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腮腺肿瘤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腮腺肿瘤的CT特征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52例腮腺肿瘤患者CT表现。结果肿瘤按CT表现分三类:52例患者中,Ⅰ类30例,形态规则呈类圆形,密度均匀,边缘清楚,除1例腺淋巴瘤外,29例均为良性混合瘤:Ⅱ类15例,形态不规则,呈分叶状,密度欠均,边界较清或模糊,其中7例良性混合瘤,2例恶性混合瘤,3例腺淋巴瘤,2例血管瘤,1例黏液表皮样癌;Ⅲ类7例,形态不规则,边缘无法确定,其中恶性混合瘤2例,黏液表皮样癌2例,囊腺癌1例,恶性淋巴瘤1例,腺泡细胞癌1例。结论CT对腮腺肿瘤的定位,定性较为准确,特别是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儿童上皮源性涎腺肿瘤患儿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87年-2011年小于19岁的涎腺肿瘤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22例患儿,105例为良性,17例是恶性。最易受累的部位是患儿的腮腺。在良性病例中,混合瘤占91.4%,恶性病例中,黏液表皮样癌占47.1%。1例患儿诊断为腺淋巴瘤。在我们的随访中,所有患儿均未出现颈部复发。恶性涎腺肿瘤患儿的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是81.8%和66.7%。结论:上皮源性涎腺肿瘤少见,混合瘤和黏液表皮样癌是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恶性涎腺瘤患儿的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3.
赵宁 《中外医疗》2009,28(2):157-157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腮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46例腮腺肿瘤患者资料,通过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诊断结果与手术及病理对照,进行综合分析。结果46例腮腺肿瘤中,良性肿瘤41例,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3.3%,其中腮腺混合瘤32例,腺淋巴瘤8例,腮腺脂肪瘤1例,恶性5例,诊断符合率为61.4%,其中黏液表皮样癌3例,腺样囊腺癌2例。结论高频超声对腮腺肿瘤检出率高,而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腮腺肿瘤性质判断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对腮腺肿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腮腺肿瘤的CT表现和病理结果。结果腮腺混合瘤10例(共18个病灶),黏液表皮样癌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瘤1例。结论 CT征象可以为腮腺肿瘤的良恶性鉴别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依据,位于浅叶、边界清楚、类圆形或椭圆形的腮腺肿瘤多为良性肿瘤;反之,多为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腮腺粘液表皮样癌的CT特征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例腮腺粘液表皮样癌患者CT表现,均进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1例发生在右侧腮腺,2例为左侧,均发生于浅叶,最大径为1.1-2.1cm,其中1例表现为多结节并融合,另外2例为类圆形结节影,平扫CT值约50-60Hu,相对于腮腺呈稍高密度,边界欠清楚,增强扫描CT值约90-130Hu,1例强化较均匀,1例欠均匀强化,另外1例多结节型可见囊变坏死区。双侧颈动脉鞘区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上述3例CT均误诊为良性病变,考虑腺淋巴瘤或混合瘤。结论腮腺粘液表皮样癌CT表现无特异性,主要为边界欠清,提示肿瘤向周围组织浸润,强化较明显提示肿瘤血供较丰富,这些应考虑到恶性病变可能,最终确诊仍需依靠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与CT在诊断眼眶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及CT对33例患者眼眶肿块进行检查.结果 33例眼眶肿块患者中,良性22例,恶性11例.其中泪腺混合瘤6例,恶性混合瘤2例,腺样囊性癌2例;眶内血肿2例,海绵状血管瘤5例;神经鞘瘤3例;炎性假瘤4例,皮样囊肿2例;淋巴瘤4例;血管外皮细胞瘤2例;转移癌1例.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及CT对诊断眼眶肿瘤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纪其明   《中国医学工程》2013,(6):26-26,28
目的探讨CT在腮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及诊断价值。方法对30例腮腺病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CT表现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影像特点。结果所有30例患者中,良性肿瘤25例,其中混合瘤18例,腺淋巴瘤4例,血管瘤3例;恶性肿瘤5例,其中恶性淋巴瘤2例,恶性混合瘤2例,囊腺癌1例。结论 CT检查能够对大多数的病变做出快速的定性诊断,病变定位准确率较高,但由于难以直接显示出病患的面部神经,使得难以确定多数的良性、恶性肿瘤的组织学相关类型,仍然存在一定限制,还需要CT扫描结合腮腺肿瘤的临床表现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腮腺肿瘤的临床发病情况与组织类型关系。方法:本组对我科7年来70例腮腺上皮性肿瘤的临床发病情况及组织类型分析。结果:本组70例肿瘤中,良性60例,占85.7%,恶性10例,占14.3%。其中良性以多形性腺瘤多见,占78.32%,其次腺淋巴瘤占16.67%。恶性肿瘤以粘液表皮样癌最多见,占50%。结论:通过对腮腺上皮性肿瘤70例临床病理分析,腮腺肿瘤中以良性最多见,良性中多形性腺瘤居多,腺淋巴瘤次之,腺淋巴瘤男明显多于女。恶性肿瘤以粘液表皮样癌最多见,其次为腺样囊性癌,有明显的嗜神经性。  相似文献   

9.
腭部小涎腺肿瘤34例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总结腭部小涎腺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年3月~2005年5月期间收治的34例已经病理证实的腭部小涎腺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结果:34例腭小涎腺肿瘤中,良性17例(13例为多形性腺瘤,2例为肌上皮瘤,乳头状囊腺瘤和黏液囊肿各1例),恶性17例(黏液表皮样癌11例,腺样囊性癌5例,混合瘤恶变1例),除3例患者放弃治疗外,其余均行手术治疗;仅有1例腺样囊性癌术后复发.结论:腭部小涎腺肿瘤良恶性各占一半,良性者绝大多数为多形性腺瘤,恶性者多为黏液表皮样癌或腺样囊性癌,手术的彻底性是治疗的关键,对腺样囊性癌应积极的沿可能累及的神经血管束行扩大切除术,术后可辅以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10.
朱瑞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24):103-104
目的:讨论腮腺恶性肿瘤临床分型、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腮腺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误诊原因。结果:在12例腮腺恶性肿瘤中黏液表皮样癌4例,腺样囊性癌3例,恶性混合瘤2例,腺癌1例,腺泡细胞癌1例,磷状细胞癌1例,误诊4例,其中2例误诊为腮腺混合瘤,2例误诊为腮腺淋巴结结核。结论:通过对腮腺恶性肿瘤的临床分型、误诊原因进行分析总结,提高对该类疾病的临床认识,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腮腺恶性肿瘤CT临床表现,及其诊断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2月前来我院就诊的腮腺恶性肿瘤患者20例,并符合腮腺恶性肿瘤诊断标准,回顾性分析20例腮腺恶性肿瘤CT检查资料,并对其CT表现进行探讨.结果20例腮腺恶性肿瘤患者CT图像表现黏液表皮样癌4例,涎腺导管癌4例,腺样囊性癌6例,腺细胞癌4例.结论 CT对腺区的肿块定为比较准确,可清洗显示出肿块的数目、大小以及形态等,有利于对恶性和良性肿瘤进行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腮腺肿瘤的MSCT表现,分析误诊原因,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83例腮腺肿瘤患者CT资料,探讨其MSCT表现并分析误诊原因。结果良性61例,恶性22例;良性肿瘤多位于浅叶,边界多清晰光滑,持续或渐进性强化多见,腺淋巴瘤早期明显强化;混合瘤、血管瘤可见钙化,腺淋巴瘤囊变多见。恶性肿瘤多位于深叶,具恶性肿瘤一般特点。CT误诊9例:2例腺淋巴瘤、1例良性肌上皮瘤及1例海绵状血管瘤误诊为混合瘤,1例混合瘤误诊为血管瘤,1例基底细胞腺瘤误判为恶性,3例边界清楚长径小于2.5cm的恶性肿瘤误判为良性。结论腮腺肿瘤MSCT能准确定位并判定良恶性,大部分可术前明确诊断;部分表现不典型或互有重叠,拘泥于好发部位、性别年龄等均可成为误诊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T在腮腺肿瘤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35例腮腺肿瘤患者术前CT表现。结果35例中,CT表现呈圆形、密度均匀、强化均匀、边缘清晰者21例,均为良性混合瘤。病灶呈分叶状、密度不均匀其内有囊性密度影,环形或均匀强化、边缘较清晰者9例,其中6例为良性混合瘤,1例为恶性混合瘤,2例为腺淋巴瘤。病灶呈分叶状、圆形、密度不均匀、环形或均匀强化、边缘模糊、轮廓不清、与临近正常结构分界不清者5例,均为恶性肿瘤。CT发现5例肿瘤与面神经粘连。CT诊断与手术结果完全一致。结论CT对腮腺肿瘤有准确的定位、定性以及预测病灶与面神经的关系,在腮腺肿瘤诊断及手术治疗中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MSCT双期增强扫描对腮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并总结各病种的双期增强CT表现特征。方法对病理证实的13例良性混合瘤、10例腺淋巴瘤、2例嗜酸性腺瘤、2例单纯性腺瘤、17例恶性肿瘤和6例慢性炎症共50例腮腺良恶性疾病病例进行腮腺MSCT平扫和注药后50秒、I20秒双期增强扫描,测量各期的病灶CT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总结不同性质腮腺病变的双期增强CT特征并评价其诊断价值。结果恶性肿瘤与良性混合瘤的双期增强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二者与腺淋巴瘤的双期增强值均存在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包埋和/或破坏邻近血管、肿瘤内低密度区呈中央分布、肿瘤同时累及腮腺深浅叶三种CT征象对腮腺恶性肿瘤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8.24%、90.00%、76.47%和100%、87.50%、92.59%。延迟强化征象、延迟排空征象分别对良性混合瘤、腺淋巴瘤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为90%、92.31%和88.24%、85.71%。结论MSCT双期增强扫描对腮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CT在诊断腮腺恶性肿瘤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 3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腮腺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和CT表现。结果 :本组 31例腮腺恶性肿瘤中有粘液表皮样癌 13例 ,腺样囊性癌 7例 ,恶性混合瘤 5例 ,腺泡细胞癌 4例和鳞状细胞癌 2例。大多数恶性肿瘤CT表现为边缘模糊、密度不均、形态不规则或呈分叶状的肿块 ;主要临床表现为疼痛明显且生长迅速的腮腺肿块。结论 :结合临床资料分析CT表现 ,能正确诊断大部分腮腺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腮腺肿瘤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提高诊疗水平和临床治愈率。方法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外科2013年至2014年经手术治疗的217例腮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良性肿瘤175例,恶性肿瘤42例;男113例,女104例,多形性腺瘤109例,占50.2%,黏液表皮样癌19例,占8.7%。CT+超声及MRI+超声检查的肿瘤定性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6.7%、86.4%。术后暂时性面瘫23例,永久性面瘫8例,涎瘘27例,Frey综合征21例,3例多形性腺瘤及5例恶性肿瘤术后复发,2例术后同侧颈淋巴结转移。结论腮腺肿瘤的发病状况是良性高于恶性,男性略高于女性,良性肿瘤以多形性腺瘤为主,恶性肿瘤以黏液表样癌为主。术前联合辅助检查能够提高诊断准确率。腮腺肿瘤治疗以手术为首选方式,术式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17.
卢山  许亮 《中原医刊》2011,(23):3-6
目的探讨MRI对腮腺肿瘤的诊断价值,提高对腮腺肿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62例腮腺肿瘤的MRI影像学表现。全部行轴位T1WI及T2WI、冠状位T2WI脂肪抑制、矢状位T,WI及轴位DWI(b值取0和1000s/mm2)扫描,并经工作站自动生成ADC图。结果多形性腺瘤31例,全部单发;腺淋巴瘤19例,9例单发,10例多发,共30个病灶;恶性肿瘤12例,其中黏液表皮样癌6例,淋巴瘤3例,涎腺导管癌3例,3例淋巴瘤为多发,其余均为单发,共18个病灶。腮腺良性肿瘤发生于腮腺浅叶者多见(43/51),恶性肿瘤以深叶多见(8/18);良性肿瘤体积一般较恶性肿瘤小;良性肿瘤一般边界清楚,恶性肿瘤边界可清楚或不清;恶性肿瘤大多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10/12);腺淋巴瘤与恶性肿瘤DWI均呈高信号,信号高于多形性腺瘤,但腺淋巴瘤AI)C值(0.92×10-3mm2/s)明显低于恶性肿瘤(1.19×10-3mm2/s,P〈0.05)。结论腮腺肿瘤MRI表现有一定的特点,MRI检查能为常见腮腺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贺照忠 《吉林医学》2008,29(17):1470-1470
本文对34例腮腺疾病肿块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进行检查,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具体诊断价值分析讨论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34例腮腺疾病患者中,男21例,女13例,年龄9~71岁,平均年龄40岁。病理结果是腮腺癌8例(鳞状细胞癌3例,腮腺乳头状腺癌3例,恶性混合瘤1例,小细胞癌1例);腮腺良性肿块24例(腺淋巴瘤10例,多形性腺瘤6例,混合瘤6例,腮腺囊肿2例);炎性肿块(腮腺脓肿)2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腮腺混合瘤的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 方法:通过收集经病理证实的20例腮腺肿块,分析探讨腮腺混合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将其分别与腮腺恶性肿瘤、腺淋巴瘤、单形性腺瘤、单纯性囊肿及表皮样囊肿鉴别. 结果:腮腺混合瘤常单发,边界清楚,后方回声增强.与腮腺恶性肿瘤、腺淋巴瘤、单纯性囊肿及表皮样囊肿声像图表现不同. 结论:超声对腮腺混合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较高的特异性,但与少数良性肿块(单形性腺瘤)鉴别困难.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腮腺恶性肿瘤CT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0例腮腺恶性肿瘤的CT检查资料,探讨其CT表现及误诊原因。结果40例中腮腺鳞状细胞癌8例,导管癌2例,腺泡细胞癌6例,腺样囊性癌8例,黏液表皮样癌16例。CT扫描35例表现为形态规则,边缘清楚,5例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缘模糊,浸润性生长肿块影;35例位于浅叶,5例位于深浅叶,3例合并淋巴结肿大。结论腮腺恶性肿瘤的CT征象有一定特征性,CT增强扫描有助于腮腺病变的定性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