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室间隔肥厚患者在心电图及心电向量多有异常表现,但缺乏特异性,在心电图上表现为“冠状 T 波”、房室传导阻滞、异常 Q 波等。异常 Q 波的发生率为30%~50%,大而深的 Q波出现在左胸前导联,亦可出现在任何肢体导联。本例患者在心电图上表现为左胸前导联和肢体导联的异常 Q 波,心电向量图上表现为起始向量增大。  相似文献   

2.
心电向量图对下壁异常Q波诊断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心电向量图(VCG)对下壁异常Q波的辅助诊断意义.方法 对120例体表心电图(ECG)检查为下壁异常Q波者行VCG检查.结果 无下壁心肌梗死(MI)病史者VCG异常Q波检出率远低于有下壁MI病史者.结论 VCG检查可有助于排除无临床意义的下壁异常Q波.  相似文献   

3.
尸检证实陈旧性心肌梗塞患者中仅38%能由心电图诊断。在仅有 ST 段改变并伴有典型的症状及实验室发现的心肌梗塞患者中,50%以上其心电图回复正常。有时诊断性 Q 波亦告消失。心向量图的诊断似较心电  相似文献   

4.
当中老年患者在Ⅱ、Ⅲ、aVF导联上出现Q波时,首先要确定是心肌梗死引起还是其他因素所致。下壁心肌梗死通常是依据Ⅱ、Ⅲ、aVF导联出现坏死性Q波来确定的,但阳性率较低,还有部分患者不出现坏死性Q波或Q波狭小,心电向量图(VCG)在心肌梗死的诊断方面,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电图诊断陈旧性下壁心梗的标准。方法通过DMS-BTT02有线式心电工作站,完成时域、频域、空间域心电分析,前瞻性针对常规时域心电图Ⅱ、Ⅲ、a VF导联出现Q波的常见现象,结合心向量及功率谱的统计分析来探讨陈旧性下壁心梗的诊断标准。结果大量病例仅Ⅲ导联Q波不伴T波深倒,少数伴T波深倒,均被心向量排除心梗;Ⅱ、Ⅲ、a VF相邻2个或3个导联Q波不伴T波深倒,经心向量证实下壁心梗占11.4%,伴T波深倒时,达50%;功率谱发现心向量符合下壁心梗的异常得分高,p=0.05。结论心电图Ⅱ、Ⅲ、a VF相邻2个或3个导联Q波伴T波深倒诊断陈旧性下壁心梗的标准可以考虑。  相似文献   

6.
<正>对于典型的束支与分支阻滞,从心电图上还是比较容易诊断的,仅部分束支与分支阻滞较难诊断。但若要真正理解其QRS波的形态特征及产生机制,则需熟悉心电向量图的基本知识。本文通过介绍典型与非典型束支阻滞的心电图与心电向量图特征,旨在加深心电工作者对不同的束支与分支阻滞QRS波形态特征及心电向量图特征的理解,并学会将其运用于宽QRS波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1右束支阻滞的心电向量图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立体心电图仪通过Wilson和Frank双导联体系同步采集心电图和心电向量图,及时发现和诊断陈旧性下后侧壁心肌梗死合并左前分支阻滞。方法选择临床诊断明确、有典型陈旧性下后侧壁心肌梗死合并左前分支阻滞特点的心电向量图进行分析。观察心电向量图的改变。结果三例陈旧性下后侧壁心肌梗死合并左前分支阻滞患者的心电向量图特点均符合心电向量图的诊断标准。结论心电向量图对陈旧性下后侧壁心肌梗死合并左前分支阻滞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心电向量图上QRS运行时限超过120ms者,称为宽QRS波。宽QRS波见于预激综合征、束支阻滞、束支阻滞合并心肌梗死、室性心动过速等。  相似文献   

9.
位置性Q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常人室间隔除极的初始向量自左后指向右前,因而在V5、V6导联产生间隔性q波,其时限<20ms,决不>30ms,振幅一般<1/4R波。有时,在V4导联,甚至在V3导联也会出现间隔性q波,但V3导联的q波极小,而且保持qV330ms,深度可有某种程度的变化。[定义]由于心脏位置不同及变化,正常人在某些导联也可出现超过上述正常标准的Q波,如aVL、Ⅲ、aVF、V1、V2等导联出现QS型或QR型(Q波时限≥30ms,振幅≥1/4R),称为心脏位置性Q波(PositionalQwave)。[心电…  相似文献   

10.
自主神经与QRS波群振幅和时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Q R S波群是左右心室除极的综合心电向量,任何影响心室除极向量改变的因素都将导致Q R S波群振幅和时限的变化。心室肌细胞间除极的扩布速度、心脏特殊传导系统的传导速度、有效除极心室肌细胞的数量是Q R S波群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这些因素受到心肌供血、炎症、退行性改变等影  相似文献   

11.
心梗的诊断通常采用常规12导联心电图定位确诊,并根据ST-T的改变确定其分期。心电图下壁边沿性Q波的形态、时间、振幅介于间隔性与病理性Q波两者之间,单靠心电图是难于确诊的。本资料为我院1995年2月-1997年2月间住院及门诊病人中经心电图检出下壁边沿性Q波者15例逐一进行心电向量检查,其中有11例确诊为下壁心梗,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Brugada波与右束支阻滞的心电图和心电向量图的异同。方法将15例Brugada波患者与20例右束支阻滞患者和20例正常心电图者进行心电图和心电向量图比较。结果右束支阻滞和Brugada波患者的心电图在V1~V2导联都可呈M型或rsR’型,但两者的ST段改变不同,右束支阻滞的ST向量背离终末泪点密集处,而Brugada波的ST向量却指向终末泪点密集处;两者在心电向量图上均见QRS环的终末泪点密集,但持续时间、方位和形态不同。结论Brugada波不是真正的右束支阻滞;其ST-T改变是与患者特定离子通道基因变异、心室肌的电学异质性有关的一种特殊的功能性改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电向量图和心电图对陈旧件下壁心肌梗死诊断的价值。方法对比分析65例临床确诊为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向量图和心电图。结果心电向量图准确率为60%,心电图准确率为33.8%,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对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的诊断中心电向量罔准确率高于心电图,故临床工作中对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有疑虑时,应行心电向量图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人体常规体表正常心电图胸导联R波振幅应逐渐升高,R/S逐渐增大,但在某些病理及生理情况下可出现胸导联R波振幅递增不良或存在逆向递增,在这种情况下,单纯依靠体表心电图不能做出明确的诊断,而心电向量图作为另外一种记录心脏电激动的方法,它可以反映电极之间的空间方位,相比心电图检查,其在诊断某些疾病时具有明显的优势.在临床工作中,可以借助向量图解读体表心电图胸导联R波递增不良的现象.本文通过图例讲解的方式就胸导联R波递增不良分型做出简要的阐述和分析并借助心电向量图解读不同类型胸导联R波递增不良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心电向量图联合超声心动图诊断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63例临床明确诊断的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分别做心电图、心电向量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分析比较三者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心电向量图、超声心动图以及这两者联合检测时的符合病例数分别为58例、54例及60例,符合率分别为92.06%、85.71%和95.24%,均明显高于心电图的符合率(6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电向量图和超声心动图对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诊断的符合率较高,两者联合检测能明显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间歇性左中隔分支传导阻滞的心电图和心电向量图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从Durrer等报道了左束支中隔分支在人体心脏激动中的重要作用以后,人们发现有两种不同类型的左中隔支传导阻滞(LMFB)。一种表现为QRS初始向量向左、向前向量显著增大,心电图(ECG)右胸前导联R/S>1.0,多呈持续性;而另一种表现为QRS初始向量向后,右胸前导联出现异常Q波,呈间歇性发作而被诊断。因二者的电生理异常表现不同而引起临床医生的关注。笔者近遇1例心绞痛患者,于症状发作后右胸导联间歇出现异常Q波,遂作心电向量图  相似文献   

17.
心电向量图与心电图对陈旧性下壁心肌梗塞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文华 《心电学杂志》1990,9(4):216-218
通过对陈旧性下壁心肌梗塞病人与健康成人各100例之心电问量图和心电图对比观察,探讨心电向量图与心电图对陈旧性下壁心肌梗塞诊断的价值。结果表明,心电向量图对于陈旧性下壁心肌梗塞的诊断价值明显优于心电图。  相似文献   

18.
正常人心电图 U 波的向量与同导联 T 波向量平行,T 波直立的导联 U 波也应直立,T 波直立导联 U 波倒置则为异常。关于 U 向量特征的研究进展缓慢。因为心电向量图(VCG)U 环的记录分析较困难。1987年,中屋  相似文献   

19.
心脏瞬间心电向量综合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心脏正常心电活动过程中瞬间向量综合的可能性。方法采用35只新西兰兔环绕第4肋间胸背一周,选取5组方向对应的穿刺点穿刺胸腔,应用Wilson导联和头胸导联同步记录胸腔内每一方向与心脏4个不同距离测试点的心电图。以40个胸腔测试点各自记录的心电图QRS波形态来确定两种导联记录的胸腔心电位场电势分布,并以此判断瞬间心电向量的综合情况。结果头胸导联在所有胸腔测试点上都记录到正立的R(r)波,头胸导联记录的QRS波胸腔心电位场电势均呈一致向外的正相分布,与瞬间心电向量综合的结果不符;Wilson导联在右胸腋中线和腋后线穿刺方向的8个测试点上记录到主波倒置的宽/深Q波,而其它穿刺方向的测试点都记录到R(r)波。Wilson导联记录的胸腔QRS波心电位场均呈左胸腔为正、部分右胸腔为负的局部偶极分布,与瞬间心电向量综合的结果不尽相符。结论胸腔心电位场电势分布表明瞬间心电向量综合的可能性存在疑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正常人瞬间心电向量综合的可能性。方法选择健康体检者同步记录Wilson导联(V1-V6)及其扩展导联(V7-V9、V3R—V9R)和对应头胸导联(HV1~HV9、HV3R—HV9R)的心电图。以环绕胸部一周16个测试点记录的心电图QRS波形态来描绘胸表心电位场电势分布,并以此判断瞬间心电向量的综合情况。结果120例正常人中Wilson右胸导联V4R~V9R QRS波均为主波倒置的宽/深Q波;而对应头胸导联HV4R~HV9R记录到主波正立的rs、RS或qRs波;其余各测试点两导联均记录到明显正立的R(r)波。头胸导联记录的QRS波胸表心电位场电势均呈一致向外分布的现象,与瞬间心电向量综合的结果不符;Wilson导联则均呈大致左胸正、右胸负的偶极分布,似与瞬间心电向量综合的结果相符,但左室前壁的V3、V4、V5导联心电图和左室正后壁V7、V8、V9导联心电图的R波正立且波形都很大,前后体表电位无偶极分布现象,与左室前后壁瞬间心电向量综合的结果相矛盾。结论正常人胸表心电位场的电势分布表明瞬间心电向量综合的可能性存在疑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