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辅助治疗肺结核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世纪 80年代末期AIDS的流行使结核病猛然复活 ,如今世界上有 1/ 3的人感染了结核分支杆菌 ,每年有 80 0万新患者出现 ,30 0万人死于结核病 ,同时结核分支杆菌耐药菌株持续增加[1] 。据统计 ,美国约 13%的新患者是耐多药结核(MDRTB) ,即至少对抗结核药物中异烟肼 (INH)和利福平(RFP)产生耐药的结核病 ,它杀伤力极强是耐药结核病中后果最严重的一种。MDRTB病人中只有约 5 5 %免疫功能比较好的患者经延长的多种化疗药物治疗 (至少 2 4个月 )后可基本恢复健康 ,2 2 %的病人会最终死于结核 ,而对于感染HIV病毒的MD…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肺炎克雷伯杆菌糖蛋白(RU41740)对肺癌病人外周血和肺泡局部的免疫增强作用。方法:检测30例肺癌并发呼吸系统感染病人和10例呼吸系统感染病人外周血NK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杀菌能力、T淋巴细胞亚群,以及肺泡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IL-1β的浓度。结果:用RU41740的肺癌病人外周血NK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NBT阳性率、AM吞噬中性红的OD值、BALF中IL  相似文献   

3.
用放射性标记化合物掺入法研讨PWM诱导人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功能及其调节。实验表明,PWM细胞对LPS活的B细胞转化有促进作用,受40Gy辐照后,它的作用显著下降,但仍有一定加强效应。PWM细胞对PWM激活的淋巴细胞转化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对ConA和PHA激活的细胞无效。用玫瑰花环法分离T、B细胞,用CD4、CD3和B3株单克降抗体(McAb),以亲和层析和Panning法分离各淋巴细胞亚群,分别研究PWM对各亚群的激活及相互调节作用.结果表明:B细胞被PWM激活强于T细胞,PWM对B和非CD4细胞激活作用相当,CD2细胞次之,CD4细胞最弱.T细胞或CD4细胞与B细胞均有协同作用,前者作用更大.PWM-非CD4和PWM—B细胞无协同作用,CD6细胞与B细胞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ABC法和ANAE法识别成人慢性牙周炎中T、B淋巴细胞和浆细胞,观察免疫球蛋白的分布情况,定量分析IgG、IgA、IgM和K-λ阳性细胞,以探讨成人慢性牙周炎的发病和免疫机制。结果表明:该病的发生发展既有T淋巴细胞的作用,也有B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的参与,而最终成为B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为主的病损。  相似文献   

5.
应用放射性标记化合物渗入法研讨PWM诱导人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功能及其调节。实验表明,PWM细胞对LPS激活的B细胞转化有促进作用,受40Gy辐照后,它的作用显著下降,但仍有一定加强效应。PWM细胞对PWM激活的淋巴细胞转化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对ConA和PHA激活的细胞无效。用玫瑰花环法分离T、B细胞,CD4、CD8和B3株单克隆抗体(McAb),以亲和层析和Panning法分离各淋巴细胞亚群,分别研  相似文献   

6.
袁渭 《现代实用医学》2000,12(11):542-545
20世纪80年代后期,结核病在世界范围内出现回升。在一些发达国家结核病卷土重来,疫情呈上升趋势;而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由于缺乏适当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加之重视不够,结核病的疫情更是居高不下。世界卫生组织(WHO)1990年调查结果,全球约有1/3人口已感染了结核菌,每年有800万结核新病例出现,其中95%分布于发展中国家,每年约有300万人死于结核病。鉴于此,世界卫生组织在1993年宣布“全球结核紧急状态”,结核病已成为全球最紧迫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一、流行态势(一)结核分支杆菌(MTB)感染严重全世界受MTB感染的人达到17亿,我国受M…  相似文献   

7.
血清抗PPD-IgG的检测与评价百色地区结核病防治所马秀玲结核病的机体免疫以往认为只是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起决定性作用,近年的研究表明由B淋巴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同样也有重要的作用。结核病患者血清中IgG、IgA、IgM水平均明显升高,尤以IgG升...  相似文献   

8.
应用BACTEC460TB仪对分支杆菌进行初代分离和药敏试验,并与传统L-J法对照,结果表明:BACTEC法比传统L-J法的初代分离率高出10%左右,菌阳时间提前半月以上。涂阳标本(初治、复治)采用BACTEC法分离,由于菌种的活力不同,菌阳时间相差3~8d。药敏试验结果提示:河南地区分支杆菌耐药以IMH居首,RFP次之,其它依次为SM、EMB。初、复治组的耐药比率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应用BACTEC460TB仪对分支杆菌进行初代分离和药敏试验,并与传统L-J法对照,结果表明:BACTEC法比传统L-J法的初代分离率高出10%左右,菌阳时间提前半月以上,涂阳标本(初治、复治)采用BACTEC法分离,由于菌种的活力不同,菌阳时间相差3-8d,药敏试验结果提示:河南地区分支杆菌耐药以IMH居首,RFP次之,其它依次为SM,EMB。初、复治组的耐药比率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发现丙型肝炎病毒(HCV)不仅可以感染肝细胞,也可以侵入肝外多种组织和器官,尤其其嗜淋巴细胞性正在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已有研究证明,丙型肝炎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既有HCVRNA正链存在,也有负链存在,表明HCV可在PBMC中复制。PBMC?..  相似文献   

11.
应用TaqMan聚合酶链反应 (PCR)检测各种临床标本中的结核分支杆菌具有快速、敏感、特异的优点。我们对 168例痰涂片阴性肺结核病人的常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及胸水进行PCR检测 ,以探讨对不典型肺结核的诊断价值。1 对象与方法168例患者均为我院原因不明的胸痛、发热、咳嗽、咳痰、咯血 ,且X线胸片异常 ,痰涂片检查阴性而PCR -TB -DNA阳性者 ,将其分为两组 :①常规纤支镜检查 ,对病变肺段用 2 0ml生理盐水行常规支气管肺泡灌洗 (BAL) ,回收BALF 10ml送检。BALPCR -TB -DNA阳性组 12 3…  相似文献   

12.
柯萨基B3病毒感染对心肌细胞ICAM-1表达和粘附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柯萨基B3病毒(CoxB3)感染心肌细胞对细胞膜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表达和与淋巴细胞粘附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法观察心肌细胞ICAM-1的表达;采用粘附试验和单克隆抗体抑制观察受染心肌细胞与淋巴细胞的粘附。结果:100和200TCID50/mlCoxB3感染心肌细胞24~48h,均可明显诱导ICAM-1表达(P<0.05);增强受染心肌细胞与活化淋巴细胞的粘附(P<0.01,0.05)。抗白细胞相关抗原1(LFA-1)或抗ICAM-1单克隆抗体均可抑制淋巴细胞与心肌细胞的粘附,抑制率为26.45%~40.46%。结论:CoxB3感染增强受染心肌细胞与淋巴细胞的粘附效应,与病毒感染诱导心肌细胞ICAM-1表达增多有关  相似文献   

13.
EB病毒感染临床表现形式多样 ,且人类感染后可成为终身潜伏性感染[1 ] 。小儿常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IM)为主要表现形式 ,具急性发热、咽峡炎、肝脾淋巴结肿大 ,外周血常规可见异型淋巴细胞 ,异型淋巴细胞 >1 0 %可诊断。近年来发现不典型的EB病毒感染似有增多 ,易误诊、漏诊 ,病程迁延可成为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 (CAEBV) ,部分病例最终转化成淋巴瘤等恶性疾病 ,预后不佳 ,故重视EB病毒感染的多样性和早期诊断EB病毒感染不容忽视。为此用ELISA法检测 33例EB病毒感染者血EB病毒VCA IgM抗体 ,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CD69分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CD6 9又称活化诱导分子 (activationinducermolecule,AIM) ,早期活化抗原 1(earlyactivationantigen 1,EA 1) ,Leu2 3和MLR 3,是淋巴细胞活化最早表达的膜表面分子。CD6 9可诱导表达在T细胞、B细胞、NK细胞、单核细胞、中性和嗜酸性粒细胞、胸腺细胞 ,构成表达在血小板等、表皮的Langerhans细胞 ,一部分胸腺髓质细胞、滤泡皮质B细胞和一部分生发中心的T细胞。CD6 9是一个多向性的免疫调节分子 ,对多种造血细胞的活化和分化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就CD6 9的…  相似文献   

15.
制备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模型后,观察了氯苯扎利钠(CCA)对此动物模型下刀豆素A(ComA)诱导的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脂多糖(LPS)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及腹腔巨噬细胞白细胞介素-1(IL-1)的活性等指标的动态影响。表明:CCA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降低的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有恢复正常的趋势,对升高的IL-1水平有降低作用,注射佐剂后第14d时药物对IL-1水平影响大,第21d时以对T、B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自体骨髓移植 (ABMT)是治疗恶性血液病、肿瘤有效方法之一 ,移植前须行超大剂量的化疗摧毁病人的骨髓造血组织。感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极易发生 ,除高洁净度环境外 ,高质量的护理是ABMT成功的关键之一。现将我省首例急性白血病ABMT成功的护理经验总结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 ,男 ,38a。因发热、骨痛伴贫血 15d ,于 1997年 10月入院 ,确诊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用DOA方案 1疗程达完全缓解 ,随后巩固强化 5个疗程后决定行ABMT。病人于 1998年 4月 19日入层流洁净室 ,2d后在硬膜外麻醉下抽取骨髓 6 50ml,4℃冷藏 ,4h…  相似文献   

17.
结核杆菌抗原活化的γδT细胞的抗肿瘤活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经结核杆菌抗原特异性活化的γδT细胞的抗肿瘤活性。方法:结核杆菌抗原(Mtb-Ag)、IL-2、PHA做为刺激原,活化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活化后淋巴细胞的表型,用MTT法测定活化淋巴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Mtb体外活化PBMC可于18天获得大量淋巴细胞,且γδT细胞占有较高比例,对肿瘤细胞有较高杀伤活性。结论:用Mtb为刺激原可获得大量γδT细胞,且在体外  相似文献   

18.
脐动脉引流法提高脐血采集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然  邢准 《辽宁医学杂志》2001,15(4):198-198
近年来 ,脐血 (CB)已经成为除骨髓 (BM)和外用血 (PB)之外的另一个重要的干细胞来源[1] 。而且脐血移植 (CBT)相对于骨髓移植 (BMT)来说采集方便 ,干细胞含量丰富 ,对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配型要求不象BMT那样严格 ,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机率和程度也较BMT轻[2 ] 。但目前影响CBT广泛应用的一个原因是单份CB的有核细胞绝对数较低 ,干 /祖细胞含量不足 ,使之不能应用于大体重和成年患者的身上[3]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 ,一是尽量多收集胎盘中的残留CB ,二是对造血干细胞进行体外扩增。本实验在断脐后…  相似文献   

19.
两个CD71单克隆抗体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初步探讨CD71单克隆抗体(McAb)HI160和HI166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HI160和HI166对T、B淋巴细胞的活化增殖和CFU-GM祖细胞的生长具有下调作用。HI160可明显抑制T、B淋巴细胞的活化增殖及CFU-GM集落形成,而HI166仅抑制T淋巴细胞的活化增殖。这两个McAb生物学特性的差异,可能主要取决于其所识别CD71分子的表位不同。  相似文献   

20.
目前在我国仍广泛采用偶氮偶联法或Gomoris钙钴法及相应改良法[1]进行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染色。但其操作繁琐、费时,甚至出现污染。笔者于2000年3~9月采用国产的5溴4氯3吲哚磷酸盐(BCIP)、四氮唑兰(NBT)试剂配制了BCIPNBT碱性磷酸酶染色试剂,应用于NAP染色,并对此进行了初步探讨。材料与方法一、标本来源 取正常体检人群58例、细菌性感染患者2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20例的外周血涂片,共计98例。二、染色原理 NBT、BCIP二者存在时,在碱性磷酸酶作用下,NBT被还原成显微镜下可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