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腹腔镜在急性肠梗阻手术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腹腔镜急性肠梗阻手术的适应证、禁忌证、手术方式、注意事项、手术并发症及优缺点等进行了总结与分析.结果腹腔镜手术已成功地用于治疗由既往腹部手术后粘连、内疝(包括膈疝)、腹壁疝、肠扭转等所引起的急性肠梗阻.结论腹腔镜急性肠梗阻手术仍是一种探索性的手术,可以代替开腹手术治疗选择性的急性肠梗阻.对于梗阻原因不明者,腹腔镜手术是一种即可以明确梗阻原因,又可以同时进行有效治疗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肠梗阻急诊手术18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1 86例肠梗阻急诊手术指征及术中、术后处理.方法 回顾分析2001年1月-2008年12月431例肠梗阻病人的病历资料,其中186例为肠梗阻急诊手术.结果 431例梗阻病人,非手术治疗245例,56.8%;急诊手术186例,占43.2%,其中手术后肠粘连引起的肠梗阻112例,占60.2%;184例获治愈,死亡2例.结论 肠梗阻病人以粘连性肠梗阻最为常见,肠梗阻手术指征应根据梗阻原因、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等综合判确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粘连性小肠梗阻手术治疗的时机及指征.方法 总结分析2004年4月~2010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1例急性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表现、手术方式和手术效果.结果 治愈53例,好转6例,治愈率为86 9%(53/61);术后出现短肠综合征2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单纯性肠梗阻和绞窄性肠梗阻的鉴别非常重要;单纯性小肠梗阻可先行保守治疗,而绞窄性小肠梗阻应尽早手术治疗;早期诊断并及时手术治疗是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的手术特征和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2月~2007年12月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5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54例全部治愈出院.术后发生伤口感染3例,术后5~7天再次出现梗阻2例,均经保守治疗缓解.结论: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最佳手术时机应在肠绞痛发生之前.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腹腔镜手术在急性肠梗阻治疗中的临床经验。方法2000年10月~2004年9月,采用腹腔镜手术为36例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实施了手术治疗。结果全部病例中有32例顺利行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无手术并发症发生,4例中转开腹行肠粘连松解手术。29例腹腔镜手术病人获得随防3~46个月,均无梗阻症状复发。结论在肠粘连急性发作期行腹腔镜手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李晓宇  谢永康   《中国医学工程》2011,(12):144-144
消化道捷径手术原本是用于治疗晚期或无法再手术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病人,为其解决梗阻痛苦,改善生活质量的姑息手术方法。我院用捷径手术治疗肠梗阻缘于一反复肠梗阻病人,该病人到我院就诊时已因粘连性肠梗阻行6次手术,病人的生理及心理均极度疲惫。手术中发现粘连组织已很难再松解、亦无法再排列,特给予行捷径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小肠不全梗阻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分析2015年1月~2017年6月30例肠梗阻资料.3例因腹腔粘连束带导致梗阻,腹腔镜下切断束带解除梗阻;12例有既往剖腹史因小肠与小肠、腹、壁、肠系膜粘连、成角导致梗阻,腹腔镜下分离粘连、成角解除梗阻;6例有既往妇科盆腔手术史因盆腔粘连导致梗阻,腹腔镜下分离粘连解除梗阻;9例探查发现阑尾炎导致梗阻,同时行阑尾切除术.结果: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2~30个月,平均18个月,未见肠梗阻症状复发.结论: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小肠梗阻是可行的,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微创优势,避免开腹手术的创伤及术后易造成再发梗阻.  相似文献   

8.
汪雷  刘弋 《中华全科医学》2011,9(4):567-568
目的探讨腹部术后早期肠梗阻的原因,总结再手术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2010年6月21例腹部术后早期肠梗阻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1例术后早期肠梗阻出现时间为术后4~11 d,经再手术明确梗阻原因,术中证实粘连性肠梗阻12例,漏诊消化系统肿瘤3例,漏诊直肠癌1例,陈旧性粘连带致肠管卡压2例,遗漏多发肠石1例,合并急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合并肠粘连梗阻2例,合并肠套叠1例。1例粘连性肠梗阻为术后17 d再次手术,由于无法找到明确的梗阻点,故行梗阻远近两端侧侧吻合术,术后25 d梗阻解除;其余20例经再手术后3~5d梗阻均解除,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腹部术后早期肠梗阻多见为肠粘连。充分的术前准备,规范的手术操作,严密的术后观察,可减少粘连性肠梗阻的几率。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精确细致的手术操作是再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汪雷  刘弋 《实用全科医学》2011,9(4):567-568
目的探讨腹部术后早期肠梗阻的原因,总结再手术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2010年6月21例腹部术后早期肠梗阻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术后早期肠梗阻出现时间为术后4~11d,经再手术明确梗阻原因,术中证实粘连性肠梗阻12例,漏诊消化系统肿瘤3例,漏诊直肠癌1例,陈旧性粘连带致肠管卡压2例,遗漏多发肠石1例,合并急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合并肠粘连梗阻2例,合并肠套叠1例。1例粘连性肠梗阻为术后17d再次手术,由于无法找到明确的梗阻点,故行梗阻远近两端侧侧吻合术,术后25d梗阻解除;其余20例经再手术后3~5d梗阻均解除,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腹部术后早期肠梗阻多见为肠粘连。充分的术前准备,规范的手术操作,严密的术后观察,可减少粘连性肠梗阻的几率。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精确细致的手术操作是再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孙小林  娄善华 《吉林医学》2004,25(12):19-21
目的:评价腹腔镜在急性肠梗阻手术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腹腔镜急性肠梗阻手术的适应证、禁忌证、手术方式、注意事项、手术并发症及优缺点等进行了总结与分析。结果:腹腔镜手术已成功地用于治疗由既往腹部手术后粘连、内疝(包括膈疝)、腹壁疝、肠扭转等所引起的急性肠梗阻。结论:腹腔镜急性肠梗阻手术仍是一种探索性的手术,可以代替开腹手术治疗选择性的急性肠梗阻。对于梗阻原因不明者,腹腔镜手术是一种即可以明确梗阻原因,又可以同时进行有效治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腹腔镜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方法 ,提高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效果。方法 利用腹腔镜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 10例。结果 全部病例中有 9例顺利经腹腔镜行粘连松解术 ,1例术中转开腹肠粘连松解手术 ,全部病例无手术并发症发生。 8例病人获得随防 1~ 16个月 ,均无梗阻症状复发。结论 利用腹腔镜粘连松解术有选择性地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是安全实用的 ,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资料表明粘连性肠梗阻为肠梗阻发病原因的第一位[1] ,其临床诊断治疗理论多已成熟。近年来 ,由于人口老年化的趋势 ,老年腹部外科病例日渐增多 ,同时因为老年人生理、病理的特殊性 ,使得老年人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诊断治疗在老年外科领域受到重视。本文报告了 4 2例老年人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治疗的经验 ,侧重讨论老年粘连性小肠梗阻手术治疗的一些常见问题 ,供大家参考。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院自 1985年~ 2 0 0 1年 3月 ,共收治各类肠梗阻病例 5 76例 ,从中筛选出 6 0岁以上老年粘连性肠梗阻病人 6 1例 ,从急性发病到受到诊治时间约 …  相似文献   

13.
张畅生  魏孟奇 《热带医学杂志》2005,5(2):223-224,239
目的 总结84例肠梗阻急诊手术指征及术中,术后处理。方法回顾分析1994~2003年收治的316例肠梗阻病人的病历资料,其中84例为肠梗阻急诊手术。结果316例梗阻病人,非手术治疗232例,占73%;急诊手术84例,占26%,其中手术后肠粘连引起的肠梗阻54例,占63%;82例获治愈,好转1例,死亡1例。结论10年间肠梗阻病人以粘连性肠梗阻最为常见,肠梗阻手术指征应根据梗阻原因、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等综合判确定。  相似文献   

14.
张辉  秦宪斌  王廷刚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23):2633-2633
目的 探讨小肠减压管在急性粘连性小肠梗阻保守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2例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行经鼻留置小肠减压管保守治疗,观察治疗效果,总结治疗体会.结果 22例患者中有18例经留置小肠减压管保守治疗后梗阻症状缓解,平均缓解时间为37 h,4例患者行肠减压保守治疗的同时动态观察病情无好转而手术治疗后治愈.结论 经鼻留置小肠减压管是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小肠排列系膜穿线法治疗粘连性肠梗阻21例温根民肠粘连造成肠管扭转、成角畸型、囊带压迫而发生梗阻。如单纯松解术后反可导致更多肠管之间的粘连,通过手术排列固定形成规则粘连是目前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一种有效措施。我院近10年来收治肠梗阻病人246例,其中广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和再梗阻的预防。方法:回顾我院1999年10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术后粘连性肠梗阻37例的治疗经过。结果:本组37例,非手术治疗13例,其中死亡2例。手术治疗24例,术后并发症2例(8.3%),其中近期再梗阻1例,肠瘘1例。无死亡病例。结论:术后粘连性肠梗阻,部分可经保守治疗缓解,但应严密观察,防止水、电解质紊乱。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时机应灵活掌握。反复发作的肠梗阻,长期保守治疗会使病人全身情况恶化,影响生活质量,应进行手术治疗。采取措施预防再梗阻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92例性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行常规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行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同时随访半年观察患者发生梗阻复发情况等。结果:观察组发生肠瘘2例,对照组发生切口感染3例,组间比较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梗阻复发情况等方面均以观察组显著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临床效果好,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物团肠梗阻21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物团肠梗阻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容易被误诊为粘连性肠梗阻.1991~1999年,我们共收治食物团肠梗阻病人21例,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21例病人中,男15例,女6例;年龄26~65岁,平均42岁.原发病:胃癌14例,溃疡病7例;行毕-Ⅰ吻合术13例,毕-Ⅱ吻合术8例;发病距手术时间3~26年,平均15年.21例中,16例入院诊断为粘连性肠梗阻,经非手术治疗效果差而手术治疗,手术时间距发病后3~6d,平均4.5d.手术证实均为食物团梗阻,梗阻部位:空肠13例,回肠3例,其中12例取出的梗阻团块中含山楂或柿子果核,4例于术中捏碎梗阻团块并推人结肠术后使出果核.5例术前病因明确,其中1例在非手术治疗6d后症状无明显改善而行手术治疗,其余4例非手术治愈,梗阻解除后第2天便出大量果核.非手术治疗的病人,采用胃肠减压管中注入植物油等,使肠道润滑程度增高,或中药大承气汤加减方剂调节肠道功能而治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在临床上的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粘连性肠梗阻病人治疗方法。结果:入院后均先接受常规保守治疗观察.18例治愈,14例无效;急诊行手术治疗,其中1例术后2周再次出现炎性性肠梗阻表现,保守治疗治愈出院。结论:粘连性肠梗阻应明确梗阻性质,单纯性不完全性肠梗阻保守治疗,但当有病情变化时,要果断手术治疗,绞窄性肠梗阻要急诊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0.
粘连性肠梗阻,是腹部常见的疾病,如重视不够,甚而麻痹大意,或处理不慎,常造成严重后果,给病人带来很大痛苦。 形成肠粘连的因素很多,由腹部手术后所致者约占80%。粘连性肠梗阻,占各类肠梗阻的47%。腹部手术后短期之内,甚至刀口缝线尚未拆除,接着出现粘连性肠梗阻的情况也并非少见。无手术史者也可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粘连的情况因人而异,梗阻的程度与粘连的程度不一定成正比。一条索带可以引起严重的肠梗阻,广泛粘连则不一定会引起严重肠梗阻,大多数肠梗阻可经非手术疗法解除,尤其是不完全粘连性肠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