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路老提出了"持中央,运四旁,怡情志,调升降,顾润燥,纳化常"十八字诀作为学术思想的核心,是调理脾胃学术思想的提炼和升华,脾胃为气机升降的枢纽,所以"调升降"在调理脾胃中居于重要地位。文章就"怡情志,调升降"中"调升降"的含义、理论基础、病证类型、临床意义和应用方法等进行了全面阐述,重点解释了调理脾胃升降的方法以及用药法度,由此窥见路老学术思想之一斑,对于领会、继承和发扬路老中医学术思想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路志正教授是国内著名的中医学家,首届国医大师,精通中医理论,崇尚脾胃学说和温病学说,从医七十余载,形成了"持中央,运四旁,怡情志,调升降,顾润燥,纳化常"为核心的学术思想。针对路老学术思想的形成过程和脉络、理论基础、与古今现代医家的区别、调理脾胃的内涵、适用范围、注意事项等关键学术问题采访路老,并系统整理,以了解路老学术思想面貌。  相似文献   

3.
路志正教授为"首届国医大师",国内著名中医学家,擅长调理脾胃治疗各种内伤杂病和疑难病症,疗效卓著,享誉海内外。路老提出了"持中央,运四旁,怡情志,调升降,顾润燥,纳化常"18字决作为学术思想核心,是调理脾胃学术思想的浓缩和精华。该文就"调中央,运四旁"的含义、理论基础、现代支撑、临床意义和应用方法等进行了全面阐述,尤其是脾胃与五脏、六腑、经脉、气血、五官九窍以及关节之间关系的论述精到,可窥见路老学术思想之一斑,对于领会、继承和发扬当代中医学术思想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路志正教授提出"治中央、运四旁、移情志、调升降、顾润燥、纳化常"之调理脾胃的基本思想。试从路志正教授对脾胃生理功能、病理特点以及脾胃的相互关系理解入手,引经据典,结合现代生活方式改变导致慢性重大或疑难病证的特点,深入细致地分析了路志正教授调理脾胃的学术思想、理论依据和学术渊源,为临床应用调理脾胃进行治疗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纳化"即受纳与运化的概括,是脾胃功能的重要部分,路志正教授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持中央,运四旁,怡情志,调升降,顾润燥,纳化常"的学术思想,高度概括了其调理脾胃法的思想核心,脾为运化、升清、排泄之枢,胃主受纳以降为顺,纳、化相连,脾胃合一,纳化失常是脾胃的主要病机,纳化失常可致津液不足与津液停聚之水饮、湿证和痰浊,纳化失常亦可致气血亏虚与气滞血瘀的气血病,故调理脾胃纳化可治冠心病、糖尿病、眩晕、水肿等多种疾病。  相似文献   

6.
路志正教授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持中央,运四旁,怡情志,调升降,顾润燥,纳化常"的学术思想,高度概括了其调理脾胃法的思想核心,现仅从"顾润燥"这一方面对其思想做一系统阐述。其广纳前贤经验,完善润燥理论体系,在临床应用方面不拘常法,善于变通;不拘一病,广泛应用;药性相反,同用一方;同时提出治脾宜温补升阳燥湿,治胃须清润通降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路志正教授认为便秘虽出自肠道,但根在脾胃。治疗便秘重点在于调理脾胃升降,把握运、降、润、通几个方面,坚持运中有降,降中有通,通中有润的原则。临床采用健脾和胃、健脾祛湿、健脾益气养血、温中健脾、芳化湿浊、疏肝健脾等治法,总以调理脾胃为核心。  相似文献   

8.
路老善于应用调理脾胃治疗各种慢性、疑难病证,文章通过对路老调理脾胃的概念、内涵和外延、适应病证范围、基本思想、临床意义等进行了系统的理论阐述,以期揭示路老调理脾胃的学术思想内涵,为临床采用调理脾胃治疗各种相关病证提供基本方法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浅议调理脾胃法翟大泗,陶成兰(滁州市中医院239000)关键词调理脾胃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是造成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辨证施治上,“调理脾胃”是一个重要的法则。1调理脾胃应重在升降脾主升属阴,胃主降属阳,共居中焦,乃人体升降的枢纽,...  相似文献   

10.
路志正脾胃论治心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志正教授家学渊源,精医术,勤临证,善研索,多年来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调理脾胃为其学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有幸随师学习,深感其思路广阔,辨证详明,用药精当,现择其鳞爪以飨同道。1 调脾胃,治病必求本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气机升降之枢纽,二者维系人体升与降、纳与化、燥与湿的平衡。“人以胃气为本”,“有胃气者生,无胃气者死”,凡病之发生、转归、预后莫不与脾胃有关,所谓“内伤脾胃,百病由生”是也。故察病,必先察脾胃强弱;治病,必先顾脾胃盛衰,对于年老体弱,大病久病之人更应注意养护胃气,无论哪一…  相似文献   

11.
中医理论认为"升降出入、无器不有",而脾胃则为气机升降的枢纽,起到调节、平衡升降的关键作用。国医路志正教授(路老)对脾胃学说有深入的研究,在临床上不仅擅用调理脾胃法治疗各科疾病,而且在治疗心脑血管病方面,他紧扣脾胃升降失调这一病机,运用补气升阳、降逆平肝(胃)、升降并用等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本文附以验案,阐释路老应用升降理论治疗高血压病、冠心病心绞痛的思路和用药经验。  相似文献   

12.
魏玮教授师从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深受路老"治中央、运四旁、怡情志、调升降、顾润燥、纳化常"之调理脾胃学术思想的影响.魏玮教授根据多年临证经验认为脾在志为思,为情志之本,二者常相互为患.故从脾胃论治情志病,具有调节、稳定情绪,防止病情演变的作用.从脾脑相关理论出发,探讨脾胃与情志之间的相互联系,为身心疾病的临床诊疗提供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路志正教授从脾胃论治情志疾病临床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路志正教授认为忧思恼怒为常见的情志变化,气机紊乱是情志异常的主要病机,肝、脾是情志变化影响最大的脏器,在情志病变中,脾为之枢。情志对五脏的影响最终均会影响到脾胃的功能活动,脾胃的病变也可引发情志的异常,故治疗情志病可从调理脾胃入手,调脾胃治疗情志病,具有调节、稳定情绪,防止病情进一步演变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路志正教授调理脾胃法在内科临床运用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路志正教授是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研究院资深研究员 ,行医 6 0余年 ,善于运用调理脾胃法治疗临床内科疾病 ,不仅用于如腹胀、腹痛、反胃、泄泻、呃逆、痞满等脾胃疾病的治疗 ,对于其他系统疾病 ,也独辟蹊径 ,采用调理脾胃法进行治疗 ,取得了较好疗效 ,学术见解独到。兹将笔者跟随路老学医的偶得总结如下。1 调理脾胃治胸痹胸痹是指因胸中阳气不足 ,浊阴上逆 ,痰浊瘀血寒邪凝结阻滞 ,胸阳失宣 ,气机闭郁 ,甚则脉络阻塞不通 ,以胸中窒闷而痛或胸痛彻背为主要表现的病证。胸痹相当于西医的“冠心病心绞痛”等病证。据…  相似文献   

15.
路志正教授调理脾胃法治疗冠心病的用药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路志正教授临床治疗冠心病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路志正教授门诊诊治的冠心病病例,将每一病例所涉及的具体内容录入名老中医临床信息采集系统(广安门医院),进行数据的处理与转化,分别运用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路志正教授临床上治疗本病的药物中以茯苓、半夏、甘草、枳实等最为多见,常用药对有厚朴、枳实;茯苓、半夏;枳实、旋覆花等,这些用药均从脾胃入手。结论路老在治疗冠心病时从调理脾胃入手,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曹鸣高教授出生并承业于六代医学世家,从事中医临床和教育六十余年,学术经验丰富,在调理脾胃方面尤有造诣。兹汇集曹老历年来有关调理脾胃的论述、讲稿、资料及经治的验案,加以整理、综述如下: (一) 曹老认为:调理脾胃,关键在于分析病人阴阳升降之动态,把握其病位、主次和偏胜,而施以宜温、宜润、宜攻、宜补、直升、宜降之不同方药,使之各得其所。张仲景急下存阴的三承气法、苦降辛通的三泻心法,其病属实,其治在胃,其制在降;张仲景建中理中、李东垣补中益气,其病属虚,其  相似文献   

17.
谈调理脾胃     
祖国医学先辈们,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许多调理脾肾的方法,创立了不少著名的方剂.在临床上调理脾胃是一个贯用而又重要的法则.历代医家对此都十分重视,至今仍然有效地指导着医疗实践。脾胃的生理脾和胃以膜相隔,经络相连,同居中焦,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器官.脾为阴土,主化、宣升、喜燥恶湿。胃为阳土,主纳、宜降、喜润恶燥.两者一脏一腑,一阴一阳,升降相因,燥湿相济,共同完成饮食水谷的受纳与运化.因此,人的体质强弱,气血精神的盛衰,虽与五脏有关,但关键在于脾胃.《内经》对脾胃功能的作用十分重视,如:“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饮入  相似文献   

18.
路志正教授是我国首届国医大师,秉承传统中医的学术理论体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临证80载,学验俱丰,临床善于运用脾胃理论指导内科疾病及疑难杂症的治疗。路老将调理脾胃法引入小儿保育、康养及治疗方面,经过临床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文中仅介绍路老以调理脾胃法为主治疗幼儿唇风、郁证以及发热疾病的经验,突出路老以脾胃为中心灵活的辨证思路,强调脾胃的生理功能在儿科疾病治疗中的重要性。针对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总结路老在儿科疾病中的诊疗经验,突出路老在辨证、选方、用药方面的独特思路,发挥中医传统儿科特色优势,努力继承老中医药专家的宝贵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19.
产后痹是妇人产后,正气虚弱之时外感风寒湿所致四肢关节疼痛、筋脉拘挛的一种病症,当属痹症范畴,病属本虚标实,然因其发于产后妇人气血正虚之时,发病特点有三:必有本虚、兼有邪实、情志为辅。治疗当应全面衡量,分清主次,重点施治。路老治疗产后痹多以补益为主,舒畅情志、调肝健脾、调和营卫,兼以祛邪通络,注重攻补兼施,体现了路老"持中央、运四旁、怡情志"的思想。随附病例患者属于产后气血亏虚、肝脾不和而致产后痹,路老用方既能祛风湿止痛,又能顾护脾胃,体现了其重视脾胃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20.
脾胃居中为五脏六腑之枢,脾胃与口、经脉相连,功能相属,口疮的发生与脾胃关系最为密切,也与心、肺、肝有关。路志正教授治疗口疮以调理脾胃为主,多用健脾化浊祛湿,通腑导滞,清利湿热,温中散寒法;或与他脏同调,常用调理心脾,肃肺和胃,清肝健脾和胃法。形成以调理脾胃为中心,相关脏器兼治的特点,值得效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