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胆汁引流术后胆汁净化回输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胆汁外引流术后胆汁净化回输新方法的优点.方法 将胆汁外引流及空肠造瘘患者随机分为回输组和回输净化组,每组各20例,回输组于术后肠功能恢复后第2天将胆汁收集后经空肠造瘘管回输;回输净化组将胆汁回收后在体外用输血器过滤后回输.分别于回输第6天和第10天检测胆汁经过滤净化后的理化性质,包括细菌密度等指标,并检测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指标.结果 回输净化组胆汁净化过滤后胆汁比重和总胆红素含量及细菌密度均有下降(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意义(P>0.05).两组患者电解质紊乱发生率、肠道激惹发生率比较,净化回输组优于回输组(P<0.05).结论 胆汁外引流术后胆汁经输血器净化过滤回输法能有效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是一种有效、简便、安全的胆汁回输方法.  相似文献   

2.
总结23例胆道术后患者胆汁自体回输的护理体会。介绍了胆汁回输的指征、胆汁回输的方法等。认为胆汁自体回输可促进患者的恢复,缩短病程,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20 0 2年 1月~ 2 0 0 3年 2月我科通过对 6例胆汁瘘病人进行胆汁回输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人 6例 ,其中胰头癌 4例 ,壶腹癌 2例 ,手术方式均为胰十二指肠切除、T管引流、空肠造瘘、胆肠引流术。术后均出现胆汁瘘 ,进行胆汁回输。2 方法2 1 采用细硅胶肠内营养管作为胆汁回输管。直径小于2mm ,长度 5 0~ 70cm。患者出现胆汁瘘后 ,经鼻将该管插至十二指肠 ,避免打折与扭曲 ,然后通过吞咽和胃肠蠕动送至空肠造瘘处。2 2 回输胆汁前必须洗手 ,准备无菌或清洁盐水瓶 1~ 2个 ,用强力碘伏棉球消毒接T管引流…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应用胆汁回输联合肠内营养对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减黄治疗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总结6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行姑息性减黄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胆汁回输组23例,单纯外引流组18例,内引流组19例,分别检测术前当天、术后第6、10天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内毒素(ET)、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比较3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等指标。结果:①术后3组患者ALT、TH、ET、TNF-α、sIL-2R较术前明显降低,术后第6天胆汁回输组明显低于外引流组和内引流组,术后第10天内引流组与胆汁回输组无显著差异,但两组均低于外引流组(P<0.05)。②术后3组患者Alb和PA较术前明显升高,术后第6天胆汁回输组高于外引流组和内引流组,中术后第10天内引流组与胆汁回输组无显著差异,但两组均高于外引流组(P<0.05)。③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治疗费用胆汁回输组低于外引流组和内引流组(P<0.05)。结论:胆汁回输联合肠内营养符合生理.能更快地改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减黄治疗后的营养状况,促进肝功能的恢复.减轻炎症反应.增强免疫力.降低并发症发生.减少治疗费用。胆汁回输联合肠内营养具有简单、安全、有效、价廉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人体胆汁生理分泌量为800~1000 ml/d,胆汁进入肠道后参与食物消化与吸收等多种生理活动.胆汁丢失对人体多方面生理功能影响较大.故胆汁回输能维持电解质平衡、减少补液,改善营养状况,并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6.
胆汁自体回输的方法及临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道术后行“T”管引流,时间一般为10~14日,每日引流出胆汁量较大,特别是高胆汁引流量,造成体液水分的大量丢失,可导致循环血容量不足以及电解质的丢失。胆道术后胆汁回输是改变以往胆道术后“T”管外引流的传统方式,采取引流和回输相结合。将胆汁输入十二指肠,避免体液、电解质和消化液等大量丢失,纠正电解质紊乱,促进食欲,加快患者术后康复。我科自1998年8月~2002年10月共使用胆汁回输装置63例,临床观察效果满意,现将其方法及临床护理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总结1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行改良持续密闭胆汁回输的护理。改良持续密闭胆汁回输是利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引流出胆汁,经一次性肠内营养泵管通过营养泵从鼻肠管直接、持续、密闭回输到患者的肠道内。护理要点是保持各管路妥善固定及通畅,回输过程中注意观察巩膜、皮肤黄染消退及生化指标等病情变化,及时处理机器报警,同时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患者胆汁回输第12天转上级医院治疗,治疗后拔除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管,随访1年5个月患者生活能自理,无疼痛不适及黄疸。  相似文献   

8.
经T形管十二指肠置管胆汁回输12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胆总管探查术后胆汁回输的新方法。方法 经T管将硅胶管通过Oddi括约肌送入十二指肠远端,将引流出体外的胆汁回输入肠道。并观察术后患者饮食,身体恢复状况及并发症。结果 120例患者均痊愈。结论 胆汁回输对纠正电解质平衡紊乱,促进消化、吸收和合成代谢以及减少肠道细菌易位、减少住院日等方面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毓萍  李小青  霍锦霞 《护理研究》2009,23(28):2548-2549
[目的] 探讨胆汁经净化过滤后加热对胆汁理化性状和成分影响,以及回输后对病人肠道功能及全身状况影响.[方法]选择无胆道感染、择期手术行"T"管引流的胆道手术病人70例,于术后第2天收集胆汁,并进行净化过滤,再按照胆汁是否加热分为加温组和未加温组(对照组),每组35例,回输胆汁;观察两组病人胆汁理化性状及胆汁成分变化、回输后病人血生化变化以及肠道功能变化等.[结果]加温组胆汁pH值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肠道功能较对照组也明显改善(P<0.05),血生化指标两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加温后胆汁回输对胆汁成分及理化性状无明显影响,无电解质紊乱情况,可以明显改善肠道功能.  相似文献   

10.
自制胆汁回输管的临床应用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年起我院用自制胆汁回输管随机对 38例接受胆总管切开、T型管引流术的患者施行胆汁回输 ,效果良好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38例中男 11例 ,女2 7例 ,35~ 73岁 ,平均 4 7岁。急症手术 9例 ,择期手术 2 9例。肝外胆管及肝内、肝外胆管结石 37例 ,十二指肠乳头癌 1例。于术中安放T型管时分别经T型管、胆总管、Oddi括约肌插入胆汁回输管。术后胆汁日引流量为 4 5 0~ 10 0 0ml。术后第 2天 15例回输胆汁 ,第 3天 18例 ,第 4天 5例 ,平均回输天数为 7 3d。比同期未行胆汁回输的患者每日平均少补液 80 0ml,…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胆道术后胆汁回输装置的制作及18例胆道术后胆汁回输患者的观察与护理。18例中,除1例发生Oddi氏约肌功能紊乱外,其余患术后食欲良好,全身情况恢复较快,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2.
胆汁回输的时效性护理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胆汁回输的有效时间和方法。方法 选择无胆道感染、择期行“T”管引流的胆道手术患者12例,分别于术后第1天胆汁引流后的0,6,12,24和30h留取胆汁做胆酸浓度测定和细菌培养。结果 胆汁引流12~24h后胆酸浓度明显降低,且胆汁引流的时间越长,细菌培养的阳性率亦越高。结论 回输胆汁最好在胆汁引流后的12h内完成。  相似文献   

13.
回输胆汁对置T管病人排气排便的研究,旨在缩短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的时间和避免术后水电解质丢失,根据内脏平滑肌具有自动节律性的特点以及肠管中因内容物充盈而牵张脏器壁的平滑肌引起平滑肌收缩的特点,我们对50例经T管十二指肠置管回输胆汁后,对肠蠕动功能恢复的观察。结果表明:采用此方法组的胃肠功能恢复快。笔者认为:回输胆汁与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自体胆汁回输在胆源性重症急性胰腺炎术后肠内营养联合治疗中的护理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并总结2014年7月-2016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EICU(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 EICU)胆源性重症急性胰腺炎术后行自体胆汁回输联合肠内营养治疗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经积极治疗及护理,本组50例患者联合营养支持前后白蛋白、血蛋白酶、血肌酐、白细胞计数、尿素氮以及APACEHE评分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钠、钾离子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中发生腹胀、腹泻等肠道激惹18例,发生率45%;护理不安全事件4例,发生率10%。 结论 有效安全的护理方法在自体胆汁回输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中的联合应用,能明显改善胆源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营养状况,减少电解质紊乱发生,降低腹胀、腹泻等肠道激惹发生率,有利于术后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15.
长期胆汁流失病人口服胆汁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对长期胆汁流失病人其胆汁回输的重要性及护理.方法 将28例长期胆汁流失病人分成口服胆汁组14例,非口服胆汁组14例;对静脉补钾天数和静脉输液量、食欲改善、机体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口服胆汁组在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食欲改善、机体康复等方面明显优于非口服胆汁组.结论 对长期胆汁流失的病人其胆汁重新回输体内有利于机体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张毓萍  李小青  霍锦霞 《护理研究》2009,(10):2548-2549
[目的]探讨胆汁经净化过滤后加热对胆汁理化性状和成分影响,以及回输后对病人肠道功能及全身状况影响。[方法]选择无胆道感染、择期手术行“T”管引流的胆道手术病人70例,于术后第2天收集胆汁,并进行净化过滤,再按照胆汁是否加热分为加温组和未加温组(对照组),每组35例,回输胆汁;观察两组病人胆汁理化性状及胆汁成分变化、回榆后病人血生化变化以及肠道功能变化等。[结果]加温组胆汁PH值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肠道功能较对照组也明显改善(P〈0.05),血生化指标两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加温后胆汁回输对胆汁成分及理化性状无明显影响,无电解质紊乱情况,可以明显改善肠道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自行设计密闭式胆汁回输装置并评估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自行设计密闭式胆汁回输装置,选择2015年9月—2017年10月本院急诊重症监护室胆源性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21例,采用自行设计的密闭式胆汁回输装置联合肠内营养同步收集回输,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胆汁回输后患者实验室营养指标改善,发生营养管阻塞1例。无误吸、导管滑脱及移位等不良事件发生。医护人员未发生职业暴露。结论新型胆汁回输装置安全实用,提高疾病治疗效果,提升工作效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陈邦邦  刘会春  庞青  王炜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8):1017-1019,1024
目的探讨胆汁回输在经皮胆道支架置入术中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该院80例因恶性梗阻性黄疸行经皮胆道支架置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40例进行胆汁回输的患者作为观察组,以未进行胆汁回输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住院当天完善必要检查,无明显禁忌后于入院第1天均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观察组患者于入院第2天进行胆汁回输至出院停止,分析两组患者在入院时及入院后第4天的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清蛋白(ALB)水平变化及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ALT、AST、TBIL、DBIL、ALB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入院后第4天(即胆汁回输第3天)两组患者ALT、AST、TBIL、DBIL水平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患者ALT、AST、TBIL、DBIL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入院时比较,在入院后第4天时,观察组患者ALB水平明显升高,对照组患者ALB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经皮胆道支架置入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除腹胀外,其余并发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汁回输可明显改善行经皮胆道支架置入术患者术前的肝功能状况,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且可促进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两种胆汁再利用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并观察有无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恶性梗阻性黄疸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患者,随机分为胆汁回输联合肠内营养(EN)组(A组39例)、胆汁口服联合EN组(B组36例)与对照组(C组38例),通过各项指标比较各组患者胃肠功能及营养状况。结果 A、B组患者营养状况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胃肠功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胆汁再利用联合EN均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且作用相似。住院患者可以首选胆汁回输联合EN,而不能进行胆汁回输的患者,可以选择口服胆汁联合EN。  相似文献   

20.
胆汁自回输的方法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介绍了200例胆汁自回输的两类方法及护理体会,认为及早充分地减少病员的胆汁损失有助于病员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