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人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患者和艾滋病(AIDS)患者外周血中EB病毒DNA的检出情况。方法收集257例HIV/AIDS患者外周血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EB病毒DNA水平。比较不同年龄、性别、门诊及住院HIV/AIDS患者的EBV-DNA阳性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HIV/AIDS患者EBV-DNA总检出率为32.30%(83/257),住院AIDS患者检出率为43.96%(40/91)明显高于门诊HIV/AIDS患者检出率(25.90%,43/166)。结论 HIV/AIDS患者外周血中EBV-DNA检出率较高,EBV-DNA阳性检出率随着HIV/AIDS患者病情的加重而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层社区沟通管理流程对HIV/AIDS患者随访调查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社区中心的52名HIV/AI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管理方法将HIV/AIDS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按照传统的方法进行管理,观察组按照沟通管理流程进行干预,对比分析两组HIV/AIDS患者管理后的主要指标。结果观察组HIV/AIDS患者干预后CD4~+检测率(92.31%)、配偶检测率(90.00%)、抗病毒治疗率(90.48%)、失访率(15.38%)、遵医依从率(92.31%)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基层社区对HIV/AIDS患者实施沟通管理流程干预能够对HIV/AIDS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进而提高感染者及患者综合防治的效果,降低感染者及患者的失访率。  相似文献   

3.
HIV初筛阳性标本免疫印迹试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传染病,病死率极高。AIDS检测系指对人体体液、组织器官、精液以及有关血液制品、生物组织或其他物品等进行HIV或其相应标志物的实验室测定,包括分离HIV、检测HIV抗原、测定核酸及HIV抗体。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为血液中HIV抗体检测,分为初筛试验及确认试验。本确认实验室对县区送检的230例标本初筛与确认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结核病/艾滋病双重感染检测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内蒙古部分地区结核病/艾滋病(TB/HIV)双重感染流行情况。方法对新确诊的结核病人及随访病人进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检测,对HIV/AIDS感染者及患者进行结核病筛查。结果在1250例结核病人中未发现HIV抗体检测阳性病例,在17例HIV/AIDS感染者及患者中未检出结核病例。结论在1267例被检查者中未检查出TB/HIV双重感染病例,可能这些地区是HIV感染的低流行地区,但HIV防治的形势仍非常严峻,开展这项工作意义重大,一方面开展了与HIV部门的合作,另一方面提高了相关医生的意识,并锻炼了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HIV病毒携带者及AIDS患者合并感染丙肝采取丙肝核心抗原检测,以选择有效的诊断方式,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本院接收的HIV病毒携带者及AIDS患者中疑似感染丙肝的患者25例,采用不同的方法对患者的丙肝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选出最佳的检测方式。其中,利用ELISA法检测可疑患者的丙肝核心抗原、抗体,利用荧光聚合酶链反应(FO-PCR)检测HCV核酸,并将三种测试手段的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HCV核心抗原检测与HCV核酸检测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HCV核心抗原检测显著优于抗-HCV检测,差异比较具有显著性(P0.05)。综合多种因素分析得出HCV核心抗原检测经济实用。结论对于HIV/AIDS合并感染丙肝的患者给予丙肝核心抗原检测,能够显著提高诊断有效率,且操作简单,经济实用,可作为筛选丙肝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研究HIV/AIDS患者的被歧视体验、心理健康与不安全性性行为,分析被歧视体验对HIV/AIDS患者心理健康与不安全性性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方便抽样,对2012年6~12月来长沙市疾病控制中心进行CD4细胞检测的HIV/AIDS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量表包括:一般资料问卷、性行为问卷、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AIDS被歧视体验量表。结果 HIV/AIDS患者的被歧视体验与焦虑抑郁呈正相关,与不安全性行为无显著相关。结论 HIV/AIDS患者的被歧视体验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与焦虑抑郁呈正相关,与不安全性性行为不相关。被歧视体验影响HIV/AIDS患者的焦虑。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HIV/AIDS合并感染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基本情况。方法对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中心从2001~2010年诊治的395例HIV/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构成比等方法对所有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合并感染病毒性肝炎的病例占34.17%,其中3.29%的病例为HIV/HBV/HCV的混合感染。感染途径以静脉药瘾为主;肝功能异常的病例为44.89%;54.07%的病例HBV-DNA/HCV-RNA检测为阳性。结论 HIV/AIDS合并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以静脉药瘾为主,可出现各级的肝功能损害,但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十堰地区HIV/AIDS患者流行病学特点,为早期发现HIV/AIDS患者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1∶1配对的病例对照设计,对2003-2010年我院发现的HIV/AIDS患者和对照病例的临床因素l进行logistic分析。结果:卖血史、输血史、长期反复发热、贫血、消瘦、慢性腹泻、机会性感染、多处淋巴结肿大、白细胞计数偏低等是HIV感染的主要特点。结论:对疑是HIV/AIDS患者进行HIV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AIDS。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老年HIV/AIDS患者的心理特点,提供相应的护理干预,消除不良心理反应.方法:利用艾滋病检测咨询中心,了解老年HIV/AIDS患者的心理特点,采取有关护理干预:帮助老年HIV/AIDS患者获得家庭、社会的支持,正确对待疾病,消除不良心理反应.结果:通过护理干预,除6例己死亡外,21例AIDS患者消除了消极心理,保持平和心态,坚持抗病毒治疗,6例HIV携带者能正确对待疾病,遵指导做好预防措施、定期检查.结论:老年HIV/AIDS患者存在严重不良心理反应,及时予相应护理干预,能帮助他们获得家庭支持、社会支持,消除消极心理,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HIV/AIDS患者高效逆转录抗病毒(HAART)治疗前后CD4+、CD8+细胞计数水平变化情况。方法利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对随机选取在本院住院治疗的177例HIV/AIDS患者进行治疗前后CD4+、CD8+检测,观察其治疗前后CD4+、CD8+细胞计数水平的变化。结果经过6个月的HAART治疗后,在选取的177例HIV/AIDS患者中,CD4+、CD8+细胞计数均较抗病毒治疗前有上升的趋势,治疗前后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HIV/AIDS患者在持续HAART治疗后,CD4+、CD8+细胞计数将会提升到一定的水平,其可更好地提高HIV/AIDS患者的免疫力,在延长患者生命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4):120-125
目的 探讨核酸检测、抗体检测在艾滋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 年4 月~2019 年4 月我市收集的100 例艾滋病患者的完整临床资料,100 例患者均接受过抗体检测、核酸检测,对比分析核酸检测、抗体检测诊断早期、中晚期艾滋病感染者的诊断符合率及灵敏度。结果 经核酸、抗体检测,核酸检测早期艾滋病感染者的诊断符合率(93.33%)高于抗体检测(75.00%);抗体检测诊断中晚期艾滋病感染者的诊断符合率(97.50%)高于核酸检测(75.00%);核酸检测诊断早期艾滋病感染者的灵敏度(96.55%)高于抗体检测(80.36%);抗体检测诊断中晚期艾滋病感染者的灵敏度(88.64%)高于核酸检测(71.43%)(P<0.05)。结论 在艾滋病感染的早期诊断中,核酸检测早期艾滋病感染者的准确率、灵敏度均较高,而在艾滋病感染的中晚期诊断中,抗体检测的准确率、灵敏度则均较高。因此,核酸检测与抗体检测各有优势,临床医师应依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检测方式,如有必要,可尝试将二者结合应用,进一步提高临床检测艾滋病感染的诊断准确性和灵敏度,帮助医师尽早确诊艾滋病,早期予以患者相应的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2.
AIDS患者和HIV感染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应用流式细胞仪(Flowcytometer, FCM)检测AIDS患者和HIV感染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和绝对计数情况。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三色荧光标记和绝对计数法检测 50例正常健康成人, 12例AIDS患者, 18例HIV感染者的外周血CD3+、CD4+、CD8+的表达及绝对数量。结果:AIDS患者和HIV感染者的CD4+淋巴细胞明显比正常人低,特别是AIDS患者CD4+淋巴细胞数低于 200个 /mm3,CD8+淋巴细胞显著增高,CD4+ /CD8+比值倒置。结论:用FCM检测AIDS患者和HIV感染者的免疫状况,可作为评价AIDS病程进展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HIV感染者/AIDS病人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HIV感染者/AIDS病人的心理状况、生活质量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择四川省HIV感染率和AIDS患病率较高的两个县(资中县和凉山州昭觉县)作为目标社区,在目标社区内共计调查了71名HIV感染者/AIDS病人和97名健康者,选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S)及自制的一般情况记录表收集相关资料,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IV感染者/AIDS病人的SAS和SDS评分高于正常对照(分别为t=5.343,t=5.272,P值均<0.001);HIV感染者/AIDS病人GQOLI-74总分、各维度分均低于正常对照(分别为F=36.512,F=2.386,F=11.046,F=31.616,F-34.235,P值均<0.01);HIV感染者/AIDS病人的SAS和SDS评分与疾病状况、物质滥用、社会支持及生活质量存在明显相关性;HIV感染者/AIDS病人的生活质量总分与疾病状况、社会支持存在明显相关性。结论焦虑和抑郁情绪在HIV感染者/AIDS病人中普遍存在,这些负性情绪主要与较多的疾病状况和物质滥用、较少的社会支持及较低的生活质量等因素有关;HIV感染者/AIDS病人的生活质量普遍较低,这主要与较多的疾病状况、较少的社会支持有关。  相似文献   

14.
146例HIV/AIDS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近3年湖北地区部分HIV/AIDS患者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146例HIV/AIDS患者临床资料,并从流行情况、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指标等方面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中男性占59.6%,农民占63.7%,已知感染途径者以血液传播为主(57/82)。发热、消瘦及皮肤、口腔感染为主要临床特征,常伴发丙型肝炎和结核等疾病,WBC总数及CD4T淋巴细胞数明显减少。接受正规治疗者较少。结论 湖北地区HIV/AIDS患者逐年增加,且临床表现复杂易致误诊。应增强防范意识,加大预防及治疗力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1998~2010年永胜县艾滋病疫情变化趋势。方法对1998~2010年报告的永胜县辖区的HIV/AIDS的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永胜县1998~2010年累计报告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109例,其中HIV感染者96例,AIDS患者13例。109例中男77例,占70.64%,女32例,占29.36%。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2006年以后,经性传播的病例数明显增加,经静脉吸毒传播而感染的比例明显下降。结论永胜县艾滋病疫情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已处于控制艾滋病流行和蔓延的关键时期,必须采取有效的综合性防治措施控制艾滋病的流行和蔓延。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艾滋病患者合并弓形虫感染状况及其对艾滋病疾病进展的影响。方法以278例在我院住院的艾滋病确诊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外周血,分离血浆,通过弓形虫核酸扩增(PCR)实验检测弓形虫DNA。同时检测CD+4T淋巴细胞和血浆病毒载量的水平。结果在278例艾滋病患者中合并弓形虫感染者8例,感染率为2.88%,其中87.5%的患者主要存在于CD+4T淋巴细胞低于50/μl的艾滋病感染者中。合并弓形虫感染者的CD+4T淋巴细胞低于HIV单一感染者,而病毒载量则呈相反趋势。结论对艾滋病患者的管理,在监测CD+4T淋巴细胞的同时,应加强监测弓形虫的混合感染,可结合CD+4T淋巴细胞计数对患者进行预防性服药,降低混合感染造成的死亡。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HIV/AIDS生存质量的相关影响因素及与社会歧视的相关性,为减少社会对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歧视,提高其生命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自行设计的相关影响因素问卷了解该地区目标人群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应用简体中文版MOS-HIV量表对目标人群的生活质量现状进行评价,调查可能影响生活质量的人口学特征和与HIV/AIDS相关特征的11个维度的测评;同时探索HIV/AIDS人群生活质量及社会歧视影响因素.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进行显著性检验及用Logistic回归进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 MOS-HIV量表得分总体情况与国内研究基本一致,不同HIV传播途径影响研究对象的总体健康、认知功能和生命质量(P<0.01),不同的收入人群社会歧视态度不同,在不同歧视态度人群中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主要影响因素是躯体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性别与职业,P<0.01.结论 对HIV感染者/AIDS患者社会歧视越高,总体健康、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越低,应减少社会歧视,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补充微量营养素对HIV感染者及AIDS病人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100例HIV感染者和100例AIDS病人分别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采用双盲法,研究组给予微量营养素片,1片/d,持续口服6个月.对照组给予安慰剂片,1片/d,持续口服6个月.各组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分别采集静脉血,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全血总蛋白、白蛋白水平;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清镁、锌、铁、钙水平;流式细胞检测仪检测血中CD3+、CD4+、CD8+T淋巴细胞;ELISA法检测血中IgA、IgG、IgM水平.结果:HIV感染者干预后血浆总蛋白、白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干预前.HIV感染者研究组干预后血清锌、钙、镁、铁含量均明显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研究组干预后血中CD3+、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明显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AIDS患者研究组干预后血清锌、钙、镁、铁含量均明显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研究组与对照组干预前后血中CD3+、CD4+、CD8+T淋巴细胞、IgA、IgG、IgM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通过补充微量营养素,能明显提高HIV感染者及AIDS患者血中微量元素水平;可明显提高HIV感染者血中免疫细胞数量及血浆总蛋白、白蛋白水平.但是对AIDS患者免疫功能、血浆总蛋白、白蛋白水平则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张萍  张振国  董旭峰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6):5034-5035
目的:了解HIV/AIDS患者中结核病的感染情况。方法:对辖区内已登记和管理存活的HIV/AIDS患者拍胸片、痰涂片、PPD试验进行结核病筛查,按照活动性肺结核病诊断标准进行确诊。结果:390例HIV/AIDS患者中合并活动性肺结核36例。发病率9.23%,其中痰涂片阳性21例。占5.38%,痰涂片阴性15例。占3.83%。男性组合并活动性肺结核23例,发病率10.60%,女性13例,发病率7.51%,差别无统计学意义(X~2=1.09,P>0.05)。各年龄组合并活动性肺结核无统计学意义(P>0.05)。PPD试验阳性率为15.1%。结论:HIV/AIDS患者中结核病双重感染率较高。应加强时HIV/AIDS患者的结核病监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重庆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HIV)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简称HIV/AIDS患者)合并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状况.方法 利用《艾滋病综合防治系统——抗病毒治疗管理》数据库,回顾收集重庆市2004-2015年HIV/AIDS治疗患者基本情况和HBsAg、Anti-HCV实验室检测结果,利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截至2015年12月31日,重庆市HIV/AIDS患者中HBsAg和(或)Anti-HCV总检测率55.1% (11 231/20 397),其中HBsAg和Anti-HCV都进行检测的患者有9 307例.HIV/HBV、HIV/HBV/HCV、HIV/HCV合并感染的比例分别为9.8%、0.9%、4.5%.HIV/HCV合并感染在30 ~ 45岁年龄段构成比最高;HIV/HBV合并感染在男性中构成比最高,与HIV单纯感染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IV/HBV合并感染及HIV单纯感染均在性传播中构成比最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7);HIV/HCV和HIV/HBV/HCV合并感染在静脉吸毒中构成比最高,与HIV单纯感染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城9区中HIV/AIDS患者及合并感染患者比例最高.合并感染组病死率均高于HIV单纯感染组,HIV/HBV/HCV组病死率最高.结论 重庆市HIV/AIDS患者中HBsAg、Anti-HCV检测率较低,不同感染模式具有不同的流行病学特征,且合并感染的病死率较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重庆市HIV/AIDS患者中HBV、HCV合并感染检测率和治疗情况的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