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观察了153具(男102、女51)臀上动脉的分支及进入髂嵴情况。臀上动脉分为1~3支型,以分为上下2支型最多,占93.5%。测量了臀上动脉深上支外径。臀上动脉深上支作为游离髂骨移植的供血血管有其优越性,讨论了以臀上动脉深上支为蒂的髂骨移植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 作者用臀上血管深上支为蒂的游离髂骨瓣修复下颌骨缺损2例获成功。文中报告了临床资料和手术方法并进行了讨论,认为含有臀上血管深上支的髂骨瓣具有血管位置恒定、管经大,骨营养穿支可靠,血管蒂长等特点,故髂骨瓣游离移植有更高的使用价  相似文献   

3.
在41侧成人尸体上观测了旋髂深血管的起始和外径。依据旋髂深血管的髂骨支和腹壁肌支的局部解剖学,设计了以旋髂深血管为蒂的髂骨瓣和血管束联合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新术式,并讨论了该术式的意义及应用解剖学要点。  相似文献   

4.
在41例成人尸体上观察了旋髂深血管的起始和外径,依据旋髂深血管的髂骨支和腹壁肌支的局部解剖学,设计了以旋髂深血管为蒂的髂骨瓣和血管束联合移植治疗小儿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新术式.临床应用17例获得满意效果.文中介绍了解剖学要点及手术方法,并对取得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带血管蒂髂骨(膜)瓣转位修复腰椎峡部不连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30侧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尸体标本上,解剖观测骶外侧血管上支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及其吻合情况。结果:骶外侧动脉上支经第1骶前孔出骶后孔,终末支行向外上,沿髂后上棘走行并分出髂骨膜支。骶外侧动脉上支外径1.2±0.3mm,髂骨膜支外径0.4±0.2mm,长度1.5±0.6mm;第5腰动脉背侧支穿经第4、5腰椎横突间浅出,发出吻合支向下行经肌间隔与骶外侧动脉上支吻合,外径0.5±0.2mm,长度2.5±0.9cm。结论:以骶外侧血管上支为蒂髂骨(膜)瓣转位可用于修复腰椎峡部骨缺损、骨不连。  相似文献   

6.
腓浅血管蒂腓骨移植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在40侧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上,对腓浅血管的起始、走行和分支进行了解剖观测,结果显示:腓浅动脉始于胫前动脉,外径1.4±0.4mm。在肌间隔内,动脉分出1~3支外径为0.9±0.2mm的肌骨支,分布腓骨头及颈以下腓骨体中上段骨膜,并与其它来源的腓骨膜支构成动脉网,有形成以腓浅血管为蒂的腓骨移植,从而为腓骨移植增加一种可供选择的新血管蒂。临床应用2例,全部成活。  相似文献   

7.
臀大肌上部肌皮瓣移位有关的解剖学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继臀大肌应用解剖学研究之后,再用3侧新鲜下肢和2侧下肢皮肤血管的剥制标本进行分析,以臀上血管浅支为轴,臀大肌上部肌皮瓣移位,用以修复骶部褥疮。臀上动脉浅支外径平均为2.4mm;其缘支外径为1.3ram;浅支的伴行静脉外径分别为3.3mm和2.1mm,血管蒂长32.0mm,供养面积为15×24cm。臀大肌上部肌皮瓣血供丰富,靠近骶部,是骶部创面修复理想供区。  相似文献   

8.
观察了31具(男24,女7)经红色乳胶灌注的成年尸体及8侧下肢血管铸型腐蚀标本,证明了以臀上动脉深上支为蒂的髂骨移位修复股骨颈的可行性,分析了移位的优缺点及其它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9.
观测了80块髂骨髂嵴及髂嵴内,外唇下方3cm区域滋养孔的分布。结果显示86.1%的滋养孔分布于髂骨嵴及其前上外侧面,滋养孔的分布与臀上动脉深上支营养区相符,认为该血管为蒂的髂骨瓣应列为治疗股骨头颈病变的首选。  相似文献   

10.
臀上动脉深上支髂骨骺移植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目的 :为带血供的髂骨骺移植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 40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臀部标本以及 2侧儿童标本上 ,观测臀上动脉深上支的行程、分支及滋养支 ;选用 5 0块髋骨 ,观察髂骨嵴前外侧部的滋养孔。结果 :儿童臀上动脉深上支的分支、分布与成人相似 ,位于臀中肌深面和臀小肌上缘 (相当臀前线 ) ,循髂骨嵴弓形向前 ,达髂前上嵴 ,沿途分出平均 (4 .2± 1.1)支外径 0 .5~ 1.1mm的髂嵴支 ,分布髂嵴骨膜 ,并发细小分支进入滋养孔。从髂前上棘至结节区 ,在距髂嵴缘下方 2cm范围内 ,平均有(2 2 .4± 6.7)个滋养孔。结论 :以臀上动脉深上支及其分支为蒂 ,在髂嵴前部可切取带骺骨瓣 ,以修复长管骨骨骺缺损。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臀小肌髂骨瓣移位髋臼成形术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在40侧成人臀部标本上对臀小肌的起点、位置、血供、髋臼上方臀小肌深面髂骨的血供等进行了观测,并在标本上进行模拟术式设计。结果;臀小肌位于臀大肌的深面,起点位于臀前线与臀下线之间的髂骨外面,其营养动脉主要来自臀上动脉的深下支和上支的分支,出现率分别为82.4%和70.6%,管径分别为1.36±0.41 mm和1.43±0.36mm。臀小肌附着点上缘至髋臼上缘距离为31.75±6.19mm.髋臼上方髂骨体的血供主要来自臀上动脉深下支和臀小肌营养动脉的骨膜支。结论;臀小肌深面的髂骨血供丰富,可设计以臀小肌为蒂的髂骨瓣转位行髋臼成形术。  相似文献   

12.
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50例成人上肢。多数(68%)桡神经浅支在内上髁平面之下约16mm处由桡神经分出。浅支干长约180mm,以被肱桡肌遮盖与否分为浅、深两段。两段交界处相当于前臂上2/3与下1/3的分界平面。浅支从上而下逐渐变宽,其横断面近侧段近似圆形,远侧段为椭圆形。分布于桡神经浅支的动脉主要来自桡动脉的外侧皮支和肌支。浅支的浅、深两段各有1~4支动脉分布,测量了这些动脉支的起始位置。前臂外侧皮神经在前臂分为两支,并发支与桡神经浅支交通。供应神经的动脉有2~8支,多来自桡动脉的外侧皮支。在桡动脉浅、深段交界的外侧约5~6mm处,易于找到前臂外侧皮神经。讨论了带血管蒂神经移植的局部解剖问题。  相似文献   

13.
带骨骺的儿童腓骨移植应用解剖学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解剖观察了70侧的儿童腓骨上骨骺的动脉来源、分布和吻合情况。其血供来源共见7种,胫前返动脉和腓浅动脉的腓骨头支是营养骨骺的重要血管。带骨骺儿童腓骨移植应以胫前动脉为血管蒂,腓骨体移植仍以腓血管为蒂。  相似文献   

14.
髂嵴前部的血液供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观察了126具成年尸体(男84,女42)髂嵴前部的血管,主要结果如下: 1.旋髂浅动脉外径平均为1.45±0.41毫米,主要分布于腹股沟区及髂前上棘附近的皮下结构。 2.旋股外侧动脉升支外径平均为2.62±0.51毫米,主要分布于阔筋膜张肌及髂前上棘外侧缘。 3.臀上动脉(深)上支外径平均为2.87±0.56毫米,主要分布于臀中、小肌及髂嵴前部外侧缘。 4.旋髂深动脉外径平均为2.77±0.47毫米,分别在腹股沟韧带上方(18.0%)、深面(41.5%)及下方(40.5%)发出,主要分布于髂嵴前部内侧缘及其相连的肌肉。本文还着重观察了旋髂深动脉的行径、分支、吻合及其与髂嵴之间的血供关系。 5.根据本文研究所见,提示旋髂深血管适于作髂骨显微血管游离移植的营养血管蒂。  相似文献   

15.
以髂腰血管为蒂髂骨(膜)瓣移植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为髂腰血管蒂髂骨(膜)瓣移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27具灌注红色乳胶的成尸标本上,对髂腰血管的起始、走行及分支分布进行解剖观测,并在标本上摹拟骨瓣切取。结果:髂腰动脉96.3%起自髂内动脉,3.7%起自髂总动脉。其主干79.6%走行髂肌浅面,20.4%走行于髂肌深面,末端均分布髂嵴中部,并与前、后血管之间形成吻合。髂腰动脉起始处外径为2.7mm,腰大肌外侧缘处外径为1.6mm。由腰大肌外侧缘至其末端的长度为4.5cm,分布于髂嵴中部的范围长为7.0cm左右。结论:以髂腰血管为蒂可切取髂嵴中部骨瓣移植  相似文献   

16.
桡动脉掌浅支为蒂的大鱼际皮瓣的显微外科解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介绍以桡动脉掌浅支为蒂的大鱼际皮瓣的显微解剖学基础,为该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指腹缺损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解剖20只成人新鲜尸体手标本,于远侧腕横纹上方约10cm处解剖出桡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桡动脉的伴行静脉及头静脉灌注蓝色乳胶,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解剖,观察大鱼际皮肤动脉、静脉、神经来源、分支及吻合情况。其中5只标本于桡动脉掌浅支起始处灌注墨汁,测量皮肤染色范围。结果桡动脉掌浅支起始处外径为(1.40±0.22)mm,长度为(2.0±0.5)cm,皮瓣可切取面积为2cm×3cm~4cm×5cm。静脉回流有两种途径,神经支配以正中神经掌皮支为主。结论桡动脉掌浅支起始与走行恒定,口径适当,可设计以桡动脉掌浅支及其伴行静脉或浅静脉为蒂、带正中神经掌皮支的大鱼际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指腹缺损。  相似文献   

17.
额顶颞区皮瓣血管的臣微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50侧成年尸体的头颅血管灌注有色填充剂,观测额顶颞区皮瓣的血管。分布于这一区域的主要血管为颞浅血管,此外耳后血管、眶上血管和滑车上血管亦参与该区的分布。颞浅动脉是最大的一支头皮动脉,分布面积占整个头皮的57.38±6.05%。额支和顶支是它的两分支。额支存在恒定,它的管径、分布面积都比顶支大,是一支优势血管。颞浅静脉是颞浅动脉的伴行静脉,静脉顶支的出现率恒定,管径比静脉额支大。统计了颞浅动脉与相邻头皮动脉间的吻合血管,为跨正中线超长皮瓣的设计提供了解剖学依据。本文讨论了以额支为血管蒂的前额瓣及以顶支为血管蒂的头皮瓣。  相似文献   

18.
小腿和足外侧部有关皮瓣的解剖学依据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讨论了小腿外侧部和足外侧部皮瓣名称与血管蒂的关系:小腿外侧皮瓣以腓血管及其肌皮动脉穿支为蒂:小腿前外侧皮瓣以腓浅神经伴行血管为蒂,属肌间隔血管类型;外踝上皮瓣以腓动脉穿支的升支为蒂:足外侧皮瓣的血管蒂有四,其中以跟外侧动脉和腓动脉穿支的降支为主要供血来源.  相似文献   

19.
颈横动脉为蒂斜方肌肌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展望  徐杰  蔡用清  游文健  刘韵 《医学信息》2006,19(3):467-469
目的探讨以颈横血管为蒂的斜方肌肌皮瓣的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在20具(40侧)成人尸体标本上,观测颈横动脉走行、分支及分布。结果颈横动脉分为颈段及背段,颈段长47mm,起始外径4.1mm;背段长5.6mm,起始外径3.2mm。背段的浅支,横支、降支及肩胛冈支长度分别为50mm、51mm、136mm及49mm,回流静脉与相应动脉伴行。结论颈横动脉是斜方肌的主要血供来源,行径恒定,血管蒂长,可以设计不同类型的肌皮瓣或复合组织瓣,适合于修复头面部缺损。  相似文献   

20.
我们采用带旋股外侧血管升支的髂骨瓣治疗股骨干骨折不愈合、股骨颈陈旧性骨折、下肢短缩并髋关节半脱位、胫骨骨缺损18例,其中带血管蒂髂骨瓣转移14例;吻合血管的髂骨瓣游离移植4例。髂骨瓣大小约为3×2.5—6×4cm。X 线片随访,骨愈合时间为2—4个月。文中介绍了应用解剖,并讨论了该术式的优点,适应症及获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