水平。结果对照组儿童与观察组急性期、恢复期患儿血清IL-8、IL-10、IL-13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恢复期患儿血清IL-8、IL-10、IL-13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儿童(均P<0. 05),观察组急性期患儿血清IL-8、IL-10、IL-13水平显著高于恢复期患儿(均P<0. 05)。轻症组、中症组、重症组患儿血清IL-8、IL-10、IL-13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中症组患儿血清IL-8、IL-10、IL-13水平显著高于轻症组患儿(均P<0. 05),重症组患儿血清IL-8、IL-10、IL-13水平显著高于中症组患儿(均P<0. 05)。无脱水组、轻度脱水组、中度脱水组、重度脱水组患儿血清IL-8、IL-10、IL-13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轻度脱水组患儿血清IL-8、IL-10、IL-13水平显著高于无脱水组患儿(均P<0. 05),中度脱水组患儿血清IL-8、IL-10、IL-13水平显著高于轻度脱水组患儿(均P<0. 05),重度脱水组患儿血清IL-8、IL-10、IL-13水平显著高于中度脱水组患儿(均P<0. 05)。发病后第4天,未转阴组患儿血清IL-8、IL-10、IL-13水平均显著高于转阴组患儿(P<0. 05)。结论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血清IL-8、IL-10、IL-13水平急性期显著升高,恢复期明显降低,与疾病严重程度有关,对评估患儿病情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和白细胞介素-10(IL-10)对重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本院收治的重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8例(重度慢性乙型肝炎组),根据住院期间糖皮质激素治疗情况分为糖皮质激素组(地塞米松10 mg/d静脉推注,连续5 d)21例,非糖皮质激素组27例。同时收集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患者40例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组,健康体检者40名为健康对照。检测各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国际标准化比率(INR)、白蛋白、HBV-DNA载量、IL-2及IL-10水平,使用终末期肝病模型进行评分。结果血清IL-2和IL-10水平在3组患者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重度慢性乙型肝炎组血清IL-2和IL-10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和慢性乙肝病毒携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清IL-2和IL-10在糖皮质激素组与非糖皮质激素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重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2与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呈正相关(P<0.05);血清IL-10与TBILJNR及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呈负相关(均P<0.05)。糖皮质激素组总生存率为85.71%,明显高于非糖皮质激素组的70.37%,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 IL-2联合IL-10预测6个月生存情况的AUC为0.905,高于IL-2和IL-10单独的ACU值。结论糖皮质激素治疗能够有效改善重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预后;血清IL-2和IL-10可作为该类患者预后评估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一氧化氮(NO)在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前后的水平变化及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69例为结直肠癌组,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40例为对照组。分别于手术前和术后7 d采集结直肠癌组外周静脉血,健康体检时抽取对照组外周静脉血,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IL-1β、IL-6水平,硝酸还原法测定NO水平,分析各因子和结直肠癌的相关性。结果结直肠癌组术前血清IL-1β(4.05±0.87)、IL-6(16.31±3.27)pg/ml水平明显高于术后[(2.63±0.45)、(10.03±1.96)pg/ml]和对照组[(1.49±0.52)、(7.85±1.40)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直肠癌组术前NO水平为(26.91±5.06)μmol/L,明显低于术后和对照组的(47.68±7.21)、(59.37±7.94)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直肠癌组术后血清IL-1β、IL-6水平明显下降,NO水平明显上升,但血清IL-1β、IL-6水平仍明显高于对照组,NO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在对照组、结直肠癌组术前、结直肠癌组术后中IL-1β与IL-6之间均呈明显正相关(均P<0.05)。结论血清IL-1β、IL-6、NO浓度与结直肠癌患者手术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预后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γ-干扰素(IFN-γ)、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156例,分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组48例,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组36例;另收集健康志愿者30例为对照组。抽取各组外周静脉血3ml,离心后收集血清检测IL-6、IFN-γ、TGF-β1、白蛋白(ALB)、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水平。结果急性和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组患者血清IL-6,TGF-β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IFN-γ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组患者血清IL-6,TGF-β1水平明显高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组患者,IFN-γ水平明显低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急性和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组患者血清ALB、AST、AL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IL-6、TGF-β1与ALB、AST、ALT水平呈正相关(均P<0.01);血清IFN-γ与ALB、AST、ALT水平呈负相关(均P<0.01)。结论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IL-6、TGF-β1明显升高,IFN-γ明显下降,与肝功能指标密切相关,可作为初步判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检测癫痫患者外周血液血清细胞因子白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探讨癫痫患者发病机制与免疫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6月一2016年6月期间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就诊的癫痫患者100例和同期体检健康人群100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对血清细胞因子IL-1β、IL-2、IL-6、IL-8以及TNF-α含量水平进行测定,应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癫痫患者血清中IL-1β、IL-2、IL-6、IL-8、TNF-α的含量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人群(P<0.01)。在100例癫痫病人中,按年龄(≤35岁与>35岁)、性别(男性组与女性组)以及病程(≤1年较短病程组与>1年较长病程组)分层分析表明,血清细胞因子IL-1β、IL-2、IL-6、IL-8和TNF-α的含量水平与患者年龄、性别、病程长短没有相关性(P>0.05)。Pearson直线相关性分析表明,癫痫患者血清细胞因子IL-1β、IL-2、IL-6、IL-8的表达量分别与TNF-α的含量水平呈正相关变化(P<0.001)。结论细胞因子含量水平的失衡参与了癫痫发生发展的免疫病理过程,IL-1β、IL-2、IL-6、IL-8以及TNF-α可能参与了癫痫发病的免疫学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68例为单纯糖尿病组,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68例为增生性视网膜病变组,非增生性视网膜病变患者68例为非增生性视网膜病变组;另收集在本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68例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血清IL-6、TGF-β1水平。结果血清IL-6、TGF-β1在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中增生性视网膜病变组血清IL-6、TGF-β1水平分别为(201.73±28.90)ng/L、(0.98±0.24)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单纯糖尿病组、非增生性视网膜病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中血清IL-6、TGF-β1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准确度均明显高于血清IL-6、TGF-β1单独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血清IL-6、TGF-β1联合检测用于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敏感度和准确度较高,能够为患者病情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1β、IL-6和IL-8水平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血清白细胞介素 - 1β(Interleukin- 1β,IL - 1β)、白细胞介素 - 6 (IL - 6 )和白细胞介素 - 8(IL -8)水平与慢性乙型肝炎 (CHB)的关系。 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 (RIA)检测了 96例 CHB患者及 4 8例健康人血清IL - 1β、IL - 6及 IL - 8的浓度。 结果  CHB患者血清 IL - 1β、IL - 6和 IL - 8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0 .0 1)CHB患者 IL - 1β、IL - 6和 IL - 8水平增高与血清 HBV- DNA呈正相关 (P<0 .0 1)。 结论  IL - 1β、IL - 6和 IL - 8参与 CHB免疫病理损伤过程 ,检测血清 IL - 1β、IL - 6和 IL - 8在判断 CHB患者肝损伤程度及预后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8(IL-8)基因不同位点多态性对儿童幽门螺杆菌(Hp)感染胃炎易感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海口市妇幼保健院儿科2017年12月-2020年12月门诊收治Hp感染患儿120例,将其分为Hp感染胃炎组(n=51)和非胃炎组(n=69)。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检测IL-8+781 C>T、IL-8-251 T>A位点基因型分布。对Hp感染、炎性细胞浸润进行分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IL-8水平。结果哈迪-温伯格检验结果显示胃炎组、非胃炎组患儿IL-8+781 C>T位点、IL-8-251 T>A位点基因型分布在理论值和实际值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群体代表性;胃炎组、非胃炎组患儿IL-8+781 C>T位点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胃炎组IL-8-251 T>A位点AA基因型频率高于非胃炎组,TA基因型低于非胃炎组(P<0.05);IL-8-251 T>A位点不同基因型患儿炎症严重程度和血清IL-8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A型重度炎症浸润、血清IL-8水平高于TT型和TA型(P<0.05),三组HP定量、滤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L-8-251 T>A位点携带A等位基因可能增加了本地区儿童对Hp胃炎易感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ASA法检测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1,3和7 d血清IL-1β、IL-6水平,同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1β、IL-6水平在发病后1、3和7 d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梗死灶体积越大,则血清IL-1β、IL-6水平越高,其增高程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重度组血清IL-1β、IL-6水平显著高于中、轻度组(P<0.01),但中度与轻度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1β、IL-6水平显著增高,增高程度与脑梗死体积大小和神经功能受损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艾滋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6(IL-16)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本院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200例艾滋病患者(包括急性期56例、无症状期64例、艾滋病期80例)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200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IL-10、IL-16水平及白细胞分化抗原4(CD4+)、白细胞分化抗原8(CD8+)细胞计数,计算CD4+/CD8+。比较两组及血清研究组中急性期、无症状期、艾滋病期患者IL-10、IL-16、CD4+、CD8+、CD4+/CD8+水平,分析血清IL-10、IL-16水平与CD4+、CD8+、CD4+/CD8+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血清IL-10、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血清IL-16、CD4+、CD4+/CD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艾滋病期患者血清IL-10、CD8+水平高于无症状期、急性期,无症状期患者上述指标水平高于急性期;艾滋病期患者血清IL-16、CD4+、CD4+/CD8+水平低于无症状期、急性期,无症状期患者上述指标水平低于急性期,上述差异均有统...  相似文献   

14.
李景平  罗琼  高艳明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4):2179-2181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对早产胎膜早破孕妇患绒毛膜羊膜炎的监测价值。方法:对68例早产胎膜早破孕妇血中IL-6、IL-8和TNF-α进行检测,并以正常孕妇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36例绒毛膜羊膜炎患者血清IL-6、IL-8均明显高于非绒毛膜羊膜炎者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绒毛膜羊膜炎患者血清TNF-α水平也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绒毛膜羊膜炎患者血IL-8、TNF-α水平与IL-6含量呈正相关。结论:孕妇血中IL-6和IL-8联合测定,可作为监测绒毛膜羊膜炎的重要指标;血TNF-α的测定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银杏达莫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补体C3、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将ACI患者136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对照组68例和银杏达莫治疗+常规治疗治疗组68例,分别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测定血清补体C3、IL-6及IL-8。同期另选40例健康体检者作参考组。结果ACI患者治疗前血清补体C3、IL-6及IL-8水平均明显高于参考组(P0.05)。治疗组经过治疗后血清补体C3、IL-6及IL-8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并且更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参考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补体C3、IL-6及IL-8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ACI患者应用银杏达莫治疗使补体C3、IL-6及IL-8显著降低,具有明显抗炎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2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表达意义.方法 运用ELISA法测定2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以及22例健康对照患者血清的IL-6、IL-8、IL-2水平.结果 AMI组IL-6水平为(168.95±64.87) pg/ml,对照组为(93.97±31.64) p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MI组IL-8水平为(71.26±24.96)pg/ml,对照组为(26.67±9.30) p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IL-2水平为(67.85±5.22) pg/ml,对照组为(132.71±6.75) p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6、IL-8、IL-2与AMI的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可在临床上作为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为阐明PCOS的发病机制提供基础。方法设POCS和健康对照两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或化学发光法(chemilumines-cent immunoassay)检测87例PCOS患者组以及85例年龄和体重指数(Bodymass index,BMI)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组血清IL-1Ra、IL-1β、IL-18、性激素水平以及内分泌代谢指标。结果1.PCOS组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tic model assessment for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睾酮(Testosterone,T)、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以及泌乳素(Prolactin,PRL)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0.001),而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P=0.007)。2.PCOS组血清的IL-1Ra、IL-1β和IL-18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COS组分别为:(275.3±55.1)pg/ml、(29.2±5.1)pg/ml和(258.6±39.8)pg/ml,健康对照组分别为:(167.2±50.3)pg/ml、(12.6±3.3)pg/ml和(143.1±22.4)pg/ml,P0.001],而IL-1Ra/IL-1β比值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COS组为9.6±1.5,健康对照组为13.3±1.3,P0.001]。3.控制BMI影响后的偏相关分析显示,PCOS组血清IL-1Ra、IL-1β和IL-18水平与FINS、HOMA-IR呈正相关(r=0.278~0.463,P均0.05),IL-1Ra/IL-1β比值与HO-MA-IR呈负相关(r=-0.293,P0.05)。结论PCOS患者体内炎症因子水平增高、调控失衡。IR独立于肥胖,作为关键因素导致了PCOS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相关性胃炎胃黏膜组织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CagA)表达,3种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及关系。方法选体检中心50名健康人为对照组,消化科52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为胃炎组,两组胃黏膜组织CagA采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胃黏膜组织培养液IL-6、IL-8含量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C-反应蛋白(CRP)含量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Hp测定采用13C-UBT检查和血清抗Hp IgG检测。结果胃炎组与对照组Hp的阳性感染率分别为90.38%和76.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CagA+的表达率则前者(78.85%)显著高于后者组(22.00%)(P<0.05),CagA+/Hp比值胃炎组(87.23%)也明显高于对照组(28.95%)(P<0.05);胃黏膜组织培养液中,IL-6水平对照组、CagA-胃炎组、CagA+胃炎组分别为(136.12±62.27)、(140.26±53.14)、(199.15±129.51)μg/L;对照组与Cag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agA+组则显著高于对照组和CagA-组;IL-8水平3组分别为(0.09±0.03)、(0.12±0.08)、(0.45±0.10)μg/L,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水平则显示CagA-组(2.90±3.51)mg/L与对照组(2.75±2.92)m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CagA+组表达水平(8.70±7.31)mg/L则显著高于CagA-组和对照组,均P<0.01。结论 CagA+的表达及胃黏膜组织培养液IL-8水平的变化表明其均参与了慢性胃炎的发病及损害过程,IL-6及CRP水平显示参与度较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血清中微小RNA-204(MicroRNA-204,miR-204)、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70,HSP-70)及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的变化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0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经病理学或胃镜确诊的初诊胃癌患者96例作为胃癌组、胃炎患者96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对比两组的血清miR-204、HSP-70及IL-2与Hp感染水平,并按照Hp感染结果、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结果将胃癌组进行分层分析。结果胃癌组的血清HSP-70为(2.33±0.76)pg/ml高于对照组(1.16±0.40)pg/ml(P<0.05);胃癌组的血清miR-204(0.462±0.117)、IL-2(2.26±0.78)ng/ml低于对照组miR-204(1.330±0.205)、IL-2(3.95±0.92)ng/ml(P<0.05);Ⅰ期和Ⅱ期胃癌患者的血清HSP-70水平低于Ⅲ期和Ⅳ期,血清miR-204、IL-2水平高于Ⅲ期和Ⅳ期(P<0.05);Hp感染阳性胃癌患者的血清HSP-70水平高于阴性患者,血清miR-204、IL-2水平低于阴性患者(P<0.05)。结论胃癌患者血清HSP-70、miR-204、IL-2水平异常表达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Hp感染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介素-17(IL-17)、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20年4月于宜昌市某医院诊治的112例SAP患者为SAP组,另选取该院同期诊治的轻度急性胰腺炎(MAP)、中度急性胰腺炎(MSAP)患者各40例,分别为MAP组、MSAP组。检测3组患者的血清CRP、WBC、IL-17及TGF-β1水平,比较3组患者血清CRP、WBC、IL-17及TGF-β1水平差异和随访3月时的不良预后发生情况,根据随访结果将SAP患者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比较存活组及死亡组患者的血清CRP、WBC、IL-17及TGF-β1水平差异,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CRP、WBC、IL-17及TGF-β1水平对SAP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SAP组患者的血清CRP、WBC、IL-17及TGF-β1水平均明显高于MSAP组和MAP组,MSAP组患者的血清CRP、WBC、IL-17及TGF-β1水平也明显高于M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患者不良预后发生率为58.93%,明显高于MAP组的8.00%及MSAP组的27.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组SAP患者血清CRP、WBC、IL-17及TGF-β1水平明显低于死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RP、WBC、IL-17及TGF-β1水平对SAP患者预后预测的截断值及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142.35 mg/L,0.734)、(27.11×109/L,0.870)、(326.69 pg/mL,0.736)、(110.41 pg/mL,0.884)。结论随着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其血清CRP、WBC、IL-17及TGF-β1水平均显著升高,尤其是SAP预后不良患者的血清CRP、WBC、IL-17及TGF-β1水平升高明显,因此在临床上可利用上述指标对SAP患者进行预后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