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小续命汤对缺血性脑卒中有效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平台收集小续命汤12味药物的化学成分,在Uniprot数据库中寻找靶基因,并从OMIM、Genecards和TTD数据库中识别缺血性卒中相关靶标。制作药物与疾病共有靶点韦恩图,将小续命汤和缺血性脑卒中的共同靶标上传到String数据库中以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通过拓扑方法分析关键的靶标和药物-成分-疾病-靶点网络中的关键成分。引用String数据库,将共有靶点进行GO分析与KEGG富集分析,结合所得通路,构建药物-成分-疾病-靶点-通路网络图。结果:与小续命汤相关的共有184种有效成分,283个靶点,缺血性脑卒中疾病靶点2 821个,两者共同靶点198个,其中关键成分包括槲皮素、木犀草素、山柰酚、汉黄芩素和β-谷甾醇等,关键靶点包括AKT1、IL-6、 MAPK3、 TP53、 VEGFA、 TNF等。涉及的传导途径主要为AGE-RAGE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细胞凋亡相关通路、MAPK信号通路及PI3K-Akt信号通路。结论:研究表明小续命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氧化应激、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2.
应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蛭蛇通络胶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潜在有效成分和作用机制。利用TCMSP数据库、BATMAN-TCM数据库并结合文献查找蛭蛇通络胶囊各味中药化学成分,同时使用BATMAN-TCM数据库进行成分-靶点预测。在OMIM数据库和GeneCards数据库中以“cerebral stroke”“ischemic stroke”“cerebral ischemic stroke”等为关键词搜索缺血性脑卒中相关靶点,绘制中药化学成分靶点与缺血性脑卒中靶点的韦恩图。将共同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中构建靶点相互作用网络图,利用Cytoscape软件进行可视化处理,筛选出核心靶点。使用DVIAD数据库对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获得蛭蛇通络胶囊共193个潜在化学成分,985个药物靶点,6 035个疾病靶点。经Venny映射后,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潜在靶点共631个,筛选核心靶点44个,对应的有效潜在活性成分55个。GO富集分析条目主要涉及缺氧反应、ERK1和ERK2级联的正调节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主要涉及胆碱能突触、cAMP信号通路和钙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显示,TP53、EGFR、IL6、INS、TNF、SRC与其相对应的活性成分均有较好的结合能力。构建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小鼠巨噬细胞株RAW264.7损伤致炎模型,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表明蛭蛇通络胶囊可降低上清液中炎症因子IL-1α、IL-1β、IL-6、TNF-α含量。结果表明蛭蛇通络胶囊可通过拮抗炎症而发挥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李梓宁  靳雅  李霄  张晗  张鹏 《天津中医药》2022,39(11):1459-1469
[目的] 本研究利用超高压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MS)技术结合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的方法,探究益母草水提物抗动脉粥样硬化的物质基础与分子机制。[方法] 首先依据UPLC-Q-TOFMS/MS表征与鉴定益母草水提物主要化学成分,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其作用靶点,并与在GeneCards数据库、OMIM数据库和DisGeNET数据库中获取的动脉粥样硬化相关靶点交集获得核心靶点。其次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导入Cytoscape3.7.1软件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和“相关活性成分-潜在作用靶点”网络并进行拓扑结构分析。通过DAVID数据库对靶点基因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通过AutoDockTools将关键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本研究获得益母草水提物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相关活性成分7个,潜在作用靶点259个。益母草水提物活性成分可能通过调控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IL-1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和c-myc等核心靶点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TNF、低氧诱导因子-1(HIF-1)等信号通路达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结论] 本研究基于UPLC-Q-TOF-MS/MS技术,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发现益母草抗动脉粥样硬化可能是通过多靶点、多成分起作用,为进一步开展相关实验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知母黄柏药对治疗糖尿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使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筛选知母和黄柏的活性化学成分,通过TTD和OMIM搜索糖尿病靶点。采用Cytoscape3.7.1软件构建知母黄柏药对-活性化学成分-靶点网络图,将有交集靶标上传到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图(PPI),并通过DAVID数据库对靶点进行KEGG PATHWAY通路富集分析和Gene Ontology生物学过程富集分析。结果知母黄柏药对-活性化学成分-靶点网络图得到45个活性化学成分作用于89个靶点,主要作用靶点为PTGS2、TNF、PI3K、TLR4,而靶点主要关联糖尿病胰岛素抵抗、胰岛素信号通路、胰高血糖素信号通路、炎症通路和Ⅰ、Ⅱ型糖尿病通路,这些信号通路揭示了知母黄柏药对治疗糖尿病的潜在作用机制。结论从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揭示了知母黄柏药对治疗糖尿病的潜在作用机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知母黄柏药对治疗糖尿病作用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相关技术探讨黄芪治疗桥本甲状腺炎(HT)的作用机制。方法借助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及分析平台(TCMSP)筛选黄芪的成分及作用靶点,使用OMIM和GeneCards数据库筛选HT靶点;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化学成分-潜在靶点网络图和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图,进而筛选出关键靶点,借助DAVID数据库对靶点进行GO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使用Autodock vina进行分子对接,初步筛选并进一步验证黄芪中的核心化学成分。结果从黄芪中共筛选出11个成分,主要属于黄酮类和皂苷类;筛选出与HT相关的作用靶点58个;黄芪可能通过调节AGE-RAGE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等对HT发挥治疗作用。结论本研究采用网络药理学分析了黄芪治疗HT的潜在作用机制,其核心成分可能为熊竹素、槲皮素和常春藤皂苷元。  相似文献   

6.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益脑康胶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CIS)的潜在效 应机制。方法从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及网络药理学分析平台(BATMAN-TCM)数据库中获取益 脑康胶囊的化学成分和靶点,通过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获取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靶点,并利用R 语言 筛选共同靶点;使用Cytoscape 软件构建“药物有效活性成分-疾病靶点”可视化调控网络图,利用STRING 数 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图(PPI),然后运行R 语言对PPI 进行核心蛋白的筛选;最后,通过R 语言对共同靶 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筛选出益脑 康胶囊36 种类药成分及541 个潜在靶点,缺血性脑卒中相关靶点1 826 个,药物-疾病共同靶点245 个,GO 功能富集分析涉及3 052 条生物过程,影响对氧化应激的反应、活性氧代谢过程、循环系统血管功能、对细菌 源分子的反应、对脂多糖的反应等过程;KEGG 通路富集分析得出170 条通路,涵盖了PI3K-Akt 信号通路、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 信号通路、流体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 硬化信号通路等重要通路。结论益脑康胶囊可能主要通过调节氧化应激、调控细胞功能、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来发挥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清脉活血方治疗ASO的作用机制。方法:在中药数据库TCMSP中筛选出清脉活血方的化学成分及对应的靶点,通过Uniprot数据库将靶点名称标准化;通过OMIM、GeneCards数据库检索ASO相关靶点,取药物靶点与疾病靶点交集靶点制作韦恩图,交集靶点即为清脉活血方作用于ASO的预测靶点;使用Cytocsape3.7.2软件构建"中药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图,选出关键活性成分;然后在STRING数据库中构建关键蛋白相互作用网络(Protein-proteininteraction, PPI),选出关键靶点基因;利用Rstudio对交集靶基因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筛选出清脉活血方有14个有效成分和273个靶点,作用于ASO的相关靶点有152个。GO分析显示,清脉活血方治疗ASO的机制可能与G蛋白偶联胺受体活性、类固醇受体活性、肾上腺素能受体活性、蛋白酶结合、RNA聚合酶II特异性等相关;KEGG通路富集显示清脉活血方治疗ASO影响的通路主要有AGE-RAGE信号通路、流体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白介素-17信号通路、内分泌抵抗、EB病毒感染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乙肝病毒、钙信号通路等通路途径。结论:清脉活血方可能是通过JUN、TNF、TP53、IL6、VEGFA、CXCL8等多靶点,通过调节AGE-RAGE信号通路、流体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多条信号通路的形式治疗ASO。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探究骨痹方治疗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药理学机制。方法通过Disgenet数据库搜集KOA靶点;通过TCMSP、TCMID数据库搜集骨痹方各成分作用靶点,使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成分-靶点网络分析骨痹方的重要成分。借助Genomics平台分析骨痹方和KOA共有靶点,并利用STRING平台构建共有靶点互作网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PPI network)预测KOA潜在治疗靶点。在Systems Dock WebSite在线平台对重要成分和潜在靶点进行分子对接评估其结合活性。最后,利用Cytoscape软件"ClueGo插件"分析共有靶点KEGG信号通路并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筛选出92个KOA靶点;骨痹方共有66种成分,263个靶点。骨痹方重要成分包含槲皮素、山柰酚、β-谷甾醇和刺芒柄花素等。其中,共有靶点17个,潜在治疗靶点可能有IL-6、TNF、PTGS2。分子对接显示槲皮素、山柰酚和β-谷甾醇与潜在治疗靶点具有较强的结合能力。KEGG通路富集分析提示共有靶点参与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和NF-κB信号通路等22条通路。结论骨痹方中槲皮素、山奈酚和β-谷甾醇等成分很可能通过IL-6、TNF、PTGS2等靶点作用于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和NF-κB信号通路,发挥治疗KOA的作用。故骨痹方治疗KOA的药理学机制可能是通过多组分、多靶点、多通路实现,但需进一步通过基础和临床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9.
通过靶细胞捕集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筛选鉴定桃红四物汤(Taohong Siwu Decoction, THSWD)潜在的抗脑卒中活性成分,并采用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及实验验证探究THSWD活性成分对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 IS)治疗的潜在作用机制。利用UPLC-Q-TOF-MS技术联合UNIFI数据分析平台分析THSWD与靶细胞共孵育后的细胞破碎液成分,通过网络药理学对其潜在活性成分与IS疾病进行靶点搜集,将两者交集靶点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PPI)、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 GO)、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构建靶细胞捕集成分-核心靶点-信号通路可视化网络,将活性成分与PPI网络排名靠前的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并通过体外药效学进行验证。靶细胞破碎液中共鉴定出15个潜在的活性成分,包括双环单萜类、氰苷类、黄酮醇类、醌式查耳酮类、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抗感方治疗冠状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作用机制。方法借助TCMSP数据库筛选出抗感方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通过Gene Cards数据库筛选出冠状病毒、RSV的疾病靶点。利用Cytoscape软件、STRING数据库分别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的相互作用和潜在靶点PPI网络图,并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最后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抗感方中174种潜在活性成分,涉及51个抗病毒关键靶点,可能通过IL-17、AGE-RAGE、TNF、Toll样受体、NOD样受体等炎症、免疫信号通路发挥抗病毒作用。16种主要活性成分对冠状病毒和RSV关键靶蛋白(Mpro与RSV-F)均有较好地结合力。结论抗感方中多种活性成分通过多靶点、多通路协同作用发挥对冠状病毒与RSV的干预作用,为临床应用于多种病毒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银杏叶提取物抗氧化的机制。方法通过UPLC-Q-TOF MS分析银杏叶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在PubChem数据库中查询其化学成分的Canonical SMILES号,利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查找其化学成分的靶点,使用UniProt数据库对其进行批量标准化后,与CTD数据库、GeneCards数据库比对得到银杏叶提取物抗氧化作用的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靶蛋白相互作用网络,进行GO生物功能与模块分析、KEGG通路富集分析,Cytoscape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结果从银杏叶提取物中筛选出31种化学成分,检索出28个靶蛋白,与抗氧化有关的靶点有26个。银杏叶提取物发挥抗氧化作用可能涉及AKT1、MAPK1、MAPK14靶点,以及MAPK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NOD样受体信号通路等相关通路。结论本研究反映了银杏叶提取物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特点,可为后续相关作用新机制研究提供线索和启示。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藤茶黄酮类成分体内的潜在作用靶点及可能干预的疾病。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建立藤茶化学成分数据库,运用吸收、分布、代谢、排泄(ADME)筛选藤茶中黄酮类成分;采用PubChem数据库收集藤茶黄酮类成分的潜在作用靶点;采用Metascape数据库对疾病类型、生物过程、通路进行富集分析;运用Cyoscape 3.6.1软件构建“成分-靶点-疾病”网络,预测藤茶黄酮类成分可能干预的疾病。结果:建立藤茶化学成分数据库,收集到136种化合物,运用ADME最终筛选到8个黄酮类成分,对应430个潜在作用靶点。对藤茶黄酮类成分体内潜在的作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结果显示,其潜在作用靶点涉及调节蛋白激酶活性、氧化应激、炎症等信号通路等。“成分-靶点”“靶点-疾病”等网络图显示,肿瘤坏死因子(TNF)、前列腺素内环氧化物合成酶2(PTGS2)、白细胞介素-1β(IL-1β)、雌激素受体1(ESR1)、蛋白激酶B1(AKT1)、肿瘤蛋白P53(TP53)为藤茶黄酮类成分发挥作用的主要靶点蛋白。结论:藤茶黄酮类成分协同发挥药理作用,体现出藤茶“多成分-多靶点”的特点,可能对肿瘤、神经精神类疾病、肝损伤、代谢类疾病有干预作用。同时发现藤茶对抑郁症、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精神类疾病的作用研究较少,值得深入研究与开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涉及的重要信号通路和保护神经血管单元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TCMSP、上海有机所中药与化学成分数据库和相关文献获取并筛选补阳还五汤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使用DrugBank数据库、药物靶标数据库(TTD)、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和GeneCards数据库获取缺血性脑卒中靶点。使用Cytoscape 3.7.2软件建立活性成分-治疗靶点网络,分析网络获取关键靶点。使用Metascape数据库对治疗靶点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使用AlzData数据库分析治疗靶点的基因表达情况。结果通过网络分析,获得了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关键靶点,包括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1、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M1、β2肾上腺素能受体等;通过富集分析获取了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多条关键信号通路,包括PI3K-Akt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血小板活化、Apelin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AMPK信号通路和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等;通过基因表达分析了补阳还五汤对不同组织细胞的作用,发现治疗靶点在内皮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和神经元中调控多种生物过程、细胞组成和分子功能。结论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联系复杂的特点,在基因的细胞表达层面与神经血管单元密切相关,治疗作用机制包括神经保护、神经发生、抗血栓、促血管再生、胶质细胞调控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胡芦巴丸化裁方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和BATMAN-TCM数据库筛选得到胡芦巴丸化裁方的有效成分及相关作用靶点,并运用UniProt数据库和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对靶点信息进行矫正和补充;使用GeneCards数据库、TTD数据库、OMIM数据库和DrugBank数据库获得糖尿病肾病的疾病相关靶点;利用在线作图工具Jvenn获得胡芦巴丸化裁方与糖尿病肾病的共同靶点;运用String11.0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对网络图中的关键靶蛋白进行筛选和分析;运用cytoscape3.8.0构建"药物—成分—疾病—靶点"网络图,并对主要活性成分进行分析;利用DAVID 6.8数据库对胡芦巴丸化裁方和糖尿病肾病共同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对共同靶点的生物过程及主要代谢通路进行讨论。结果经过筛选去重得到胡芦巴丸化裁方的有效活性成分55个,药物作用靶点538个,糖尿病肾病疾病靶点6971个;利用Jvenn取交集得到药物—疾病共同靶点413个;GO富集分析显示这些靶点涉及对药物的反应、对缺氧的反应、炎症反应、信号转导等生物学过程,KEGG富集分析显示共同靶点所富集的通路包括PI3K-Akt信号通路、胰岛素抵抗、钙离子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结论胡芦巴丸化裁方对于DKD的治疗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有可能是通过胰岛素(INS)、蛋白激酶B1(AKT1)、肿瘤蛋白p53(TP53)、白介素-6(IL-6)等核心靶点对PI3K-Akt信号通路、钙离子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进行调控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探讨淫羊藿增强免疫功能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检索淫羊藿的活性成分和靶点。利用Cytoscape 3.7.1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图。通过人类基因数据库(GeneCards)检索免疫抑制的相关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分析,利用DAVID平台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通路分析。结果:筛选出淫羊藿21个有效活性成分,179个潜在靶点。GO生物过程共562条,包括信号转导、炎症反应、凋亡过程等;KEGG信号通路共120条,主要涉及癌症途径、MAPK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结论:淫羊藿的活性成分通过作用于AKT1、TP53、IL6、VEGFA等靶点,参与信号转导等生物过程,调控癌症途径、TNF信号通路等多个途径发挥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结合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HPLC-Q-TOF-MS/MS)和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栀子治疗脑缺血的作用靶点及潜在的作用机制,为深入揭示栀子治疗脑缺血的药效物质及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根据色谱峰保留时间、精确相对分子质量、二级质谱裂解碎片等质谱信息,并结合文献数据,对栀子化学成分进行鉴定。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和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栀子活性成分的潜在靶点;通过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GeneCards数据库,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等数据库筛选栀子预防或治疗脑缺血相关的靶标。利用DAVID 6.8对潜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注释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应用Cytoscape 3.6.0软件构建“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并通过Discovery Studio 2016软件对栀子的关键活性成分与作用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从栀子中鉴定了40个成分,包括环烯醚萜类、二萜色素类、有机酸类、单萜类等;根据活性成分预测出208个潜在的作用靶点,检索到560个与脑缺血相关的疾病靶点,将成分靶点与疾病靶点相映射得到交集靶点59个,包括肿瘤坏死因子(TNF),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3)和CASP8等;涉及通路包括TNF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缺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栀子苷可与靶点前列腺素G/H合成酶2(PTGS2),TNF和细胞核转录因子-κB p65(RELA)发生相互作用,西红花苷Ⅰ可与白细胞介素-2(IL-2)发生相互作用。结论 栀子的活性成分栀子苷、西红花苷Ⅰ等可能通过上调RELA,IL-2蛋白的表达,下调TNF,CASP8,CASP3,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蛋白的表达,调控TNF,PI3K/Akt,HIF-1等信号通路,发挥抗炎、抑制细胞凋亡等作用预防或治疗脑缺血性疾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免疫浸润探讨中药荜茇抗血吸虫病相关肝细胞癌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TCMIP数据库查找荜茇主要化学成分及其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TTD数据库收集血吸虫病及肝细胞癌相关靶点,构建“药物-成分-靶点”和“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对药物和疾病的交集靶点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分析;通过R语言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通过GEPIA和UALCAN数据库对潜在靶点进行表达差异及生存预后分析;通过TIMER数据库对核心靶点进行免疫浸润分析。结果:获得荜茇抗血吸虫病及肝细胞癌潜在靶点11个,其中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环加氧酶2(PTGS2)等可能是荜茇发挥作用的潜在靶点;KEGG通路富集主要涉及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C型凝集素受体信号通路等,生物信息学结果表明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可能在荜茇治疗血吸虫病相关肝细胞癌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结论:本研究初步预测了荜茇...  相似文献   

18.
李智鹏  张盈  陈慧敏  解进  张厂 《北京中医药》2021,40(9):1041-1048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左金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及数据库挖掘搜集左金丸化学成分,根据药物动力学(ADME)参数筛选其活性成分,通过网络药理学寻找与其相关的潜在作用靶点.检索OMIM、DrugBank、GeneCard、TTD数据库中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靶点,通过Cytoscape软件中的关联功能(Merge)将筛选得到的成分、疾病相关作用靶点进行映射挖掘,构建药物-活性成分-关键靶点-疾病网络图,并进行网络拓扑分析.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并提取重要靶点模块.利用Metascape数据库对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以及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结果 通过限制口服吸收利用度(OB)、药物相似性(DL)的数值,共筛选出32种活性成分.左金丸作用于ACHE、AKT1、EGFR、MAPK、PTGS2、DRD2等关键靶点,调控钙信号通路、趋化因子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多巴胺能突触等生物学通路,从而发挥治疗GERD的作用.结论 从网络药理学的角度初步揭示了左金丸治疗GERD的靶点、作用通路等,预测抑制炎症反应、减少氧化应激、阻断一氧化氮合酶(NOS)等途径或为左金丸治疗GERD的潜在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探究固本解毒方干预肺腺癌免疫微环境的作用机制,并通过动物实验验证。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等数据库筛选出固本解毒方的候选化学成分及其相关靶点,利用疾病靶点数据库获取肺腺癌及肿瘤免疫微环境的相关靶点,取交集后获得潜在作用靶点;运用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分析数据库(STRING)建立PPI网络,以Cytoscape软件构建“中药-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图。最后,通过分子对接及动物实验进行结果验证。结果:共获得固本解毒方的候选活性成分251种,潜在作用靶点217个;中药的核心有效成分包括槲皮素(Quercetin)、β-谷甾醇(Beta-sitosterol)等,关键潜在作用靶点为促分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1(MAPK1)、促分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3(MAPK3)、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促分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14(MAPK14);所涉及的主要信号通路主要包括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促分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MAPK)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Beta-sitosterol与各核心潜在作用靶点均...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等生物信息技术研究荆防颗粒治疗冠状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机制。方法在TCMIP、TCMSP数据库中查询荆防颗粒药材的性味归经及成分,并通过Pub Chem、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得到成分对应的靶点信息;在Gene Cards数据库中收集冠状病毒相关靶点。成分靶点和疾病靶点交集后使用DAVID数据库对共有靶点进行富集分析。利用Cytoscape 3.7.2软件绘制"药材-成分-共有靶点"网络图,筛选荆防颗粒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共获得荆防颗粒活性成分139个,与冠状病毒共同的靶点27个,GO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发现,荆防颗粒治疗冠状病毒感染性疾病主要涉及癌症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成功构建了"药材-成分-共有靶点"网络,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该网络中的关键成分如β-谷甾醇、啤酒甾醇、异鼠李素、橙皮素、木犀草素等与关键靶点VEGFA、IL6、TNF、PPARγ、APP、ACE2及SARS-Co V-2 3CL水解酶的亲和力较好。结论荆防颗粒通过多味中药配伍发挥治疗冠状病毒感染性疾病的作用,其抗冠状病毒感染机制可能是通过β-谷甾醇、啤酒甾醇、异鼠李素、橙皮素、木犀草素等成分作用于VEGFA、IL6、TNF、PPARγ、APP等靶点,调控癌症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