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调查分析深圳市某大型企业流感暴发的原因和特点,为流感暴发疫情的监测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流感样病例(ILI)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集患者咽拭子以胶体金法和荧光定量RT-PCR检测流感病毒,采用鸡胚和MDCK细胞分离病毒,采用常量半加敏抑制试验(HI)鉴定病毒,微量半加敏抑制试验测定抗体。结果ILI总罹患率为1.05%,以二分厂罹患率较高,女性罹患率远高于男性,发病年龄以15~岁组居多。15份咽拭子样品中,荧光定量RT—PCR法A型流感病毒核酸阳性15份。培养分离鉴定出2株H3N2亚型流感病毒。血凝抑制试验检测H3亚型流感抗体,9份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抗体滴度呈4倍以上增长。结论该起暴发疫情由H3N2亚型流感病毒引起,采用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制定针对性措施对疫情控制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郴州市2006~2008年流行性感冒病原学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郴州市2006~2008年流感流行状况及流感毒株的型别分布,分析其流行趋势,为流感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流感样病例(ILI)的咽拭子标本,用传代狗肾细胞(MDCK)进行病毒分离,采用血凝抑制实验(HI)进行流感病毒型别鉴定。结果3年全市4家哨点医院三年共采3124份ILI咽拭子标本,分离到毒株383株。分离阳性率为10.82%,经国家流感中心最后复核鉴定的结果为:H1N1亚型76株,H3N2亚型181株,B型105株,未分型21株;流感及IU暴发疫情病例咽拭子标本78份,分离到流感病毒39株,分离阳性率为50.00%,分型鉴定结果为:H1N1亚型2株,H3N2亚型5株,B型32株。结论郴州市流感监测地区2006-2008年均有流感活动,2006年。HIN1亚型为优势株,2007年H3N2亚型为优势株,2008年,HIN1亚型和H3N2亚型为优势株。而暴发疫情则主要由B型流感病毒引起。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特点,为控制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博乐市首起甲型H1N1流感暴发学校的流感样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对发病3d内的现症患者采集咽拭子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对密切接触者进行了1周的医学观察,收集和了解学校所在地区甲型H1N1流感流行和检测情况。结果疫情持续11d,共发生流感样病例244例,罹患率为7.88%。采集15份现症患者咽拭子标本,其中9份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呈阳性;收集博乐市区甲型H1N1流感流行期各监测点咽拭子监测情况,301份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数为19例,阳性率为631%。结论该学校的疫情为甲型H1N1流感暴发,且为博乐市首起学校的甲型H1N1流感暴发;传染源来自本地区,暴发原因主要是因学校人口稠密且无全面的针对性强的预防措施和针对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宜昌市某戒毒所内流感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流感及呼吸道传染病暴发疫情提供可借鉴的措施和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宜昌市某戒毒所内一起流感暴发疫情进行调查,并采集患者相应标本开展实验室检测。结果 2014年7月16日—23日,宜昌市某戒毒所内出现流感暴发疫情,累计65人发病,无死亡病例。疫情波及2名干警和该戒毒所内仅有的两个戒毒大队。对发病人员采集的鼻咽拭子样本经过PCR核酸检测,检出甲型H3N2季节性流感病毒。此起疫情可判断为由甲型H3N2季节性流感病毒引起的暴发疫情。结论该疫情是本市当年夏季监测到的首起流感暴发疫情,暴发的原因主要因戒毒所内人员基础健康状况较差、人员密集且未采取针对性的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所致。通过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等综合防控措施,疫情迅速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济宁市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特征,为科学防控流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济宁市2009年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资料。结果济宁市2009年累计报告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22起,累计发病人数554例,平均罹患率为1.67%。全市12县市区中有8个有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报告,18起(81.82%)发生于9~12月;21起(95.45%)发生于中、小学生人群;14起(63.64%)疫情发病人数规模在30例以下。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主要由甲型流感病毒(81.82%,18/22)引起。所有甲乙型流感PCR检测的阳性标本均立即接种MDCK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培养,共分离流感病毒15株,溯源于5起疫情(5/222,2.73%),其中1起为H3N2亚型、4起为新甲型H1N1亚型。自9月份始明显升高9,月份上中旬以季节性甲3流感暴发为主,9月份下旬以后以新甲型H1N1流感为主,秋冬季为暴发高峰。结论济宁市2009年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主要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主要发生于9~12月,学校是全市流感暴发疫情防控工作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广西医科大学2007年新生H3N2亚型流感病毒抗体,了解健康青年人群血清中H3N2亚型流感病毒抗体的水平,从而预测广西H3N2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流行的趋势。方法:抽取广西医科大学2007年新生血清168份,通过血凝抑制实验进行抗体检测。结果:以血凝抑制抗体滴度≥1:10为H3N2亚型流感病毒抗体阳性,H3N2亚型流感病毒抗体阳性率为26.19%,抗体滴度≥1:40的占阳性的22.73%。结论:H3N2亚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在广西有流行,但流行强度不高,抗体滴度水平对人群的保护能力较低。  相似文献   

7.
潘桂秋 《广西医学》2010,32(6):734-735
目的分析苍梧县某技工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处理情况,总结防控经验,为预防和控制甲型H1N1流感在学校暴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面对面个案调查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苍梧县某技工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病例进行个案调查。结果 2009年9月15日至9月22日,该校共报告有流感样症状患者45例,其中16例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4例阳性。结论该起疫情是苍梧县首起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传播与季节性流感相似。  相似文献   

8.
有关资料显示,2004年1~10月我国各地流感活动情况较去年流行季节的流行强度明显下降。今年以来,共有9个省份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了流感暴发疫情。其中大部分地区为H3N2亚型流感病毒引起,仅有两个地方由B型流感病毒引发,专家推测,令冬明春我国流感流行将以H3N2亚型为主,出现流感大流行的可能性不大,但局部流行或小的流行肯定会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掌握海南省流感流行特征及病原学变化情况,防止因流感毒株变异导致大流行疫情发生。方法收集2004年海南省流感监测点监测资料,流感样病例病毒分离与鉴定结果以及暴发疫情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监测点全年共监测到流感样病例1142例,流感样病例占监测点门诊病例总数的0.36%,发病高峰为5月和8月;发生暴发疫情2起,共发病306人,罹患率为8.46%。采集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477份,分离到流感病毒63株,分离率为13.21%,其中H3N2型41株,B型22株,病毒分离率的高低与流感流行季节高峰相一致;2起暴发的流感病毒均为H3N2型。结论海南省2004年流感高发于夏秋季,流行毒株为H3N2型和B型两种毒株交替发生,H3N2型为优势株,没有发现流感变异毒株和高致病性人禽流感病毒。  相似文献   

10.
李庆芳  赵丽娟  马云良 《医学动物防制》2013,(11):1243-1244,1247
目的探索学校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暴发流行病学特征及其规律,为制定甲型H1N1流感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保山市昌宁县某中学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进行调查;采集病人鼻咽拭子标本,采用real—timeRT—PCR方法进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对病人进行隔离治疗、对密切接触者给予医学观察、加强疫情监测。结果共发生流感样病例50例,罹患率2.41%,随机抽取的5例流感样病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实验室检测呈阳性。结论本起疫情为甲型H1N1流感暴发,尽早发现与报告传染源、及时隔离和治疗病人、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和保护易感人群可有效控制疫情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广州市荔湾区首起职业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评估防控措施,为控制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甲型H1N1流感监测方案(第一版)》附录的甲型H1N1流感病例个案调查表,对每1病例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对发病3d内的现症患者采集咽拭子标本,送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对密切接触者进行7d的医学观察。结果疫情持续7d,共确诊36例病例,罹患率为1.68%;男女性别比0.5∶1;住宿生走读生比3.5∶1。结论此次疫情为广州市荔湾区首起职业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感染来源为社区。及时隔离病例以及规范对密切接触者的管理是控制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分析香格里拉县首起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发现和处置情况,总结防控经验,为控制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香格里拉县首起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中发生的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对发病3d内的部分现症患者采集咽拭子标本,进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对密切接触者进行7d的医学观察。结果 2009年10月6~24日,该校共报告流感样病例73例,其中实验室确诊甲型H1N1流感病例12例,疫情持续19d,无重症和死亡病例。结论该起疫情为香格里拉县首起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感染来源为国庆放假期间学生社区感染后引入学校所致。  相似文献   

13.
黄丽华  唐保晖 《中国热带医学》2011,11(2):213-213,224
目的对河池市568份疑似甲型H1N1流感病例标本进行核酸检测,为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疑似甲型H1N1流感病例标本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Real-time RT-PCR)检测,检测项目为A型流感病毒核酸、B型流感病毒核酸和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对A型流感病毒核酸阳性而B型流感病毒核酸和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均阴性标本再进行季节性流感病毒H1N1、H3N2亚型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检测疑似病例标本568份,其中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阳性334份,季节性流感病毒H1N1亚型核酸阳性14份,季节性流感病毒H3N2亚型核酸阳性25份,A未分型流感病毒核酸阳性40份。结论实验室检测为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确认、防控以及病人的处理提供了依据,对提高实验室检测技术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实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分析建水县首起学校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发现和处置情况,总结防控经验,为学校控制甲型H1N1流感暴发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面对面个案调查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建水县首起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中发生的病例进行个案调查,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采集初始病例咽拭子标本送红河州标本送红河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室,采用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对密切接触者进行7d的医学观察.结果 2009年11月22日至12月3日,该校共报告流感样病例86人,疫情持续13d;采集其中5例流感样病例的咽拭子标本进行检测.结果 显示5份标本甲型H1N1流感核酸呈阳性.结论 该起疫情为建水县首起中学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传播特征与季节性流感相似.  相似文献   

15.
甲型H1N1流感流行特征及预防控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9年3月墨西哥暴发甲型H1N1流感疫情以来,造成大量人员死亡。4月30日WHO积极响应宣布将流感大流行警告级别提高为5级。6月12日,WH0宣布将流感大流行的警戒级别由5级提升至6级。大量的实证调查与研究发现,此次疫情的病原为变异后的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该毒株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可以在人间传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2005-2013年银川市流感的流行趋势,为流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全国流感监测工作方案》采集哨点医院的流感样病例(Influenza-like illness,ILI)的流行病学资料和病原学资料及全市流感暴发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3年银川市报告ILI 31899例,流感样病例就诊比例(ILI%)为0.84%,高峰在每年12月或次年的1月,ILI主要集中在15岁以下儿童,占72.70%.共检测咽拭子标本5131份,流感病毒阳性819份,检出率为15.96%.其中季A(H1N1)亚型134例,占16.37%;季A(H3N2)亚型60例,占7.33%;新甲型H1N1 499例,占60.93%;B型156例,占19.05%.报告41起流感暴发疫情,新甲型H1N1流感35起、B型6起,均发生于中、小学校.结论 银川市流感活动呈季节性,推荐流感疫苗最佳接种时间为每年9~11月份.重视学校暴发疫情监测,警惕A型流感病毒引起流感流行甚至暴发的可能,关注B型流感病毒变异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流感病毒的流行情况,探讨流感流行规律,为制订流感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辖区监测门诊及疫情点的疑似流感样病例采集咽拭子标本,接种狗肾传代细胞(MDCK)培养进行流感病毒分离及进行血凝试验,并对阳性者进行血凝抑制试验进行分型鉴定。结果全年检测流感样标本与咽拭子标本共480份,分离出流感病毒64株,分离率13.33%。分别为H1N1亚型9株、H3N2亚型44株、B型11株。结论2005年深圳市南山区是以H3N2亚型流感病毒流行为主,九月份以H3N1亚型和B型流感流行为主。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2009—2012年中山市流行性感冒(流感)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流感的流行趋势和病毒型别,为制定流感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中山市流感样病例(ILI)监测、病原学监测以及流感暴发疫情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将Iu就诊指数(ILI%=门、急诊Iu就诊人数/门、急诊就诊病例总数×100%)和流感病毒检出阳性率作为分析指标。结果2009年流感病毒较为活跃,出现2次ILI就诊高峰,第1次高峰由甲(A)型H3N2亚型所致,第2次高峰由新甲(A)型H1N1亚型所致;2009年甲流大流行之后,2010年流感流行的强度迅速降低,处于相对平稳状态,上半年以B型流感病毒为主,下半年以甲(A)型H3N2亚型为主;2011—2012年新甲(A)型H1N1亚型、B型流感病毒和甲(A)型H3N2亚型交替流行,ILI就诊高峰均发生在春夏季;对全市4个监测年度各周的ILI%和病原学监测阳性率进行秩相关检验(r=0.701,P〈0.01),结果呈正相关;全市报告流感暴发疫情11起,报告发病共计580例,平均罹患率为1.25%,主要发生在中小学校。结论4个监测年度的优势毒株亚型之间呈交替变化的趋势并有一定的规律,ILI流行强度与流感病毒活动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2010年深圳市流感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流感的流行趋势,为流感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全市31家监测单位的流感样病例数据、病原学检测结果和暴发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0年深圳市的流感样病例百分比(ILI%)为5.43%.2010年全市共采集日常监测ILI咽拭标本4 031份,分离出445株流感病毒,阳性率为11.0%,其中14株季节性H1N1亚型(3.1%),42株季节性H3N2亚型(9.4%),171株甲型H1N1亚型(38.4%),213株B(Victoria,47.9%)亚型,5株B(Yamagata,1.1%)亚型.2010年全市报告了89起ILI暴发疫情,发病总人数741人,流感PCR检测阳性79起,其中季节性甲型6起(6.8%),乙型67起(75.3%),甲型H1N1流感6起(6.8%).结论 2010年深圳市流感活动较低,未出现明显的高峰.  相似文献   

20.
2009年3月墨西哥暴发"人感染猪流感"疫情,造成人员死亡。2009年4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以下简称WHO)宣布将流感大流行警告级别提高为5级。研究发现,此次疫情的病原为变异后的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该毒株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