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攻击行为在精神病人中很常见,严重可达到杀人的地步。如果精神病人的攻击行为经常出现,且长时间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就会对他人的安全构成威胁,从而给病房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有必要对攻击行为进行病理心理的分析,以便于预防控制的攻击行为,避免不幸的后果发生。  相似文献   

2.
攻击是任何形式的有目的伤害另一生物体,而该生物体所不愿意接受的行为.攻击行为包括:躯体攻击、语言攻击、物体攻击和自身攻击[1].攻击的极端形式称为暴力行为,可造成严重伤害或危及生命[2].住院精神病人由于受其精神症状或其它诱发因素的影响,常常突然发生直接伤害他人或物体的攻击行为,对患 者本身、他人及周围环境可能造成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病人攻击行为的临床特征,为护理对策的制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统计我院2002年1月至8月的住院精神病人,对发生攻击行为者(研究组)与未发生攻击行为者(对照组)之间的诸多因素作对照,攻击行为判定按照目前比较公认的由Baron提出的定义及标准进行。结果攻击行为发生率为9.6%,相关因素有性别、职业、文化程度、既往攻击行为史、精神病家族史、患精神分裂症和躁狂症、强制或被骗入院、情绪不稳或易激惹因素、幻觉妄想、性格特征等。结论本研究为住院精神病人攻击行为的预测、预防和护理对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60例男性住院精神病人攻击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男性住院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特征。方法将200例男性住院精神病人用攻击行为量表(MOAS)评定后分为两组,其中具有攻击行为患者60例(研究组),不具有攻击行为患者140例(对照组)。对两组资料进行比较,并对研究组患者的攻击行为进行分析。结果年龄小、文化程度低、病前性格内向、未婚、入院时间在1个月以内易发生攻击行为,而与经济状况及是否首次住院无明显关系。从疾病类型上,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攻击行为较其它类型精神病多见。而攻击行为的动机多为精神症状所支配,攻击的对象多为医护人员。结论对男性住院精神病人的攻击行为进行分析,有助于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应对措施,有利于对病人、病人家属及医护人员的自我保护,防止造成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5.
住院精神病人攻击行为分析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蔚 《医学文选》2004,23(4):535-538
攻击行为是任何形式的有目的伤害另一生物体而为该生物体所不愿接受的行为[1 ] 。住院精神病人由于受精神症状影响或外界因素的支配 ,常常导致对他人攻击行为的发生 ,直接威胁着病房工作人员及其他病人的人身安全 [2 ]。由于精神病人攻击行为的日趋增加及其危害的严重性和难预料性 ,近年来受到精神医学界的普遍关注。本文收集了近 1 0年来的有关文献并对其进行分析 ,综述护理干预措施。1 攻击行为临床特征1 .1 高攻击行为疾病分类 对精神疾病产生的攻击行为 ,在精神病学领域众多文献中 ,较为一致的结论是精神分裂症病人攻击行为发生率最…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修改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对住院精神病人攻击行为进行前期预测,观察该量表预测效果。方法将2012年住院1 154例精神病人设为观察组,2011年度1 087例精神病人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MOAS于入院时进行评分,对超过防范分值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防止攻击行为的发生。对照组未进行预测。结果观察组预测具有潜在攻击行为的568例(49.22%),采取护理措施后病人出现攻击行为率为5.81%(67/1154),对照组发生率为10.86%(118/108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846,P<0.001)。结论采用MOAS对病人攻击行为进行预测可提前做好护理防范工作,降低病人攻击行为的发生,确保住院病人及医护人员的安全。  相似文献   

7.
黄蔚 《微创医学》2004,23(4):535-538
攻击行为是任何形式的有目的伤害另一生物体而为该生物体所不愿接受的行为[1].住院精神病人由于受精神症状影响或外界因素的支配,常常导致对他人攻击行为的发生,直接威胁着病房工作人员及其他病人的人身安全[2].由于精神病人攻击行为的日趋增加及其危害的严重性和难预料性,近年来受到精神医学界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病人发生攻击行为的状况及原因。方法:对127例住院精神病人进行临床调查。结果:127例住院精神病人发生攻击行为36例,占28.35%。年龄在25岁以下、女性、文化程度偏低、疾病处于未控制期、首次入院的病人更容易发生攻击行为,病前性格差异与攻击行为出现率无明显关系。结论:根据病人临床特征,制定相应的临床护理措施,可使攻击行为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9.
住院精神病人攻击行为因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精神病人的心理活动处于严重紊乱和不稳定之中 ,常常发生兴奋、冲动、攻击和暴力行为。据调查 ,精神病患者的攻击行为发生率约为一般人群的 10倍[1] 。在精神科临床工作中 ,精神病患者的暴力和攻击行为常常严重影响着病人及工作人员的安全 ,同时给病房管理带来了困难。为此探讨攻击行为危险因素 ,提供有效的护理 ,以提高医疗护理安全质量非常必要。作者通过对 5 0例有攻击行为和 5 0例无攻击行为的住院精神病人进行病例对照研究 ,阐述了患者攻击行为的危险因素 ,并提出了相应的护理对策。1 对象与方法本资料为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0…  相似文献   

10.
精神病房住院病人的攻击行为分析陈刚,肖祖芬,杨善昌武汉市第二精神病医院(430084)湖北省人民医院精神科攻击行为是一种危害社会及他人安危的不良行为,住院精神病人的攻击行为,给病房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为掌握、预防攻击行为的发生,本文对住院病人攻击的...  相似文献   

11.
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相关因素及早年家庭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对象:病例选自本院1997年6月~1998年6月期间入院的精神病人,入组标准:1.符合CCMD—2一R中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2.住院期间及住院前二月内有严重攻击行为者。3.排除合并有脑器质性疾病与躯体疾病者。4.年龄在15~60岁之间。共计有40例,作为研究组。同时随机抽样40例无攻击行为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分析。二、工具1.一般情况调查表:自编攻击行为某些相关因素调查表,包括年龄、性别、文化、既往史。攻击行为认定标准:任何伤害他人躯体并造成至少是轻伤后果的行为。2.早年(18岁以前)不良环境问卷:根据C(JNVIT某些不良家庭…  相似文献   

12.
魏爱荣  胡清川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8):693-693,701
广义的攻击行为包括:言语攻击、自身攻击、对物品攻击、对他人攻击。对连续入住我院精神科的480例精神病人中发生攻击行为的137例进行相关因素分析,以便使医务人员及时、精确地评估预测攻击行为的发生、发展,提出科学的防范措施,提高医护质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精神病人攻击行为是指精神病人在精神因素或精神症状的支配下,突然发生针对自身和他人的攻击行为。攻击行为的发生往往难以预料,给精神科护理工作带来许多困难,甚至造成严重后果。医务人员受到人身伤害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这一问题已引起从事精神科工作的医务人员的重视。为此,对攻击行为发生的原因、方式、特点和攻击对象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14.
对有攻击行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体会冯凤莲精神病人攻击行为是基于病态、愤怒、敌意及不满情绪,采用语言、徒手或器物,对他人或其它目标进行辱骂、侵犯造成对方心灵痛苦、躯体损伤或物品毁损的行为,在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中发生率较高。本文就有攻击行为住院精神分裂...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采用多种测试手段,引入多因素统计方法,对发生攻击行为的106例精神病人产生原因进行分析、评估,目的在于从中找出精神病人发生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掌握其可能预测的指标。结果表明:精神病人攻击行为的发生率为1.7%,其中男性,年龄与文化程度偏低的患者攻击行为发生率高,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患者攻击行为发生率较高。我们认为这与患者情绪急燥、易激惹、固执、自私、多疑、易报复等有关;神经心理功能障碍、不良家庭环境影响,以及精神症状的直接影响成为主要的促发因素。本文研究组病人入院前暴力行为史较多,这可能与精神病人固有的精神症状有关。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攻击行为史,结合PAD量表,并考虑到情境因素的影响,对精神病人的攻击行为可以做出前瞻性的预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住院精神病人攻击行为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72例有攻击行为的住院精神病人进行分析。结果:造成精神病人发生攻击行为的主要因素是患者的精神症状38例,占52.77%;与病友和家庭闹矛盾12例,占16.67%;受病房环境影响6例,占8.33%;自知力缺失10例,占13.89%;护理人员态度不冷静4例,占5.55%;药物不良反应2例,占2.78%。结论:对精神病人的攻击行为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可减少攻击行为的发生,保障工作人员及病人的人身安全。  相似文献   

17.
农村精神病人攻击行为相关因素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农村精神病人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方法:98例有攻击行为者列为研究组,103例无攻击行为者列为对照组,重点根据两组既往史、家族史、个人史、BPRS量表评分及病人妄想类别来探讨其导致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结果:既往史中的暴力行为及酒精滥用,家族史中教育方式、家族成员之间关系及阳性家族史、个人史中曾受父母虐待,BPRS量表中思维障碍及敌对猜疑均显示差异有显著性(P<0.05),妄想类别两组间差别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精神病人攻击行为是多因素的,病理性妄想、家庭环境等是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谢海岩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1,34(12):1434-1438,1441
关于攻击行为的定义与解释有很多种,目前为止尚没有统一公认的定论。Anderson等[1]认为攻击行为是一种故意伤害他人,并给他人带来身体与心理伤害的行为活动。大量研究表明,具有攻击行为的学生发生暴力行为、犯罪和辍学的危险性明显高于无攻击行为的学生,早期攻击行为是成年后暴力犯罪较好的预测指标[2]。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早期攻击性特质筛检,科学、有效、系统地评估攻击行为,对预防青少年攻击行为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青少年攻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的相关问题。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52例有攻击行为的精神病患者进行分析。结果发生攻击行为者,男性明显高于女性,精神分裂症明显高于其他疾病,既往攻击行为史、幻听、被害妄想、激惹性、敌对猜疑为攻击行为的主要危险因子。结论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发生率较高,提示某些危险因子对精神病患者发生攻击行为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的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 对192例发生攻击行为的住院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复习及分析.结果 以精神分裂症多见,本组资料共130例,占67.71%;攻击对象以患者及医护人员为主;既往有攻击行为者再住院时出现攻击行为较常见,占66.67%;另外,青壮年患者出现攻击行为占多数,为63.54%;患者住院次数亦与攻击行为有关,以首次发生率最高.结论 根据引起攻击行为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可减少攻击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