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2 毫秒
1.
目的 观察无糖尿病史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住院病人糖代谢并常情况。方法 收集2006年4月-2006年9月在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血管科确诊ACS的住院病人107例,排除既往有糖尿病史病人。所有病人均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以判断糖代谢情况。结果 107例无糖尿病史的ACS住院病人中糖代谢异常患病率为72.8%;其中新发现糖尿病患棚率30.8%,糖调节受损患病率为42.1%。若不进行OGTT试验,仅靠检测空腹血糖,将漏诊77.8%糖调节受损病人和66.7%的糖尿病病人。结论 既往未知糖代谢状况的ACS住院病人中可能多数(约3/4)合并糖代谢异常,并且单纯检测空腹血糖可能漏诊相当数量糖尿病前期病人和糖尿病病人.既往未知糖代谢状况的ACS病人均建议常规进行0GTT筛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非内分泌专科住院患者2020例糖代谢状况。方法选取2010年11月1日至12月30日非内分泌科的住院成人患者为研究对象,共收集病历2020例,通过收集和分析患者住院期间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评判非内分泌专科患者糖代谢状况。各组间率比较采用)(。检验,各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非内分泌专科糖尿病检出率为14.2%,糖尿病与空腹血糖受损的检出率为40.8%,在院非内分泌科患者空腹血糖检测率为87.7%,餐后2h血糖检测率为1.4%,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率为10.0%,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率为25.8%。在非糖尿病患者中入院后新诊断糖尿病患者占1.5%,查空腹血糖≥5.6mmol/L但未进行下一步诊断者占26.6%。按年龄分层(430岁、〉30—45岁、〉45—65岁、≥65岁),随着年龄的增长糖尿病检出率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08,P〈0.01),≥65岁者检出率达22.2%。按有无心脑血管疾病分层,有心脑血管疾病者糖尿病检出率为22.9%,无心脑血管疾病者的检出率为10.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54.55,P〈0.01)。结论非内分泌专科住院患者糖尿病、糖代谢异常检出率高,但患者多未行葡萄糖耐量试验,可能存在糖尿病及糖代谢异常漏诊。  相似文献   

3.
曹建红 《内科》2009,4(2):187-189
目的探讨无糖尿病史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并发糖代谢异常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164例,排除既往有糖尿病史病人。所有病人均于入院次日清晨抽血测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并于出院前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根据OGTT结果将病人分为合并糖尿病组(DM)33例,合并糖调节异常组IGR(IGT/IFG)58例,糖代谢正常组(NGT)54例,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组(SHG)19例。对比分析不同糖代谢状况的临床特点。结果在ACS患者合并糖代谢异常病人占总数的一半以上,糖代谢紊乱组的血糖数据显著高于NGT组,DM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IGR组、SHG组及NGT组,而IGR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SHG组及NGT组。结论既往无糖尿病史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可能多数合并糖代谢异常,单纯检测空腹血糖可能漏诊相当数量的糖尿病前期病人和糖尿病病人。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并发糖代谢异常影响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中国住院冠心病患者糖代谢异常研究--中国心脏调查   总被引:183,自引:4,他引:183  
目的 探讨中国冠心病患者糖代谢异常的流行状况。方法 选取北京、上海等7个城市共52家三级甲等医院为合作研究中心,于2005年6月1日至2005年9月31日在各医院心内科所有符合冠心病诊断纳入标准的住院患者连续入选为研究对象,共收集有效病例3513例。未确诊为糖尿病的对象均需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以判断糖代谢状况。结果 冠心病住院患者中糖尿病患病率为52.9%,糖调节受损患病率为24.0%,总的糖代谢异常患病率为76.9%。若不进行OGTT试验,仅依靠检测空腹血糖,将有87.4%糖调节异常患者和80.5%糖尿病患者被漏诊。结论 中国冠心病住院患者中绝大多数合并糖代谢异常,并且需要通过OGTT及时准确地发现这些合并糖代谢异常的患者。  相似文献   

5.
糖代谢异常对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Liu H  Yu JM  Chen F  Pan CY  Li J  Hu DY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5):443-446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糖代谢异常的流行情况,以及糖代谢异常和CHF的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分别来自北京、上海等7个城市,52家医院心内科,连续入选2005年6月至9月间所有符合CHF诊断标准的冠心病住院患者,共收集1009例,其中有效病例1004例。调查内容包括口服糖耐量试验、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和血脂等;心功能分级使用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结果1004例患者中,过去确诊为糖尿病420(42%)例,新诊断为糖尿病175(17%)例,糖耐量异常208(21%)例,正常201(20%)例。心功能等级随着糖代谢异常程度的增加而增加[等级相关系数(L)=0.17,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调整年龄等因素后,过去确诊为糖尿病、新诊断为糖尿病和IGT患严重CHF的OR值分别为1.7(95%CI:1.2~2.4)、1.4(95%CI:0.9~2.1)和1.2(95%CI:0.7~1.7)。结论CHF患者的糖代谢异常患病率较高。糖代谢异常和CHF的症状轻重相关,糖代谢异常者患严重CHF的危险性比血糖正常者高。  相似文献   

6.
覃浩强 《内科》2012,7(5):495-496
目的探讨中青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糖负荷后2h血糖等糖代谢特点。方法对66例中青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r)以了解糖代谢情况。结果确诊为糖尿病患者8例(12.1%),其中通过OGTr检查确诊者6例;3例患者糖耐量(IGT)异常;糖代谢异常率达16.7%。结论中青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糖代谢异常以糖负荷后2h血糖升高为主,对该类患者应及时行OG'IT检查,及时发现糖尿病及糖耐量异常,以利于治疗和患者的恢复,进行脑卒中的二级预防。  相似文献   

7.
急性脑梗死患者糖代谢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99例急性脑梗死,未确诊为糖尿病的对象OGTT。结果22例(22.2%)过去确诊糖尿病。进行OGTT试验发现DM46例(46.5%),19例(19.2%)IGR,总的糖代谢异常65例(65.7%)。若不进行OGTT试验,仅依据FPG,将有54.2%DM患者和72.7%IGR患者被漏诊。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绝大多数合并糖代谢异常,需要通过OGTT试验及时准确地发现这些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患者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同酮系统变化对糖代谢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收集55例PA患者以及年龄和BMI相匹配的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50例的I临床资料进行分析,PA患者根据血糖水平分为正常血糖组、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减低组和糖尿病组。结果PA组的糖代谢异常发生率高于EH组(43.6%vs20.0%,P〈0.05)。PA患者中糖尿病组的血浆卧、立位醛固酮水平低于血糖正常组(P〈0.05),而肾素活性和血管紧张素水平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立位醛固酮与肾素比值也无显著差异。结论PA患者糖代谢异常发生率高于EH患者。在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中,糖代谢异常与醛固酮水平明显相关,与血管紧张素水平无关。  相似文献   

9.
选取99例急性脑梗死,未确诊为糖尿病的对象OGTT。结果22例(22.2%)过去确诊糖尿病。进行OGTT试验发现DM46例(46.5%),19例(19.2%)IGR,总的糖代谢异常65例(65.7%)。若不进行OGTT试验,仅依据FPG,将有54.2%DM患者和72.7%IGR患者被漏诊。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绝大多数合并糖代谢异常,需要通过OGTT试验及时准确地发现这些患者。  相似文献   

10.
汉族与哈族维族52例食管癌资料分析阮鹤瑞,杨钟福我院从1984年至1991年采用OlympusGIF-K2、GIF-P3胃镜检查病人5100例次,检出食管癌54例(检出率1.06%),其中汉族、哈萨克族(简称哈族)、维吾尔族(简称维族)占52例,其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肾小球疾病患者糖代谢异常的患病状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无糖尿病史、初治的肾小球疾病患者1885例。监测血糖或OGTT,并收集临床、病理及化验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比较。结果(1)T2DM患病率15.3%,糖调节异常(IGR)26.6%。若单纯检测FPG将漏诊全部IGR的72.9%及全部T2DM中的61.5%;(2)糖代谢异常的患病率随着增龄和肾功能下降而升高(P〈0.01);有DM家族史、伴高血压、肥胖、高尿酸或高甘油三酯血症者糖代谢异常患病率均明显升高(P〈0.05);(3)糖代谢异常组肾内小血管病变、小管间质病变及肾小球硬化发生率均明显增加(P〈0.05);(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0R=3.156)、BMI、T2DM家族史(OR=1.334和2.541)、伴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OR=1.587和1.669)、肾功能异常是糖代谢异常的高危因素。结论无糖尿病史的肾小球疾病患者中糖代谢异常患病率41.9%,其相关因素包括年龄、DM家族史、伴高血压、肥胖、高尿酸和(或)高甘油三酯血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糖尿病与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发生和进展的相关性。方法:对临床明确诊断BPH 1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组对比分析。结果:190例患者中,单纯BPH组100例,BPH合并糖尿病者90例(47.4%)。BPH合并糖尿病组患者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明显大于单纯BPH组[(23.72±6.08)分比(21.49±7.83)分,P〈0.05],最大尿流率(Qmax)明显小于单纯BPH组[(8.0±4.6)ml/s比(9.9±5.3)ml/s,P〈0.05]。在BPH患者中,空腹血糖异常组患者的IPSS[(24.07±4.73)分比(22.34±5.12)分]、前列腺体积[(75.41±58.36)ml比(72.04±40.49)ml]明显大于空腹血糖正常组(P〈0.05);而餐后正常血糖组与餐后异常血糖组各指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与单纯BPH组相比,BPH合并糖尿病组的不同糖尿病病程患者的BPH各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良性前列腺增生同时合并糖尿病多见;糖尿病尤其异常空腹血糖水平可促进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发生以及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初发高血糖的临床研究即既往无糖尿病病史的AMI患者发病早期血糖变化规律,及高血糖与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的关系,以明确反应性高血糖变化规律并及早发现合并糖尿病和糖调节受损的患者以指导治疗。方法:从2009-02到2009-09,连续入选既往无糖尿病病史,且在发病48 h内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治疗的ST段抬高型AMI患者,在入院即刻和入院后第2~7天连续6天清晨6点采集患者空腹血液,化验血糖浓度,在出院前进行OGTT,共纳入有效病例158例,按照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OGTT分类标准分为糖代谢正常者、糖调节受损者和新诊断糖尿病者;非糖尿病患者包括糖代谢正常者和糖调节受损者,评价血糖水平在心肌梗死急性期的变化规律。以入院第2天空腹血糖≥7.0 mmol/L为高血糖,评价高血糖与OGTT阳性的关系。结果:158例患者中糖代谢正常者占27.8%(44/158)、糖调节受损者占41.1%(65/158)、新诊断糖尿病者占31.0%(49/158)。所有患者平均血糖在入院后第4天降至正常水平,糖代谢正常者平均血糖在入院后第2天降至正常水平,非糖尿病患者平均血糖在第3天降至正常水平。空腹高血糖与OGTT阳性一致性检验Kappa=0.338,P=0.000,在校正其他变量的情况下,第2天空腹血糖≥7.0 mmol/L都是糖尿病(OGTT阳性)的预测因素(风险比=4.75,95%可信区间2.304~9.79,P=0.000)。结论:既往无糖尿病病史的AMI患者绝大多数合并糖代谢异常,需要进一步通过OGTT及时发现合并糖尿病或糖调节受损的患者以指导临床治疗;AMI患者反应性高血糖一般持续2~3天,如果存在持续高血糖提示患有糖尿病或糖调节受损的可能性大。高血糖是患有糖尿病的一个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产前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检测评估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产后糖代谢异常的发生风险.方法 收集2009年1月至2012年8月系统产检并住院分娩的GDM患者190例作为研究组,同期健康孕妇261例作为对照组.并于妊娠24~28周抽取外周血检测血糖、血脂以及血清Lp-PLA2等.于2012年11月至2013年4月进行随访,其中GDM患者172例,健康孕妇249例,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分类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Lp-PLA2与GDM产后糖代谢异常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和ROC曲线分析.结果 (1)GDM患者产后2型糖尿病(T2DM) [4.65%(8/172)比0(0/249)]、糖尿病前期[39.53% (68/172)比12.45%(31/249)]发生率比健康孕妇高.(2)与健康孕妇相比,GDM患者产后空腹血糖(FBG)[(4.5±0.7)比(4.2±0.3) mmol/L; t=5.6,P<0.01],空腹胰岛素(FINS)[(9.7±4.9)比(8.7±4.2) mmol/L;t=2.3,P<0.05],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2.0±1.3)比(1.7±1.1);t=2.6,P<0.05]均明显升高(P<0.05).(3)GDM患者产前血清Lp-PLA2活性明显高于健康孕妇[(33±1 1)比(24±8) nmol·min^-1·ml^-1;t=9.4,P<0.05].(4)Lp-PLA2活性与GDM产后糖代谢异常显著正相关(OR=1.35,95%CI 1.07~1.66,P=0.001);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以Lp-PLA2活性27.96 nmol· min^-1·ml^-1为产后糖代谢异常诊断切值,其灵敏度为71.3%,特异度为82.1%.结论 GDM患者产后糖代谢异常发生风险显著升高,Lp-PLA2是GDM产后糖代谢异常发生的独立风险因子,对预测GDM产后发生糖代谢异常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新疆吐鲁番地区农村维吾尔族居民进行空腹血糖筛查,了解该地区糖尿病及空腹血糖受损(IFG)的患病情况。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等方法,获得9226名研究对象相关数据,得出糖尿病和IFG的患病率。结果糖尿病患病率为6.58%,IFG患病率为4.05%。结论新疆吐鲁番地区需要加强糖尿病的教育及糖尿病防护知识的普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糖调节受损(IGR)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侧支循环(CC)情况。方法确诊为ACS的166例患者按糖耐量试验(OGTT)分成糖尿病(DM)组56例、糖调节受损(IGR)组66例及血糖正常(NGT)组44名。结果IGR组及DM组较NGT组更容易发生多支血管病变(P〈0.05)和严重狭窄病变(P〈0.05),但侧支循环建立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早在IGR期冠状动脉就可以有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需要尽早加以防治。  相似文献   

17.
妊娠糖尿病患者产后糖代谢异常的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GDM)患者产后6—8周糖代谢异常情况,寻找导致产后糖代谢异常的高危因素。方法前瞻性分析183例确诊为妊娠糖尿病患者,于产后6~8周行75g葡萄糖耐量试验,按WHO标准进行再分类,分为糖尿病、糖耐量低减(IGT)和正常糖耐量(NGT),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183例妊娠糖尿病患者中产后有63例(34.4%)血糖正常(NGT组),87例(47.5%)IGT(IGT组),33例(18.0%)糖尿病(DM组)。(2)DM组的确诊孕周早于其他两组(P〈0.01),空腹血糖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1)。(3)DM组中有糖尿病家族史、在孕期需胰岛素治疗者所占比例均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妊娠糖尿病患者产后糖代谢异常发生率高,其高危因素有孕期发病早、糖尿病家族史、空腹血糖高、需胰岛素治疗者。  相似文献   

18.
急性脑梗死患者糖脂代谢紊乱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糖及血脂代谢异常情况,以制定合理的干预策略,改善预后。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398例,按牛津郡社区脑卒中项目分型,检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脂,对无糖尿病史的患者在病情稳定后,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根据FPG水平,将患者分为糖代谢正常组196例,糖调节受损组78例和糖尿病组124例,对各组糖脂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98例患者总的糖代谢异常率为50.8%,其中入院后新确诊糖尿病59例(14.8%)、糖调节受损78例(19.6%),在新确诊的糖代谢异常中,40.7%的糖尿病及59.0%的糖调节受损通过OGTT确诊。与糖代谢正常组比较,糖调节受损组和糖尿病组患者血脂、FPG及HbAlc水平明显升高(P<0.05);在脑梗死各亚型中,患者FPG、血脂水平无差异,但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糖代谢异常比例最高。结论脑梗死患者糖代谢异常比例高,OGTT可发现大量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糖脂代谢异常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病理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垂体生长激素分泌瘤(垂体GH瘤)患者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以及治疗后的转归。方法分析1999-2008年在本院就诊的214例垂体GH瘤患者糖代谢异常情况以及治疗后的转归。结果垂体GH瘤患者治疗前糖代谢异常117例(54.7%),其中IFG、IGT以及DM分别为13例(6.1%)、32例(15.0%)和72例(33.6%)。治疗后治愈(GH谷值≤1ng/m1)的35例DM患者中有14例(40%)转为NGT,未治愈的37例DM患者中有7例(18.9%)转为NGT,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治愈的63例NGT患者中治疗后11例转为糖耐量异常。经多元回归分析,垂体GH瘤发病年龄及病程是发生DM的危险因素;治疗后DM的转归与垂体GH瘤治疗后GH是否降至正常和病程显著相关(P〈0.01),与性别、年龄、血压、治疗前GH水平及肿瘤大小未见明显相关。结论垂体GH瘤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糖耐量异常。治疗后,GH完全恢复正常的患者,多数糖耐量异常的情况可明显改善或治愈。病程越长,垂体GH瘤患者糖耐量异常越难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20.
冠心病患者的糖代谢异常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以及糖代谢异常对心血管事件发生和影响预后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病情稳定的冠心病(NACS)患者和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各110例。抽取静脉血检查空腹血糖(FBG)和餐后2小时血糖(2hPG),若其中任何1项异常,则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根据血糖结果分为糖代谢正常组和糖代谢异常组(包括糖耐量异常组和糖尿病组)。同时行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测定。结果糖代谢异常发生率在NACS和ACS患者中分别占44.54%和63.64%。无论NACS患者或ACS患者,糖代谢异常组的MDA升高和SOD降低与糖代谢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合并糖尿病和合并糖耐量异常的患者组间MDA及SOD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糖代谢异常在冠心病患者中发生率较高,其中新识别糖代谢异常需要行OGTT检查;合并糖代谢异常的冠心病患者脂质过氧化程度高;合并糖耐量异常与合并糖尿病一样,对冠心病患者有相等程度的氧化应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