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表面CD62P和CD40L的表达水平及其和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方法 选择单纯冠心病患者34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33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30例及对照者30例,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血小板表面CD62P和CD40L的表达水平,并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作相关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血小板CD62P、CD40L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较对照组、单纯冠心病组及单纯2型糖尿病组显著升高(P<0.01),血小板CD62P和CD40L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呈正相关(r分别为0.343和0.495,P均<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血小板表面CD62P和CD40L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并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明显正相关.血小板表面CD62P和CD40L的表达水平可能是预示糖尿病患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糖波动状态对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活化指标、对氧磷酶(PON)3、载脂蛋白(Apo)A1表达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为合并急性脑梗死组,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40例为2型糖尿病组;另选同期体检的健康志愿者40例为对照组。对合并急性脑梗死组进行动态血糖监测,记录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活化指标半胱天冬酶原活化物(PAC)-1、血小板2颗粒膜糖蛋白(CD62p)阳性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vWF、PON3、ApoA1水平;进行3年随访,记录脑梗死再发、死亡情况,纳入不良预后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 各组vWF、PAC-1、CD62p、PON3、ApoA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合并急性脑梗死组vWF、PAC-1、CD62p明显高于2型糖尿病组和对照组,2型糖尿病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合并急性脑梗死组PON3、ApoA1水平明显低于2型糖尿病组和对照组(P<0.05)。vWF、PAC-1、CD62p、PON3、ApoA1在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及抗血小板治疗对其影响。方法入选ACS患者40例,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26例)和急性心肌梗死组(14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ACS患者应用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前后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PAC-1)和P选择素(CD62P)水平的变化,并与疑诊冠心病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正常的对照组(30例)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AC-1、CD62P的表达率(%)均高于对照组(PAC-1:62.47±3.91和67.91±10.42比32.46±8.93;CD62P:16.73±3.74和18.53±5.62比7.67±2.21,均为P<0.05),经双重抗血小板治疗5 d后,两组PAC-1、CD62P的表达率(%)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AC-1:43.62±9.67比62.47±3.91,46.55±4.86比67.91±10.42,均为P<0.05;CD62P:12.38±3.29比16.73±3.74,13.39±3.41比18.53±5.62,均为P<0.05),但仍高于对照组(均为P<0.05)。结论 ACS患者应用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可有效抑制血小板活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同型半胱氨酸(Hcy)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56例,分为高Hcy组80例和正常Hcy组76例,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组患者血小板CD62P表达水平,并比较血小板CD62P的差异。结果与正常Hcy组比较,高Hcy组患者血小板CD62P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 Hcy能促进体内血小板活化,增加急性脑梗死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后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CD63及糖蛋白Ⅱb/Ⅲa受体复合物及内皮功能的改变。方法6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在冠状动脉介入术前和术后即刻以及次日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CD63及糖蛋白Ⅱb/Ⅲa受体复合物;双抗体夹心固相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浆假血友病因子的表达水平;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血浆内皮素1表达水平;酶法测定血浆一氧化氮的含量;彩色多谱勒超声诊断仪测量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选择健康体检者和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各30例作对照,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介入前后指标的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与健康对照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比,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CD62p、CD63及糖蛋白Ⅱb/Ⅲa受体复合物明显增高(P<0.05或0.01);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术后即刻CD62p、CD63和糖蛋白Ⅱb/Ⅲa受体复合物与术前相比明显增高(P<0.01),但术后24h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与健康对照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比,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假血友病因子、内皮素1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1),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和一氧化氮降低(P<0.05或<0.01);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术后即刻血浆假血友病因子和内皮素1水平升高(P<0.05或P<0.01),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和一氧化氮水平降低(P<0.05),且介入术后24h假血友病因子水平也较术前升高(P<0.05),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降低(P<0.05),但内皮素1和一氧化氮水平与术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小板活化和内皮功能的损伤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血管内皮受到一定损伤,血小板有一定程度的激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S100B、S100A6、S100P的表达水平及其与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97例、单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94例及对照组97例,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S100B、S100A6、S100P水平,并与CRP、TNF-α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及单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患者的血清S100B、S100A6、S100P和CRP、TNF-α水平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均P0.05);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血清S100B、S100A6、S100P、TNF-α水平较单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明显升高(P0.05);血清S100B、S100A6、S100P分别与CRP、TNF-α水平呈正相关(B=0.99~1.49,均P0.05)。结论 S100B、S100A6、S100P的表达水平可能对预示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急性冠状动脉缺血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黄涛  王海侨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4):3302-330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纤维蛋白原受体(PAC-1)、P选择素(CD62p)和D-二聚体(D-Dimer)含量与梗死体积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分别检测58例ACI患者急性期(<7 d)外周血PAC-1、CD62p和D-Dimer含量,同时采用Pullicino公式计算脑梗死体积。采用直线分析探讨ACI患者PAC-1、CD62p和D-Dimer水平与不同梗死体积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PAC-1和CD62p水平与梗死体积呈明显的正相关(P<0.05,P<0.01),而D-Dimer水平只有在大面积梗死的ACI患者中才显著升高。结论 PAC-1和CD62p水平与ACI患者梗死体积呈明显的正相关。但是D-Dimer水平只有在大面积梗死的ACI患者中才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小板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相互作用后内皮细胞表面CD54、CD106的表达水平。方法 选择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43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1例及对照者33例,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血小板与内皮细胞相互作用后内皮细胞表面CD54、CD106的表达水平。结果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内皮细胞表面CD54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较稳定型心绞痛组也升高(P<0.05);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对照组比较,CD54表达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CD54与心肌标志物肌钙蛋白T和肌酸激酶同工酶呈显著正相关(P<0.01)。CD106的表达水平在各组中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相互作用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面CD54的表达水平显著提高,并且与心肌坏死标志物水平呈正相关,提示CD54可能是预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及其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H型高血压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 根据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将120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患者分为H型高血压组和单纯高血压组.所有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并对其病变程度进行评估.结果 H型高血压组中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率高于单纯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加,血浆Hcy水平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型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与血浆Hcy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血小板活化指标P选择素(CD62p)、糖蛋白(GP)Ⅱb/Ⅲa、纤维蛋白原(FIB-C)和血管内炎症指标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100例ACS患者晨起空腹抽肘静脉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定血清CD62p和GPⅡb/Ⅲa受体复合物的表达水平;用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浆FIB-C的水平;用乳胶免疫增强比浊法试剂盒测定血清hs-CRP的水平.选择健康体检者40例和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50例进行对照.结果 ACS患者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血浆CD62p、GPⅡb/Ⅲa、 FIB-C和hs-CRP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1)和SAP组(P<0.05);急性心肌梗死(AMI)组明显高于UAP组(P<0.05).冠脉病变程度不同上述指标也有所不同,急性闭塞组(AMI组)高于UAP组的三支病变组(均P<0.05),三支病变组高于双支病变组(均P<0.05),双支病变组较单支病变组也明显增高(P<0.05).ACS合并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的患者血清CD62p、GPⅡb/Ⅲa、 FIB-C和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的ACS组(P<0.05,P<0.01),且血小板活化程度和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老年ACS患者CD62P、GPⅡb/Ⅲa、FiB-C及hs-CRP的浓度明显升高,且与冠心病类型和冠脉病变程度以及血糖水平有关系.高血糖状态可以激活血小板活化因子和炎症反应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